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10 MB
- 文档页数:46
《社会保障概论》导学第一章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学习要点:一、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具有安全担保等含义。
现代使用“社会保障”一词,较多地具有社会安全之意。
(一)几种解释:1、美国《社会保障法》的解释: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年老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
2、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的解释: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这是解释社会保障的权威性文件。
它的解释是: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
3、《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的解释:是指根据政治法规而建立的各种方案或制度,为个人在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时,以及个人因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还包括发给家庭用以抚养子女的家庭津贴。
4、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英国的社会保障强调社会责任,奉行普遍性原则。
5、德国学者的解释: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生活保障。
德国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奉行特殊性原则。
6、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的解释: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二)共同点:1、社会保障要有国家组织和领导,并统一实施和管理。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答案:B2.最先采用社会保障一词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答案:A3.从“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这一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属于()范畴。
A.经济范畴学B.政治学范畴C.社会学范畴D.管理学范畴答案:C4.我国先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商、生育B.年老、失业、患病、工商、生育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商D.年老、失业、下岗、工商、医疗答案:B二、多选题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
A.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B.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增进国民福利C.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D.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E.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答案:ABC2.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C.保障户籍的公平性D.保障过程的公平性E.保障年龄层次的公平性答案:ABD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包括以下哪些渠道?()A.国债B.税收C.缴费D.捐献E.投资答案:BCD4.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社会安置答案:ABCD三、判断题1.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社会保障制度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目标,而是被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内核。
()答案:对2.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对3.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
()答案:对4.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不利于改良社会产业结构。
()答案:错5.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
()答案:对6.我国的社会保险项目面向全体劳动者。
()答案:错7.社会优抚制度是一项带有褒扬性质的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二、课程代码:XXXXX三、学时安排:总学时40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四、主要教材及参考书:主要教材:《社会保障概论》参考书:1.《社会保障实务》2.《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五、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保障政策设计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功能2.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概况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基本要素2.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3.社会保障的基金和制度4.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1.养老保险制度与政策2.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3.失业保险制度与政策4.工伤保险制度与政策5.生育保险制度与政策第四章:社会保障实务与管理1.社会保障实务的组织和管理2.社会保障筹资和费率调整3.社会保障的审计和风险控制4.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和运营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八、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率、平时表现和小组讨论报告等;期末考试占70%,以闭卷形式进行。
九、教学进度安排:前10学时: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中间15学时: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后15学时: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第四章:社会保障实务与管理十、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分成小组,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保障问题,包括设计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编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等。
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5%。
十一、其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含义(书5页)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1)目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依据:国家立法(3)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4)获益主体:全体公民(5)内容: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二、社会保障的特征(书6、7页)1、社会性表现在:第一,社会保障应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第二,社会保障的对象不是社会中的少数人,而是覆盖社会全体公民;第三,社会保障基金来自于全社会。
2、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即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
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
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除社会保障参与或受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
3、互济性社会保障是借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基金来源于雇主和劳动者的缴费或纳税,以及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
管理部门收取的基金不是等额地用于缴纳者,而是根据不同的项目规定,将社会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间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转移支付。
4、强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强制参加,即依据法律规定属于保险计划覆盖范围的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都必须参加到计划中来,当事人没有任意选择的权利,也不能任意退出计划;二,强制缴费,即凡符合有关社会保障税法或社会保障统筹法律、法规的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纳税或缴费,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5、刚性发展特征这既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后的客观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会日益增长,国家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往往通过立法来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使福利项目不断增加,最终促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完备化。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界定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语源社会保障的一词(social security)来源于拉丁语,security的语源是SE=without CUR=care意思是没有烦恼、担心和忧虑。
social security的意思就是没有因社会原因引起的烦恼、担心和忧虑。
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的一部法律——《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 of1935)。
后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使用了该词,国际劳工组织(ILO)第26届大会于1944年5月通过的《费城宣言》和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中也使用过该词。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为竞争中不幸失败或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安全制度,起到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作用。
英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对全体国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安全保障。
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
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可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其目的是: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外出现;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复提供便利;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
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