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7
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了解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及主要生平事迹(2)了解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政治理念、政治实践活动以及雅典学园的活动(3)了解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不断求索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方面:(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柏拉图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柏拉图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了解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及主要生平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他之所以成为哲人,是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以及他本人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分不开的。
(2)通过了解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政治理念、政治实践活动以及雅典学园的活动,正确评价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树立正确的史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3)学生在了解柏拉图为实现其政治理念不断求索的史实基础上,从中感悟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点及其影响与评价【教学难点】1.柏拉图的政治实践及失败的教训2.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最终是为其政治理想服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由同学表演“苏格拉底梦中的天鹅”。
教师:那么苏格拉底梦中的天鹅,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那只小天鹅!投影课题: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新课讲授)说明: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下发预习提纲,分组布置任务一、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第一组展示)学生A:柏拉图生平:生卒年月、出生地、家庭背景学生B: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关系学生C:周游欧非列国学生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E: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实践,(提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渗透十八大内容)教师总结:富裕的家庭背景使柏拉图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师从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更是铸就了柏拉图日后的辉煌的成就;周游列国,提出理想国,再次印证了“实践出真知”的至理名言;到访叙拉古,实践受挫,坚定信念,创办学园,流芳千古。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习目标:1。
掌握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理想国,理解柏拉图的主要观点及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2。
分析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归纳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1。
重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理念论与理想国.2.难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体;如何看待唯物与唯心的哲学思想。
教材整理1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1.政治活动(1)关心城邦:青年时代便对政治产生兴趣,关注希腊城邦局势的发展.(2)政治构想:希望雅典实行类似斯巴达那样的政体。
2.思想形成(1)学习:师从苏格拉底,深受其思想影响。
(2)游历:游历地中海诸国,接触各地学者,成为知名哲学家。
(3)著述:以对话录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
教材整理2 柏拉图的思想成就1.理念论(1)内容①世界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和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组成,二者彼此对立。
②理性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虚假、残缺而变幻.(2)实质:柏拉图认为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这是典型的唯心论。
2.理想国(1)内容①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②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
(2)实践:找到“哲学王"的雏形—-阿启泰。
(3)评价①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非纯粹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②“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给人以启发。
[深度点拨] 正确认识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柏拉图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国家,表达了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柏拉图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倾注了毕生精力,但由于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脱离了现实,最终也未能实现。
教材整理3 柏拉图的教育成就1.概况(1)建立: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建立了学园.(2)性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3)生源:学园的学生多来自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柏拉图的“哲学王”主张
三十人委员会大失人心,被逐下台。
……当时雅典局势混乱,私人互相报复,到处械斗。
总的说来,东山再起的民主政权,还算比较温和;可是一些有势力的坏人诬告苏格拉底以渎神之罪,陪审团竟处以极刑……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要有朋友,有组织,这种人在政客中非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
要找到新的人才,简直难于登天。
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
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古希腊]柏拉图《书札》第七卷。
2021年高中历史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目标】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要紧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讨精神,熟悉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奉献。
【重点难点】柏拉图生平事迹。
熟悉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奉献。
【自主学习】一、柏拉图的政治活动一、政治活动(1)背景:诞生于的一个贵族家庭,为其提供最理想的教育环境战争的惨败,充分暴露出雅典的短处。
(2)活动:青年时期便对政治产生爱好,关注希腊城邦局势的进展,伯罗奔尼撒战争惨败后,希望雅典实行一种类似那样的政体。
战后不久,雅典又恢复民主制,新政权对处于死刑,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二、思想的形成(1)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深受其思想阻碍。
(2)其著述以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以苏格拉底为要紧对话者。
(3)游历诸国,考察各地制度风俗,接触各地学者,成为知名的哲学家。
二、理念论和理想国一、理念论(1)内容:世界由理念组成的和由个别事物组成的组成。
理性世界真实、完美而永久,感觉世界虚假、残缺而变幻,二者对立。
(2)实质:先于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是一种本末颠倒的。
二、理想国(1)理论:理想国家由、、生产者组成,三者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国家统治者应该由“”来担任。
(2)实践:找到“哲学王”的雏形——。
(3)评判: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对政体短处提出的,有必然社会基础。
尽管“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但给后人以启发。
三、柏拉图学园一、柏拉图学园概况(1)成立地址:。
(2)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希腊个城邦的,男生、女生平等对待;学生不交纳学费,但须具有低级的知识。
(3)课程设置:开设有算术、几何、-等。
(4)教学方式:教师采纳教学,为所欲为、不拘一格。
学生没必要恭恭顺敬、惟命是从,能够问题。
二、柏拉图学园地位(1)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
(2)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育学者和于一体,培育了等许多闻名学者。
高考历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专题1
2020.03
1,对古代西方三位著名学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下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与人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
(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
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
4,柏垃图与孔子生活经历相同的有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②都有一段游历生活③都曾收徒授课④都想间接实现政治理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材料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请回答问题:
⑴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
⑵从材料二看出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
⑶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些经济思想?
6,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7,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8,下列属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理想的统治者应是哲学家王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
9,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10,柏拉图和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道德约束 B.理性制约 C.等级秩序,互不越位 D.反对财产私有
1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唐太宗贞观之治
12,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
()
A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13,柏拉图和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道德约束 B.理性制约 C.等级秩序,互不越位 D.反对财产私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论语)
材料四: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
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材料一、二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⑵、材料三、四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⑶、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15,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
A.试图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B.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
C.强调君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D.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16,柏拉图在《国家篇》设想的理想国家是一个
A.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 B.高度民主的国家
C.典型的法治国家 D.哲学家王统治的和谐社会
17,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
1, A
2, A
3, (1)核心内容:主张“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孔子提出“仁”和“礼”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并提出“内圣外王”的主张。
柏拉图提出“理想国”思想,即提出一个理想国家应有三个等级公民构成以及“哲学家王”思想等。
(3)启蒙思想:实行自由.平等.法治等。
科学社会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公有制(此题如答空想社会主义也对,其主张是由富人投资,建立合作组织等。
)
4, B
5, ⑴特点: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新兴的封建经济兴起。
⑵态度: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
孔子又认为知识分子在困境中要有自强的精神。
⑶评价:孔子维护奴隶制,反对封建事物,这是违背当时的社会潮流的。
(2分)但孔子提倡的自强精神值得借鉴。
6, B
7, D
8, C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1)都主张建立一种合理、有秩序和稳定的社会。
(2)柏拉图:依法治理国,靠法治来维持一切;
孔子:以仁、德治理国家,便会长治久安。
(3)政治理想都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原因: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符合当时实际政治需要
15, A
16, D
1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