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园林植物造景常用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12.61 MB
- 文档页数:106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要课程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也是园艺、农学、林学和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是环境生态学科体系中阐述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具体造景的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原理和各种应用形式, 对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和实践价值。
学习本课程一般要求应具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以及园林美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风景园林植物造景》, 主要讲授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原则与配置形式、植物景观设计图纸要求及设计程序、植物与其它造园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搭配、以及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居住区、工矿企业和废弃地等植物造景。
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
《园林植物造景》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研究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的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掌握风景园林造景的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使得风景园林学体系更为科学、系统, 另一方面使得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学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 开设和学习本课程, 对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植物造景设计能力, 为园林绿化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促进园林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来掌握知识体系, 园林植物造景, 是在分析国内外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 论述园林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园林植物与造景的原则, 深刻分析各类植物及各类型绿地植物造景的的具体方法和特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抓住这根主线, 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
二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以致用。
常用植物造景的四种设计形式造园设计假山、水池、亭、廊虽然是屋顶长沙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应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各类树木、花卉、草坪等所占的比例应在50%至70%。
长沙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造景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四种设计形式:1.花坛、花台设计:在有微地形变化的自由种植区,建花坛、花台。
花坛采用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梅花形等,可用单独或连续带状,也可用成群组合类型。
所用花草要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与整齐的轮廓。
多选用植株低矮、株形紧凑、开花繁茂、色系丰富、花期较长的种类,如报春、三色堇、百日草、一串红、万寿菊、金盏菊、四季海棠、郁金香、风信子、矮牵牛等。
而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屋顶平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
也可将花台布置成“盆景式”,常以松、竹、梅、杜鹃、牡丹等为主,并配以山石小草。
2.乔灌木的丛植、孤植:植株较小的观赏乔木以及灌木、藤木,不仅是园林艺术的骨骼,更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角。
所以乔灌木应是屋顶园林中的主体,其种植形式要讲究,以丛植、孤植为主,与大地园林讲究“亭台花木,不为行列”而突出群体美不同。
丛植就是将多种乔灌木种在一起,通过树种不同及高矮错落的搭配,利用其形态和季相变化,形成富于变化的造型,表达某一意境,如玉兰与紫薇的丛植等。
孤植则是将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优美姿态,花期较长且花色俱佳的小乔木,如海棠、腊梅等,单独种植在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
3.巧设花境及草坪:以树丛、绿篱、矮墙或建筑小品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配置。
花径的边缘,依屋顶环境地段的不同,可以是自然曲线,也可以采用直线,而各种花卉的配置是自然混交。
草坪种植不宜单独成景,而是以“见缝插绿”或在丛植、孤植乔灌木的屋面铺设,以形成“生物地毯”,起到点缀作用。
4.注意配景:除在主景外采用花盆、花桶等,点线地分散组成绿化区域或沿建筑物屋顶周边布置,增加气氛和景观外,应在曲径、草地边和较高的植株下,摆放1至2块形状特异的奇石等,以体现刚柔相济的内涵,收到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
园林造景手法
1、集中装饰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植物的群落特点放在植物中心处,并紧密结合起来,使景色更加美观,布置成一片绿意盎然,十分漂亮。
2、散布装饰法:就是把植物布置在合适的位置,而不在一块,夹
杂着就散布开来,这样就可以 was randomly scattered on the site to create more scenery.
3、空间雕刻法:就是建筑布置的位置和布局的决策,更加的讲究
位置和形式的安排,来达到改变景象布局的目的。
4、平面装饰法:这种手法将许多相似的植物放到一起,形成视觉
的表面层,模拟绿色的景观氛围来提升空间的整洁度和绿色环境的合
理性,以此来创造出平坦绿油油的景致。
5、全景方法:这种园林造景方法,就是用自然景观来表现其完整
的美景,并将所有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空间,把子景深入
融合在大景中,从而形成给人深刻感受的景象。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主要方法1、孤植――孤独之美孤植是指单色彩景观或单形体植物形态,通常适宜布置在比较开阔的空间环境中。
这种景观布局往往是所在空间的焦点,因此,在不同空间形态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景观观赏效果。
例如,高大的榕树,其枝干高大舒展,枝叶繁茂,"独木"即可"成林",适宜布置在园林主景点位置,可营造出简单、古朴的氛围,使人们心生向往,并产生依附心理。
大型的香樟,蓬形圆整、树姿挺拔,在大型草坪地块上,在明媚的阳光下,一棵树就是一个景,就是一幅画。
2、对植――主次分明对植是指2棵(或两丛)植物相对种植,比较适宜布置在园林路的两侧,给人林荫小道的感觉,夏季又能兼顾遮荫效果,或者是人工湖桥的两端,一般采用造型树,进而烘托主要景观。
同时,也可将其作为辅助措施,在景观中形成夹景、配景,进一步强化透视感,使景观更具纵深感。
对植的植物相互呼应、主次分明,显得生动活泼。
在进行植物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园林内树木、植物搭配的协调性问题,对植植物要充分考虑到相邻空间景观布局情况以及光照问题,使其能够与整个空间协调一致,并相互照应,使其在艺术布局上具有合理性。
3、丛植――季相变化丛植是指将3~5株、8~10株或15~20株同种类植物,以不相等的距离种植在一个区域,使其树冠线之间紧密连接,进而形成具有整体轮廓的景观,一般采用奇数的数字。
这种布置方式具备比较强烈的整体感,在植物株数比较少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心其美观程度,因为丛植可突出孤赏树的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根据不同植物颜色(花色、叶色)及开花周期,对植物进行有效配置,使其能够相互衬托,凸显出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注意要在突出某个季节特点的同时,兼顾到其它季节的相衬效果,避免出现雷同现象。
在园林绿化中反映季相变化,可进一步强化景观效应,突出视觉功能和审美情趣。
4、群植――韵律美感组团绿地,也就是群植主要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属于植物丛群体种植的一种有效扩展形式,可作为自然景区中的主体景观。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概要(红色字体为重点掌握)第一章植物造景的基来源理一、名词解说生活型;多度;频度;盖度;物候期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设计时,植物的建筑功能是最初考虑的,其次才是赏析特征等其余要素的考虑。
()2、利用植物资料创建必定的视野条件可增强空间感、提升视觉和空间序列质量。
()3、在园林景观构图中,主要赏析面可能更多的是树木和花草,植物是构图的重点,以植物为主的景点,起到增补和增强山川气韵的作用。
()4、群落是由必定数目的同种类植物构成,这是群落最重要的特点,是决定群落相貌及构造的基础条件。
()5、多度直接影响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关系到植物对环境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程度,这对该群落的植物种类构成及相对稳固有极大的关系。
()6、在地理空间上,温度随海拔的高升、纬度的北移而高升,随海拔的降低、纬度的南移而降低。
()7、小孩活动场所设计时,因为小孩视野低,绿篱修剪高度不宜过高,微缩景观园林植株采纳低矮品种,或多用修剪植物。
()8、杭州白堤上“间株垂柳间株桃”主要表现出对照与调解运用之绝妙。
()9、大部分针叶树喜爱偏酸性的土壤,大部分阔叶树较适应微酸性土壤。
()10、山茶花配植于白玉兰树下,则花、叶均茂,而广玉兰树下不适合配植山茶花。
()。
三、选择题(在以下选项中选出一个或多个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1、高峰杜鹃引种到低海拔平川时,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B、土壤湿度C、空气湿度D、低温E、弱光照2、蝴蝶兰、卡特兰在四川种植,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B、xxC、高湿D、低湿E、低温3、以下植物中,在15℃以上才生长的有()。
A、梅花B、桃花C、袖珍椰子D、花叶榕E、紫叶李4、以下植物中,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优秀,不耐蔽荫的有()。
A、红豆杉B、橡皮树C、中华常春藤D、文竹E、杜鹃5、以下植物中,只好在蔽荫条件下生长,不可以忍受过强光照的有()。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整齐划一的布置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的间距和顺序排列,并且保持统一的高度和形状。
这种形式常见于规划良好的公园、花坛和街道绿化带中。
整齐划一的布置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整洁和稳定的感觉,同时也凸显了植物的形态美。
错落有致的摆放是指将不同种类和高度的植物交叠或错开种植,形成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种形式常见于私家花园和景观公园中。
错落有致的摆放能够增加景观的变化和趣味性,使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流线型的布局是指将植物按照游览路径或景观轴线的方向进行布置。
这种形式常见于公园、庭院和大型景区的设计中。
流线型的布局能够引导人们的目光和步伐,使其沿着特定的轨迹感受园林景观的空间延展和情境演绎。
多层次的植物组合是指将不同高度和形状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层叠的视觉效果。
这种形式常见于花坛、花境和植物墙的设计中。
多层次的植物组合能够增加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景观效果。
戏剧性的景观效果是指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布置,营造出具有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效果。
这种形式常见于主题公园、庭院和展览园中。
戏剧性的景观效果能够给人一种震撼和陶醉的感觉,使其体验到园林景观的力量和魅力。
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设计形式。
例如,在阳台或窗台的种植设计中,可以采用垂直种植的形式;在湖滨或水边的种植设计中,可以采用波浪状或弧线状的布局形式。
总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选择和组合。
这些形式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学的追求和自然的欣赏,又能够提供舒适和宜人的园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