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点布置图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4
监测点布置图绘制标准
1、监测点位布置图应于CAD模型空间绘制,且应新建图层,以便与结构图层相互区别,便于日后修改;
2、图框为固定大小,放于CAD布局中,若有多张监测点位布置图时,应复制对应图框数量,并多开视口;区间监测点位布置图开视口于CAD布局时,每个图框中监测点位布置图的比例、大小应统一;
3、图框中应标明绘制日期、绘制人、审核人、工程名称等信息(绘图日期不可晚于开工日期);底标应标明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或监测点位剖面图,如平、剖面点位布置图均有时,则称为监测点位布置图;
4、监测点位符号应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中要求进行绘制,监测点位比例大小、点号大小、图例大小等应统一、协调,监测点位数量应与设计图纸要求一致;监测点位位置关系应尽可能与实际要求相符;
5、监测点位布置图中应标明点位间距及监测断面间距,如近临/下穿/侧穿风险源时,尚应标明风险源简要信息(如楼层名称、层高、结构形式等),与工程结构位置关系,单位需统一为m/mm;
6、盾构区间及暗挖区间(标准断面)的监测点位平、剖面布置图应放于同一图框中;若暗挖区间包含多种施工工法时(双侧壁导坑法、CRD、CD法等)应将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监测点位剖面布置图绘制于不同图框中;
7、区间隧道的监测点位布置图需标明左、右线及渡线、联络线
中心线,且应标明隧道开挖/掘进方向,或区间起点/终点里程;区间监测点位点号应用里程予以表示;
8、指北针制式应统一,方向须与实际相符;监测点位布置图中所有文字应统一为“黑体”,所有线型颜色应为“白色”,彩印等特殊情况时可予以调整。
葫芦岛市莲花山职业学校(莲花山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项目地点: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五楼及其周边附近
一、环境空气监测
1、点位:1个。
1#楼前适当位置
日均值;监测同时测量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
2、项目:Pm
10
3、时间:连续3天。
4、其它:执行现行规范或规定。
二、地表水监测
1、白沙河监测断面:
五楼对面河道上游约50m 处设1个,下游约500m处设1个。
2、监测项目:pH,SS,COD,Cu,Zn,Fe。
3、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1次/d。
4、其它:执行现行规范或规定。
三、地下水监测
1、点位:1个。
项目下游附近水井(注明井位和距1#楼的距离)。
2、监测项目:pH, 浑浊度(度),高锰酸盐指数,Cu,Zn,Fe。
3、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1次/d。
4、其它:执行现行规范或规定。
四、声环境调查
1、监测点位:3个。
项目东、南、西边缘地带适当位置各设1个。
2、监测项目:等效声级。
3、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d。
4、其它:执行现行规范或规定。
葫芦岛市莲花山职业学校(筹建办)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六日。
一、水准基准点埋设图二、围护结构顶位移观测墩和测点埋设图图2-1围护结构顶部位移观测墩示意图图2-2位移观测墩顶部构造图图2-3位移观测墩底盘连接大样图图2-4位移观测墩现场图—测量装置;3—连接杆件;4—固定螺栓;图2-5 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测点(装棱镜)埋设示意图123546图2-6 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测点(装棱镜)埋设和保护现场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统一采用L型棱镜。
)图2-7 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测点(装反光片)埋设示意图三、围护结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测点埋设图图3-1-(1) 围护结构测斜管埋设现场图图3-1-(2) 围护结构测斜管埋设现场图四、支撑轴力监测点埋设图图4-1砼支撑轴力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4-2砼支撑轴力监测点现场图图4-3钢支撑轴力计布置示意图图4-4钢支撑轴力计布置现场图图4-5数据传输线保护装置五、地面沉降监测点埋设图六、管线沉降点埋设图管线间接沉降监测点埋设方式同地表沉降点,管线直接点埋设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6-1管线直接点埋设示意图图6-2抱箍示意图图6-3管线直接点埋设现场图图6-4管线直接点埋设标识牌七、建构筑物监测点埋设图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图7-1 建构筑物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八、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图图8-1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图8-2-(1)水位管显性保护装置图8-2-(2)水位管隐性保护装置图8-3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现场图九、深层土体及土体分层位移监测点埋设图图9-1 深层沉降标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图9-2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十、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点埋设图10-1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图10-2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图10-3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图10-4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点埋设现场图十一、矿山法1.CD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图11-3 CD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2.CRD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图11-4 CRD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3.双侧壁导坑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图11-5 双侧壁导坑法监测点布点示意图4.小导洞监测点布点示意图十二、既有线自动化监测点埋设图图12-4既有线隧道自动化道床监测点现场图图12-5既有线隧道自动化静力水准监测点现场图十三、矿山法监测点平面示例图十四、盾构监测平面示例图十五、基坑监测平面示例图。
空气监测布点位置示意图1、百级手术室:
手术区5点,双对角线布点,测点高度在手术台面之上0.25m;周边区8点,每边内2点,布点距地面0.8m。
暴露时间:30分钟。
2、千级手术室:
手术区3点,单对角线布点,测点高度在手术台面之上0.25m;周边区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布点距地面0.8m。
暴露时间30分钟。
3、万级手术室:
手术区3点,单对角线布点,测点高度在手术台面之上0.25m;周边区4点,每边内1点,布点距地面0.8m。
暴露时间:30分钟。
4、10万级手术室
5点,双对角布点,周边4点距离前面1m以上。
暴露时间:30分钟。
5、非洁净手术室、导管室、产房、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血液病病区。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距离墙壁1m,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距离墙壁1m;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90mm)放置各采样点,距地面0.8m-1.5m。
暴露时间:15分钟。
6、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供应中心、输血科、血透中心等
布点位置同前。
暴露时间:5分钟。
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主梁、索塔测量截面布置立面示意图
1
说明:以上测点编号根据施工顺序确定,每索塔共8个测量截面,两索塔共计16个测量截面;主梁共计9个测量截面,详细说明如下:A:主塔测量截面如下:
1#截面同时埋设应力和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共2×4=8个,温度传感器共4×4=16个,埋设位置距离中塔柱下部实心段0.5~1米,避开应力集中区。
2~4#截面只埋设温度传感器,共计12×3×4=144个,4#截面距离塔顶部约3m,为主塔倒数第二个施工节段上部,2#截面距离中塔柱下部实心段约39米、3#截面距离中塔柱下部实心段约78米。
全桥主塔共计应力传感器共2×4=8个;温度传感器共16+144=160个。
B:主梁测量截面如下:
主梁截面应力测量测点布置示意图
主梁温度场测量测点布置横断面示意图
主梁9个观测截面,应力测量与温度测量共用一个截面,应力传感器11×9=99支;主梁9个观测截面,共计温度传感器23×9=207只。
其中5#测量截面埋设在主梁0#与1#块之间。
6#、7#测量截面位于边跨和中跨截面应力最大处,据初步分析:6#测量截面位于主梁边跨施工节段6#与7#块之间;7#测量截面位于主梁中跨施工节段7#与8#块之间。
8#测量截面位于全桥跨中截面处。
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索力测量
穿心式压力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穿心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1#、1’#、14#、14’#、27#与27’#索与主梁锚固点的端部,仅在一边主塔拉索上安装,共计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