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古希腊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6.14 MB
- 文档页数:116
第三节古代希腊建筑第三节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一)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二)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一)历史分期古风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纪念性建筑形成。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繁荣昌盛期。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公元前1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二)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三)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1. 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1)多立克(Doric)柱式。
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
特点是其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希腊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
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影响到希腊的早期建筑。
3、迈西尼狮子门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4、圣地、卫城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
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
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5、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仙稀9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
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
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7、爱奥尼式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
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外国建筑史笔记二(古希腊)古代希腊建筑史笔记说到古代希腊建筑,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爱琴海文化(Aegean Sea),因为:A.希腊的城邦,直接在爱琴文化时代的城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希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发扬了爱琴文化。
C.希腊时期的建筑是世俗性质的,没有神庙,主要的建筑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对后来的希腊的公共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D.爱琴时期最强大的国王米诺的两个宫殿是克里特岛(Crete)的克诺索斯(Knossos)和费斯特两个宫殿形制相似,其中很多方面都影响到了之后的希腊建筑。
比如:建筑技术,形制,装饰题材,建筑细部。
克诺索斯米诺斯(Palace of Minos Knossos)王宫性质:是一座世俗性的宫殿建筑,没有神庙,文化中宗教的因素很少。
格局:以复杂的迷宫形制为特点,庭院式布局,功能分区明确。
选址:依山而建,规模庞大,建筑群体结合坡地布置,空间高低错落。
艺术手法:空间巧妙利用地形;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均匀,挺拔俊秀;色彩:精巧纤丽,色彩浓艳,是地中海风格。
装饰手法: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
地位:克里特文明的代表建筑便是被称为众城之城的米诺斯王宫;宫殿西北角有着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倒锥形柱(Invert Tapered Column):在Knossos王宫里,有柱式的雏形,克里特柱式的柱头是圆形的,没有什么装饰,柱身上粗下细,跟希腊柱式相反。
是多立克Doric柱式的起源。
迈锡尼(Mycenaean)文明: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略晚于克里特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国。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其建筑以城市中心的卫城为代表,如梯林斯(Tiryns)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影响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爱琴海文化(AegeanSea)时期的建筑对古埃及的中王国和新王国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