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35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判断题(250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共20题)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22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13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错,14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所以也可以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错,35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错,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错,47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错,1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19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2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被破坏,地主阶级和农民两个阶级的对抗缓和了。
错 2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并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表明清政府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态度是坚决的。
错 412“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
错 213.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对) 314.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没有操控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错) 4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跟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跟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对)216.鸦片战争前中国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 117.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对) 118.近代中国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对) 419.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主制度。
(对) 320.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发展经济为出发点的。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特点 ①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灿烂的古代文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族英雄、革命英雄③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社会特征经济 ①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机构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所有权高度集中,经营权极端分散,极低的社会分工④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生活极端贫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尖锐⑤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常常结合起来;皇帝、贵族、官僚、一般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人民,监督官员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后与佛教、道教互相吸收、融合,法家的严刑峻法社会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核心是宗教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意义 ①巩固和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并出现了一些盛世: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康雍乾盛世②使其进程缓慢、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闭关锁国,危机四伏世界概况①多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16-18世纪,荷兰(尼德兰革命,1581建国)、英国(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法国(1789-1794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②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建立起来(工场手工→大机器生产)③至19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是英、法、美,在此期间沙皇俄国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政策,19世纪40年代势力范围达新疆和东北;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加入侵华行列④鸦片战争前,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还有独立国家(中国、奥斯曼帝国)中国社会①周秦-1840鸦片战争前:独立的(主权)、完整的(领土)、比较纯粹的(无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封建社会,期间,唐宋(7-12世纪)科技大发展②清代中期逐步衰落,商品经济缓慢发展,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5-16C )设问:为什么商品经济仍然可以缓慢发展?①即使相互对立,自然经济仍然要商品经济作为补充②一定数量的自耕农经济和农民家庭副业的存在,有利于商品发展影响 ①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②外国船舰在领海航行,破坏领海主权③外国人的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④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起点原因①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半的界定①半殖民地:一个国家,名义上独立,而实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控制②半封建: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刺激下,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判前制度设问一:为什么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①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1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这个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理解中国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
2.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与特征,明确资本带来文明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3.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充分认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4.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并正确判断社会性质对于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两个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讲授讨论结合。
计划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课程导入——框架介绍和问题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掀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耻辱史的序幕,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抗争,经历一代又一代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和流血牺牲,推动中国缓慢进步。
教材综述是从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方面提供认识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第二、第三章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各阶级、各阶层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隐藏在丰富、具体和感性的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
综述高度概括,理论抽象性比较强,但是若深入研讨,系统掌握,则对学习内容的具体展开有高屋建瓴的引领功效,也有利于批判近些年来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
第一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一至第三章,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这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但是都失败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这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30年又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顺利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但是,至1927年7月,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分裂以及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请同学们浏览一下即可)第一部分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基本线索: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社会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本结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通过一系列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其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全面侵略(1)主要侵略战争及条约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战争(1883)——《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2)《马关条约》的影响割去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含钓鱼岛)和澎湖列岛,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2亿两白银,加上其他费用,共计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中国巨额赔款扩充军备,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