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式乘除_1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1
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
2.会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
1.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熟练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将分式乘除法全部化归为分式乘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
1.继续熟悉“数、式通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2.会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二、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会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
难点
会将多项式因式分解。
关键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辅助手段
幻灯投影演示
●四、教学过程
复习
1.计算:
(1) (2) (3) (4)
2.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是什么?
新课讲解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提问:由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猜想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是什么?(讨论、交流、集中评讲)
分式乘除法法则:(略)
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方法,主要借助分式约分、因式分解等知识来进行,计算的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作业
P73 A组T4 T5 T6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后记。
分式的乘除【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分式的乘除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式的乘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2.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以及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二、探索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1.回忆: 计算:10965⨯; 4365÷。
2.例1计算:(1)x b ay by x a 2222⋅; (2)222222xb yz a z b xy a ÷。
由学生先试着做,教师巡视。
3.概括:分式的乘除法用式子表示即是:4. 例2计算:493222--⋅+-x x x x 。
分析:①本题是几个分式在进行什么运算?②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③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是否可以分解因式,怎样分解?④怎样应用分式乘法法则得到积的分式? 解:原式=)2)(2()3)(3(32-+-+⋅+-x x x x x x =23+-x x 。
5.练习: 计算:2()x y xy x xy --÷ 三、探索分式的乘方的法则1.思考我们都学过了有理数的乘方,那么分式的乘方该是怎样运算的呢?先做下面的乘法:(1)=∙∙=⎪⎭⎫ ⎝⎛b a b a b a b a 3=∙∙∙∙b b b a a a 33b a ; (2)=∙∙∙=⎪⎭⎫ ⎝⎛b a b a b a b a n n n b a 。
2.仔细观察这两题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一下,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mn )(k ) =___________(k 是正整数)。
3.22212(1)441x x x x x x x-+÷+⨯++-4.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正确与否:(2)计算下列各题:【作业布置】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2.怎样进行分式的乘方?。
分式的乘除法(一)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针对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能够在互动中理解和运用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应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分式的乘法- 分式的乘法定义和运算规则- 分式乘法运算练2. 分式的除法- 分式的除法定义和运算规则- 分式除法运算练教学步骤步骤一:复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对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进行复。
可以通过问题、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介绍分式的乘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分式的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式的乘法运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
步骤三:练分式的乘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式的乘法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四:介绍分式的除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分式的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同样地,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式的除法运算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
步骤五:练分式的除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式的除法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六:应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式的乘除法进行计算和解答。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1. 课堂练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应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式的乘除》教案分式的乘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和引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分式的定义)分式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通常用a/b的形式表示,其中a为分子,b为分母,b不等于0。
2. 分式的乘法运算规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分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分式的乘法运算规则:两个分式相乘时,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 2/3 × 4/5 = (2 × 4)/(3 × 5)= 8/153. 分式的除法运算规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分式的除法运算规则)分式的除法运算规则:两个分式相除时,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将被除数的倒数变为乘数。
例如: 2/3 ÷ 4/5 = (2/3)×(5/4)= (2 × 5)/(3 × 4)= 10/12 = 5/64. 例题讲解和练习(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练习题,学生们进行解答,并逐一讲解)例题1:计算 3/5 × 7/8解答: 3/5 × 7/8 = (3 × 7)/(5 × 8)= 21/40例题2:计算 4/9 ÷ 2/3解答: 4/9 ÷ 2/3 = (4/9)×(3/2)= (4 × 3)/(9 × 2)= 12/18 =2/3例题3:计算 5/6 × 2/5 ÷ 3/4解答: 5/6 × 2/5 ÷ 3/4 = (5/6)×(2/5)÷(3/4)= (5 × 2)/(6 ×5)÷(3/4)= 10/30 ÷(3/4)= 10/30 ×(4/3)= (10 × 4)/(30 × 3)= 40/90 = 4/95. 实际问题解决(老师给出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例题4:小明做了1/3个小时的作业,他又做了2/5个小时的作业,他总共做了多长时间的作业?解答:首先计算出1/3 + 2/5 = (1 × 5 + 2 × 3)/(3 × 5)= (5 + 6)/15 = 11/15,所以小明总共做了11/15个小时的作业。
分式的乘除法(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2. 学会将含有分式的复杂表达式化简成最简分式;3. 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乘法;2. 分式的除法;3. 含有分式的表达式的化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式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学会将含有分式的复杂表达式化简成最简分式。
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授与练相结合的方法;2. 学时安排:本单元共计6学时,其中3学时进行讲授,3学时进行练。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学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入学生们对分式乘除法的兴趣。
第二步:讲授分式乘法(1学时)1. 先引入分式乘法的概念和性质;2. 讲授分式乘法的计算方法;3. 通过讲解实例,锻炼学生的分式乘法计算能力。
第三步:练分式乘法(1学时)1. 提供练材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式乘法计算;2. 在练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步:讲授分式除法(1学时)1. 先引入分式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讲授分式除法的计算方法;3. 通过讲解实例,锻炼学生的分式除法计算能力。
第五步:练分式除法(1学时)1. 提供练材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式除法计算;2. 在练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第六步:讲授含有分式的表达式的化简(1学时)1. 先引入含有分式的表达式的化简的概念和方法;2. 讲授化简方法;3. 通过讲解实例,锻炼学生的化简能力。
第七步:练含有分式的表达式的化简(1学时)1. 提供练材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复杂分式表达式的化简;2. 在练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评估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步骤进行细化,增加课堂互动环节;2. 加强实际问题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分式的乘除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技巧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二、教学重点1、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2、复杂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式的概念及简单的分式的加减运算,并举例说明加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拆分账单、计算比例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式的乘除运算。
2、概念剖析(1)分式的乘法分式的乘法就是将两个分数相乘。
即:a/b × c/d = (a × c)/(b × d)(b、d≠0)。
例如:3/4 × 5/8 = (3 × 5)/(4 × 8)= 15/32。
(2)分式的除法分式的除法就是将两个分数相除。
即:(a/b) ÷ (c/d) = (a × d)/(b × c)(b、c、d≠0)。
例如:(3/4)÷(5/8)= (3 × 8)/(4 × 5)= 24/20,化简后为6/5。
3、基础练习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练习。
(1)计算:4/5 × 2/3。
解答:4/5 × 2/3 = (4 × 2)/(5 × 3)= 8/15。
(2)计算:5/8 ÷ 3/4。
解答:5/8 ÷ 3/4 = (5 × 4)/(8 × 3)= 20/24,化简后为5/6。
(3)计算:7/9 × 3/10 ÷ 5/12。
解答:7/9 × 3/10 ÷ 5/12 = (7 × 3/9 × 10)÷(5 × 12)= 7/60。
4、拓展练习(1)计算:(5/6 + 3/10)× 1/3。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景说明其合理性.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教学难点: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出问题观察下列运算:,53425432⨯⨯=⨯,97259275⨯⨯=⨯,435245325432⨯⨯=⨯=÷279529759275⨯⨯=⨯=÷. 猜一猜?=⨯c d b a ?=÷cd b a 与同伴交流. 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想,等等.二.探索交流,概括概念概括:与分数乘除法的法则类似,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是: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bc ad c d b a =⨯bdac d c b a c d b a =⨯=÷. 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用数学的符号语言加以表示.三.巩固应用1.计算下列各题:(1);a a a 2122a 2+⋅-+(2);x y y 226x 2÷(3)41441-a 222--÷+-a a a a 答案:(1);aa a a a 212122a 22-=+⋅-+(2);26x 2222x x y y =÷ (3))1)(2(241441-a 222+-+=--÷+-a a a a a a a 2.计算:(1)⎥⎦⎤⎢⎣⎡-+-⋅+÷+--63)3(4418x 2222x x x x x x (2)329x 2-33x -122222--⋅⎪⎪⎭⎫ ⎝⎛--÷⎪⎭⎫ ⎝⎛-x x x x x x 答案:(1)26x 2--+x (2)122-x x 3.先化简,再求值.,322232222)1)(1(2314⎪⎭⎫ ⎝⎛+⋅⎥⎦⎤⎢⎣⎡++-+-÷⎪⎪⎭⎫ ⎝⎛++-x x x x x x x x x x x 其中x =32-. 答案:原式=2x +x ;当x =32-时,21-232322x =+--=+x . 四.回顾想一想: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是什么?在做分式的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分式乘除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
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识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活动内容
1.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
(1)82174⨯ (2)9
452÷;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数除以分数,把
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数相乘。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教学效果:
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第二环节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三环节 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题1:
(1)226283a y y a ⋅ (2)22122a a a a
+⋅-+ 例题2
(1)x y xy 22
62÷ (2)41441222--÷+--a a a a a 活动目的: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会根据法则,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从而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与应用意识。
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分式计算时往往没有注意到结果要化简。
教学效果:
学生能将算式对照乘除法的法则进行运算,在运算结果中,如果不是最简分式往往忘记约分,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是运算简化。
活动内容:
例题3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
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是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
(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的比是多少?
(3)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的:
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例题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
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时:
(1)乘法运算步骤是,①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②把分式积中的分子与分母分别写成分子与分母的分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形式,如果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③约分
(2)除法的运算步骤是,把除式中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其它与乘法运算步骤相同。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①先分解因式;②如果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先约分再计算。
③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时,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
最后的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
第四环节 课堂反馈
活动内容:
化简:(1)2a b b a ⋅ (2)1)(2-÷-a a a a (3)2211y
x y x +÷- 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
式的知识没掌握好,将会影响到分式的运算,所以有的学生有必要复习和巩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识。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1.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3.学会类比的数学方法
【作业布置】
活动目的:本课的回顾与小节。
1.学生对于法则的运用不难,但是较差班级的学生在运用法则计算时遇到单项式乘
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或多项式乘多项式即整式的乘法运算时,情况较差,另外在结果的化简上存在问题,化简意识不够,应该在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时复习分数的约分,通过对分数的约分类比分式的约分,加强化简意识和能力。
还有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些直接影响这节课的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是相关相联的,所以课前有必要巩固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两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的练习。
2.类比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