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采光照明的基本概念与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224.27 KB
- 文档页数:11
室内照明设计标准室内照明设计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室内空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制定室内照明设计标准对于保障室内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在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需要考虑光照度、色彩温度、光色、光线分布等因素,以确保室内照明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首先,光照度是评价照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的室内功能区域,光照度的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办公室的工作区域需要保证光照度在300lux以上,而会议室和休息区域的光照度则可以适当降低至200lux左右。
此外,对于特殊视力群体,如老年人和儿童,还需要根据其视力需求进行相应的光照度调整。
其次,色彩温度也是影响照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室内功能和氛围来确定。
一般来说,生活区域和办公区域适宜选择色温较为柔和的暖光,而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性区域则适宜选择色温较高的冷光。
通过合理选择色彩温度,可以有效营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光色和光线分布也是室内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灯具时,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布局和需求来确定光线的分布方式,以避免出现光线不均匀或光线过强过弱的情况。
同时,对于特定的装饰和展示区域,还可以通过调整光色和光线的分布来突出其特定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制定室内照明设计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光照度、色彩温度、光色和光线分布等因素,以确保室内照明效果达到舒适、美观、实用的标准要求。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室内照明方案,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
照明设计基础知识照明是人们对外界视觉感受的前提,室内照明分为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大类。
天然采光是通过窗口获取室外光线。
人工照明是指使用器具确保室内的明度。
人工照明又分为明视照明和装饰照明。
在设计照明中,装饰照明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
学习室内照明设计,必须掌握一些点光源、灯具、照明方式、照度标准、照明质量等相关的知识。
一、光源和灯具的分类及命名1.光源的分类室内常用的照明灯具是由白炽灯泡、荧光灯、卤钨灯三种光源以及各样的遮光体组成的。
1)白炽灯是指由通过电流加热达到白炽状态的物体中发出的光源。
2)荧光灯是指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所激发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放电灯。
3)卤钨灯是以一定的比率封入碘、溴等卤族元素或其它化合物的充气灯泡。
2.光源型号命名方法各类电光源的命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为汉语拼音首字字母,表示光源特征和名称。
2)第二、三部分一般由数字组成,表示光源的定额工作电压和定额电功率。
3)如型号为:PZ220—40,代表普通照明灯泡,定额工作电压为220V,定额功率40W。
如型号为:T—40,代表筒灯,定额电压功率40W。
二、室内照明的基本概念1、灯具效率灯具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测得的灯具所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的所有光源发出来的常用的光通量的测定值之比值。
白炽灯和日光灯有不同的光效,白炽灯的光效约为10Lm/w,日光灯的光效约为40Lm/w。
2、灯光源的颜色特性1)等光源的颜色作为照明光源,除了要求高的发光效率外,还要求它发出的光具有良好的颜色,光源的颜色有两方面的含义;A、一是指人眼直接观察光源时所看到的颜色,称为光源的色表。
B、二是指光源的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2)光源的显色性人工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能确定物体色的可见度的特性,称为这个光源的显色性。
A)如果各色物体受照射的效果和标准光源(黑体或标准昼光)照射时一样,则认为该光源的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B)反之,如果物体在受照射后颜色失真,则该光源的显色性差(显色指数低)。
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采光设计的基本规范,采用系统化设计手段,正确地运用建筑结构、设计新形式、采用系统化材料及技术,实现有效采光设计。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筑及改造、扩建建筑采光设计,但不适用于危房改造等特殊建筑的采光设计。
二、术语2.1 光源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总称。
2.2 采光设计师利用建筑结构和封闭元件,引进自然光源,使房间内照明效果稳定,具有可控性,便于控制照明、采光环境,使用者可以凭自己的感觉来调整采光的技术。
三、明暗采光3.1 明暗采光是由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要求,结合建筑形式和业主经济能力确定的。
一般来说,室内照度应当在200~1000lux的范围内,在技术经济上好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最佳的单位平方米光照度值。
3.2 明暗采光应符合业主对环境要求和技术要求,确保舒适性环境和节能、节水。
采光可以采取外敷板、外侧棱镜和中性玻璃等方式;在非采光面可采用挂帘放线杆、木格栅等方式美化建筑外观。
四、采光系数4.1 采光系数定义为室内平均照度除以室外垂直有效照度的百分比。
采光系数是衡量采光设计质量的主要标准,应当满足业主给定的要求或者所处阴暗条件要求。
4.2 合理的采光系数可以保护室内居住环境,也可以保证使用者有良好的舒适环境,为减少大量耗用电量而设计节能率。
五、室内采光系统5.1 采光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采光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通风技术、采光技术、空间的灯具的分布、景观的挑选。
要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射的有利条件,正确利用建筑结构,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气温,并节约能源。
5.2 室内采光设计应考虑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室外照度、室外温度及设备的照明系统设计;采光方式及采光质量要求;采光照度要求;室外景观效果;构造要求等。
六、施工质量要求6.1 采光设计施工质量要求应当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及有关要求。
同时,应进行设计检测和施工监理,以确保采光设计质量及节能质量。
6.2 室内采光系统的设计要考虑绿化系统对采光的影响,以保证室内的照明要求;施工质量必须符合相应技术上的要求、风格及视觉效果,以保证采光环境。
室内光照要求范文室内光照是指室内空间中的照明条件。
良好的室内光照能够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对人体健康和视力保护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室内光照的要求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室内光照的要求。
首先,室内光照应满足人眼的视觉需求。
光线足够明亮且均匀分布。
对于一般办公室和学习区域,建议室内光照强度为300-500勒克斯(Lux),而对于更需求精细视觉的活动,如阅读和绘画工作区,室内光照强度应在500-1000勒克斯。
其次,室内光照的色温也是重要的要求。
色温是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的冷暖程度。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照的色温应在3500-4500K之间。
过暖或过冷的光线都会对人的视觉产生不良影响。
色温较低的光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困倦,而色温较高的光线可能会导致紧张和兴奋。
另外,室内光照要求还需注意光照的均匀性和光斑控制。
光线分布不均,如存在眩光和阴影等现象,都会对人体活动产生干扰和不适感。
因此,合理安排光源的布置和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为了避免眩光,合理选择透明度和表面反射率适宜的灯具材质也是必要的。
此外,室内光照还需要考虑光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光线的稳定性主要指光源光照强度的稳定性,而连续性是指光线变化的连续性。
照明灯具的质量和设计会直接影响光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如果光线不稳定或闪烁,不仅会对人体产生眩晕和不适感,还可能对人的视觉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室内光照的要求也需要根据具体场所和用途进行调整。
不同的室内环境对光照的要求存在差异。
例如,办公室和学习区域的要求可能与博物馆和展览区域的要求不同。
因此,根据不同场所和用途的需要,合理配置光源和调整光照条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合理的室内光照对人体健康和视力保护至关重要。
室内光照要求包括光照强度、色温、光斑控制、光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
此外,室内光照要求还需根据具体场所和用途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光源、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及选择合适的灯具材质和设计,可以满足室内光照要求,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采光规范要求详解建筑采光是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光照质量和使用效果。
因此,建筑采光规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
本文将详细解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采光规范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自然采光规范要求自然采光是指通过室内自然光源实现室内照明的方式。
合理的自然采光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人眼的视觉疲劳,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以下是建筑设计中常见的自然采光规范要求:1. 光照度要求:建筑内部各功能区域的光照度需满足相应的标准。
例如,办公区域通常需要达到500lux的光照度,而图书馆阅览区则要求800lux以上的光照度。
2. 光照均匀度要求:室内光照均匀度是指光线在室内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一般来说,光照均匀度应在0.7-0.9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们的阅读和工作体验。
3. 单一主光源要求:建筑内部的自然光源应以单一主光源为主,避免多个光源同时照射一个区域,以免产生视觉干扰。
4. 光照分布要求:建筑内部的自然光线要求均匀地分布在室内空间中,避免产生明暗不均的情况。
此外,也要确保自然光线能够充分地照射到室内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二、人工采光规范要求除了自然采光外,人工采光也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照明方式。
人工采光可以通过电灯、聚光灯和其他照明设备来实现。
以下是人工采光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光照强度要求:人工采光的光照强度需满足相应的标准。
一般来说,办公区域需要达到300-500lux的光照强度,而会议室则要求更高的光照强度。
2. 光色要求:建筑内部的人工光源应确保光色自然、柔和,避免产生刺眼和虚假的观感。
3. 色彩还原性要求:人工光源应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即能够准确还原物体原本的颜色。
这对于一些需要准确识别颜色的场所,如美术馆和展览厅,尤为重要。
4. 光照稳定性要求:人工光源应具有稳定的光照效果,避免频繁的闪烁和明暗变化,以免对人的眼睛造成负担。
室内照明设计规范要求与节能照明方案室内照明设计是建筑物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布局和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室内照明质量,减少能源消耗,相关规范和标准被广泛制定并应用于照明设计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室内照明设计的规范要求以及可行的节能照明方案。
一、照明设计规范要求1. 亮度要求室内照明设计应确保充足的亮度,以满足不同活动需求。
在不同功能区域中,光照强度和均匀度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如不宜过暗或过亮。
2. 色温要求照明设计中的色温选择要与室内环境和人体感受相符合。
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可以选择较暖色调或较冷色调的照明源。
常见的色温范围为2700K至6500K。
3. 显色性要求照明设计中的光源应具备良好的显色性能,保证被照射物体的颜色真实还原。
常用的显色指数为Ra,一般要求在80以上。
4. 视觉舒适度要求室内照明设计应避免闪烁和眩光,防止对人眼造成不适。
合理的光照设计可减轻眼部疲劳感,提高视觉舒适度。
二、节能照明方案为了满足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节约能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能照明方案。
1. LED照明采用LED灯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照明方案之一。
LED灯具具有长寿命、高效能、低功耗等特点,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与传统荧光灯相比,LED照明可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环境的光线变化、人体活动等因素自动调节光照亮度。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的组合,可以实现照明的智能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
3. 自然采光利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是一种重要的节能照明方案。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采光罩等手段,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程度。
为了兼顾光照质量和室内隐私性,可以考虑使用透光性良好的窗帘或百叶窗。
4. 小功率照明源选择在选择照明源时,可以优先选择低功率的灯具,如节能灯、LED灯等。
通过减少每个灯具的功耗,整体能源消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室内照明照度标准
室内照明是指在室内空间内采用人工照明设备,通过人工光源来提供照明的一种方式。
而照度则是衡量照明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影响着人们在室内活动时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因此,合理的室内照明照度标准对于保障室内环境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不同的室内空间功能和使用要求,室内照明的照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等需要进行长时间阅读和写字的场所,其照度标准应该在300lux以上,以保证人们的视力健康和工作效率。
而在一些需要进行精密操作的场所,如手术室、实验室等,则需要更高的照度标准,通常在
500lux以上。
另外,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精细观察的场所,比如美术馆、珠宝店等,其照度标准可能需要更高,以突出展品的细节和色彩。
其次,室内照明的照度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自然光线的情况。
在白天,如果室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那么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而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则需要相应提高,以保证室内空间的照明效果。
此外,室内照明的照度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年龄和视力情况。
年长者和视力较差者对照明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在设计室内照明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的来说,室内照明的照度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结果,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自然光线情况以及人群需求来进行合理设置。
合理的照度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度,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的室内照明与采光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室内照明与采光的要求对于保障室内环境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室内照明与采光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工作舒适度,还对于节能减排、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验收中,室内照明与采光的标准要求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照明与采光两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的要求。
照明方面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对于室内照明的要求主要包括照明强度、照明均匀度和显色性等指标。
首先是照明强度,它代表了室内照明的明亮程度。
照明强度的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一般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办公室、学习区域等需要较高光照强度的区域,验收标准会有相应的要求,以确保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不受光线不足的影响。
其次是照明均匀度,它描述了室内各个区域的照明均匀程度。
高度均匀的照明可以避免出现阴影和强光区域,确保人们的视觉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会对于不同功能区域的照明均匀度进行要求,如对于会议室和展示区域等重要场所,要求照明均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以确保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被照明的物体。
最后是显色性,它描述了室内照明对物体颜色的还原程度。
显色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于颜色的识别和感受。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通常会要求使用具有良好显色性的照明设备,以确保人们能够准确地辨认物体的颜色。
采光方面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对于室内采光的要求主要包括采光面积、采光控制和采光均匀度等指标。
首先是采光面积,它代表了室内自然光线的进入面积。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会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区域的特点,对于室内各个区域的采光面积进行要求。
例如,在办公楼中,验收标准会要求大型窗户和玻璃幕墙的安装,以保证室内自然光线的充足。
其次是采光控制,它描述了室内采光可调节的能力。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会对于可调节采光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规定。
例如,在会议室和教室等需要灵活控制采光强度的区域,验收标准会要求安装可调节百叶窗或遮光窗帘等设备,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采光需求。
建筑规范中的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要求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是建筑规范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合理的光照与采光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改善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的原则、规范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的原则1. 自然光为主导自然光是最为理想的光源,它能够提供充足的照明,同时还具有调节人体生物节律、促进健康的作用。
因此,在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尽量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2. 建筑朝向与布局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对光照与采光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南北朝向的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东西朝向的建筑则可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
此外,建筑的布局也应考虑到采光的均匀性,避免出现过度照明或阴暗的区域。
3. 适当的遮阳措施在光照与采光设计中,适当的遮阳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合理设置遮阳板、窗帘、百叶窗等装置,可以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同时又不会过度阻挡自然光线的进入。
4. 良好的室内布局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还需要考虑室内布局的合理性。
例如,将常用的活动区域设置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同时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二、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的规范建筑光照与采光设计的规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线的数量,通常以勒克斯(Lux)为单位。
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住宅的光照强度应保持在100-300勒克斯之间,而办公室的光照强度则应保持在300-500勒克斯之间。
2. 采光面积比例建筑规范通常规定了建筑中采光面积与建筑总面积之间的比例要求。
例如,住宅建筑的采光面积比例应不低于15%,而办公建筑的采光面积比例则应不低于20%。
3. 采光均匀性建筑规范还对采光的均匀性提出了要求。
例如,室内各个区域的光照强度差异不应超过30%。
建筑装饰验收标准对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的评估与要求建筑的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是为了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装饰验收过程中,照明与采光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面。
本文将介绍建筑装饰验收标准对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的评估与要求。
1. 评估标准在建筑装饰验收过程中,对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1 光线强度室内光线的强度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明亮度和舒适度。
据国家建筑标准规定,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有不同的光线强度要求。
例如,办公区域的照明强度一般要达到500lx,而公共走道的照明强度要求较低,通常为100lx。
验收时,需要检查照明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相应区域的光线强度要求。
1.2 光线分布光线在室内空间的分布均匀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分布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健康。
验收时,需要检查照明设备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均匀地照亮整个空间。
1.3 色温与显色指数光线的色温和显色指数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色彩还原度。
验收时,需要检查照明设备的色温和显色指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色彩呈现真实自然。
1.4 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验收时,需要评估室内空间是否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并检查窗户的设计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
2. 要求为了确保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建筑装饰验收中需要提出以下要求:2.1 照明设计方案验收前,建筑装饰方应提交详细的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方案,包括光线强度、光线分布、照明设备的布局和选择、色温与显色指数等内容。
该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2 设备选择验收时,需要检查照明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是否有3C认证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设备的性能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方案中的要求。
2.3 光线强度测试验收时,需要借助光度计等专业设备对室内空间的光线强度进行测试,以确保光线强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4 光线分布评估验收时,通过人工或软件模拟等方式评估照明设备的光线分布是否均匀,是否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中小学建设采光要求、照明要求
室内环境应符以下要求:
一、采光。
室内采光必须明亮均匀。
应保证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
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不应低于90厘米。
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
二、照明。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应符《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的规定。
教室、办公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
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标准。
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米。
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
室内照明设计标准室内照明设计是室内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舒适度和工作、生活的质量。
因此,制定和遵守室内照明设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室内照明设计应当遵循的标准是光照度标准。
根据不同的室内功能空间,确定合理的光照度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对于办公室、学习室等工作场所,光照度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障工作效率和视觉健康;而对于休息室、卧室等生活场所,光照度则应当柔和舒适,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其次,室内照明设计还应当符合色温标准。
色温是指光源的冷暖程度,不同的色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室内照明设计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功能空间选择适宜的色温。
比如,在办公室和学习室中,选择较高的色温能够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而在休息室和卧室中,选择较低的色温则能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此外,室内照明设计还需符合照明均匀性标准。
照明均匀性是指室内空间中光线的分布均匀程度。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强烈的光线不均匀现象,以免造成视觉疲劳和不适感。
通过合理的灯具布局和光线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室内照明的均匀性。
最后,室内照明设计还需考虑节能环保标准。
在当今社会,节能环保已成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在室内照明设计中,应当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室内照明设计标准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遵循光照度、色温、照明均匀性和节能环保等标准,可以确保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标准,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室内生活空间。
公寓采光要求范文1.采光的基本概念采光是指通过建筑物中的窗户、门和透明材质的建筑构件,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为居住者带来光线和景色的享受。
良好的采光可以提高室内空间的亮度、清晰度和舒适感,为居住者提供健康、愉悦的居住环境。
2.采光的影响因素(1)建筑朝向:建筑朝向是公寓采光的重要因素之一、南北朝向的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而东西朝向的房间在早晨和傍晚可能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
(2)窗户的位置和尺寸:窗户的位置和尺寸直接影响到室内的采光质量。
窗户应该尽可能多地分布在外立面上,并且面积要大,以增加光线的进入和室内的通风。
(3)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周围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公寓的采光。
如建筑物间的距离、周边建筑的高度和形状等都会对采光产生影响。
3.公寓采光的设计要求(1)充分利用自然光:公寓的设计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室内的功能区域应尽量靠近窗户,将光线引入室内。
(2)室内光线的均匀分布:公寓中的光线分布应均匀,避免出现明暗不均的现象。
可以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采用适当大小的窗户等方式来实现。
(3)规避直射光和眩光:公寓中的光线应避免直射和眩光,以免对居住者的视觉造成伤害和不适。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遮阳设施、使用透光性好的窗帘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4)保护个人隐私:采光设计应同时考虑到居住者的个人隐私,避免直接暴露私密区域。
可以通过布置景观、设置半透明的窗户装饰等方式来实现。
4.采光的技术措施(1)窗户的设计:窗户的设计应考虑到室内外的光照差异和节能要求。
可以采用双层窗户或中空玻璃窗等技术,提供更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2)玻璃选择:采光的质量和效果,除了和窗户的设计有关外,也与所选用的玻璃材质有关。
选择透光性好、热阻低的玻璃材质,可以改善采光效果,减少能源损失。
(3)光管和天窗:在公寓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光管和天窗等技术设施,将光线从屋顶引入室内,解决采光困难的区域。
5.公寓采光的评估标准(1)照明标准:采光质量可以通过照度来评估。
室内采光照明的基本概念与要求更新时间:2009-6-5 浏览次数:25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也就没有一切。
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
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
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光还影响细胞的再生长、激素的产生、腺体的分泌以及如体温、身体的活动和食物的消耖等的生理节奏。
因此,室内照明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加以考虑。
一、光的特征与视觉效应光象人们已知的电磁能一样,是一种能的特殊形式,是具有波状运动的电磁辐射的巨大的连续统一体中的很狭小的一部分。
这种射线按其波长是可以度量的,它规定的度量单位是纳米。
人们谈到光,经常以波长做参考,辐射波在它们所含的总的能量上,也是各不相同的,辐射波的力量与其振幅有关。
一个波的振幅是它的高或深,以其平均点来度量,象海里的波升到最高峰,并有最深谷,深的波比浅波具有更大的力量。
二、照度、光色、亮度1、照度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不同的辐射量时,有不同的明暗感觉,人眼有这个视觉特性称为视觉度,并以光通量作为基准单位来衡量。
光通量的单位为流明,光源的发光效率的单位为流明/瓦特。
光源在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叫做光源在该方向的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被光照的某一面上其单位面积内所接收的光通量称为照度,其单位为勒克斯。
2、光色光色主要取决于光源的色温,并影响室内的气氛。
色温低,感觉温暖;色温高,感觉凉爽。
一般色温<3300K为暖色,3300K<色温<5300K为中间色,色温>5300K为冷色。
光源的色温应与照度相适应,即随着照度增加,色温也应相应提高。
否则,在低色温、高照度下,会使人感到酷热;而在高色温,低照度下,会使人感到阴森的气氛。
设计者应联系光、目的物和空间彼此关系,去判断其相互影响。
光的强度能影响人对色彩的感觉,如红色的帘幕在强光下更鲜明,而弱光将使蓝色和绿色更突出。
设计者应有意识地去利用不同色光的灯具,调整使之创造出所希望的照明效果。
如点光源的白炽灯与中间色的高亮度荧光灯相配合。
人工光源的光色,一般以显色指数表示,Ra最大值为100,80以上显色性优良;79-50显色性一般;50以下显色性差。
白炽灯 Ra=97;卤钨灯 Ra=95-99;白色荧光灯 Ra=55-85;日光色灯Ra=75-94;高压汞灯Ra=20-30;高压钠灯 Ra=20-25;氙灯 Ra=90-94。
3、亮度亮度作为一种主观的评价和感觉,和照度的概念不同,它是表示由被照面的单位面积所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也称发光亮,因此与被照面的反射率有关。
例如在同样的照度下,白纸看起来比黑纸要亮。
有许多因素影响亮度的评价,诸如照度、表面特性、视觉、背景、注视的持续时间甚至包括人眼的特性。
4、材料的光学性质光遇到物体后,某些光线被反射,称为反射光;光也能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热能,使物体温度上升,并把热量辐射至室内外,被吸收的光就看不见;还有一些光可以透过物体,称透射光。
这三部分光的光通量总和等于入射光通量。
设入射光通量为F,反射光通量为F1,透射光通量为F2。
则 反射率 ρ=F1/F透射率 r=F2/F吸收率 a=(F-F1-F2)/F即 ρ+r+a=1当光射到光滑表面的不透明材料上,如镜面和金属镜面,则产生定向反射,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处于同一平面;如果射到不透明的精糙表面时,则产生漫射光。
材料的透明度导致透射光离开物质以不同的方式透射,当材料两表面平行,透射光线方向和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两表面不平行,则因折射角不同,透过的光线就不平行;非定向光被称为漫射光,是由一个相对粗糙的表面产生非定向的反射,或由内部的反射和折射,以及由内部相对大的粒子引起的。
三、照明的控制1、眩光的控制眩光与光源的亮度、人的视觉有关。
由强光直射人眼而引起的直射眩光,应采取遮阳的办法;对人工光源,避免的办法是降低光源的亮度、移动光源位置和隐蔽光源。
当光源处于眩光区之外,即在视平线45°之外,眩光就不严重,遮光灯罩可以隐蔽光源,避免眩光。
遮挡角与保护角之和为90°,遮挡角的标准各国规定不一,一般为60°-70°,这样保护角为30°-20°。
因反射光引起的反射眩光,决定于光源位置和工作面或注视面的相互位置,避免的办法是,将其相互位置调整到反射光在人的视觉工作区域之外。
2、亮度比的控制控制整个室内的合理的亮度比例和照度分配,与灯具布置方式有关。
(1)一般灯具布置方式1)整体照明:其特点是常采用匀称的镶嵌于天棚上的固定照明,这种形式为照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水平面和在工作面上照度均匀一致,在光线经过的空间没有障碍,任何地方光线充足,便于任意布置家具,并适合于空调和照明相结合。
但是耗电量大,在能源紧张的条件下是不经济的,否则就要将整个照度降低。
2)局部照明:为了节约能源,在工作需要的地方才设置光源,并且还可以提供开关和灯光减弱装备,使照明水平能适应不同变化的需要。
但在暗的房间仅有单独的光源进行工作,容易引起紧张和损害眼睛。
3)整体与局部混合照明,为了改善上述照明的缺点,将90%-95%的光用于工作照明,5%-10%的光用于环境照明。
4)成角照明:是采用特别设计的反射罩,使光线射向主要方向的一种办法。
这种照明是由于墙表面的照明和对表现装饰材料质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2)照明地带分区1)天棚地带:常用为一般照明或工作照明,由于天棚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对照明的艺术作用有重要的地位。
2)周围地带:处于经常的视野范围内,照明应特别需要避免眩光,并希望简化。
周围地带的亮度应大于天棚地带,否则将造成视觉的混乱,而妨碍对空间的理解和对方向的识别,并妨碍对有吸引力的趣味中心的识别。
3)使用地带:使用地带的工作照明是需要的,通常各国颁布有不同工作场所要求的最低照度标准。
上述三种地带的照明应保持微妙的平衡,一般认为使用地带的照明与天棚和周围地带照明之比为2-3:1或更少一些,视觉的变化才趋向于最小。
(3)室内各部分最大允许亮度比1)视力作业与附近工作面之比3:1;2)视力作业与周围环境之比10:1;3)光源与背景之比20:1;4)视野范围内最大亮度比40:1。
美国菲利普照明实验室还对在办公室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之间的比例作了调查,如桌上总照明度为1000LX,则整体照明大于50%为好,在35%-50%为尚好,少于35%则不好。
室内采光部位与照明方式一、采光部位与光源类型1、采光部位利用自然采光,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并且在视觉上更为习惯和舒适,在心理上能和自然接近、协调,可以看到室外景色,更能满足精神上的要求,如果按照精确的采光标准,日光完全可以在全年提供足够的室内照明。
室内采光效果,主要取决于采光部位和采光口的面积大小和布置形式,一般分为侧光、高侧光和顶光三种形式。
侧光可以选择良好的朝向、室外景观,使用维护比较方便,但当房间的进深增加时,采光效率很快降低。
因此,常加高窗的高度或采用双向采光或转角采光来弥补这一缺点。
顶光的照度分布均匀,影响室内照度的因素较少,但当上部有障碍物时,照度就急剧下降。
此外,在管理、维修方面较为困难。
室内采光还受到室外周围环境和室内界面装饰处理的影响,如室外临近的建筑物,既可阻挡日光的射入,又可从墙面反射一部分日光进入室内。
此外,窗面对室内来说,可视为一个面光源,它通过室内界面的反射,增加了室内的照度。
由此可见,进入室内的日光因素由下列三部分组成:(1)直接天光;(2)外部反射光;(3)室内反射光。
DF=SC+ERC+IRC此外,窗子的方位也影响室内的采光,当面向太阳时,室内所接收的光线要比其他方向的要多。
窗子采用的玻璃材料的透射系数不同,则室内的采光效果也不同。
自然采光一般采取遮阳措施,以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所产生的眩光和过热的不适感觉。
温州湖滨饭店休息采用垂直百叶。
昆明金龙饭店中庭天窗采用白色和浅黄色帷幔,使室内产生漫射光,光线柔和平静。
但阳光对活跃室内气氛,创造空间立体感以及光影的对比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2、光源类型光源类型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我们在白天才能感到的自然光,即昼夜。
昼光由直射地面的阳光和天空光组成。
自然光源主要是日光,日光的光源是太阳,太阳连续发出的辐射能量相当于约6000K色温的黑色辐射体,但太阳的能量到达地球表面,经过了化学元素、水分、尘埃微粒的吸收和扩散。
被大气层扩散后的太阳能能产生蓝天,或称天光,这个蓝天才是作为有效的日光光源,它和大气层外的直接的阳光是不同的。
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由于太阳光在大气中通过的路程长,太阳光谱分布中的短波成分相对减少更为显著,放在朝、暮时,天空呈红色。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尘雾多,混浊度大时,天空亮度高而呈白色。
人工光源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放电灯。
家庭和一般公共建筑所用的主要人工光源是白炽灯和荧光灯,放电灯由于其管理费用较少,近年也有所增加。
每一光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但和早先的火光和烛光相比,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白炽灯 自从爱迪生时代起,白炽灯基本上保留同样的构造,即由两金属支架间的一根灯丝,在气体或真空中发热而发光。
在白炽灯光源中发生的变化是增加玻璃罩、漫射罩,以及反射板、透镜和滤光镜等去进一步控制光。
白炽灯可用不同的装潢和外罩制成,一些采用晶亮光滑的玻璃,另一些采用喷砂或酸蚀消光,或用硅石粉沫涂在灯泡内壁,使光更柔和。
色彩涂层也运用于卤钨灯,体积小、寿命长。
卤钨灯的光线中都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因此受到它长期照射的物体都会褪色或变质。
最近日本开发了一种可把红外线阻隔、将紫外线吸收的单端定向卤钨灯,这种灯有一个分光镜,在可见光的前方,将红外线反射阻隔,使物品不受热伤害而变质。
白炽灯的优点:1)光源小、便宜。
2)具有种类极多的灯罩形式,并配有轻便灯架、顶棚和墙上的安装用具和隐蔽装置。
3)通用性大,彩色品种多。
4)具有定向、散射、漫射等多种形式。
5)能用于加强物体立体感。
6)白炽灯的色光最接近于太阳光色。
白炽灯的缺点:1)其暖色和带黄色光,有时不一定受欢迎。
日本最按时完成制成能吸波长为570-590nm黄色光的玻璃壳白炽灯,使光色比一般的白炽灯白得多。
2)对所需电的总量说来,发出的较低的光通量,产生的热为80%,光仅为20%。
3)寿命相对地较短。
最近,美国推出一种新型节电冷光灯泡,在灯泡玻璃壳面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面又是镀一层二层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钨丝,而只让可见光透过,因而大大节能。
因而大大节能。
使用这种100W的节电冷光灯,只耗用相当于40W普通灯泡的电能。
(2)荧光灯 这是一种低压放电灯,灯管内是荧光粉涂层,它能把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并有冷白色、暖白色、Deluxe冷白色、Delux暖白色和增强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