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用》教学设计x
- 格式:docx
- 大小:14.69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信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信用”的含义。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做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守信用、诚实守则的良好品德。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信用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困难和诱惑时,始终坚持守信用,最终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生字词包括:诚信、信用、尊重、困难、诱惑、坚持、信任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信用”的含义。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做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守信用、诚实守则的良好品德。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或小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诚信话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做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交流,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和信用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讨论故事情节,帮助巩固学习内容。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体会。
5.2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信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讲信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新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讲信用”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诚实守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讲信用”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新词。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同桌讨论等方式,理解生词、新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朗读课文,互相指正、鼓励。
(2)小组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讲信用”的故事?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2)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
5. 练习与拓展:(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生词、新词造句。
(2)拓展活动:举办“诚实守信”主题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讲信用”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词、新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力。
3. 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2. 生词、新词卡片。
3. 图片、故事素材等教学辅助材料。
4. 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5. 课堂练习纸。
6. 课后作业布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幼儿园小班美德教育教案《讲信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信用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
2.试着明白说话要对人负责,并让孩子们知道信用可以积攒,也可以失去。
3.让孩子们知道如何通过行动来建立信任,从而赢得信用。
4.让孩子们意识到,说话要说真话,不得撒谎。
二、教具准备1.布老鼠(用于讲故事)2.汽球(用于教学活动)3.木块或积木(用于教学活动)4.制作积分牌(用于奖励)三、教学内容1.口胡瞎说不好,信用一下落。
2.英雄言行言信,小人事事不清。
3.做事要有信誉,一诺千金,言出必信。
4.送信的故事。
四、教学流程(一)学习《布老鼠送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布老鼠的,他是一个非常诚实的老鼠。
有一天,他到了街上,看到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请送这封信去给鲁莽的母亲”。
他很惊讶。
但是,他仍然把信带到了那位母亲的家里。
在那家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这位母亲,给她看到这封信。
母亲感激布老鼠的诚实和勇气。
当布老鼠回到家时,他的名声传遍了世界,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忠实的信使。
孩子们听完了故事后,老师问他们,布老鼠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孩子们回答:因为他诚实。
老师将这个故事与信用解释相关联。
说,有时候,别人不会知道我们做的事情是好的,所以我们需要做出一些“积累信用”的行为,让别人相信我们。
(二)分组活动中午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2个汽球、1个木块(或积木)和1个信用积分牌。
每个小组的孩子们需要用汽球和木块或积木打造一座小房子。
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交流协作,也需要建立信任关系。
老师可以过来鼓励孩子们,也可以提醒他们建立信用的重要性。
(三)总结结束活动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得知,信用可以积攒还可以失去。
一个人的信用是他的财富,所以我们需要倡导诚实,让我们为人民服务,保持坦诚、勇敢、诚实的性格。
老师可以用信用积分牌来表扬那些表现优异的孩子,这也可以鼓励其他孩子努力工作,建立自己的信用积分。
五、教学总结本次课程主要讲述如何建立信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生活诚实、坦诚和勇敢。
讲信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信用,了解信用的重要性;2.认识信用评级体系,掌握信用评级的基本知识;3.了解信用卡的使用规则,知道如何使用信用卡;4.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信用。
二、教学重难点1.信用评级体系的理解和应用;2.信用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观看相关视频,讲解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卡的使用规则;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信用;3.案例分析,讲解信用相关法律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信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信用的定义和来源2.信用的重要性及影响第二节:信用评级体系及其应用1.信用评级体系介绍2.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3.信用评级的作用及其应用第三节:信用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1.信用卡的基本知识2.信用卡的使用规则3.信用卡的注意事项第四节:信用保护1.信用保护的重要性2.如何保护自己的信用3.信用相关法律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和分析;2.分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信用保护的短文;3.出一道考题,要求学生回答信用评级体系的具体应用。
六、教学时长2学时(每学时45分钟)七、教学资源1.信用评级体系相关的视频和PPT2.信用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相关的PPT3.信用保护方面的案例和法律知识资料。
结语通过讲授“讲信用”这一课程,学生们能够了解信用评级体系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使用信用卡并了解其相关规则,以及掌握一些保护个人信用的基本技巧和知识,提高学生们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素质,建立正确的信用观念,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讲信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用的含义,认识到信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用的含义、信用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讲信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并将诚信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诚信与失信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授:讲解信用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景。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信用的含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讲信用》。
2. 讲解信用的重要性:分析信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4. 案例分析:分析诚信与失信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诚信观念的培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讲信用的重要性。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入信用评级制度,让学生了解信用评级对个人和企业的意义。
2. 讲解信用修复途径,让学生知道失信后如何改正。
七、实践环节:2. 开展诚信实践比赛,让学生将所学诚信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环节: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信用》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用”的概念,认识到讲信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信用”的含义。
2. 学会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诚信的图片、故事材料。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
2. 教师讲解信用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3. 分享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讲述。
4. 总结讲信用的意义,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诚实守信。
练习设计: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一个诚信故事。
2. 学生制定一个诚信计划,践行诚信行为。
教学反思:1. 课堂中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是否深刻?3. 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第二章:什么是信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用的含义,知道信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信用的含义。
2. 学会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诚信的图片、故事材料。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
2. 教师讲解信用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3. 分享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讲述。
4. 总结讲信用的意义,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诚实守信。
练习设计: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一个诚信故事。
2. 学生制定一个诚信计划,践行诚信行为。
教学反思:1. 课堂中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是否深刻?3. 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诚信?第三章:诚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信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信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信用的表现。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守信用的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讲信用》一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守信用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守信用的价值和意义。
2.2 生字词:讲、信用、守信、诚实、守诺、信任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2 教学难点:理解守信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良好品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守信用的短剧,引发学生对信用话题的兴趣。
5.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5.3 细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守信用的意义。
5.4 课堂小结:5.5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守信用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课时安排6.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6.2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小组讨论、理解守信用的意义、课堂小结。
6.3 第三课时:布置作业、学生写关于守信用的短文。
第七章:评价方式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7.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生字词掌握情况、短文内容是否符合课文主题。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讲信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用的含义,知道信用是一个人的声誉和信誉,是人格的一部分。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将信用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 信用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信用与个人声誉的关系。
2.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信用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信用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信用场景,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方便学生身临其境。
3.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每个章节都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3. 情景模拟: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信用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信用场景,培养实践能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用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信用的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练习题目要涵盖信用的含义、信用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诚实守信等方面。
3. 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有关信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可以是写一篇关于信用的短文,或者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信用场景,思考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
《讲信用》教学设计
杨林中心小学李海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品词析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细读悟情,品读悟理,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德。
学习宋庆龄在生活中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虽然小珍失约了,宋庆龄为什么还能毫不后悔没去李伯伯家。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宋庆龄生前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吟诵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请你听听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出示《诚信如歌》
师:谁来说说诗中告诉我们什么?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第十课《讲信用》(板书课题)看看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语气就更好了!快快行动吧!
2、有些词语藏在课文里,聪明的你能认认他们吗?(课件出示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朗读,谁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4、介绍宋庆龄。
三、品读课文,读中见悟。
(一)默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讲信用呢?
(二)学习3—8自然段。
1、宋庆龄听爸爸说全家要到李伯伯家做客,有怎样表现?
2、宋庆龄为了约定而放弃了去李伯伯家的机会,爸爸是什么态度?
3、宋庆龄听了爸爸的话以后,她的态度是什么?
4、指导朗读
(三)学习9--14自然段
1、那宋庆龄到底该不该等小珍呢?请同学们默读9---13自然段,读出表现爸爸看法和宋庆龄看法的语句,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再入情入境地读出感受。
2、为了自己的承诺,跟别人约好了,就不能失信,就要讲信用,同学们想想,如果小珍知道宋庆龄为了等自己而失去到李伯伯家的机
会,她会对宋庆龄说些什么?你就是小珍,说说看。
3、爸爸妈妈最后支持宋庆龄的做法了吗?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宋庆龄小时候就知道“做人要讲信用”,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2、总结。
五、作业
1、摘抄有关讲信用、守诚信的名言、格言、警句。
2、搜集讲信用的小故事互相讲一讲。
板书设计:
10讲信用
宋庆龄爸爸
不去等小珍惊讶不以为然
小珍没来惋惜
做人讲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