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娇女诗》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1
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1《娇女诗》(节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其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提到古诗,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唐诗,而这首是比唐朝更早的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
全诗很长,作者从自家两个小女儿的日常生活中截取了几个场景,记录下了两个小女儿成长过程中那种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字里行间充满着老父亲的微笑。
和我们今天给自家娃儿拍照,晒朋友圈一样。
左思的两个女儿,长女名芳,小字“惠芳”,次女名媛,小字“纨素”这首诗词就是写左芳及左媛。
小媛的笑脸很阳光。
小小年纪就知道爱美,偷偷化起妆来,只是手法并不高明,眉毛画得像扫帚一样。
但是皮肤很白净,嘴皮子也很利索,说话如同连珠炮。
就是爱耍小性子,一着急就跳脚。
姐姐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欢轻装去楼边溜达,十分自恋,一照镜子就常常入迷,总是忘了自己还需要织布。
她们还爱去果园里追逐打闹,乱摘还未熟透的果子。
听说要挨打,就会用手捂着脸躲到墙边哭,真让人拿她们没办法,哭笑不得。
02《责子》节选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相比左思写两个女儿伶俐活泼,陶渊明却写出了儿子们的粗笨。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而且是多子的父亲。
一生结过两次婚,生了5个儿子,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家中老大阿舒、老二阿宣、老三老四是一对双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剩下最小的一个叫阿通。
其实这都是小名,五个儿子大名分别是:俨、俟、份、佚、佟。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陶渊明《责子》与左思《娇女诗》刘璐 山东大学文学院摘 要:魏晋之前,亲子作品的训诫意味过于浓重,缺乏亲情趣味和平等性。
晋人重情,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同为晋代亲子诗的代表之作,尽致的描写了生活中的亲子之态,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可谓是后世文人寄语亲子之情的典范,丰富了诗歌题材的亲情外延。
关键词:陶渊明;责子;左思;娇女诗[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81-01晋代时期的亲子诗文与先秦两汉时期苛求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严苛等级观念不同,多了几分人情味,少了几分疏离,更倾向于“诗缘情”的创作理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左思《娇女诗》与陶渊明《责子》两首直接描写子女的亲子诗作。
“亲,爱也。
”[1]两诗一改前代过于教化的文风,“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有不可低估的意义”[2]。
一晋代玄学的兴起以及“诗缘情”文论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企图挣脱纲常伦理的束缚,开始关注自身情感。
无论是爱情友情亦或是亲情,都在晋代文学的长河中散发出熠熠光辉。
左思的《娇女诗》将两女纨素与惠芳写入诗文。
纨素乃小女,“皎皎颇白晰,口齿自清历”[3],小女儿唇红齿白,甚得左思喜爱。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左思《娇女诗》),淡扫蛾眉,朱唇轻抹,左思寥寥几笔,勾画出小女儿娇憨的情态。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左思《娇女诗》),每当诵读诗书,便喜炫耀,这正是小女孩特有的天真烂漫。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左思《娇女诗》),因痴迷红妆忘记纺布的大女慧芳,亦是娇俏可人。
“从容好赵舞”,“文史辄卷襞”(左思《娇女诗》),女儿喜舞不喜书的小习惯在左思的笔下也是惹人怜爱的。
在充斥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封建社会,左思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两位娇女的慈爱之情。
左思不但尊重女儿的各种小顽皮,还肯定了女儿的个体生命价值和独一无二的成长特点。
两女在左思笔下或活泼伶俐,或淑女大方,打破了严格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级制度之下疏远的亲子关系。
左思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左思简介左思呢,是西晋时期很有名的文学家。
他这人呀,家庭出身还不错,可是他小时候呢,并不被人看好,大家都觉得他有点笨笨的。
但左思可不服气,他就暗暗努力,这努力的成果可不得了,他写出了好多超级棒的诗词呢。
二、咏史·郁郁涧底松1. 原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 注释“郁郁”就是形容松树很茂盛的样子。
“涧底松”长在山涧底部的松树。
“离离”是繁茂的意思。
“世胄”指的是世家子弟。
“蹑”就是登上的意思。
3. 赏析这首诗特别厉害,他用了对比的手法。
你看涧底的松树那么高大茂盛,可是山上的小树苗却能遮盖它。
这就像那些世家子弟,没什么真本事,却能占据高位,而真正有才华的英俊之士却只能在低位徘徊。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被左思写得淋漓尽致,读起来就觉得很气愤呢,同时也为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感到惋惜。
三、招隐·杖策招隐士1. 原文“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2. 翻译拄着手杖去召唤隐士,荒凉的道路横亘古今。
山洞里没有房屋建筑,山丘中却传来弹琴的声音。
白雪停留在背阴的山冈,红花在向阳的树林中闪耀。
石泉冲刷着美玉般的石头,小鱼在水中时沉时浮。
不一定要丝竹之乐,山水自有清美的声音。
何必非要长啸歌吟,灌木丛中自然有悲戚的声音。
秋菊可作干粮,幽兰装饰在衣襟间。
徘徊犹豫脚步已疲倦,想把我的官帽扔掉。
3.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了一种清幽的隐居环境。
他写了很多山中的景色,像白雪呀,丹葩呀,石泉呀,小鱼呀,这些景色组合起来就像一幅画一样。
而且他传达出一种想法,就是在山水之间就有美好的音乐,不需要那些人为的丝竹之声。
这也表现出左思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觉得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就很惬意,远离尘世的喧嚣。
关于诗人写儿女的古诗赏析《娇女诗》西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诗歌赏析】《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此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由这件最让大人恼火的事引出“当与杖”的别致结局。
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巧妙,笔调诙谐,语言通俗,时杂俚语,很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
《诫子诗》汉·东方朔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诗歌赏析】东方朔的《诫子诗》是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告诉孩子,希望孩子懂得“与物变化”,“合于世宜”,做一个隐于朝廷,而不是隐于山林的隐士(这种隐士被称为“仕隐”)。
《诚儿诗》宋·张耒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古诗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翻译赏析《娇女诗·吾家有娇女》作者为东晋文学家左思。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前言】《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
作者oRG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此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由这件最让大人恼火的事引出“当与杖”的别致结局。
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巧妙,笔调诙谐,语言通俗,时杂俚语,很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
【注释】1娇女:据《左棻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2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晰:面皮白净。
3小字:即乳名。
左媛,字纨素。
4清历:清楚历落。
5广额:宽广的额头。
晋时女子习尚广额。
邰希莞眉。
6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这两句是说鬓发覆盖着广额,双耳象一对玉壁那样圆润。
7明朝:犹清早。
8黛:画眉膏,墨绿色。
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
左思《娇女诗》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娇女诗[晋] 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②,口齿自清历③。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④,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⑤。
娇语若连琐⑥,忿速乃明⑦。
握笔利彤管⑧,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⑨,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⑩。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11),立的成复易(12)。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13),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14),文史辄卷襞(15)。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16)。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17)。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18)。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19)。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20)。
翰墨戢闲案(21),相与数离逖(22)。
动为垆钲屈(23),屣履任之适(24)。
止为茶荈据(25),吹嘘对鼎䥶(26)。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27)。
衣被皆重地(28),难与沉水碧(29)。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注释〕①本篇选自《玉台新咏》。
描写作者的两个女儿。
②小字,乳名。
据《左棻墓志》,左思二女,长名惠(一作蕙)芳,次名纨素。
③清历,清楚。
④明朝,即晨朝、清早。
⑤澜漫,淋漓的样子。
⑥连琐,犹连环,指说话语若贯珠、软语缠绵。
⑦明,谓语句干脆斩截,和“若连琐”相反。
⑧利,贪爱。
彤管,红漆管的笔。
⑨绨素,绢帛。
绨,厚绢。
古人在绢帛上写字。
⑩粲,美好的样子。
(11)举觯,指张敞。
敞于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画眉。
(12)的,用朱丹点面的一种装饰。
(13)赵舞,古代赵国以舞蹈著名。
(14)柱,乐器上架丝弦的木柱。
(15)襞,折叠。
(16)赜,深隐难见。
(17)萍实,传说中的一种果实,(《孔子家语》:“楚昭王渡,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
舟人取之。
王使使问于孔子。
孔子曰: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
”)这里借指一般果子。
骤,频也。
古代大诗人写给子女的诗:哪首最感人,哪首最滑稽?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歌赏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责子东晋·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诗歌赏析】这首诗写得很有趣。
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
杜甫认为陶渊明虽是避世隐居,但也并未进入忘怀得失的境界,他对儿子品学的好坏,还是那么关心的。
黄庭坚予以否认。
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
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
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读者读着时忍俊不禁,可以想见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
宗武生日唐·杜甫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诗歌赏析】《宗武生日》这是杜甫为勉励他幼子宗武写的一首诗。
诗人要儿子发扬和继承写诗的家风,告诫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还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
漫谈左思及其《娇女诗》作者:叶德颜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1期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毋庸置疑,回首中国浩浩荡荡之三千年文学史,其深厚底蕴、丰富内涵、真挚情感、优美旋律,均在诗歌。
言志抒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永恒命题。
古人用“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a 的深刻意蕴展现男女之情的真挚与细腻,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的优美旋律表达自己为国为民的坚贞与执着,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c 的壮志豪情抒发男儿的气魄与胆识,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 的宁静闲适来书写平淡又高雅的内心,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e 的气焰彰显其与众不同的潇洒与不羁,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绝世佳篇来书写感人至深的友爱与情谊。
家国之情、男女之爱、朋友之思、建功立业、质性自然,那些传诵至今的优美语句中不乏诸如此类的情志怀抱。
它们或是有着悠扬婉转的旋律,或是有着真挚动人的情感,或是有着韵味悠长的意境,或是有着慷慨壮丽的风骨,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艺术人生。
那些泛黄的书页在历史的积淀下,越发弥久香醇,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不断被传播、被接受,甚至被奉为经典。
所以,翻开古人所作的诗篇,使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走向那古色古香的年代,阅读那饱含情感的字字句句,那些广为称颂的传世佳作,常常让我们为之动容,让我们情不自禁地称赞先贤们的智慧与崇高。
一、善诗者左思,其韵自心声翻开古人的诗篇,驻足于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魏晋时代,那个腥风血雨、杀戮如麻的战乱时代,那个文士纵横、与众不同的人文时代,一位其貌不扬却文采华茂,出身低微却有铮铮傲骨,仕途不达又慷慨激昂的平凡文士,以他那情感饱满充沛、气焰热烈张扬的文字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年轻的内心很容易就与之产生共鸣,甚至同样的激情澎湃,为之愤慨。
而那人,正是左思,生活于西晋战乱年代的一名普通文士。
他是平凡的,因为古往今来有太多像他那样愤愤难平的寒士;而在我看来,他又是特别的。
如何赏析魏晋时期著名诗人左思的名作《娇女诗》?在重男轻女的古代中国,少女很少被关注,她们烂漫的童年,往往隐而不彰,多亏丑陋而温柔的左老爹写了首长诗,生动地描写了那两位小天使。
左思的这首诗叫作《娇女诗》。
先简介下作者左思(250?~305),他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淄博人。
跟小他150多岁的诗人鲍照相似,左思出身寒族,极具才华,也倍感压抑,胸中笔下,都有种不平之气,他们都有个才华出众的妹妹。
左思之妹左棻因才名被选入宫,据说后来还做了贵妃。
左家便迁居洛阳,左思得任秘书郎。
[左思]晋惠帝时,左思依附权臣贾谧,为著名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在洛阳期间,他作有《三都赋》,因其篇幅宏大,文辞华美,广为传颂抄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于是,“洛阳纸贵”的成语诞生了。
左思的《咏史》诗,慷慨激昂,有建安风骨余韵。
今天我们要解说的《娇女诗》,也是其备受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写了左思的两个女儿,小女纨素,其姊惠芳。
据《贵人左棻墓志》,左思有两女,长为长名芳,次曰媛。
读《娇女诗》,可知左芳字惠芳,左媛字纨素。
全诗56句,前16句写纨素,中间16句写惠芳,最后24句合写两女。
先看写纨素的十六句:【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大意:我家有娇女,皮肤白净如皎皎月光。
她的乳名叫纨素,牙齿齐整分明。
茂密的头发覆盖在宽广的额头上,两只耳朵美如两块美玉。
注解:魏晋时人以额头宽广为美,故而左思特别点出其幼女之广额。
以上六句写纨素的外貌,包括皮肤、牙齿、头发、额头和耳朵。
下四句写她早起化妆的情态。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大意:早上在妆台前装扮,画眉如扫地,留有残迹。
浓郁的口红涂抹红唇,口红太多超出了唇线,颜色亦不均匀,唇际散乱着口红。
注解:衍yǎn,漫,超出。
“烂漫”,杂乱散漫,而非真挚坦率之意。
联想:这四句或许启发了大诗人杜甫,《北征》中,他写了自己女儿化妆的情态:“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娇女诗原文及赏析娇女诗原文及赏析原文:娇女诗[魏晋]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译文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
皮肤很白净,口齿更伶俐。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
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
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熘达。
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注释娇女:据《左棻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晳:面皮白净。
作者: 谢少卿
作者机构: 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重庆400047
出版物刊名: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54-55页
主题词: 儿童精神 工作 环境 健康
摘要:《娇女诗》是左思现存诗中一块温婉的美玉,辞藻壮丽,又清新自然。
在关于儿童题材的古诗中也是卓然独异,如一颗璀森的明珠。
《娇女诗》的意义在于塑造了两个健康、生机勃勃的儿童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她们对工作和周围环境的热爱。
体现了心理的健康。
作者的个性、时代的风格——崇情尚性——无意中触及了儿童精神的本质,造就了她们的健康。
《娇女诗·左思》原文与赏析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劃。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掇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据《左棻墓志》称,左思有二女,长女名芳(乳名惠芳),次女名媛(乳名纨素)。
本诗就是专为这两个小女孩而写的。
诗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先写次女纨素,次写长女惠芳,然后合写两人作伴游玩的情景。
第一段写次女纨素。
她肌肤白皙,口齿清晰,鬓发覆盖着宽宽的额角,两只耳朵就象挂着一对玉璧。
这是从外貌上写她的“娇”美。
“明朝”四句,写她模仿大人梳妆打扮的天真行为。
一个“弄”字,十分传神。
小孩子的学梳妆,是借此嬉戏,故诗人不写“倚梳台”或“临妆台”,而选用这个能传冲写照的“弄”字。
她许不知道眉要描得俏,唇要涂得娇,只是乱涂一气,结果搞成了一个“黛眉类扫迹”、“黄吻澜漫赤”的小花脸。
这就如杜甫写他的女孩儿,“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北征》),这是写她“娇”行。
“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劃”,撒娇时说话象连环,略无停顿,生气时却撒泼任性。
后四句写她学习时的“娇”态。
她大概刚刚开蒙,还不知道什么发奋攻读,她“握笔利彤管”,“执书爱绨素”,爱的是红笔杆的美丽和书页的洁白,但是“诵习矜所获”,当她发现书中有了解的图或认识的字时,就沾沾自喜,得意了起来。
《娇女》诗:中国最早的茶诗我国既是茶的发源地,产茶大国,又是诗的国家。
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1700多年,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诗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茶叶诗词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诗词数量比较多。
据估计:广义茶叶诗词,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数量巨大。
学者普遍认为,西晋左思的《娇女》诗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自唐宋以来,随着茶的普及和发展,茶诗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以饮茶而闻名的唐代诗人卢仝,作诗豪放怪奇,独树一帜。
他在名作《饮茶歌》中,描写了他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诗中还从个人的穷苦想到亿万苍生的辛苦。
由于他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茶圣”陆羽,结识了许多文人学士和有名的诗僧,留下了不少咏茶诗篇。
到了宋代,文人学士烹泉煮茗,竞相吟咏,出现了更多茶诗茶歌,苏轼有一首《西江月》词云:“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词中对双井茶叶和谷帘泉水作了尽情的赞美。
元代诗人的咏茶诗也很多,高名的一首著名的《采茶词》,描写了山家以茶为业,佳品先呈大守,其余产品与商人换衣食,终年劳动难得自己品尝的情景。
清高宗乾隆,曾数度下江南游山玩水,留下不少诗句,在《观采茶作歌》中写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读着茶的古诗,品着现代茶叶,掩卷沉思,茶诗的结合并非偶然,品茶能让人心静,唯有心静,对生活、对环境才有更深的感悟,唯有心静和感悟,才能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在现代浮躁、充满诱惑、节奏又快社会生活中,更应该领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自己努力静下来,才能有更多的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产生,才能思考和探索解决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骄儿诗》诗歌鉴赏西晋诗人左思写过一首《娇女诗》,描绘他的两个小女儿活泼娇憨的情态,生动逼真,富于生活气息。
杜甫的杰作《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娇女诗》的启发。
李商隐这首《骄儿诗》,更是从制题、内容到写法都有意学习《娇女诗》,但它又自具机杼,不落窠臼,有自己的独特面貌。
这首诗写于大中三年(849)春天,诗人已经走过了一大段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憔悴欲四十了(这一年他三十八岁)。
自从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四年释褐入仕以来,由于政治的腐败,党争的牵累,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直到这时,依然困顿沉沦,屈居县尉、府曹一类卑职。
诗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欲慰衰朽质,写骄儿衮师的聪慧和亲朋对他的夸奖。
衮师两句总提,美侧重于外在的器宇相貌,秀侧重于内在的灵秀聪敏,以下两层即分承秀、美。
文葆四句反用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觉梨与栗。
顺手接过陶潜责备儿子愚笨的事例,变作夸赞骄儿聪明灵秀的材料,驱使故典,如同己出。
交朋六句,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人品。
亲朋的这种夸奖,不过是寻常应酬,但诗人却似乎很相信它的真诚,不然不会那样兴会淋漓,连亲朋的口吻都忠实地加以传达。
尽管接下去诗人又说: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似乎认为亲朋的过分夸奖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这个蹉跎半生、衰朽无用的人,实际上在貌似自谦的口吻中流露的恰恰是对爱子的激赏。
田兰芳评道:不自信,正是自矜。
这是很能揣摩作者心理的。
但透过对爱子的这种激赏,我们也不难觉察其中隐含着诗人蹉跎潦倒的悲哀。
末段自慨憔悴和对骄儿的希望都于此伏根。
第二段,从青春妍和月到辛夷低过笔,描写骄儿的各种活动和天真活泼的情态。
青春四句,先总写朋戏的喧闹,以下再具体写衮师。
门有四句,写来客时衮师抢着要出去迎接(在好客之中可能隐含着某种不自觉的愿望),但当客人问他想要什么时,他却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说(出于懂事而产生的羞怯),这和上段的眼不视梨栗一样,都是对儿童心理神情的传神描写。
幼女词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幼女词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幼女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
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注释: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
未知:不知道。
向夜:向,接近,将近。
向夜,指日暮时分。
拜新月:古代习俗。
赏析: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
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
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
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
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
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
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
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
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
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
左思《娇女诗》赏析这是左思的一首著名诗篇,描写了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生动逼真,声态并作,使两个幼儿的脾性跃然纸上,极象一幅风俗画。
这首诗给后来诗人的影响很大,象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北征》中关于女儿的吟咏,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受此诗影响而成。
娇女:据《左棻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
皎皎:光彩的样子。
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即乳名。
左媛,字纨素。
清历:清楚历落。
广额:宽广的额头。
晋时女子习尚广额。
邰希莞眉。
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这两句是说鬓发覆盖着广额,双耳象一对玉壁那样圆润。
明朝:犹清早。
黛:画眉膏,墨绿色。
类扫迹:象扫帚扫的似的。
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这两句是说自己早晨在打扮台前画眉,把眉毛画得象扫帚扫的一样。
浓朱:即口红。
衍:染。
丹唇:即朱唇。
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
吻:唇两边。
澜漫:淋漓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嘴唇用口红涂抹得一片赤红。
连琐:滔滔不尽。
忿速:恼急。
,(huò):乖戾。
明:明晰干脆。
这两句是说撒娇时话语滔滔不尽,恼怒时便暴跳如雷。
握笔:执笔。
利:贪爱。
彤管:红漆管的笔。
古代史官所用。
篆刻:指写字。
益:进步。
这两句是说纨索喜欢用好笔写字,但不能期看有所上进,由于她写字不过是游戏。
绨,tí〈名〉形声。
从糸,弟声。
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绨,厚缯也。
厚绢,所以作书套。
素:白绢,所以书写。
矜:自诩。
这两句是说纨素是由于喜爱绨素才翻书,一有所得便向人炫耀。
以上写纨索。
11、惠芳:左芳,字惠芳,是执索之姊。
(见《左棻墓志》)12、càn,这是六朝人新制的俗字,美好的样子。
如画:美如画。
13、轻妆:谈妆。
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
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邻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14、兆眉怃。
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
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
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这两句是说惠芳握笔模仿张敞的样子画眉,画成了又涂了重画。
15、颊:嘴巴。
剧:疾速。
兼:倍。
机抒:纺织机。
这两句是说化妆时的紧张情况,倍于纺绩工作。
16、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
延袖:展袖。
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
飞翮:翱翔的鸟翼。
这两句是说她喜好舒缓的赵舞,展开两只长袖象翱翔的鸟翼。
17、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
襞(bì):折叠。
这两句是说她又喜好弦乐,当她松紧琴瑟弦轴的时候,便漫不经心地把文史书籍都卷折起来。
18、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
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
指擿:指点批评。
这两句是说对屏风上的绘画,还未看清楚就随便批评。
19、图画:指屏风上的画。
尘暗:为尘土所蒙蔽。
明义:明显的意义。
賾(zé):幽深难见。
隐賾:隐晦。
这两句是说屏风上的画,日久为灰尘所蔽,明显的意义已经隐晦难知了。
以上写惠芳。
20、骛:乱跑。
果下:指果实下垂。
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21、红葩:红花。
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
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
昭王得到后,派人往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
”《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
骤:频繁。
抵掷:投掷。
这两句是说她们在萍实未成熟的时候,就连托摘下来,互相投掷玩耍。
22、华: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
贪华:喜爱花。
眒(shùn)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
”眒忽立即倏眒之意,疾速也。
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
适:往。
这两句是说她们由于喜爱园中的花,风雨中也跑往看几百次。
23、蹑:踏。
重:复。
綦(qí):在职研究生考试成绩鞋带。
这两句是说她们一定要到外面往踏雪游戏,为了防止鞋子脱落,便把鞋上横七竖八地系了很多绦带。
24、并心:疑和惼心或褊心同义。
《庄子·山木》:“方船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船,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又《诗经·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意思都是狭窄的心肠。
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槅:同核,是古人燕飨时放在笾里的桃梅之类的果品。
这两句是说她们心肠狭窄地注视着肴馔,端坐在那里贪婪地吃盘中的果品。
25、戢(jí吉):收躲。
闲:一作函,即书函(盒)。
案:即书案(桌)。
离逖:丢掉。
这两句是说她们把笔墨放在匣子里、案头上,相互之间一丢开就是很多天不动用。
26、动:辄。
钲(zhng争):《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
”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
”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
屈:挫。
屣(×洗)履:拖着鞋。
《后汉书·崔骃传》:“宪屣履迎门。
”李贤注:“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言忽遽也。
”这两句是说她们性急,鞋还未穿好,拖着就往外跑,不留神脚往往被垆钲碰破。
27、止为句:丁福保根据《太平御览》改为“心为荼荈剧”。
按《太平御览》作“茶荈”,可能即“荼菽”之别写。
荼:苦菜。
菽:豆类。
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
剧:急速。
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lì力):即鬲,空足的鼎,也是烹饪器。
这两句是说她们心中为煎汤不熟而着急,因此对着鼎不停地吹。
28、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司马相如《子虚赋》:“被阿緆”。
李善注引张揖曰:“阿,细缯也;在职研究生招生緆,细布也。
”这里指惠芳、纨素所穿的衣服料子。
这句和上句是说由于她们常在垆灶底下吹火,白袖被油点污了,阿緆被烟熏黑了。
29、衣被:衣服和被子。
重地:质地很厚。
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这两句是说她们很调皮,为防止衣被破裂,所以用质地很厚的布做的,因此难于浸水洗濯。
另,朱东润主编历代文选上第二册注,“衣被,衣著。
重地,指衣上花纹底子受到油污烟熏,搞成了不止一种颜色。
地,质地,犹今言‘底子’。
”31230、孺子:儿童的通称。
长者:年长者。
这两句是说由于对她们的孩子脾气放任惯了,大人稍加督责,她们就引以为耻辱。
31、瞥:见。
当与杖:应当挨打。
这句和下句是说她俩闻声大人要打她们,便对着墙壁抹起眼泪来了。
以上是纨素、惠芳合写。
赏析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字惠芳,次名媛,字纨素。
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和左媛。
在这首诗中,左思以一种半嗔半喜的口气,叙述了女孩子们的种种情感,正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全诗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十六句集中写小女儿纨素的“娇”。
先写她的“娇”样子容貌:皮肤“白净”,口齿“清历”,宽广的额头上披盖着柔软的黑发,轮廓精巧的耳朵像一对美玉——一个眉目秀气的“娇女”宛然在目。
接着,诗人写纨素的“娇”态:“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大早晨,纨素学着大人的样子画眉,把眉毛画得又粗又黑,像是扫帚扫地留下的痕迹;又学着用胭脂点抹口唇,弄得满嘴通红,连两边的口角也红得一塌胡涂。
清秀气秀的脸蛋完全变了样子容貌,上面是两道粗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张鲜红的小嘴,她还冲着你挺神气地笑哩,似乎说:“你瞧我多美!”接下往,作者分别从说话和写字读书的情形来写纨素的娇憨性情。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连琐”犹连环,指纨素说话语如贯珠,清脆动听;“明划”疑是当时口语,和后代说的“泼辣”差未几,这句话说纨素发脾气时说话又急又快。
试想一下,小女依偎于膝下,时而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得之事,时而气恼地诉说心中的委屈,娇语宛转,怎不令人解颐!“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写纨素对写字的态度。
“彤管”,即红漆竹管,指上品好笔;“篆刻”,指小孩子学写字。
这会儿纨素煞有介事地坐在案前握笔写字,多认真,多文静啊!深知小女性情的父亲却说:她不过是喜爱那只漆得红亮亮的好笔,觉得拿着好玩,并不是对写字有多大爱好。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写纨素对读书的态度。
“绨素”,指帛书,当时造纸术虽已发明,但还有不少书是写在素帛上的。
你看,小小年纪的纨素居然爱书,把玩不止。
做父亲的却在一旁揭穿原委:她不过是喜爱“绨素”的雪白漂亮。
更有意思的是“诵习矜所获”一句。
意思是说:纨素背得几句书,认得几个字,便洋洋自得起来,自以为无所不通了。
这一句极其传神地写出了“初生牛犊”可笑可爱的“虎气”。
第二大段:十六句集中写大女儿蕙芳的“娇”。
同样是“娇”,但蕙芳年龄稍长,因此“娇”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作者牢牢捉住渐知人事的女孩儿特有的爱美心理来描写。
蕙芳巳开始懂得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了,因此她不像妹妹那样“黛眉如扫迹”,而是淡扫轻描;她也不像妹妹那样“弄梳台”,纯粹把画眉当成一件好玩的事,而是非常留意如何把黛眉画得更称心如意,所以她喜欢手执铜镜,斜倚楼边,借着明亮的光线把镜中人照得更清楚……。
她对着镜子左顾右看,简直进了神,全然忘记了母亲要她学纺绩的事——“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生动地描写了蕙芳顾影自爱的娇媚情态。
接下往的四句继续写蕙芳“临镜”打扮的情形。
“举觯拟京兆”,“举觯”在这里是操笔的意思;“京兆”指汉京兆尹张敞为妻子画眉的故事。
这句说,蕙芳拿起眉笔给自己画眉时,那股认真劲儿简直可以和张敞给他夫人画眉相相比。
这是做父亲的打趣女儿的话。
“立的成复易”,“的”,是指女子用朱丹点面的一种装饰,其修饰效用与“美人痣”类似。
这种“的”要求点得圆,大小适宜,这对小女孩来说是不轻易的。
所以蕙芳只好点成又抹掉,抹了又再点,直至满足为止。
“玩弄眉颊间,剧兼心裁役”二句,是父亲对蕙芳如此热心于画眉点的发表议论。
意思是说:蕙芳对镜学妆忙个不停,比学织布还要紧张。
“玩弄”一词用得很妙,令人想见蕙芳描了又抹,抹了又描的忙乱情形。
接下往四句写蕙芳学舞蹈和学调弦弹琴的情形。
“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
古代赵国以舞蹈著名,这二句说:蕙芳学舞蹈,姿态从容,展开的袖子上下飞舞,就像飞鸟的翅膀。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上下弦”,就是调弦。
这两句说:蕙芳置琴于书案上调显冬琴身太长,只得把桌上的书籍挤叠在一边。
最后四句写蕙芳观画:“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
图画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屏风画日久尘暗,已辨认不清了,人物形象也模模糊糊。
但蕙芳粗粗一看,就煞有介事地指指点点批评起来了。
“顾眄”,“如见”二词,很正确地写出了小孩子自以为是的心理。
这几句与“矜所获”一样,写小儿的“无知妄说”,但纨素的“矜”主要是表现在神气上,而蕙芳俨然已有个人见解,竟敢于大发议论了。
第三段:二十四句合写大小娇女。
她们一年四季都在尽情地玩耍,春夏之际,她们“驰鹜翔园林”,像小鸟一样在花园里活泼地奔走,任意攀折花木,半生不熟的果实也被摘下来,抛来抛往地掷着玩。
风雨也破坏不了她们玩耍的兴致,反倒给她们增添了一个新节目:“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为了贪折花枝,不管泥里水里,一眨眼功夫就往返几百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