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鼠实验性缺氧-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心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7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掌握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分析缺氧条件下小鼠生理指标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正常进行有氧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探讨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缺氧装置、电子天平、氧气传感器、显微镜、酶标仪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碘酊、酒精、NaOH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缺氧处理: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缺氧装置中,进行缺氧处理,时间为2小时。
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
3. 样本采集:缺氧处理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肝脏、肾脏、大脑等组织样本。
4. 生理指标检测:采用酶标仪检测小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采用显微镜观察小鼠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氧气传感器检测小鼠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理指标差异。
五、实验结果1. 血液指标:实验组小鼠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小鼠肝脏、肾脏、大脑等组织切片显示细胞肿胀、空泡化等病理变化,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
3. 呼吸指标:实验组小鼠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六、实验讨论1. 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缺氧条件下,小鼠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表明缺氧导致小鼠有氧代谢受阻,能量供应不足。
同时,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化等病理变化,进一步证实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2. 缺氧处理时间的选择:本实验中缺氧处理时间为2小时,根据实验结果,缺氧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小鼠死亡。
小鼠实验性缺氧(讲稿)教学目的:掌握各型缺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缺氧时呼吸系统的改变及血液颜色的变化;了解环境温度改变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时机体对低气压所致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重点:不同类型缺氧的模型复制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小鼠腹腔注射操作以及不同组小鼠肝脏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
教学时间:2学时一、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供养缺少或者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将缺氧分为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大类。
乏氧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氧分压降低和呼吸系统疾病,其共同特征是PaO2、CO2、SO2均降低,实验中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闭缺氧瓶内,造成吸入气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不伴随升高,从而引起乏氧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性质和含量改变所致的缺氧,实验利用一氧化碳和亚硝酸钠中毒的方法,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引起血液性缺氧,其中亚硝酸钠中毒所形成的高铁血红蛋白,可被还原剂美蓝还原成正常血红蛋白,恢复带氧能力,达到抢救和预防的目的。
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本实验将探讨环境温度改变和CNS功能状态改变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时,机体代谢率增高,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增加,对缺氧耐受性降低;反之,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增强。
本实验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拉明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乌拉坦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
在不同类型的缺氧小鼠中,皮肤和肝脏颜色各不相同,这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颜色。
在乏氧性缺氧模型中,形成的乏氧血红蛋白为紫绀色;在CO中毒的模型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为樱桃红色;在亚硝酸钠中毒的模型中,生成的高铁血红蛋白为咖色。
二、实验操作及步骤1. 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复制(1)乏氧性缺氧:取1号小鼠及5克钠石灰放入缺氧瓶中,盖紧瓶塞,复制乏氧性缺氧。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取2号小鼠,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相连,然后将3ml甲酸与2ml 浓硫酸放于锥形瓶中,塞紧后用酒精灯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