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课堂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13.88 KB
- 文档页数:3
游戏为舟读做桨,古为今用智者心——《〈论语〉十二章》课堂生成之思1写在前面的话有人评价钱梦龙,说他所追求的是‘活而实’的教学方法。
“活而实”的教学方法,渗透着生成性教学的智慧,是一线教师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生成”即创生或生长,这种创生或生长大多是教师在备课时有所预设的,也有一类不“招人待见”的生长,那就是教师力所未及的预设。
尤其是后者,更是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所以,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瞬间,更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将这一资源加以放大和扩充,使之成为增益学生语文修养的重要载体,成为培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无尽源泉。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
《论语》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怎样才能在日常秩序中找到个人坐标,过心灵所需要的丰盈而快乐的生活。
当高明的语文老师遇到《论语》,课堂的枝叶便迎风舒展,欲与云天共舞了。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就是这么一场场精彩的师生对话的合集。
如孔子所指的那条波澜横生的河水,我们畅游其间,迎接思想和智慧的吻触;我们也“风乎舞雩”,在反观与自省中“咏而归”。
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2课堂实录师: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情感基础,尤其对于语录体著作《论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
下面我们来学习“学习方法”部分,齐读第一、第四、第五章。
生齐读。
师:“说”不读shuō,它是通假字,通“悦”。
第一章中每一句话都以“乎”结束,谁再来朗读一遍,读出“乎”的语气?一生读,语气平淡。
师:想要读出“乎”所承载的意味,首先要明确这几个句子是什么问?生:反问。
师:反问的语气怎么读?生:要加强语气,读出强调的意味。
师:说得好。
你给大家读读看。
生读。
师:“乎”字语气加强了,这就显得有很有力量,读得好!那么这三处反问是为了强调什么呢?生:为了强调“说”、“乐”和“君子”。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触?生:孔子认为,学习并能按时复习,就有收获,就值得愉悦。
【时】某年月日【地】某大学文学院教室【主讲人】某教授【记录人】某学生---教授讲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授开始讲解,声音洪亮而清晰)夫“学而时习之”,盖言学无止境,持之以恒也。
夫“有朋自远方来”,言友谊之可贵,远方之交,难能可贵也。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则显君子之风度,不以人言为忤,自持其道,乃真君子也。
今吾辈翻译此句,宜先求其意,再求其文。
首句“学而时习之”,译为现代汉语,当为“学习之后按时温习”,此乃学习之常理。
次句“有朋自远方来”,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此句强调友情之深厚。
末句“人不知而不愠”,译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此句显君子之度量。
(教授在黑板上写下翻译示例)今试译之:学之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友自远而来,不亦乐乎?人不知己而不怒,不亦君子乎?(教授环顾四周,与学生互动)生甲问:“‘学而时习之’中‘时’字如何译?”教授答:“‘时’在此处意为‘按时’,强调学习要有规律,持之以恒。
”生乙问:“‘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如何理解?”教授答:“‘愠’字意指生气、恼怒,此处‘不愠’即表示不因他人无知而动怒,体现了君子的宽容。
”---【课堂小结】(教授总结课程内容)今日课,吾等共论《论语》首章之翻译。
夫翻译之道,贵在求意,其次求文。
吾辈学者,宜深究古人之意,再以现代汉语表达之。
如此,方能真正领会古人之智慧,传扬中华文化。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课后作业】(教授布置作业)请各位同学选取《论语》中一章节,进行翻译练习,并于下周课堂上分享心得。
---【记录人结语】本次公开课,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信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我在澳门教《两小儿辩日》
课堂教学实录
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我在澳门教《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珠海市教育局教研中心 容理诚
执教者:珠海市教育局教研中心 容理诚
对象:澳门广大中学初一丁班
时间:2005年3月
内容:《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广大中学教师执教,内容为朗读与翻译)
(问候:生:容老师,早晨。
”师:同学们,早晨。
”生:各位老师,早晨。
”师:同学们,早晨。
”)(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
来,挺起胸,精神点,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一,放声读;二,读出语气;三,不要读得太快。
昨天我们读得太快,好像一付重担压着我们跑。
好,《两小儿辩日》,一、二、”。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星期X 下午第二节课【地点】:学校教学楼X楼X教室【授课教师】:张老师【课堂实录】:师:今日,吾等再谈文言文翻译之妙。
请诸生各取一篇文章,试作翻译。
(生甲取《左传》一篇,生乙取《庄子》一篇,生丙取《史记》一篇,生丁取《诗经》一篇。
)师:诸生请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尝试翻译。
(生甲、乙、丙、丁分别阅读,片刻后开始翻译。
)师:甲同学,请展示你的翻译。
生甲:(朗读)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之楚子之侵蔡也。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师:甲同学,翻译得不错。
接下来,乙同学。
生乙:(朗读)逍遥游,其文辞华丽,意义深远。
翻译如下:逍遥游,逍遥于宇宙之间,游心于物外,无拘无束,自在悠然。
师:乙同学,翻译得体,传神达意。
生丙:(朗读)太史公曰:昔者,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乱,不用王法,兴师问罪,遂擒杀之。
师:丙同学,翻译得准确,传达了原文之意。
生丁:(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丁同学,翻译得简单明了,保留了原诗的韵味。
师:诸生翻译完毕,请各抒己见,互评互议。
(生甲、乙、丙、丁依次发表意见,指出彼此翻译的优点和不足。
)师:甲同学,你的翻译注意到了句式的转换,使得文言文读起来更加流畅。
乙同学,你的翻译保留了原文的文采,但有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炼。
丙同学,你的翻译准确无误,但有些地方可以适当增加修饰,使文意更加丰富。
丁同学,你的翻译简洁明了,但要注意韵律的把握。
师:今日课堂,诸生翻译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然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还需诸生课后多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提问,张老师耐心解答。
)【课堂小结】:本次文言文翻译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提高了文言文翻译能力。
张老师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了详细点评,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褚树荣(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邮编315000)语文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在宁海知恩中学举行,此次带徒活动的主题内容是“文言文教学”,教学内容及方式为同课异构。
活动中鄞州高级中学的张全民老师、北仑中学的李华斌老师执教了《哀江南》,宁海中学的陈亚敏老师、宁海知恩中学的王海斌老师执教了《秋水》,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在课后结合课堂现场就文言文教学作了精彩点评。
以下为褚老师评课实录:往深里边说的话,我们这个活动更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或说预期的目的。
我想,我们能不能通过一次活动或通过几堂课来探讨我们教学中的某些主题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预设更加重要。
在座的,如果是教研组长,你一定知道上次在奉化举行的全大市的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上,我们宁波市语文学科近三年有三个主题活动:第一年、是为了夯实基础,发动大家来读书,撰写读书笔记,第二年,我们要进行课例评析,想通过课例评析这种载体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认识,借此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第三个主题呢,就是在课例评析的基础上,把这件事做得更细一点,更小一点,更深入一点,那就是我们提出的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困惑提炼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研活动,然后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
当时我是这样设想的:今天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实践,所以我跟今天上课的四位老师事先有一个约定,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定古诗文教学这样一个范畴。
古诗文教学的问题大家的困惑都比较多,我们能不能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或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探索一下,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文言文教学或者说古诗文如何把文字落实,文章的鉴赏、文化渗透,在一堂课里有机结合起来,能不能找到一个三全齐美的方法,这非常难,但我们知难而进,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尝试?所以说今天这四堂课可以说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探索。
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一个主题,对这四堂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
为了大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还是对小课题研究怎么做,再重复一下。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高二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实录)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高二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实录)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学习重点重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学习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1、用:“……者,……也。
”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
”表示;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
”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翻译为“被”常见的几种形式:1、用“……于……。
”表示;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贾志敏老师《古文今译》教学实录一、贾老师教学实录:首先无标点板书课文。
【贫生卖画,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一笔一画共计33个字。
师:老师们,上课以前我用两分钟的时间跟老师们交流一下山东这个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块福地。
因此上海紧邻山东我经常光顾山东,一年可以到济南去个几次,可是乐陵这个地方是第一次来,而且我知道乐陵的“乐”除了读“yue”和“le”这两个读音当地名讲还读“lao”,来到这里听了报告,看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十分感动,昨天一天,虽然坐到这里有点累,但是学到很多东西,感到十分高兴,今天早上要给五年级上一节作文指导课,一篇只有33个字的短文要把它扩展到600多个字。
今天我要完成的任务是:初读课文,给古文句读,理解重点字词,划分三个层次;把古文扩写成600字作文,老师点评,给古文家题目。
好下面开始上课。
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
请坐。
(半鞠躬)古时候的人叫古人,古人说的话叫古话,古人写的诗叫古诗,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板书:古文)齐读古文,(不要拖音提高语速,不要拖音,要像说话一样)古文和我们今天写的文章有相当不同(板书:古文今)有什么不同呢?生1:没有题目;生2:没有标点;生3:特别凝练。
师:哎~对,有时候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甚至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
我们要学习语言,把古文拿过来,(板书:古文今译),用今天的用语习惯翻译出来。
古文要学会断句,先请几小位朋友自己来读读,注意不要“贫~~生~卖~画”不要,要像说话一样,干脆利落,自由朗读。
朗读速度一定要快。
生:齐读“贫生卖画,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师:读的不整齐,我找个小同学上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划分一下句读。
找一个小同学上台来,手把手教他划分层次)然后这样可以读了吗?自己读。
生:再读。
师:我听到有两个同学读得真不错,来你来,干脆利落。
站起来。
(请一个学生起立)刚才我听你读的也很好,你也站起来。
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授课老师:[老师姓名]课堂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围绕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展开,老师详细讲解了文言文翻译的要点和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老师首先强调了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文言文翻译则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将文言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忠实原文。
意译则是在直译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补充,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2. 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翻译文言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不能遗漏任何字词。
同时,要保证译文的通顺,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 结合语境,联想所学:翻译文言文时,要注重语境的理解,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
同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如成语、典故等,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4. 踩分点意识强:在高考文言文翻译中,要注重踩分点,即翻译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只有准确翻译这些关键点,才能获得高分。
三、文言文翻译的七种解题方法1. 留:对于一些无法翻译的文言文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原词。
2. 增: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译文更加完整。
3. 删: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文言文词语,可以适当删减。
4. 调:调整文言文中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 换:将文言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对应词语。
6. 贯: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使译文连贯。
7. 度:根据上下文,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更加通顺。
四、课堂练习老师通过实例分析了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并布置了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翻译一段文言文。
在学生翻译过程中,老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绍兴一中阮玲第一教时师:今天我们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大家有没有预习?生(齐声):没有。
师:我们先朗读全文,要求大家读准字音。
(学生集体朗读全文)师:我们来疏通文句。
第一句什么意思?生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
师:好。
根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
生2:啊?这么大年纪还读书啊?生3:同学间年纪差这么多啊?师:哎,怎么这么大年纪还读书?这个问题我们等会儿可以讨论。
谁能说说学生顺序为什么这么排?生4:从大到小。
师:对,孔子有“长幼有序”的思想。
你再看“侍”是什么意思?这里又可以看出什么内涵来?生5:“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
这里还说明是学生陪老师。
师:对,这里也写出了这些人的师生关系。
下一句写了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翻译第二句并讨论孔子的教学意图与教学思想)生6:孔子希望学生不要有顾虑。
生7:孔子了解学生平时有怀才不遇的情绪,这里体现了孔子的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师:我读到了一个教育家所具有的一种平等的教学思想,读到了一个教育家对学生的充分理解,读到了他在情景中设计问题进行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我还联想到了孔子所主张的“入仕”的思想,他要求我们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我们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 主张“以礼治国”。
(投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而优则仕” “以礼治国”。
)下一句谁来翻译?(一名学生翻译子路的言志内容,然后谈起子路的性格。
)生8:子路很有个性,直率、能干、有抱负。
生9:子路很自负,他故意把自己想治理的国家说得那么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才能。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引用朱熹说的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本节课的寄语。
大家学习文言文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还有很多同学谈文言文眼花、色变、脑大。
基于此,今天,老师就细化我们已基本掌握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大家共同研讨文言文翻译方法之六字译文绝招,以此作为翻译的活水。
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走出文言文翻译的窘途。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一招留即保留法大家看题1,谁来翻译?生说,看题2谁来翻译?大家仔细观察翻译时这两个句子什么词保留不动?
生说师明确: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译题3。
谁能来翻译?大家说哪个字没译?夫为什么不译?夫是发语词无实义所以没译。
再翻译题4,谁翻译?哪个字没译?也也字句中表停顿,无实义。
由两个句子我们就可以推出第二招是哪个字?删,即删除法,删去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等。
师:第三招就是换
下面的问题由各组自己解决,先翻译句子5—7题,再结合蓝字部分探讨翻译时什么情况用换这种方法。
好,开始!
师:各组翻译完,总结出答案就坐好。
哪组说?我组研究题5,妻子古今异义词所以翻译时换古意。
整个句子翻译一下。
我组研究题7,见,通假字翻译时换成通假后字的意思。
我组研究题6,复、全二字使动用法,翻译时换成活用后的词意。
各组说的都很好,其实用完留、删剩下的都是换的对象了,那就是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会用到此法。
师:同学们,以上三招,我们共同努力,学的还不错。
请看题8—10,这些句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句式?题8,定后,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题9宾前,语序为欺余。
题10,状后,语序为月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大家一起说这个方法应是调即调整法,翻译时如定后,宾前,状后,主谓倒置,都用调整法。
师:接下来,这招我采用抢答来完成。
大家看一眼11—14题,好,时间到!请听题:①这四句都是统一的句式,什么句式?②请补出11题句中省略的内容。
③补出12题省略的内容。
④补出13、14题省略的内容。
同学们,说得很准确这招是什么方法。
一起说: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句子省略的成分必补,补时用小括号括好补的内容。
师:以上五招是直译法的细化,在译文时如都不能完成,不得已才用意译法,也就是贯
师:大家看题15、16题,师讲,遇到没法直译或直译完不成话的就意译。
师:同学们,以上六字译文绝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下面我再把八个字送给大家。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师:同学们下面是检验大家是否学会的时刻。
一起看第1题,谁能翻译,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留法。
接下来依此类推。
师: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来挑战文言语段翻译。
看题一。
小组开始研讨,注意:研究每句翻译都用什么法?研究完就做好。
好,开始!
师:师明确译到哪。
生说方法。
师:同学们这道题做得也非常好,接下来,大家齐读翻译口诀,永远识记今天的
方法,彻底打开翻译文言文的大门。
好!一起来,熟读全文。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响亮的读书声,我情不自禁想用三个问句作结。
今天,大家理解文言文译文的六字法了吗?你们体会到翻译的乐趣了吗?以后再翻译文言文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洪亮的回答,就证明了一切。
我坚信:我们的文言文翻译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