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丁玉梅
- 格式:pdf
- 大小:274.30 KB
- 文档页数: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炎症等疾病为主引起关节畸形、疼痛和关节功能丧失,其显著的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发生与年龄、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史有关[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质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解除疼痛,改善功能,纠正关节畸形,以获得一个长期稳定无痛有良好功能的膝关节。
自2011-2012年我院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由于加强了手术配合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4~76岁,平均65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3例,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50min,出血(400~500)ml,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 术前准备2.1 术前诊视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查阅病历及化验结果,了解病史及病人全身状况以及合并症处理情况。
真诚地与患者交流,把手术目的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向患者解释清楚,并例举手术成功范例鼓励患者,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以乐观态度面对现实,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同时需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和目的及重要性,为手术成功创造条件。
2.2 手术护士准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比较复杂,器械种类繁多,不易辨认。
手术护士应参加术前讨论,正确评估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看手术录像,了解手术步骤,了解全膝关节置换的专用器械与设备,检查其性能并熟悉其安装步骤与使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效地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2.3 器械准备除备好骨科手术常用器械外,另外需准备由器械公司提供的膝关节置换的特殊器械。
2.4 手术材料、药品准备除常规手术用物外,备足蒸馏水、庆大霉素、骨水泥及搅拌器、负压引流球、可吸收缝线、大棉垫、绷带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合理手术配合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4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手术的器械护士配合及巡回护理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手术顺利,术后感染率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术中与手术医生有效、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配合;体会膝关节结构复杂,由胫骨平台、股骨髁、髌骨组成。
周围由关节囊、韧带、滑膜囊等构成,是人体最大的复杂关节,膝关节病变最主要表现:疼痛,变形,僵硬,活动功能受限,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成为骨科常见手术。
手术技术高,回顾分析本科自2009年1月~2011年8月42例膝关节置换术中术中护理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全部42例患者,全部病例术前均经X 线及CT检查确诊,年龄51~70.4岁,平均51.6岁,其中男22例,女20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例,42例患者关节面破坏严重,膝内外翻畸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股骨髁及胫骨髁破坏程度不等。
全部选择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90~160 min,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1. 2 手术方法[1]全部患者取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切开关节囊,切断患者前十字韧带,切除残余半月板,去除关节边缘骨赘,松解副韧带,截骨方法:①髌骨,选定适当型号的试模,测试患者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和内、外翻平衡,依次安装,固定相应型号的胫骨、股骨和髌骨假体;②胫骨侧,髓内或髓外定位,在患者胫骨平台最低点远端1~2 公分处截骨;③股骨侧,首先需要精确确定外翻角,同时需要控制外旋角度,按照顺序行股骨远端和前后踝以及斜面截骨,如果应用后稳定型假体需要再行髁间截骨;接下来松止血带,放置引流管,术后需要适当加压包扎。
2 护理措施2. 1 术前准备2. 1. 1 护理人员准备巡回和上台护士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术前制定手术配合计划,需要了解手术方式,能熟练配合不同类型假体的关节置换手术,上台护士能够熟悉手术具体步骤,掌握各种关节配备器械的使用程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
在这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受损膝关节被取出,然后被人工关节所取代,以恢复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
作为护士,我参与了许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以减少手术风险。
这包括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X光检查以及心电图等。
我们还需要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向他们解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此外,我们还会给患者指导术前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以及用药等。
手术当天,我们需要确保患者安全。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身份确认,并确保手术部位正确。
术中,我们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与其他手术室成员密切合作。
在手术结束后,我们会把患者转移到恢复室,并进行二次身份确认。
术后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患者往往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恢复麻醉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
我们还会监测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并确保患者的伤口没有感染。
患者出院后,我们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康复指导。
这包括教授患者如何正确行走,如何使用助行器以及如何进行物理治疗练习。
康复过程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手术过程,需要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
作为护士,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护理,帮助患者度过术后的艰难时期。
在与患者互动过程中,我发现empathy (共情)和patience (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通过倾听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以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总结而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通过高质量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有望恢复正常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体会【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手术,它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
我科自2004年至2006年为25例膝关节病患者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术。
在长期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学习与探讨,得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在25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0例。
年龄54岁~76岁,平均年龄岁,其中骨性关节炎16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
双侧3例,单侧22例。
2 术前护理术前教育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计划的解释。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活动及负重关节,一旦失去灵活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患者在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中、西医保守治疗,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手术恢复年轻时的膝关节功能。
这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客观治疗效果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使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手术后的功能锻炼,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此外,还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康复训练做准备。
饮食指导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创伤较大的手术之一。
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嘱患者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含钙高的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的食欲,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肌肉功能的训练膝关节疾病的患者由于疼痛、病程长、腿部活动少,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及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为保证术后关节的稳定,术前4周即开始指导患者做肌肉的张力及力量训练,积极的配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对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皮肤护理严格备皮、洗澡,局部皮肤反复擦洗,减去指(趾)甲。
皮肤不可有破损,如有感染病灶须治愈后方可手术。
3 术后护理一般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即用软枕将患肢抬高20°~30°,冰袋冰敷膝关节两侧,2次/d,30 min/次,连续2 d以减少局部出血、肿胀、疼痛,避免不适感,使患者尽快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部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对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基本上共护理了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膝关节类10例,创伤性关节5例。
双侧2例,单侧13例。
2 术前护理2.1皮肤准备。
首先需用碘伏将病侧下肢消毒,用无菌巾包好,于次日晨在进行备皮,之后用碘伏消毒包好待接,手术前晚可以适当用些镇静剂,以保证病人休息好。
2.2心理护理。
我们要主动热情、亲切自然的接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更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病人家属多探视。
我们要通过图解、健康处方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及康复锻炼的方法。
让患者认识到提高手术效果要通过有效的功能锻炼才行。
2.3指导病人练习和运动。
指导病人四头肌练习,腘绳肌肌力练习,2次/天,每次10下即可;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5—10s,每10次为一组,每天完成5—10组。
要求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的锻炼:足背背屈,膝关节伸直,直腿抬高,维持10s,每10次为一组,每日完成4—5组。
此外,应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杖行走做好准备。
术前指导病人戒烟、行咳嗽、扩胸、深呼吸等练习和运动,同时指导病人进行适应性训练。
3术后护理3.1生产体征监测。
术后24小时之内使用心电监测并记录,警惕出血量过多,同时对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观察记录,防止堵塞,确保流液通畅。
因患者年龄大多较大,还应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变化,防治心脑血管意外。
3.2体温检测。
手术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连测三天。
如果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遵医嘱检查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观察有无感等征象正确使用托生素采取有效物理降温措施。
3.3术后的康复训练。
根据康复期需要及功能恢复情况,调节运动时间、强度和方式。
运动强度及时间决定运动量大小,应循序渐进,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坚持每天做,持之以恒。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对2011年4月~2012 年4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共56 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56 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care methods of the artifici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 From 2011 april to 2012 april,56 cases of the perioperative care methods of the artificial knee arthroplasty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All of the 56 patients achieved good effects. Conclusion erioperative care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the artificial knee arthroplasty.[Key words] Artificial knee arthroplasty;Care;Perioperative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常见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导致的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畸形、不稳,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生活,经过药物治疗效果又不佳的情况。
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彻底治愈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工作是决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步骤,通过对术前的积极准备,术后的密切观察,积极耐心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膝关节是结构最复杂、全身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因并发症较多而护理难度加大。
因此,在长期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观察学习与探讨,得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特别重要,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对其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标签: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8岁,平均68岁。
其中骨性关节炎33例,风湿性关节炎7例。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跛行及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受限。
手术全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1.2 出院标准:膝关节主动屈曲超过90°,主动伸直0°,刀口愈合好,能独立行走,辅助下,可上下楼梯,无明显肿胀及疼痛。
2. 结果所有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3 .术前护理3.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行早期功能锻炼等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向其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过程,使其了解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
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主动参与患者康复训练,以利于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康复锻炼。
3.2 饮食护理: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患者机体虚弱,精神状态差,术前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高维生素的食物,劝导吸烟者戒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
3.3 康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并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 s,每l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指导患者坐于床上,行患肢的直腿抬高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重复2~3次。
教会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
3.4 术前准备:①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标签: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随着老年社会的进程,老年性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老年性膝关节疾病不断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ment)是治疗此类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现就本科近年来治疗的20例TKR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本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51~69岁,平均58.5岁,术前均因膝关节疼痛或僵直,活动严重受限,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而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随访1~3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感染、早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讲解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麻醉方法,比较手术治疗与服药、理疗、封闭、关节镜冲洗清理等方法的优缺点。
介绍人工关节的特性(生物相容性、耐磨耐蚀性、抗张抗压强度等),带其到病区介绍同类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改善的程度,使患者树立同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告诫患者,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个环节,术后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必需积极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2.1.2 局部皮肤清洁消毒护理告诫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对无菌要求非常高,讲明无菌的重要性及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严重性。
因此,术前要用75%的酒精湿敷手术切口及周围皮肤,无菌敷料包扎连续3d,防止皮肤毛囊里的细菌引起术后感染,不但术中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室人员不能过多过杂,有感染病灶的医护人员也要避免上手术台,术后要使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2.1.3 术前的一般护理术前仔细检查膝关节的活动情况、疼痛情况、关节僵硬程度、肌肉萎缩、膝部肿胀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等情况,以便术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特别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丁玉梅【摘要】总结28例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伤口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护理要点是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锻炼。
【关键词】老年人;膝关节毁损病变;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护理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膝关节严重毁损性病变的新技术,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的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术后护理难度大,若护理不当,就可能引起膝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肺炎、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自2018年以来,本科收治重度膝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28例,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康复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先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女性24例,均为骨性关节炎,男性4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60至74岁,平均年龄67岁,合并冠心病10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
2、预防及护理2.1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入院介绍及健康教育,病人多因膝关节的剧烈疼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常常有焦虑、恐惧、担心术后恢复效果等问题,责任护士应配合医生共同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明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针对不同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让病人产生信任感,取得理解与配合。
2.2术前护理充分的术前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充分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配合医生作好全身检查,积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病。
术前常规备皮,勿伤皮肤,术前2天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训练深呼吸、咳嗽、拍背、痰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烟酒嗜好者戒烟忌酒,讲解术中及术后的体位,做好全身清洁卫生,了解全身皮肤有无感染,避免全身隐性感染的发生。
2.3 术后护理2.3.1一般护理病人手术回病房后根据不同的麻醉采取相应的体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15度,膝关节屈曲15度,并保持中立位。
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张燕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2期【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护理;功能锻炼随着医学及人类老龄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重度膝关节患者选择了更换人工膝关节。
术后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科开展了许多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1. 1 术前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术前积极检查,抽血化验有无潜在感染,彩超检查有无下肢静脉血栓。
针对患者个体体质的区别进行综合评估。
1. 2 心理护理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
一方面是可能对自己所患疾病知识的缺乏,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费用比较昂贵,许多家庭承担起来有一定困难,加之各方面的家庭因素。
此时医护人员要主动的去关心患者,了解他的心理并与之谈心,及时采取疏导和帮助。
详细向他们介绍手术的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如何配合等,使其消除紧张焦虑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3 术前准备手术前1 d常规备皮、清洗膝关节周围皮肤,通知血库交叉配血和备血,术前禁食水6 h,手术前30 min 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消炎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准备止血、止痛药物及去甲万古霉素术中备用。
准备好冰袋和食用盐。
2 术后护理2. 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应用心电监护仪,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等。
2. 2 疼痛的护理术后1~2 d可应用止痛药物微量泵持续泵入, 2 d后改为口服止痛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2. 3 伤口护理术后膝关节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切口用冰袋冷敷,目的是有效的减少伤口出血。
若出血较多时要暂时夹闭创腔引流管,防止出血过多,必要时给予输血。
伤口要定时换药,一般术后14 d伤口愈合后拆线。
2. 4 引流管护理保持创腔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引流管的固定位置要低于伤口平面,有助于有效的引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标签: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病损将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随着骨科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成为骨科常见手术。
术后膝功能恢复好坏,不仅在于手术成功与否,还需要良好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我院2005年以来对2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6例。
男10例,女16例。
年龄52~67岁。
其中单侧18例,双侧8例。
经过精心护理术后恢复良好。
经1年随访,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2例,良4例。
患者能脱离拐杖行走,生活完全自理。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等。
护士应主动关心其心理状况,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中要配合的注意事项[1],成功案例等。
从而解除其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2做好饮食、训练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同时护士了解患者情况,有吸烟者术前1~2周戒烟。
教会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3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备皮并于术前一晚及手术晨以75%酒精消毒手术区皮肤后以无菌巾包扎。
3 术后护理3.1一般护理术后1~2 h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防肺部并发症。
术后常规使用自控型镇痛泵,一般48~72 h后撤除。
术后6 h即可进食。
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脱落、扭曲。
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
术后1~2 h内出血200~400 ml以内。
术后12 h内出血量超过1 000 ml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同时观察患肢足趾甲床的毛细血管情况及敷料有无渗血。
3.2卧位护理为防止压疮应注意观察骶尾部有无疼痛及局部皮肤色泽的变化。
协助患者抬高臀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高双下肢,主动曲伸踝关节,使用下肢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丁玉梅
发表时间:2018-08-02T15:16:10.4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作者:丁玉梅[导读] 总结28例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楚雄 675400
【摘要】总结28例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伤口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护理要点是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锻炼。
【关键词】老年人;膝关节毁损病变;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膝关节严重毁损性病变的新技术,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的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术后护理难度大,若护理不当,就可能引起膝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肺炎、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时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自2018年以来,本科收治重度膝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28例,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康复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先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女性24例,均为骨性关节炎,男性4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60至74岁,平均年龄67岁,合并冠心病10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
2、预防及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入院介绍及健康教育,病人多因膝关节的剧烈疼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常常有焦虑、恐惧、担心术后恢复效果等问题,责任护士应配合医生共同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明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针对不同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让病人产生信任感,取得理解与配合。
2.2术前护理
充分的术前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充分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配合医生作好全身检查,积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病。
术前常规备皮,勿伤皮肤,术前2天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训练深呼吸、咳嗽、拍背、痰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烟酒嗜好者戒烟忌酒,讲解术中及术后的体位,做好全身清洁卫生,了解全身皮肤有无感染,避免全身隐性感染的发生。
2.3 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病人手术回病房后根据不同的麻醉采取相应的体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15度,膝关节屈曲15度,并保持中立位。
术后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禁食禁饮6小时后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妥善固定引流管、导尿管并保持通畅,遵医嘱给药,使用镇痛泵,减轻病人痛苦[1]控制输液速度,40-60滴/分,按一级护理要求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2.3.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术后1-2小时引流血性液体400ml以上时及时通知医生,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小时后拔出,以预防伤口感染,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及温度,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通知医生。
检查伤口包扎松紧度,过松可引起关节腔内积血,过紧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2]。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全身皮肤是否完好,有无咳嗽咳痰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2.2.3 预防血栓形成
此病患者均为老年人,术后卧床致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除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外,还必须进行早期活动,使用CPM机锻炼,进行小腿肌群向心性按摩,以促进静脉回流。
2.2.4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不仅能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改善和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减轻膝部疼痛,通过步行训练,尽快恢复患者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当天,足跟部垫高,抬高患肢,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休息时抬高患肢,术后第2-4天,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初次活动范围0-45度,每天2次,每次1小时,术后5-6天,开始平衡、协调性练习,下地站立练习,术后第7天,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术后第2周CPM屈伸逐步增加至0-90度,酌情练习上下楼梯,术后第3周,增加下蹲练习,术后3-6周,继续关节活动度练习,提高步行能力,充分负重[3]。
2.2.5 出院指导
出院时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行走时注意以小步走动来转身,避免剧烈运动,不作跳跃及急转动作,防止关节损伤,不宜长时间站或者坐,避免下蹲动作,预防感染,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洗浴时避免滑到,遵医嘱复诊。
3、小结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膝关节毁损病变的最佳治疗方法,本科通过对28例病人的护理,针对不同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认为医、护、患密切配合,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肖立、解德福 .骨折后疼痛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10)42-319.
[2]王光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期18-219.
[3]王丽珍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措施的介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2).4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