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原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86.42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语用学两大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论文关键词]交际能力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大学英语教学指导[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成功的交际。
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也要教给学生语用知识,用语用学理论去分析讲解所教内容以帮助学生懂得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懂得别人说话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信息往往不只限于话语本身的意义,有时由于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话语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话语在不同情景下是如何产生意义的” (Leech,1983)。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语用学知识并用语用学知识来指导教学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maes讲座上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 alim plicature)o[2J会话含义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下所要表达的含蓄内容或言外之意(即话语的语用意义)。
Grice认为,在t3常会话交际中,人们的交谈要顺利进行,双方都必须配合默契,因此人们总是在遵循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旨在有效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artive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1]JA.量的准则(theMaxim of Quantity):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浅探语用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浅探语用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阐述了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理论,分析了语用学研究对英语教学中的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语用学英语教学教学启示多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被当作一门知识性的学科来教授,教师过度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
只有掌握了具体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语言功能,结合语境去理解和使用才能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因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
一、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语用学是研究某一语言的使用者如何利用句子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的一门语言学科。
换句话说,语用学是结合具体的语言情景研究特定的话语意义。
语用学的三个主要理论包括: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奥斯汀认为:当人们在说一句话时,要同时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即字面意思;言外行为,即考虑说者与听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而进行的言语活动;言后行为,其功能并不直接在话语中体现出来,而完全取决于言语的情境。
例如:You have left the door open.由说话人执行的言内行为是他所发出的“you”“have”“door”“open”这些词,用来表达字面意义。
言外行为是让某人关门或者抱怨等,要根据语境而定。
言后行为指话语效果,如果听话人抓住了说话人的信息,明白说话人让他去关门,那么说话人就成功地在现实世界中带来了他所预料的变化,那么言后行为就成功地执行了。
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塞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就是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
例如,当要求别人为自己某件事时,我们往往不直接下指示,而是用一些婉转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Can you open the door?”说话人并不是询问听话人有没有能力关门,而是请求他关上门。
格赖斯认为在进行会话时,说话人必须遵守或满足某些条件,以便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听话人理解和接受,而听话人也必须遵守某些规定,这样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会话才得以顺利进行。
82733 学科教育论文语用理论于英语专业听力测试教学的运用及启示听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英语学习技能。
细数国内的各种权威英语测试都有一定比例的听力会话题。
传统英语教学的会话分析多侧重于句法结构及语义分析层面。
然而,近年来,会话题中需考生推测的题目比例增加,这就要求听力教学需顾及到语义场这一层面。
语用学正是通过语境来理解语言,了解语用理论有助于学生较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真正的意图。
本文将通过语用学理论分析专业英语测试中的会话题型,以期将语用学理论带入英语听力测试的教学,从而增强英语学习者的会话理解能力,并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
一、会话含义理论及合作原则著名哲学家Grice于1967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是最重要的语用学理论之一。
他认为人们在交际中都遵循了一种原则,即“使你所说的话,在其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
(Grice,1795)这种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这些原则包括四条准则:(1)数量原则:使话语信息充分,但不能过多。
(2)质量原则:使话语真实。
(3)关系原则:会话必须有关联。
(4)方式原则:会话要清晰、简练、有序。
然而,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并不总是遵守这些准则,每当人们故意违反了某一条准则时,会话含义便应运而生。
这种暗示意义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二、会话含义与英语专业测试听力理解近年来,英语专业四级听力测试中,可以直接通过听清细节而做出选择的题目逐年减少50%的会话题需考生在接收听力信息后,进行解码编码并对其含义进行推测。
专八访谈题中,也有部分题目需要学生进行类似推断。
因此,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听清材料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语用推断能力,才能结合字面意思,掌握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含义。
例1:M:Oh, no! What happened? Was there anything important in it?W:Yes! My cheque book, all the papers I need for work, my appointment work.(TEM4:2010.6)这段对话中,男方用一般疑问句问女方有无遗失重要物品。
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两条重要的语用原则。
本文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英语教学一、引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两条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一些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相关的理论知识1.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六十年代后期在他的《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1967)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为保证会话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双方都应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话语中应该提供必要的而不是冗余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话语中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要说与特定语境中话题有关的内容;(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2.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另外一个语用原则,其中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浅谈语用学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学习中的应用一、引言无论是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测试是必考的一部分,也是测试中的难关,单单依靠课堂学习训练远远不足,2016年英语专业四级测试的听力部分进行了改革,把过去的新闻部分改成了讲座(篇章填空),向八级衔接;会话部分去掉了问题部分的展示,与大学英语的四、六级并轨。
题型的改变意在更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听力的实际使用能力,但难度也相应地增加了。
在两年多的听力教学训练中,语用学理论的使用较好地帮助了学生在听力方面的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说话者与听者之间语言交流意义的。
既探究说话者所说话语之外的实际意义(并非他直接表达的词或句)。
它主要区分了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将人的因素与语境,语义研究结合起来。
语言的产生,交流是在一定的话语环境下进行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也只有此环境中才得以成立,交流者之间才能相互理解,脱离此话语环境,语言意义会产生歧义。
语言的表达是以特定的方式和语句呈现的,熟知、理解这些语言,语用特点,就可以推导出话语的实际语意,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
1. 篇章分析篇章是指具有一定架构,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句法连贯,准确,且具有一定交际目的与意义的语言单位或文章(口语的或书面的)。
也就是说篇章根据交际目的与意义,本身具有特定的架构和句法。
就新英语专业四级“讲座”(篇章填空)部分为例,探讨篇章分析理论在该部分学习,训练中的运用。
不难看出讲座(篇章填空)其实就是一篇结构条理清楚的短文。
分析篇章架构,理解所填内容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语篇分析理论就可很好地使用到该部分的学习训练中。
由于场合,听众对象,话语者表达的内容等的不同,使用的语言结构形式也是不同的。
通常而言,讲座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学习方面,工作方面,文化方面;语篇架构也通常分为三大部分:(1)结构部分,包括内容和语体形式(2)策略及操作部分,包括语言相识的排列组合(3)材料部分,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着重于描述语言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使用,以及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意义。
语用学的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语用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建立社会关系等。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
其次,语用学的理论指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受到语境、文化和个人背景的影响。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了解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言策略意识。
此外,语用学的理论还提示我们,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人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来进行选择和调整语言策略。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
总之,语用学的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使外语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语用学的理论,外语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环境。
语用学视觉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摘要: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新的科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国的语言教学已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如何从语用学角度改进大学听力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语用学听力教学听力理解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116-01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基本技能,而听在这四种技能中所占比例最高。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也占较高分质,但学生丢分现象十分严重。
在日常交际中,学生也觉得与别人交流十分困难,常常产生理解障碍。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深感责任之重,在从事英语听力教学的同时,也对如何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做了一定的研究。
本文想从语用学角度谈如何改进大学听力教学。
1 听力教学中常用的语用学基本理论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以语言语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科学。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为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哲学界格赖斯( h.p.grice)提出来的。
他认为:交际双方必须相互合作,交际才能成功。
为此,他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话含义”理论。
他认为,交际双方必须遵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如违背这些准则,则交际很难进行下去。
如果要交际顺利进行,听话者必须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1.2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界奥斯汀(austin,j.l)提出来的。
他认为,话语不只是表述,而是一种言语行为,于是他提出了“语言行为三分说”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他认为,人们在在交际时,这三种行为理论都要完成。
言内行为,即字面意思。
言外行为,言语双方在交际中的言语活力。
言后行为,言语功能不是直接在话语中体现出来,而是取决于言语的情景。
关于语用学两大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交际能力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大学英语教学指导[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成功的交际。
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也要教给学生语用知识,用语用学理论去分析讲解所教内容以帮助学生懂得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懂得别人说话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信息往往不只限于话语本身的意义,有时由于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话语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话语在不同情景下是如何产生意义的” (Leech,1983)。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语用学知识并用语用学知识来指导教学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根据合作原则,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应该遵守这些原则的各条准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故意违反某些准则,会话含意由此而产生。
Grice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间接地使用语言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对会话含义的理解推导,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完善了会话含意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
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自礼貌。
礼貌是一个面子问题,要给对方留面子,当然也为了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比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等。
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A.得体准则(Tact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功能。
它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启示。
首先,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规则,并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法规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际的功能,它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它还受到语言使用者所在文化的影响。
学习者通过了解语言使用者所在文化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最后,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用学研究发现,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还可以用来构建人际关系。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总之,语用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启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规则、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语用学原则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学生不仅要推断出讲话者的显性交际意图,更重要的是推断出讲话者的隐性交际意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意图推理,本文以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为指导,初步探讨了其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中的运用。
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实证运用,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合作原则关联原则一、引言听力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推断出显性交际意图,进而根据显性交际意图,参照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断出隐性交际意图。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负责的思维过程,语用学知识可以从理论上对听力理解进行分析。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并未系统地学习语用学理论,而更多是在进行语言操练。
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意识地进行听力理解分析,本文将初步探讨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中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原则1.关于在交际中如何进行推理,受话人怎样推断发话人在特定的环境里所表明的意图内容,grice(1967)提出了理解话语意图内容的“合作原则”。
即根据目前交际的目的或方向,交际双方只有相互配合,朝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才可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合作原则下,有四条准则体现了合作交际:①量的准则。
即话语应包含满足交际所需信息,不应包含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
②质的准则。
即努力使说的话真实。
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你认为缺少足够证据的话。
③关系准则。
即要有关联。
④方式准则。
即说话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条理。
假定发话人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因此他说的话有且仅有一个解释是符合合作原则的。
受话人依据合作原则、语境和句子的字面意义就能推断出发话人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
通常情况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合作原则”知识后,按照准则标准进行推理,可以比较顺利、轻松地推理交际意图进行解释。
2.根据grice的理论,由推理而得出的解释叫做会话含意,包括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
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各行业领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如何合理使用交际话语,促进交际各方的人际关系,做到即坚持原则又互相尊重,在和谐交际语境下达成交流目标,业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语用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已引起语言和教育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但将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多,影响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指导功能的发挥(刘伟、孙颖2014)。
本文就如何将语用学研究成果有效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
二、语用学的涵义与诞生历程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科学运用语言,即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语用学和语义学是互为补充的两个不同研究领域。
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著名哲学家莫里斯(c.Morris)首先使用了“语用学”这个术语(何自然1987),50至70年代,英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先后提出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正式创刊,标志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而得到确认(文旭1999)。
?拇耍?语用学研究引起了语言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范围不断拓宽,语用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知识层面上,而无法很好地理解话语语境,包括语言交际的场合,交际的性质,交际参与者的经历和个人情绪等,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即不能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
因此,在交际言语行为实践中,只有合理地运用语用策略,才能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三、国外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概况1967年,英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逻辑与会话》讲演中提出了旨在创建一套系统的有关隐含意义的哲学构想,受到各学科专家的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及其各项准则是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构建一般性会话原则和交际各方语言表述形式及内容的具体规定,其核心思想――合作原则成为语用学领域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从语用学的视角谈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作者:耿新奇来源:《经济师》2011年第01期摘要:文章通过阐述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49-0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际的需要。
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即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只有结合语境去理解和使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
而语用学是专门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的理论。
因此,用语用学知识来指导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语用学相关理论语用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语言学分支。
它的主要理论包括: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理论中曾提出要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去研究语言,语句的意义在于它的用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语句的意义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目的才能正确使用语句;奥斯汀和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为代表的语用学分析模式让我们从语言符号使用的角度(以语言符号者及其所处的话语情境或“人文网络”为中心)来分析语句的意义,语句的意义与言说者当时的语境有关,不存在不以语境相联系的字面意义。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看重的是语言行为过程中的语言的运用,不仅涉及词语和语句的意义,而且着重研究说话时的语境、意向、目的、效果等因素。
言说者遵循着言语行为的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四项有效性要求,为交往参与者创设一个“理想的话语情境”。
浅析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龙晓翔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5期摘要:语用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其应用很广泛。
本文从语用学应用的一个方向——英语教学着手,简要介绍了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及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以及它对英语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英语教学;语境;会话含义语用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的运用十分广泛。
因为笔者对语用学很感兴趣,又曾从事过教学工作,因此尝试把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希望能擦出一点火花。
当然由于见解不够深刻,望见谅。
一、关于语用学“语用”或“语用学”译自英语的“pragmatics”一词,它是一门科学的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何兆熊,1999)语用学的历史不长,大概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在语境因素进入语义研究后,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1.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1)意义语用学源自语义学,它们都是研究意义(meaning)的学科。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把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之后所形成的意义。
比如说:“It’s Sunday today.”除了要陈述一个时间概念外,说话人也许还要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或是邀请听话人赴一个约会,还有可能是责怪听话人只知工作,不会休息。
这部分的意义不会存在于字面上,是弦外之音,即语用学中所说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所形成的意义。
2)语境刚才说到,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因此语境(context)就无疑成了语用学当中的另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语境呢?最狭义的理解就是语言的上下文(即context)。
但语言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因此对语境的理解要和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
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变项,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它是使会话参与者能够相互交流、使语言文字变得明白易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