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5
分析贵阳国际会展201大厦结构体系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简介: 贵阳201大厦为首例国内支撑筒悬挂系超高建筑,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会展中心的观光综合楼,该楼地上43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201米,由此得名。
该建筑由法国欧博事务所设计,中建四局承建。
与许多世界著名时尚建筑一样,技术含量很高,拟建为贵州最高的全钢结构建筑。
在工程设计上实现了底部超高架空(36m—49m),最终使201大厦达到了建筑使用功能、造型和结构体系的有机统一。
结构特点:支撑筒悬挂体系。
特点分析:201大厦是建筑和结构完美配合的典型实例,建筑与结构很好融为一体;在建筑上体现了结构,在结构上使建筑具有艺术性。
结构采用的支撑筒悬挂体系不仅传力明确,且满足建筑新颖而有特色造型,不至于因建筑造型而破坏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圆满地解决了往往因建筑造型而造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图为建筑效果和结构三维图结构体系为支撑筒悬挂体系组合方式:主结构+子框架,即伸臂桁架下面吊子框架。
主结构是由钢架组成的筒体结构,构成了主体建筑的核心筒——核筒悬挂结构引申分析:悬挂建筑结构的启蒙在自然界中,地面上的每一个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同时还要受风及地壳运动的干扰。
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动物界到人类,抵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构承力方式有三种:悬挂受力、悬挂悬抬受力、上承或上抬受力,如图由支承体和悬挂体构成的体系称为悬挂结构。
悬挂体,即依附于支承体而悬于空中的部分。
悬挂结构的思想来源于自然界。
如悬挂蜘蛛网、攀藤植物、果树等表现出了鲜明的悬挂受力性质。
攀藤植物(葡萄、黄瓜等)、果树利用树枝或其它较硬的架构和自身的藤,悬挂重量大的果实。
这种支撑和蔓藤组成的体系,是自然界中最经济的受力体系,也是大跨悬索桥和悬挂屋盖等结构的雏形。
而树型结构是人们从大树的结构中得到的启示:大树之所以不怕狂风暴雨和地震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深深固定在泥土中的庞大根系、坚固的树干和披挂于枝条上的树叶。
哈尔滨⼤剧院结构设计⼀、⼯程概况哈尔滨⼤剧院依⽔⽽建,与哈尔滨⽂化岛的设计风格和定位相⼀致,体现出北国风光⼤地景观的设计理念。
外形采⽤流线型飘带外形,⾃然融⼊周围的湿地环境。
⼤剧院内部楼座采⽤浮岛式设计。
该项⽬包括⼤剧场(1 564座)、⼩剧场(414座)、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房等。
飘带形的造型由多种形式的钢结构组成,包括单层⽹壳、双层⽹壳、折梁结构,内部异形楼梯为钢结构。
⼤剧场地上8层,地下1层(主舞台台仓及乐池部分为地下2层),建筑⾼度地上56. 48m,地下6.5m(台仓局部15m)。
⼩剧场地上3层,地下1层(舞台台仓地下2层),建筑⾼度地上25.75m,地下6.5m(局部9.5m)。
地下车库地下1层,⾼度6.6m。
⼤剧场纵向剖⾯⼩剧场纵向剖⾯⼆、结构布置根据建筑体型与功能分区,将整个建筑划分为10个结构单元,包括⼤剧场、⼩剧场、6个车库单元与2个⽔池桥单元。
各结构单元之间的防震缝宽度为100mm,满⾜中震不碰撞的要求。
结构平⾯简图⼤剧场与⼩剧场采⽤钢筋混凝⼟框架剪⼒墙结构,外壳及异形楼梯采⽤钢结构。
⼤剧场钢结构由后区钢结构、玻璃顶、侧⾯钢结构、旋转楼梯四部分组成。
⼩剧场钢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后区悬挑端、后区侧⾯、后区剧场顶部、公共空间落地双层⽹壳、玻璃顶单层⽹壳。
⼤剧场钢结构各部分俯视图⼩剧场钢结构各部分俯视图三、结构基本计算结果由于钢结构体型复杂,采⽤MIDAS GEN V7.30软件建⽴整体模型,同时采⽤PKPM 2008中的SATWE软件建⽴整体简化模型,将异形钢结构的荷载加到⽀座处。
钢结构构件设计主要采⽤MIDAS的结果,混凝⼟构件的设计主要采⽤SATWE的结果,与钢结构相连的混凝⼟构件参考MIDAS的结果。
⽂中给出了⼤剧场和⼩剧场的周期与振型、地震剪⼒与位移、弹性时程分析主要结果(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可以采⽤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进⾏设计)。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总述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
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
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
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
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
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
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
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
哈尔滨大剧院是中国哈尔滨市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艺术演出场所,它是一座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为观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演出和艺术体验。
以下是对哈尔滨大剧院的赏析:
⚫建筑设计: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独特而现代化,它以流线型的外观和创新的建筑材料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
剧院的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和曲线造型为特色,结合了现代艺术和传统元素,给人一种充满艺术氛围的感觉。
⚫舞台设施:哈尔滨大剧院拥有先进的舞台设施,包括舞台机械设备、灯光音响系统以及巨大的舞台空间。
这些设施为各种类型的演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包括音乐会、戏剧表演、歌剧、舞蹈演出等。
观众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和精彩的舞台效果。
⚫多样的演出内容:哈尔滨大剧院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涵盖了音乐、戏剧、舞蹈、歌剧等多个艺术领域。
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演出团体和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文化的交流。
⚫文化交流平台: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哈尔滨大剧院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项目。
这些活动为观众提
供了与各地艺术家和文化团体互动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发展。
哈尔滨大剧院作为哈尔滨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优秀的艺术演出,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魅力。
无论是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还是艺术体验的角度来看,哈尔滨大剧院都是值得欣赏和赞美的。
哈尔滨大剧院曲面应用概述
哈尔滨大剧院可以说是中国曲面建筑设计的经典之作,整个建筑采用了大面积的曲面设计,在建筑外立面、屋顶、大厅等多处都运用了曲面结构和造型。
这些曲面结构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建筑的美学价值,还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具体来说,哈尔滨大剧院曲面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曲面玻璃幕墙:建筑外立面是由曲面玻璃幕墙构成的,这种玻璃的特殊形状和曲率半径,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流畅和动感;
2. 曲面金属屋面:建筑的屋顶也采用了曲面设计,由多个由三角形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使得室内空间更具有动感和舞台效果;
3. 大厅内部空间曲面设计:大厅内部采用了不同的曲线和弧度,营造出更好的声音反射和舞台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哈尔滨大剧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曲面建筑设计案例,不仅从美学角度来看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声学设计与哈尔滨大剧院装饰设计结合简要分析剧院是供人们欣赏音乐、提高文化修养的地方,其室内装饰必须具备良好的音质效果以及视觉效果,以满足人们对大剧院室内装修、装饰要求。
声学设计是剧院室内装修、装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剧院的音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应不断提高声学设计水平,并将其与装饰设计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有效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建筑。
本文在此进一步探讨了声学设计与哈尔滨大剧院室内装饰设计的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剧院室内装饰水平。
1工程实例1.1剧院建筑概况哈尔滨大剧院属于高层民用公共建筑,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面积为7939m2,分为地上八层和地下一层,大剧院以及小剧场的部分高度分别为56.48m和25.75m。
我司主要的施工的范围主要包括大堂、及观众厅以及其它附属空间等装修装饰工程,要求该剧院建筑必须充分体现出北国风光大地景观的设计理念,满足各类表演形式的使用要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哈尔滨市的居民,并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以及外国游客前来观赏,为不同地区的游客提供不同的空间感受,主要承接国内高水平的大型歌剧、舞剧、大型综艺晚会的演出并兼顾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演出和会议的需要,具备承接国际演出团队演出的基本功能和条件。
1.2视觉效果和音质效果矛盾由于哈尔滨大剧院的总面积为7939m2,其建筑规模较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哈尔滨大剧院的气势恢宏,但是容易出现混响时间过长的问题,影响观众厅的音质效果,造成剧院的视觉效果和音质效果产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剧院室内装饰必须进行声学设计,并且需要合理解决混响时间长的问题,将混响时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避免对音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保证剧院的视觉效果和音质效果,从而满足视觉和声学要求。
1.3声学要求剧院对混响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剧院的音质效果。
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结合声学要求,合理设计混响时间,否则混响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音质效果,会出现让人们难以忍受的回声、声聚焦等问题,影响人们对各种表演的欣赏,从而降低人们观看表演的欲望。
瞧一瞧各地政绩工程---大剧院--哪家强瞧一瞧各地政绩工程---大剧院 -- 哪家强北极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7-08-18 22:24:14| 分类:中华大地本文转载自欲望都市《瞧一瞧各地政绩工程---大剧院 -- 哪家强》北京国家大剧院。
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造价30.6亿元。
法国设计师设计。
广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英国女设计师设计。
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造价13.8亿。
广州大剧院常州大剧院贵阳大剧院.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造价4亿元。
哈尔滨大剧院。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造价13亿。
邯郸大剧院湖州大剧院。
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造价2.5亿合肥大剧院,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造价11亿。
山东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影城,群众艺术馆等,建筑面积62.5万平方米,造价56.5亿元。
由设计国家大剧院的法国设计师设计。
济南山东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大剧院,造价7亿。
辽宁大剧院,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马鞍山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造价11亿上海大剧院,法国设计师设计,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造价12亿。
绍兴大剧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造价3.8亿。
沈阳艺术中心。
由大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组成,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地上七层。
外形似钻石。
造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由国家大剧院设计者法国设计师设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由大剧院,影城,美术馆,文化馆组成。
坐落在美丽的金鸡湖畔。
造价17亿元。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深圳大剧院天津大剧院,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造价15.3亿。
浙江省舟山市大剧院。
无锡大剧院。
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造价10亿。
芬兰设计师设计。
乌鲁木齐新疆大剧院。
益阳市大剧院银川宁夏国际会堂及大剧院长沙大剧院。
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造价20亿。
长沙大剧院效果图郑州河南艺术中心郑州河南艺术中心,加拿大设计师设计,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造价10亿重庆大剧院重庆大剧院,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造价16亿。
描写哈尔滨大剧院的美
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大型文化艺术中心,它的美丽和震撼令人难以忘怀。
大剧院外立面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整体呈现出金黄色的主调,
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令人眼前一亮。
建筑以流线型为主,大面积
的弧线设计使得大剧院显得更加流畅、优美。
除了外观的威严和气势外,大剧院内部的设计更是惊人。
其内部
设施完善,从舞台到座位,从灯光到音效,无不体现着现代化建筑与
科技的完美结合。
在这里,观众可以感受到舒适的座位,享受到出色
的视听效果。
大剧院还定期上演各种文艺节目,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
类型,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盛大的文艺盛宴。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观众,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感染力。
总之,哈尔滨大剧院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它不仅是哈尔滨的
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一个展示现代化建筑技术和文艺传统的绝佳范例。
剧院舞台设计(⼀)——主舞台艾维⽹:剧院建筑设计是公共建筑⽐较复杂的项⽬之⼀,类型⽐较多,功能、技术、艺术要求⽐较⾼。
设计⼈员需要掌握多⽅⾯知识才能做好设计。
剧院组成主要包括五部分,即观众厅、观众附属⽤房、舞台、演员排练化妆⽤房和机电设备⽤房。
其中观众厅和舞台是设计的重点,本⽂仅对舞台部分提供⼀些资料供⼤家参考,希望⼤家不断积累经验,进⾏补充修正。
⼀个完善的舞台应包括:主台、侧台,有些机械化舞台在主台后⾯还加设⼀个后舞台。
如天津⼤剧院、国家⼤剧院、德国科隆市⽴剧院、朝鲜平壤⼤剧场等都是⽐较典型的机械化舞台,其核⼼是主舞台也称基本台(图1-5)。
图1 天津⼤剧院⼆层平⾯图2 德国科隆市⽴剧场⼆层平⾯图3 国家⼤剧院中区⼀层平⾯图4 平壤⼤剧场局部平⾯图5 天津⼤剧院剖⾯由于不同剧种演出对舞台要求差别很⼤,⼤体可分为两种。
⼀种是写意,另⼀种是写实。
我国传统京剧为代表的地⽅戏,是写意派表演的典型,⼀般没有布景,只⽤⼀桌⼏椅,⼀块⼉“帷帐”,表演简练⽽夸张,以鞭⽰马,持浆当⾈,通过演员细腻的唱念做打,将剧情、环境、⽓氛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类演出对舞台要求并不⾼。
另⼀种是写实派,如歌剧、舞剧、话剧,演员与场景同等重要,场景要求尽量逼真,要有纵深感。
因⽽硬景、软景、灯光颇多,形成了舞台⽐较⼤。
从演出⼯艺分析,演出时舞台被划为三部分,⼀是演员表演区,⼆是布景区,三是天幕灯光区。
不同剧种各有特点,要求也⼤不相同。
下⾯着重分析⼏个代表剧种对舞台的要求。
⼀、主舞台(基本台)1、主舞台进深我国60年代以前建造的剧场,只有少数舞台进深较⼤,如北京⾸都剧场20m,天津第⼆⼯⼈⽂化官17m,北京天桥剧场16. 5m,天津⼲部俱乐部剧场15. 5m。
在这些舞台上能满⾜演出话剧、京剧和⼀般歌剧、舞剧。
但对⼤型舞剧仍感进深不够。
下⾯按剧种进⾏分析:(1) 以演舞剧、歌剧为主的舞台进深舞剧主要以舞蹈和⾳乐来表现剧情,演员活动范围⼤,尤其芭蕾舞要求最⼤。
广州大剧院设计理念广州大剧院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一座建筑杰作,其设计理念独特、前卫,并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元素。
广州大剧院位于广州市中心的新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为70,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的外观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外表凹凸有致,折射着阳光,营造出一种动感和具有吸引力的光影效果。
这样的外观设计,使广州大剧院成为市区一个醒目的地标。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概念是融合自然和人文,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内部设置了许多走道和广场,使人们可以在其中穿行并与建筑进行互动,营造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
同时,建筑还设置了大量的自然光线入口,使人们可以在室内感受到自然的光和景色,增强了剧院内部的舒适感。
广州大剧院还特别注重可持续性建筑的设计理念。
建筑使用了许多环保材料,如玻璃和钢结构,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内部还设置了许多节能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和能源回收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这种注重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使广州大剧院成为一座环保的建筑,也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与建筑外观和可持续性设计一样重要的是,广州大剧院还兼顾了功能的需求。
建筑内部设计了多个剧场和演出空间,以容纳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
剧院还设置了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和舞台设备,保证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剧院还设计了舒适的观众席和舞台背景,以提供优秀的观赏体验。
这种注重功能需求的设计理念,使广州大剧院成为一座综合性的文化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追求。
总之,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元素,使其成为一座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其注重可持续性和功能性的设计,不仅使剧院成为一座环保的建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观赏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创新思维,也为广州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
哈尔滨大剧院结构设计
哈尔滨大剧院依水而建,与哈尔滨文化岛的设计风格和定位相一致,体现出北国风光大地景观的设计理念。
外形采用流线型飘带外形,自然融入周围的湿地环境。
大剧院内部楼座采用浮岛式设计。
该项目包括大剧场(1 564座)、小剧场(414座)、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用房等。
飘带形的造型由多种形式的钢结构组成,包括单层网壳、双层网壳、折梁结构,内部异形楼梯为钢结构。
大剧场地上8层,地下1层(主舞台台仓及乐池部分为地下2层),建筑高度地上56.48m,地下6.5m(台仓局部15m)。
小剧场地上3层,地下1层(舞台台仓地下2层),建筑高度地上25.75m,地下6.5m(局部9.5m)。
地下车库地下1层,高度6.6m。
大剧场纵向剖面
小剧场纵向剖面
二、结构布置
根据建筑体型与功能分区,将整个建筑划分为10个结构单元,包括大剧场、小剧场、6个车库单元与2个水池桥单元。
各结构单元之间的防震缝宽度为100mm,满足中震不碰撞的要求。
对哈尔滨大剧院建筑的评价
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现代化建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剧院之一,也是哈尔滨市非常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以下是对该建筑的评价:
首先,从外观来看,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独具匠心、富有现代感。
整座建筑造型独特,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曲线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建筑外壳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整座建筑透光性和通透感十分强,同时也让建筑自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其次,从结构设计上来看,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
整座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完成。
此外,建筑内部音响、照明、气流等方面的设计也非常精良,为观众提供了优秀的音效和观赏体验。
最后,从文化价值来看,哈尔滨大剧院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大剧院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高水平的演出,还可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等。
这些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还能够让哈尔滨市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
综上所述,哈尔滨大剧院作为一座现代化建筑,不仅在外观和结构设计方面十分
出色,而且在文化价值上也非常重要。
该建筑的建设为哈尔滨市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陕西大剧院建筑分析方案陕西大剧院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的一座现代化大型艺术建筑,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西北地区独有的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技术,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
首先,陕西大剧院建筑的外观设计独特大胆,富有现代感。
整座建筑造型独特,主体建筑为一座规模庞大的弯曲体,呈现出流线型的动感。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透明玻璃幕墙,使建筑外表清晰可见,给人一种轻盈、透明的感觉。
建筑顶部设有大面积的绿化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也增加了建筑的生态性。
整座建筑外观光洁、鲜明,给人一种时尚、现代的感觉。
其次,陕西大剧院的内部设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整个建筑内部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舞台、观众席、演出厅、排练室等。
舞台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灯光音响技术,可实现各种舞台效果的呈现。
观众席设有多个楼层,可容纳大量观众,座椅舒适,视线良好。
演出厅设有专业设备,满足各种音响、触觉、视觉效果的需求。
排练室配备了专业的乐器和设备,供艺术家进行排练练习。
整个建筑内部设施齐全,满足了各种艺术演出和表演的需要。
另外,陕西大剧院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先进,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
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既保证了建筑的透明性,也提高了建筑的采光效果。
铝合金材料和不锈钢材质的饰面使建筑外观更光亮,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耐候性。
内部设备和设施选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保证了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陕西大剧院是一座集建筑艺术、功能性和安全性为一体的现代化艺术建筑。
其独特的建筑外观设计、合理的内部布局和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使其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
陕西大剧院的建设的成功,不仅丰富了陕西省的文化艺术活动,也为整个西北地区的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贵阳各时代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贵阳从几百年以前走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20世纪功不可没。
在贵阳的大街小巷,至今还保存着贵阳上世纪的一些标志建筑。
这些建筑,都是贵阳灵魂深处的烙印。
史学家史继忠老师把印象中贵阳每个年代的标志建筑介绍给记者。
这些建筑,有的还在屹立在贵阳的大街小巷,只是人们不知道它们的意义;有的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消逝在历史的时空中。
无论怎样,这些标志建筑对贵阳的今天作出的贡献,是不能否认也无法否认的。
20世纪20年代标志建筑:王伯群公馆当年的王伯群公馆,就是现在的“王伯群故居”,在护国路和都司路的交界的地方。
两层的房子,上面还有小顶层。
颜色跟遵义会议会址一样,灰黑色的砖石结构。
1916年修建,已有90年的历史,看上去还是很庄严的样子。
这个年代的建筑物,以王伯群公馆为例,已经有了改变,加入了罗马式建筑的元素,引进外国的风格,不复晚清房屋的朴实。
20世纪30年代标志建筑:骑楼式房屋骑楼式房屋在贵阳已经再也找不出来了,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已经全部拆除。
据史老师的介绍,在今天的中华路中山路上,以前都有很多这种建筑,主要是作为商业场所使用。
史老师这样一说,记者就记起来了,小时候就是和父母在中山路的这些骑楼式建筑里逛街买衣服,外面的柱子上贴着些黄绿色的小瓷砖,还曾在小吃店里吃宁波汤圆。
后来,市西商业街和百货大楼的崛起后,这些建筑很快就消失了。
20世纪40年代标志建筑:公园路口工商银行公园路口的工商银行,标志着建筑物开始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
这栋建筑物有四层,修建之初是贵州银行,后来变成中国银行,现在又是工商银行。
是因为它的结构适合作为银行使用吧,每层楼之间都是大厅,很少有小房间,没有厕所,木质楼梯。
据记者观察,房屋虽修建于1946年,距今已60年,但仍然十分坚固。
20世纪50年代标志建筑:客车站客车站修建于1955年。
记者拍照时遇到了难题,因为那里两边有相似的两个建筑,一个是客车站办公室,一个是鞋城。
“架起的钢琴”——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所属杂志:此文章来自原稿)发布时间:2008-05-21 已阅读:1771
谢秀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地形,合理组织广场。
采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剧院主体建筑,文化广场与城市雕塑融为一体;以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构成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使之形成一幅新的城市景观。
关健词:建筑设计;剧场;音乐厅;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中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贵阳大剧院位于贵阳市东南部,纪念塔交叉口处,西临南厂路,北临市南路,东北面远眺南明河,西北角正对城市五条道路的交叉口。
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场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势略有起伏,西南角最高,东北角最低,高差约4.7m。
大剧院建成,将大大提高本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加文化气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剧院总用地14960㎡,建筑占地6735㎡,总建筑面积36376㎡,其中地下部分18488㎡,建筑高度23.88m。
剧场设1281座位,音乐厅设667座位。
剧场建筑主体前部沿文化广场按渐开线展开;后部则是一条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反向曲线。
整栋建筑流畅飘逸,象展翅的凤凰,象翩翩起舞的仙女的裙带,象架起的钢琴,象吹奏的号角……由主楼向广场倾斜的艺术文化敞廊屋顶,更是沿展开线一直伸向前部的城市文化广场,且降且扭。
由水平方向的顶慢慢变成竖直方向的墙并斜插入地面,尔后,高高竖起一
座雕塑作为结束。
从屋面到高塔一气呵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把城市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三个不同功能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形成一幅亮丽的城市景观。
用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书写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
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
后部的辅助场地主要提供给舞台使用的大型车辆以及道具车辆的停放。
图1 大剧院鸟瞰图
2 总体布局
大剧院在设计中巧用地形,合理组织城市广场。
由城市广场向文化广场、主体建筑依次展开。
规划布局从城市交通与周边环境出发,将文化广场面向南明河,这样不仅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而且回避了熙攘的交通。
总平面布局分为三大部分,前区为城市文化广场,中区为主体剧院建筑,后区为剧院辅助场地。
城市文化广场正对城市转盘,由大剧院螺旋盘开的屋面围合而成,既可作为城市空间向剧场空间的过渡,又可起到聚散人流的作用。
露天舞台,叠水喷泉以及大台阶的设置,建成后,广场更能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该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氛围。
大剧院主体建筑呈扇形沿文化广场布置,地下一层设置了会议、电影、展览及接待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
3 功能分区
剧场建筑设计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
该设计化繁为简,从竖向上进行主要功能的分区。
地上为剧场、音乐厅,突出主体,彰显形象。
半地下是电影厅、会议、展览等从属功能,也能方便到达。
停车及设备则放在地下室。
剧场、音乐厅部分在水平上分为三个区域:临广场是休息区,是观众人流的主入口,有着良好的景观;中部是观众厅主体;后部是舞台附属及后勤辅助部分,便于组织后勤及道具流线,从而使交通系统主次分明,人、车、货合理组织。
图2 大剧院外观
4 创新的功能先进的舞台
设计采用横向功能分区模式,将剧院、音乐厅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一、二层。
一层为主门厅、音像品商场、咖啡厅、景观休息廊和化妆间等配套用房。
在负一层设有电影中心、艺术展厅、会展厅、营业用房等。
电影中心和营业用房均有独立的出入口,电影中心主要人流通过西面的下沉式广场进出。
充分利用了地形,且避免了人流交叉。
剧场和音乐厅是主体建筑的核心,既拥有先进科技支撑的舞台设施和舞台机械,又呈现出合理的、人性化的舞台功能分区。
音乐厅设双层看台,钢琴升降舞台及进口音响系统,不仅为个人提供演奏平台,还能承担大型交响音乐会。
剧场室内空间简洁大方,又富于节奏感,整体色调现代稳重。
主舞台为16.2mx9.5m,各设两个侧舞台,主台设有旋转舞台、升降台、补偿台和车台,另设有升降乐池和假台等。
幕用吊杆57道。
剧场和音乐厅均采用座椅下送风和上送风相结合的先进系统,以提高人
体舒适度,减小了设计负荷和运行能耗,减小了系统风量。
剧场和音乐厅采用国际流行的、成熟可靠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精度高,且有远程诊断监控系统。
5 确保音质优良
剧场设计为多用途,以语言节目为主。
演出音乐节目时在扩声系统中加设混响器,混响时间中频500Hz为1.0s,低频提升1.0~1.3倍,允许噪声≤NR25(甲级)。
为了减少舞台对观众的音质影响,将声能有效地传到观众厅内,在舞台内部特别设计了活动声反射罩,提高音乐质量。
音乐厅设计为演出交响音乐、室内乐、独奏、独唱等节目的多功能厅,并按自然声进行设计。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声学客观指标设计值选择为:混响时间中频 1.4~1.7 s(可调),允许噪声<28 dB (A) ,声场不均匀度≤8 dB (A)。
在剧场观众厅和音乐厅的体型设计中,采用几何声线作图法,对观众厅内体型进行分析后,作出了体型界面的最佳尺度,为全场听众提供较多前次反射声,从而提高清晰度和响度,确保音质优良。
6 解决结构难点
贵阳大剧院的剧场的屋面为61.5m(长轴)x47.3m(短轴)的椭圆形斜平
面焊接球网架结构,取消传统的舞台上空栅顶层的大跨度承重钢梁,将舞台上空的所有设备及栅顶层通过吊杆直接挂在网架节点上,从而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
音乐厅的屋面为41m(长轴)x33m(短轴)的椭圆形斜平面焊接球网架结构。
主立面的屋面,结构悬挑长达8.6m,建筑美观要求屋面檐口挑出部分必须很薄。
因此结构采用从内跨400mmx750mm的砼梁截面芯内向外伸出 HN500x200的H型钢梁,既错开了纵横梁节点上梁上下面的交叉主钢筋,又能保证悬挑梁支座节点的刚性和简洁。
为以后的限高大悬臂结构找到一种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
楼层观众厅由于横向跨度为31m,根据建筑声学、视线功能要求设三根高度不同的预应力横向大梁,承担楼层观众厅的荷载,有效地解决了大跨度大荷载的结构难题。
7 设备先进节能
剧场和音乐厅采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空调系统,剧场观众厅堂座和音乐
厅堂座气流组织为静压室座椅下送风,上侧回风,其每个座位的穿孔座椅柱脚风口连接盒须在土建楼板浇注前预埋。
剧场观众厅楼座、音乐厅楼座,采用旋流风口上送,上侧回。
剧场舞台气流组织为第一道天桥下旋流风口上送或喷口侧送(对舞台幕布要吹风时为上送,无要求为侧送,由电动风阀控制)。
本工程设一般照明、应急照明、影剧院舞台照明和景观照明。
光源采用高效、节能、寿命长的光源,包括金卤灯,多功能电脑灯及紧凑型荧光灯。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均采用智能型集中蓄电池柜供电。
照明控制:车库、路灯、门厅走道及景观照明采用EIB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达到高效、节能及智能管理的目的。
剧场舞台灯光系统,采用DMX数字网络系统及512信号电脑调光等国内外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既满足各类综艺晚会、话剧、戏曲等专场演出的照明,又达到电视摄像和录制的有关技术需要,并具有功能兼容性及扩展性,满足多种演出要求,适应未来新技术快速发展。
楼宇设BAS自动控制系统,对大楼的给排水设备、制冷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及电梯等进行监视及节能控制,实现公共设备的节能控制及最优化管理并降低故障率。
屋面采用虹吸雨水系统,设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
8 结束语
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用地形,功能合理,建筑造型美观亮丽,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
剧院建成后,使用效果良好,获得各方人士的好评。
被评为贵州省2007年(第十四A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被评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5~2006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