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生物圈中的人(衡水中学生物状元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3.87 MB
- 文档页数:27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笔记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4)“露西”化石推出那时的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5)“东非人”的遗物——石器,推出他们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6)人类发展的大致过程: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学会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2.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输精管:输送精子(2)女性生殖系统】=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3)男女生殖细胞分别是精子和卵细胞(4)受精过程-----在输卵管内。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5)受精卵先分裂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
从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成熟,由母亲的阴道产出。
(6)胎盘-----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
(7)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3.青春期(1)身高突增-----青春期的显著特点。
还有体重增加,性器官迅速发育并成熟,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2)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在性激素作用下,男性第二性征:胡须、喉结突出、声调变粗、变低等;女性第二性征: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变高等。
(5)月经形成的原因是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6)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还有性意识开始萌动。
【人教版】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启动了“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牛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A和钙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D.蛋白质和糖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
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详解】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
结合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详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故A正确;肝脏是人体内有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所以,显微胶囊不进入结构②肝脏,②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故B错误;胃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结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为氨基酸,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胃,④胃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故C正确;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是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故D正确。
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的长度为5-6米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答案】C【解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有利于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故C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2.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C.防止脑震荡D.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答案】D【解析】【分析】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详解】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 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3.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大脑C.视网膜、大脑D.大脑、视神经【答案】C【解析】【分析】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衡水中学状元,手写笔记被曝光,教授都“服”了!
状元笔记的曝光,总是会引来大家的啧啧称奇,看了那么多的笔记,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河北衡水中学文科状元袁嘉玮同学的一份逆天笔记,尤其是看到一些地理课本上的手绘图,真的堪比是美术生。
难怪大家看过之后都感叹:“状元一出手,学渣都住口”。
不仅是地理,诸如其他学科:语文,英语,数学,历史等笔记也被很多人知晓。
不妨先一睹为快吧。
地理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除了文科性的知识,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图的重要性非常强,自己画图,不仅利于知识点的总结,还能印象深刻。
这一幅手绘世界气候分布图,堪比美术生。
再看看每个区域的绘画和总结,也是相当的惊艳。
比如这幅手绘东南亚岛屿分布图、俄罗斯地形图
会手绘图的状元不仅字迹工整,连画的生物实验图几乎都跟课本一模一样。
不信请看:
不仅学科重要知识点的笔记整理的到位,就连分析做题试卷也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
看起来就没美丽的样子。
这样做笔记,以后试卷肯定都不忍心丢掉了。
这些状元笔记还只是一部分,不过我想大家应该清楚状元的笔记风格了,其实有很多地方和关键点都值得模仿,关键是看大家有没有充分领悟到精髓。
正所谓复制,粘贴状元笔记固然轻松,但是如果能够亲手输入,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更多内容,我还会持续更新!我专注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类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寻,有疑问,欢迎随时沟通和交流。
亲爱的家长朋友: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2.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答案】C【解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出的是二氧化碳,C正确。
3.人体的消化液中,能将蛋白质彻底消化的是()A.唾液和胰液B.胃液和胆汁C.胰液和肠液D.胆汁和肠液【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A.大部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气排出B.大部分水通过汗液排出C.大部分水通过粪便排出D.大部分水在肾小管处重吸收回血液答案:D解析:虽然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但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也就是说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在肾小管处重吸收回血液。
故选D。
2、南极科考队员工作完成后返回时必须将使用过的塑料、金属等物品带离南极,还要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因为南极()A.分解者很少B.没有消费者C.治污设施少D.没有分解者答案: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因为缺少分解者。
故选A。
3、在17世纪,许多水手得了坏血病,如果进食量相同,下表中的食物可为患病水手提供所缺营养物质最多的是()A.油菜B.橘子C.桃D.番茄答案:B解析: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为坏血病,是一种由于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从表中可得,如果进食量相同,橘子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③④⑤组成的B.过滤到③中的液体为尿液C.葡萄糖可以被⑤重新吸收D.④和③的内壁起过滤作用答案:B分析:图中的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为③肾小囊,⑤为肾小管和④为肾小球三部分组成,A正确。
BD.③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B错误;D正确。
C.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C正确。
故选B。
小提示:解答的关键是把握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2021年4月28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毫不松懈、务实真抓、务求实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一2025年)》。
下列能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及正确矫正方法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及正确矫正方法: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B。
3、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大气气体成分见下表,对比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多。
二氧化碳产生于()A.细胞B.鼻腔C.气管D.肺泡答案:A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2.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答案】C【解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出的是二氧化碳,C正确。
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D.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
【详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一、选择题1.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启动了“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牛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A和钙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D.蛋白质和糖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
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详解】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蛋白质和糖类B.脂肪和维生素C.水和糖类D.无机盐和脂肪【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A正确。
【点睛】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A.a代表肺静脉B.c中的血压比a中高C.这是体循环的路线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答案】D【解析】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生物初一《生物圈中的人》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多的是A.蔬菜类 B.蛋奶类 C.水果类 D.谷物类【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有差别的。
【详解】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是不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脂肪主要从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中获得;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点睛】此题考查了蛋白质的食物来源: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人吃到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泌唾液,这三种情况依次属于A.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
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看梅、谈梅时,都会有唾液分泌是吃过梅,知道梅子的滋味的基础上,当他看到梅的时候,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形成流口水的条件反射。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3.下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眼球是眼的主要的结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分三层:外膜、中膜、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
生物七年级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启动了“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牛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A和钙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D.蛋白质和糖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
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详解】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2.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D.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
【详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所以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激素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B正确;人体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较少,人体生长迟缓,身材就会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称为侏儒症。
所以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治疗,C正确;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用很大,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人教版】生物初一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答案】B【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囊、4肾静脉、5收集管。
【详解】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错误。
B、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正确。
C、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囊腔里的液体是原尿,是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后形成的。
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鼓膜、大脑C.听小骨、大脑D.耳蜗、大脑【答案】D【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2.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点睛】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眼睛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感官之一。
生物七年级《生物圈中的人》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2.胰岛素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B.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C.促进细胞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D.加快线粒体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A正确;胰岛素能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B正确;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C错误;胰岛素能加快线粒体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
3.右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的3 是肝脏,属于壁外腺,分泌的胆汁贮存在1胆囊中,通过4胆管输送到小肠内参与物质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为脂肪微粒,在小肠内胰脂酶和肠液中酶进一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内;小肠细长,有皱襞,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没有胰岛素,含有多种消化酶。
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下表为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化验单的数据,你的初步判断是此人患有()A.贫血B.高血压C.白血病D.有急性炎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液中的成分特点,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使人患贫血,红细胞的值在正常范围,A错误。
B.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B错误。
C.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C错误。
D.白细胞的正常范围:(4~10.0)×109个/L,而测定值是12.8×109个/L,白细胞的数目明显偏多,高于正常值,由于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故身体的某个部位有急性炎症,D正确。
【点睛】根据血液中的成分特点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是解题关键。
2.“肉丁炸酱面一碗儿,豆芽青菜七八样儿。
”这说的是老北京炸酱面。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条中的淀粉是在口腔中开始消化的B.炸酱中的脂肪在肝脏中被胆汁初步消化C.炸酱面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D.配菜种类多样,有利于做到合理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腺有五种: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A正确;B、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小肠。
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人教版】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2.能被人体小肠直接吸收的一组物质是()A.葡萄糖、麦芽糖、淀粉B.脂肪、蛋白质、淀粉C.水、葡萄糖、氨基酸D.氨基酸、维生素、淀粉【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的六种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所吸收。
【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C正确。
人体能够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需是溶于水的小分子的物质。
3.心脏有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
其方向是()A.心房→心室→动脉B.心房→心室→静脉C.心室→心房→动脉D.心室→心房→静脉【答案】A【解析】【分析】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