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 古代部分 第四章 古希腊的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50
外国建筑史部分----古希腊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
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影响到希腊的早期建筑。
3、迈西尼狮子门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4、圣地、卫城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
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
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5、柱式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仙稀9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
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
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7、爱奥尼式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
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