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与大气污染控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58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危害了生态环境。
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者下降单位高度时 ,温度降低或者升高的数值。
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答:〔1 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份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 ,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 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答:〔1 对流层: a 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水蒸气 ,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 ,天气变化最复杂。
b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 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份臭氧, 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 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 暖层:份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5 散佚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速度很高。
答: a.要有巨大的内边面积。
b.对不同其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c.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
d.吸附容量大。
e.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f. 良好的再生性能。
答:电除尘器的原理审计悬浮粒子荷电 ,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 , 以及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三个基本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环境科学概论 (1)1-1环境概述 (1)一、环境概念 (1)二、环境的分类 (1)三、生态系统 (3)四、生态平衡 (3)五、环境保护 (3)1-2 环境科学 (3)一、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3)二、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4)1-3 环境问题(重点) (5)一、环境问题(p3) (5)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5)三、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 (7)四、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12)五、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P205 (12)第二章、大气环境(重点) (13)2-1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3)一、大气污染的发生 (13)二、大气污染源 (14)三、大气污染物 (15)四、大气污染类型 (17)2-2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18)光化学烟雾的形成(p19) (18)1、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和特征 (18)2、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 (19)3、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 (19)4、防治措施 (19)2-3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 (19)一、气象因素 (20)二、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素(地理因素) (22)三、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23)2-4 大气污染的危害 (24)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4)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和危害 (25)三、大气污染物对材料的影响(书37页) (25)2-5 大气环境管理标准 (26)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6)二、大气污染控制途径(综合防治措施) (27)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二部分(共32学时)一、环境概论(1,10,11章),4学时包括: 绪论、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二、主要环境要素、固体废弃物及噪声等污染及防治措施。
(2-6章) 重点,28学时包括;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度弃物、声污染及防治等。
课程教材《环境科学概论》,仝川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1、《环境保护》(修订版》,林肇信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2.环境预防和治理工程从其中一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很多活动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虽然生态环境具备一定的自净功能,不过一旦污染物超过一定范围,环境就无法发挥自动恢复功能,无法保持其持续循环状态。
而以上所提到的污染后的范围就是所谓的环境容量。
在这个容量内,人类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净化,而尽可能的限制释放污染物质是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方法。
工业污染危害极大,其污染物大多为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
不过人们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与预防的,所以限制环境污染物质的释放成为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目标。
对于环境的各个方面展开的环境保护工程如下:2.1水污染预防与治理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技术由来已久。
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凿井技术的出现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原始的村落。
而后持刀守卫水井制度能够从武力、制度等方面给予当地的水资源必要的保护。
之后顺次出现了地下排水道、明矾净水等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与治理了水污染。
而国外也不乏水污染预防与治理技术,漂白粉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生活中水污染的危害,活性污泥法的发明有效的降低了水污染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水资源的自动恢复。
这些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尽可能的降低水污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从而实现治理效果。
当然,通过法律明确限制污染物排放也是预防与治理水污染的有效方法。
2.2大气污染预防与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
但是现代化生活所依赖的电器等不断排放出对大气不利的有害物质。
冰箱与空调是人们夏天离不开的制冷工具,不过二者在使用中所释放的氟氯昂能够对臭氧层造成巨大的危害;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但是它所制造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污染生活空气,危害人身健康。
为了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大气污染,诸如除尘、工业气体净化等技术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各国更加重视无污染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力求通过大气自身的力量净化污染,恢复其正常循环状态。
讨论防治全球性大气污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问题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物流管理学号:08080219 姓名:滕飞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全球性大气污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问题。
通过大量的资料来充分地说明现在环境危害的全球性,并得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相应更大的责任的结论。
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来治理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村。
关键词:污染、责任、全球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借这次机会,谈谈我对防治全球性大气污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问题。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全球性大气污染,首先把全球性污染的概念重申一下。
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体现在全球性上,指某些超越国界,带来全球性影响的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类型,按照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
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引起的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臭氧、氟氯烃(CFCS)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带来了严重的后果:①地球上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海陆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有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 摄氏度,南北极的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国际沿海大城市像纽约、东京、悉尼等都将低于海平面。
(2)臭氧层破坏大气中臭氧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离地面20~25 公里的平流层中,并称为臭氧层。
众所周知,臭氧具有强烈吸收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天然屏障。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导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严重地危害了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0901012402乔洪蕾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倘若让我们简短地回顾一下历史,在本世纪的70年代初,由于一系列的公害事件的发生,大量的化学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于是,在世界性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浪潮,随后到了80年代,又由于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和全球变暖这三大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掀起了第二次环境保护浪潮。
在这二次浪潮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化学应运而生,并确立了它自身研究的重心。
一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霜、露、雹、霰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
据报导,1980年,地球上通过雨水降下的硫酸近3000万吨。
硫酸与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
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生成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
酸雨的沉降可以离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地成百甚至上千公里。
环境科学家指出:经大量实验证明,大气的雨水中存在的自由基,可以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氧化成相应的酸。
另外,大气颗粒物:Fe、Mn、Cu、Mg、V等,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酸雨的危害极大,倘若降水酸度低于pH值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譬如河川、湖泊中的鱼类减少,树木枯萎而死,侵袭文物古迹和道路桥梁。
我国酸雨以西南为最严重,重庆、贵阳、南宁、柳州等城市降水量年产均的pH值分别为4.26、4.73、4.83、4.36,最低值达3.85,已低于欧洲酸化中心降雨的pH值。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量。
减少和防治二氧化硫,可采用燃料脱硫技术、排烟脱硫技术等措施。
对氮氧化物的防治,主要是改进燃烧装置,控制燃烧过程,对汽车尾气采用催化剂氧化或改用甲醇燃料代替汽油等。
对于森林、土壤和湖泊的酸化,可施洒石灰石(CaCO3粉末),另外,改良植物品种,提高树木的抗酸能力。
考研环境工程知识点解析环境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环境工程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考研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环境工程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水污染的控制与处理方法等。
1. 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的现象。
常见的水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等,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 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是为了判断水体是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常用的水质评价参数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3. 水污染的控制与处理方法:水污染的控制与处理方法涉及到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常用的控制与处理技术包括深度处理、生物处理、吸附、膜分离等。
二、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是环境工程领域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评价与监测、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法等。
1. 大气污染的特征: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等。
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 大气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大气污染的评价与监测是为了衡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了解大气质量状况。
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等。
3.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方法: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个方面。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改造和升级工业设施、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末端治理主要是通过过滤、吸附、催化等方法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等。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治理技术与原理•大气治理政策与法规•大气治理实践与案例分析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仅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
全球化问题主要污染物跨界传输颗粒物(P M 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往往通过风、气流等因素进行跨界传输,使得污染问题具有国际性。
030201全球大气污染概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
污染程度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生活燃烧等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如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推广清洁能源等。
政府措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环境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农作物、水体等造成损害。
健康影响大气污染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
全球经济损失大气污染还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增加、劳动力减少、农作物减产等。
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大气治理技术与原理通过调整燃烧条件,降低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例如改进燃烧器设计、使用低污染燃料等。
燃烧优化在燃烧过程后,采用特定的净化技术对尾气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燃烧后处理燃烧控制技术利用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达到脱硫效果。
通过干燥剂吸附、氧化等方式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去除。
烟气脱硫技术干法脱硫湿法脱硫通过调整燃烧过程中的空气与燃料比例,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烧调整在催化剂作用下,喷入还原剂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氮氧化物控制技术颗粒物控制技术利用机械力将颗粒物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如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等。
电除尘通过电场作用使颗粒物带电,然后利用电场力将其从烟气中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