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10
216 2018, V ol.38, No.06农业与技术※园林园艺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侯红芬 牛丛丛(垦利区城市管理局,山东 东营 257500)摘 要:本文主要以东营市盐碱地植物造景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营地区植物生境特点的简要分析,并以东营市某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为例。
从其植物造景设计及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和归纳了绿地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造景技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植物造景;盐碱地;设计中图分类号:T U986文献标识码:A D O I:10.11974/n y y j s.201803331921东营地区盐碱地生境概况山东省东营市其主城区位于黄河入海所呈现的冲击三角洲上,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海水的侵蚀,其土壤的含盐量较高,城区中绝大部分土地都存在或轻或重的盐碱化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东营市城区范围土壤的pH值通常在7.5~8.5之间,属中性偏碱,同时较高的地下水水位容易造成土壤的反复盐碱化,极不利于采用土壤改良对土质进行改良。
这一局面造成了东营市城区植物生产成活率较低,植物造景难度较大。
2案例分析——东营市某绿地景观设计2.1 设计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涉及的地形堆叠、植物布局、景观小品等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将植物景观与周边环境相统一。
一处景观效果突出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同时拥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即在满足植物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艺术性的构图原理。
同时通过合理地展现植株的个体形态美和群体形态美来提升受众们在观赏其所产生的景观意境。
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构建应充分结合植物的习性与设计要求,遵从功能性的原则,实现生态、观赏、文化的共荣共生。
2.2 树种选择园林绿化是否设计得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化树种的选择,尤其是在较为特殊的生境条件例如盐碱地、边坡、湿地等区域。
由于每处园林空间的立地条件各不相同,而本文主要研究的盐碱地园林设计中所涉及的树种一般以适应性强、抗盐碱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环境效益好的植物品种。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分析一、本文概述《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分析》是一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艺术的学术论文。
本文首先将对花港观鱼公园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进行简要介绍。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公园内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手法和特色,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方式、季节变化对植物景观的影响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如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
文章还将对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概况花港观鱼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集园林艺术、花卉鉴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其独特的植物造景设计赋予了公园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季相变化丰富,巧妙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框景等,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花港观鱼公园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既有高大的乔木如香樟、桂花、梧桐等,也有低矮的灌木如杜鹃、山茶、琼花等,还有丰富的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如慈姑、千屈菜、睡莲等。
这些植物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合理配置,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空间布局上,公园的植物造景讲究“三远法”,即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元素的巧妙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变化。
同时,公园还注重植物与水体、山石、建筑等元素的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在季节变化上,花港观鱼公园的植物造景充分展现了四季不同的风貌。
春天,樱花、桃花、杏花等花卉竞相开放,繁花似锦;夏天,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秋天,桂花、菊花等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冬天,松柏等常绿植物依然苍翠挺拔,为公园增添了一抹生机。
碧道滨水生态景观植物营造探析———以广州花地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为例童志成,单赋添,陈若虹(广州市芳村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60)摘要:万里碧道以水为纽带,是一条统筹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的复合型廊道。
为进一步挖掘碧道滨水生态景观功能的新内涵,探索植物造景优化滨水的生态景观功能,本文以广州花地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的实践为例,简述荔湾花地河碧道示范段的做法,探析碧道滨水生态景观建设中植物营造的设计原则、施工重点、难点。
关键词:碧道;滨水;生态景观;植物营造;花地河中图分类号:X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1)12-0021-03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
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1]。
河涌是城市内重要的游憩景观建设空间。
广州在万里碧道建设背景下,提升滨水生态景观是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2]。
本文以广州花地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案例,总结碧道滨水生态景观建设中植物营造的设计原则和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探寻园林植物在碧道滨水生态景观营造的重要性。
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花地河,是广州市荔湾区最大的内河,也是珠江航道的一条支流,南北全长约8.84km ,平均宽度90m ,流域面积28.4km 2。
北与珠江西航道白鹅潭相接,南连平洲水道,西通广佛河。
近年来荔湾区大力推进碧道建设,以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础元素,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计划在荔湾南片打造“荔湾特色的花地河碧道”。
2019年,花地河东岸北出口到东漖大桥段作为花地河碧道提升工程中的首个示范段,对花地河东岸沿线生态景观进行全线改造,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展现岭南水乡特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
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1]。
植物景观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有利于校园景观的形成,且能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善。
校园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景观,被称为校园景观的综合表现体,能起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群落配置的分析。
基于此,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1.1概况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色相结合的绿色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群落,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2.1结构组成更合理,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
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
PlantLandscape摘要;疏林草地是具有稀疏的上层乔木,其郁闭度在0.4~0.62_间,并以下层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植物造景形式。
它在有限的绿地上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藤本植物进行科学搭配,既提高了绿地的绿量和生态效益,又为人们的游憩提供了开阔的活动场地。
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
为此,深入分析了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植物造景案例,并总结了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疏林草地i植物造景中图分类号tTU986.5+2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673—1530(2008)02—0088—05收稿日期;2006—08—26;修回日期;2006—11—06Abstract:Openforestandgrasslandisonekindofplantlandscapingcomprisingsparsetrees(canopydensityO.4—0.6)intheupperstorywiththelowerstorygrassasthemainbody.Trees。
shrubs.groundcovers,herbagesandvinesareconfiguredscientificallyinalimitedgreenspace,whichimprovesthegreenbiomassandecologicalbenefitofgreenspaceandprovidesopenrecreationplacesforpeople.TheopenforestandgrasslandisoneofthemaincharactersofurbanplantlandscapinginHangzhouandmanyexcellentplantlandscapingworksfortheopenforestandgrasslandhavecomeintobeing.Therefore,thispaperanalyzedseveraIoutstandingcasesofopenforestandgrasslandinHangzhouandproposedmethodsforplantlandscapingofopenforestandgrassland.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OpenForestandGrassland;PlantLandscaping万方数据杭吵I'1疏林草地植物二生旦火三月民分析AnAnalysisonthePlantLandscapingoftheOpenForestandGrasslandinHangzhou陈波李珏包志毅CHENBo,LIJue,BAOZhi-yi1疏林草地及其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要求的同时,更迫切要求高质量的生存环境。
⼤运河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研究分析⼤运河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研究分析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Grand Canal Forest Park Plant Landscape⽂/北京市⼤兴区康庄公园张岩安对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进⾏系统梳理,结合实地调查,对⼤运河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特⾊进⾏分析总结,针对不⾜之处提出改善建议,为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提供借鉴,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环境是⼈类⽣存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遭到破坏,绿植⾯积逐渐减少。
正因如此,森林公园的建⽴起到恢复城市⾯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作⽤。
1.1 研究⽬的及意义植物是⾃然界给予⼈类的礼物,它们有⽆穷⽆尽的艺术组合,可带给⼈们愉悦与慰藉。
在森林公园环境中,植物造景⽆疑是构成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部分。
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直接影响公园的环境,从⽽带动城市整体氛围,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关重要的作⽤。
所以,探究城市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分必要。
本⽂针对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森林公园已经存在的植物造景景观进⾏分析研究,探讨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的特殊性。
1.2 研究⽅法及其技术路线以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参考⽂献为基础,在掌握丰富的材料后,对相关数据进⾏分析归纳,并结合具有独特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运河森林公园植物造景情况,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3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现状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但对园林植物的利⽤却很少。
我国⽬前⼤多数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种植的植物不超过200种,常见的园林树种仅有雪松、悬铃⽊、⾹樟、龙柏、⼤叶黄杨、海桐等⼗⼏种,草本观赏植物更为匮乏,全国各地⼏乎千篇⼀律,且⼤多数园林植物从国外引种,草本观赏植物栽培不多。
在植物造景上除少数⼤城市,如杭州的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性⽔平较为突出外,⼤部分与国际⽔平相差甚远。
另外,在园林建设中,⼈⽂景观投资⼤、占地多,植物造景的植物种类仍局限在传统种植及配植⽅式上。
方塔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研究背景现代景观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园林界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现状)现代城市公园与古典园林相比,在服务对象、功能需求、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变化,而跟随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大众的审美取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迄今为止,我国造园艺术还来不及建立起一套适宜的转换机制,使得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艺术手法都被束之高阁,难以与现代景观需求接轨。
这使得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景观大多呈现不伦不类的拼贴景象,一方面在布局、尺度、植物塑性上完全效仿英国自然风景园,另一方面叠石、建筑营造完全沿用古典园林建筑制式。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民众发现在解决了基本的游憩功能的公园里找不到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在完全仿古的园子里又找不到时代精神,满足不了现代的审美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公园的契合点,使现代城市公园既满足时代精神,满足现代城市生活与审美需求,又能唤起民族自豪感,激发文化认同感。
方塔园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园林,占地12.8公顷,该项目既继承了本民族园林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又展示了现代的设计语言,反应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方塔园作为一种展示历史文物并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空间,它的设计是以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尺度为立足点,为居民和游客的户外活动创作多层次的露地环境及恰当的场所特征。
它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手法诠释了一种中国古典的韵味,透视出一种质朴、简洁的氛围。
植物造景方面必然也要与整个造园精神相一致,在传统栽植技术及植物“移情”原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栽植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探索将自然生态群落机制引入现代城市,创造生物量、生态效应双佳的优质人工群落。
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得知目前对方塔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方面的研究:韩谦、范文兵通过对方塔园现状的分析,以“消解”为关键词,从空间组织策略、屋顶和构造节点的策略两个方面对方塔园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陆邵明从景观空间的线索编排及其体验的艺术性方面研究了方塔园的景观空间;胡晓青从“起”、“承”、“转”、“合”四个方面介绍了方塔园的空间意象的组织和空间系列的安排;赵冰以空间生成为主线对方塔园空间进行了解读。
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目录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 (1)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2)1.大力发展居住庭院的园林艺术的重要意义 (3)2.环境设计在园艺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3)3.植物造景配置和优化环境标准 (4)4.现代风格配置的优化措施 (6)5.结语 (7)2论园林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8)1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定义 (8)2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作用 (8)3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图纸技术性 (9)4 园林植物造景现场施工技术性 (10)5 结语 (12)3探究园林造景中常见耐阴植物 (14)1、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6)2、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应用的意义 (17)2、从耐阴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可以遵循以下具体的原则: (18)3、稳定发展耐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原则 (18)4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20)1.植物文化及其在园林配置中的体现 (21)2.现代园林造景策略 (22)3.园林造景应该掌握的原则 (24)4.结语 (25)5关于园林植物配制造景的探讨 (26)3、园林植物配置在庭院绿化体现特色环境 (30)6节约型风景园林及园林植物造景的经济学原理 (32)1. 科学设计,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33)2. 科学选用植物,适地适树 (33)3. 妥善结合生产,注重改善环境质量 (34)4. 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养护成本 (35)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摘要:目前,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如何将园林艺术用到住宅庭院中,对住户的要求和植物配置的园艺设计相结合起来等。
通过不断分析和完善庭院的生态,创造私家园艺技术的价值,利用现代化科技对居住环境的布局和造景策略。
以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经济价值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区规划;造景配置;园艺景观植物配置和园艺造景的应用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住宅园林绿地的规划中,部分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不可代替的,植物的种植配置使庭院在层次上显得丰富、美丽柔和、心情放松、自然舒适的感觉;色彩丰富的花草、树木、叶片使得园艺更加千娇百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