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 格式:docx
- 大小:20.97 KB
- 文档页数:4
治疗痘痘的中药药方桑白皮10g 枙子10g 黄莲10g 生地15g 生大黄10g 黄芩10g 生山楂30g 连翘15g 茵陈15 牡丹皮10g 生薏苡仁30g 生甘草6g[功效] 宣肺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症] 寻常型痤疮。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
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
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1治疗逗逗的中药配方: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白芷、连翘各10g,生甘草6g。
每日1剂,头煎、复煎药液均作口服。
用上方第3煎药液洗脸。
七天一个疗程。
3~4个疗程。
到中药房配药!这张药方对湿热体质引起豆豆超有效,体质肾虚者不可用.银花30克,连翘、黄芩、川芎、当归各12克,桔梗、牛膝各9克,野菊花15克。
水煎服,日1剂。
主治:青春痘、痤疮。
枇杷叶12克,桑白皮、黄芩、生山栀、赤芍、丹皮、连翘各9克,生甘草3克,每天各服一剂,水煎服。
连服10-15剂即除。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脓疱红肿疼痛加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30克;结节囊肿多,加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9克、丹参30克;头晕目痛加龙胆草12克;便秘加大黄30克;胸胁痛,加柴胡9克;尿黄加白茅根30克;气虚加党参30克;结节、囊肿迁延难消,加三棱9克、莪术9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浙贝母9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克、当归9克、丹参12克。
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外用方: 1 先清洗面部,去除污垢。
将苦瓜洗净捣烂,涂敷面部,20分钟后洗净。
中医医治痤疮的外用方中医依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1.肺经蕴热怔: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枯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医治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医治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病症,舌暗苔薄,脉涩。
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医治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医治痤疮的中药外用方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
西医以其形态不同而分为平常型痤、脓疱型痤疮、结节型痤疮等。
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为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医治服药的同时可依据自己的病情辨证论治,用一些外用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京珠堂人参玉面膏等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其他外用方还有:蛇胆霜蛇胆霜是由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冷霜或一般雪花膏500克混合调匀即成,每日早晚用温热水冼脸后,均匀涂搽于皮肤处。
蝮蛇胆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参与皮脂代谢,有溶化皮脂作用,医治痤疮有效。
四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各50克,硫黄15克,上药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化,然后将上药参加500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适用于平常型痤疮和脓疱型痤疮,有消炎祛脂作用。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关于《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痤疮也就是大家常说青春痘,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痤疮的出現是很影响本人美观大方的,因此立即治疗很重要,现阶段治疗痘痘最普遍的方式便是中医治疗和药物医治,因为药物医治会存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此事很多的人都更亲睐于中医治疗,那麼,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呢?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医生介绍说,治痤疮中药方以下:第一:荆芥10克,防风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橘梗10克,浮萍草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伏苓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第二:生枇杷叶(褪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柴胡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芍9克,橘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3次,5剂为1治疗过程。
第三:原材料:柴胡、黄柏、苦参各15克,黄芩5克,特等熟石膏粉300克。
使用方法:将柴胡、黄柏、苦参及其黄芩放水煎出150ml的药汤,过虑去渣,待药水溫度降至40℃上下以后,倒进配有300克特等熟石膏粉的容器中,拌和成粘稠。
让病人平躺,用沙布扎柔顺头发后用洁面乳清理皮肤,某些有脓包者,基本消毒杀菌后,用痤疮技术专业仪器设备挤压成型感染处;用药棉将眉、眼、口遮住;随后服药糊匀称地遮盖在全部脸部,5分鐘后病人可觉得脸部发烫,持续20分钟转冷,就可以撕去,用温开水清洗脸部。
每星期2次,5次为1个治疗过程。
总的来说,坚信根据权威专家有关中药材治疗痘痘的一些方式的详尽解读,如今大伙儿针对治痤疮的中药处方有什么应当早已拥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和了解了吧,期待诸多病人盆友能够依据自身的状况去挑选适合自身的中药材,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恰当的服药。
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痤疮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一般表现为粉刺、闭口粉刺、脓包等症状。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
一、黄连泡脚材料:黄连粉、白醋制作方法:将适量的黄连粉加入热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白醋调制成热水泡脚溶液。
用法:将泡脚溶液温热到适合的温度,泡脚20-30分钟。
每周3-4次。
黄连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适合用于痤疮症状严重的情况。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免疫力。
二、三黄煮水洗脸材料:三黄粉(黄连粉、栀子粉、薏仁粉)制作方法:将三黄粉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用法:每次用3克三黄粉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洗脸巾上,轻轻揉搓后用温水洗净。
三黄粉中的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栀子和薏仁则有消炎、排毒的功效。
洗脸时用三黄粉水温和地按摩皮肤,可有效减少痤疮症状。
三、益母草面膜材料:益母草、蜂蜜制作方法:将适量的益母草煮沸后捞出,待其稍凉后将其捣烂,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将益母草面膜敷在清洁的脸部,停留15-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每周使用2-3次。
益母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蜂蜜则能保湿和镇静肌肤。
益母草面膜适用于痤疮症状较轻的情况,能够使皮肤更加光滑。
四、薏米茶材料:薏米、陈皮制作方法:将适量的薏米和陈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煮沸后,再用慢火煮熟。
用法:将薏米茶在早晚空腹时喝,每次1小碗。
薏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陈皮有理气消食的效果。
薏米茶可以调理肠胃,排毒养颜,有助于改善痤疮问题。
总结:中药土方治疗痤疮的良方有黄连泡脚、三黄煮水洗脸、益母草面膜和薏米茶。
这些土方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经济实惠。
但使用中药土方治疗痤疮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中药土方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摆脱痤疮的困扰。
说明:以下偏方仅供参考。
1、治疗痤疮,酒渣鼻偏方:凉血清肺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凉血清肺【主治】痤疮,酒渣鼻。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
【方论】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
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诸证。
2、治疗痔疮的偏方:百草丸【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百草霜120克黄芩栀子各30克黄连槐花地榆各15克【用法】上为末,打糊为丸。
每服9克,清汤送下。
【主治】痔疮出血。
生肌凤雏膏【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轻粉末3克乳香末血竭末龙骨末各1.5克【用法】用鸡蛋10余个,煮熟,去白用黄,铜勺内熬油约9克,倾入盏内,加轻粉等四味,和匀。
每日早、午、晚用鸡翎蘸涂疮口内,以膏盖贴。
【功用】生肌长肉。
【主治】痈疽、痔疮溃后,腐肉已脱,新肌未生。
地榆散5【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组成】地榆黄耆枳壳槟榔川芎黄芩槐花赤芍药羌活各3克白蔹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主治】痔疮肿痛。
二子散【来源】《疡科选粹》卷五。
【组成】木鳖子五倍子各等分【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调敷。
【主治】痔疮肛门热肿。
防风秦艽汤【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连翘各3克槟榔甘草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各1.8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祛风解毒,清肠止血。
【主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克。
槐花散1【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组成】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用法】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根治痤疮的中药方根治痤疮的中药方中医处方(一)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祛风,清热,利湿。
痤愈汤。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美容煎。
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加味化瘀消坚汤。
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肺热郁滞。
清肺热,行郁滞。
黄芩清肺饮。
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滋阴清热化瘀汤。
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白草枇杷饮。
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李元文方。
痤疮病因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
名老中医在治疗痤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痤疮首先要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对于痤疮初起,皮肤症状轻微,名老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的中药治疗。
例如,用黄连、黄芩、连翘等中药制成的清热解毒汤,可以有效地改善痤疮症状。
同时,还可用桔梗、蒲公英、牛蒡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制成外敷贴敷,以加速痤疮的愈合。
对于痤疮症状较重的患者,名老中医则会采用复方中药治疗。
例如,用黄连、黄芩、连翘、地黄、党参、白术等中药制成的复方口服液,可以清热解毒、补益脾肾,改善痤疮症状。
此外,还可采用中药刮痧、拔罐、艾灸等治疗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排毒,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总之,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丰富,他们注重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和治疗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痤疮的症状,而不能彻底祛除痤疮。
痤疮大多数都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要彻底治疗痤疮,还是要从改善内分泌着手。
我之前用的是芝元堂的豆bao茶,效果还不错,喝了两盒,脸上只剩一两颗“顽固份子”,接下来只要平时注意清淡饮食,按时作息,就可以痊愈。
下面是几个治疗痤疮的偏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7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苦参1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合用于痘痘不严峻者!2、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生山栀、黄柏、知母各9克,生甘草3 克、生地、连翘、白花蛇舌草各15克。
合用于脸颊和鼻子附近痘痘较多者3、黄芩、生山栀、生地各9克、黄连、生大黄(后下)、生甘草、什麻各3克、茵陈、生意苡仁、生山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
合用于额头痘痘较多者!4、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黄连、黄芩各3克、知母、连翘、白芷、赤芍、牛蒡子、生甘草各6克。
合用于痘痘比较严峻,数目多,红肿者~本草纲目纯中药方:黄连8克,黄芩10克,黄柏15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薄荷10克,桑叶10克,蝉蜕8克,杭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大青叶8克,蒲公英10克,丹参8克,牡丹皮10克,赤芍药8克,生山楂10克,大黄10克,生甘草5克!上药煎服,每日三次于饭后1小时服用!此药方5副药一疗程。
◆野菊花-药理实验证实,野菊花是自然“抗菌素”,能抑制和杀灭数十种细菌。
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内外各种炎症。
青春痘初起出现红肿时,用野菊花水洗面,可迅速操控局部炎症,防止由青春痘所致的色素沉着。
◆金银花-含有樨草素,能强力渗透毛孔,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还能防止毛囊皮脂腺导管过渡角化而致栓塞,有利于皮脂的正常排出,防范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
◆连翘-连翘抗菌谱很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消除青春痘引起的局部红肿。
44快乐养生 2017.05长痤疮可外用蛇舌草前些日子,我脸上冒出很多红色的痘痘,有轻微痛痒感,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痤疮。
外用一些药膏治疗后,效果不是很好。
后来,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偏方:取白花蛇舌草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药渣加1000毫升水再煎,晾温后搽洗患处,每天3次。
我试着用几天后感觉见好,不知这个方子能不能长期用。
河南 刘女士点评: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粉刺”等范畴,多因情志波动、肝气郁结所致,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也会导致肺胃湿热、外感风热毒邪而发病。
因此,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排脓利湿为主。
该方中,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竹叶菜,其味苦,性寒,入心、肺、脾、肝经,可清热解毒,排脓利湿,活血消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感染、抗菌、镇静、镇痛、抑制雄性激素分泌的作用。
临床上,也有用白花蛇舌草内服并外洗治疗痤疮的报道。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面部痤疮病程较长,治疗不应过急,一般情况下,需坚持治疗1个月以上。
用该方的同时,患者还应保持心情愉悦、睡眠充足、大便通畅;酒、韭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甜食最好少吃;禁止用手挤压和刺激患处,少用或尽量不用化妆品。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主治医师 郭旭光川芎白芍天麻止头痛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每逢春天我都要头痛好几次,吃了头痛粉效果也不好。
家人四处搜寻,后找到一方,效果明显。
具体如下:川芎、白芍各15克,天麻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服用了几天,头痛不适就消失了。
特推荐给大家。
山西 宋先生点评:春季是头痛患者易发病的季节。
春天对应肝脏,五行属木,肝气偏旺,肝火上升到头目,容易引发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等。
春季多风,气温变化大,风邪夹杂湿邪等从头部侵入人体,可能导致风寒头痛或脑部血脉淤滞而发生头痛。
另外,春天气候转暖,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容易出现疲乏、嗜睡等症状,严重时也会出现头痛。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中医处方
(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
(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xx方。
中医处方
(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
(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xx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
(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xx方。
中医处方
(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xx方。
中医处方
(七)
【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
【治法】清热,凉血行郁。
【方名】肺风粉刺汤。
【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xx方。
中医处方
(八)
【辨证】血热郁滞。
【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方名】xx清肺饮。
【组成】川芎9克,当归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红花6克,黄芩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xx方。
中医处方
(九)
【辨证】血热风胜。
【治法】凉血疏风。
【方名】犀角地xx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