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的沟通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护理理论1.纽曼健康系统模式2.奥伦自理理论3.罗伊适应模式4.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第一节纽曼健康系统模式内容:人、压力源、反应、预防。
1.人:核心部分:核心部分为基本结构,是机体的能量源。
弹性防线:弹性防线为最外层虚线圈。
位于机体正常防线之外,充当机体的缓冲器和滤过器,常常处于波动之中,可在短期内急速变化。
正常防线:正常防线为弹性防线内层的实线圈,位于弹性防线和抵抗线之间。
机体的正常防线是人在其生命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健康状态或稳定状态,它是个体在生长发育及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对环境中压力源不断调整、应对和适应的结果。
抵抗线:抵抗线为紧贴基本结构外层的一系列虚线圈。
由支持基本结构和正常防线的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因素组成,如白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他生理机制。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基本结构。
三条防御线中,弹性防线保护正常防线,抵抗线保护基本结构。
2.压力源:个体内的压力源:指来自于个体内与内环境有关的压力,如愤怒、悲伤、自我形象改变、自尊紊乱、疼痛、失眠等。
人际间的压力源:指来自于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压力,如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护患关系紧张,父母与子女间的角色期望冲突等。
个体外的压力源:是指发生于体外、距离比人际间压力更远的压力,如经济状况欠佳、环境陌生等。
3.反应:压力反应不仅局限在生理方面,这种反应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多方面的综合反应。
反应的结果可以是负性的,也可以是正性的。
4.预防:一级预防: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确实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一级预防便可开始。
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压力源侵入正常防线,主要措施可采取减少或避免与压力源接触、巩固弹性防线和正常防线来进行干预。
二级预防:当压力源穿过正常防线,个体表现出压力反应即出现症状体征时,就可开始二级水平的干预,即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治疗、增强抵抗线。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减轻和消除反应、恢复个体的稳定性并促使其恢复到康强状态。
三级预防:指继积极的治疗之后或个体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为能彻底康复、减少后遗症而采取的干预。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人一、人(一)人是统一的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三)人的成长与发展(四)人的自我概念(一)人是统一的整体1.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3.护理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
(二)人的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情感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需要。
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特征:共通、个体差异、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1.概念: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常用的人体可测量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及年龄等。
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发展包括情感、认知、心智、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是一个人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标志。
成熟:狭义的成熟指人体生理上的改变过程,一般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成熟指一个人在能力上的增进或老化过程,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改变。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2.内容:生理方面:指身体的发育和各部分功能的发展。
认知方面: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社会方面: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方面的发展。
情感方面:个人的感觉和主观经验的发展,如喜、怒、哀、乐的内心体验与表现。
精神方面: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认识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个体在信仰及是非观念方面的发展。
3.基本原则:(1)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
护理人际沟通概述一、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一)人际沟通的含义1 .沟通信息发送者遵循一系列共同规那么,凭借一定媒介将信息发给信息接受者,并通过反应以到达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结果不但可使双方相互影响,还可使双方建立起一定的关系。
2 .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沟通的一个领域。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思想、观念、动作等)交流沟通的过程。
在人们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也是思想和情感的渗透。
(-)人际沟通的类型人际沟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 .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一种准确、有效、广泛的沟通形式。
2 .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语言媒介,如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类语言实现的沟通。
(三)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1 .连接作用沟通是护士与医务工作者、患者之间情感连接的主要纽带。
2 .精神作用沟通可以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弱消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沟通,增进情感交流,增进亲密感:通过沟通,患者得以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
3 .调节作用通过提供信息,沟通可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调控人们的行为。
二、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噪声、距离和隐秘性。
(-)个人因素影响人际沟通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1 .生理因素包括永久性生理缺陷和暂时性生理不适,均可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永久性生理缺陷者的沟通能力将长期受到影响,需采用特殊沟通方式。
暂时性生理不适将暂时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当生理因索得到控制或消失后,沟通可以正常进行。
2 .心理因素沟通者的情绪、个性、态度等心理因素。
3 .文化因素文化包括知识、信仰、习俗和价值观等,它规定和调节人的行为。
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容易使沟通双方产生误解,造成沟通障碍。
4 .语言因素语言是极其复杂的沟通工具。
沟通者的语音、语法、语义、语构、措辞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均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第六章沟通
1.护士与病人的关系
2.护士与病人的沟通
第一节护士与病人的关系
一、性质
1.治疗性的人际关系
护士处于主导地位,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
2.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三、护患关系的分期
第一期(初始期)从病人与护士开始接触时就开始了。
此期的主要任务是护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确定病人的需要。
信任关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护士通过观察、询问、评估病人,收集资料,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制订护理计划。
病人根据护士的言行逐渐建立对护士的信任。
第二期(工作期)此期护患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始合作,主要任务是护理人员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满足病人需要,达到护理目标。
在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参与,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对护理的依赖。
第三期(结束期)在达到护理目标后,护患关系就进入结束阶段,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圆满地结束护患关系。
护士应了解病人对目前健康状况的接受程度,制订病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计划,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并征求病人意见,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第二节护士与病人的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相互传递的过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三、沟通的基本层次
1.一般性沟通:又称陈词滥调式的沟通,是沟通双方参与的程度最差,彼此分享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
2.事务性沟通:客观性沟通,无个人意见、判断,不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性沟通;
3.分享性沟通:护患之间有信任感,注意理解病人;
4.情感性沟通: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发生;
5.共鸣性沟通:沟通的最高层次,不说话也可了解。
四、沟通的基本类型
语言性沟通是指沟通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护士在为病人采集病史、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措施时都必须进行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不使用语言或文字,而是通过躯体姿势和运动、面部表情、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来进行信息的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的形式主要包括:
1.体语指通过人体运动表达的信息,如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手势、触摸等。
2.空间效应:指沟通双方对他们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3.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时的反应可鼓励沟通的进行。
空间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距离主要分为4个区:
(1)亲密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小于50cm,当护士在进行查体、治疗、安慰、爱抚时,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2)个人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50~100cm之间,人们与亲友交谈、护士与病人进行交谈时主要使用此区距离。
(3)社会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1.1~4m之间,在工作单位和社会活动时常用,如护士同事一起工作时或护士通知病人吃饭等。
(4)公众区:指沟通双方距离在4m以上,一般用于正式公开讲话中,如上课、开会等。
五、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1.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的个人因素
2.信息因素包括信息本身是否清楚、完整、符合逻辑,是否相互矛盾等。
3.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如光线、温度、湿度、整洁度、噪声及是否利于保护病人隐私等)和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沟通的距离、氛围等)。
4.不适当的沟通方式常见的有突然改变话题、急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匆忙下结论或表达个人的判断、虚假或不适当的安慰、针对性不强的解释、引用事实不当等。
六、常用的沟通技巧
1.倾听倾听时,护士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避免分心;耐心,不随意打断病人的谈话;不急于作判断。
2.反应即信息接收者(护士)将部分或全部的沟通内容反述给发出者(病人),使其能对自己的谈话和表现进行评估,如“您看起来好像……”进行反应时应注意,鼓励病人显露其情绪和情感,并恰当地运用移情,帮助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3.提问提问的方式可分为明确性提问、激励性提问、征求意见性提问、证实性提问等类型。
所提的问题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让病人自由做答,因此可获得较多的信息,但需要时间较长,如“您现在有哪些不适”;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限定的,只要做简单的选择即可,省时、效率髙,但不利于病人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提供额外的信息,如“您是否吸烟”。
提问时,护士应注意组织好提问的内容,围绕谈话中心,避免跑题;所用语言应能为病人理解,避免应用术语;此外,应注意提问的时机、语气、语调和句式,避免诱导式的提问和不愉快的提问。
4.重复即指将病人关键的话重复一遍;或保持病人原意不变,将病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给予复述。
恰当的重复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5.澄清和阐明澄清是将病人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不够完整的谈话弄清楚,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
阐明是对病人所表达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新的观点。
6.沉默适当地运用沉默可以给病人思考的时间,让病人感到护士在认真倾听,同时也给了护士观察
病人和调试自己的时间。
急于打破沉默会阻碍有效的沟通。
7.触摸是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适当的触摸可加强沟通。
例题
以下不属于体语的是
A.仪表
B.眼神
C.手势
D.音质
E.触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体语指通过人体运动表达的信息,如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手势、触摸等。
音质属于类语言。
以下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
A.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B.您对手术治疗有什么意见?
C.您贵姓?
D.请谈一下您的感受?
E.您有什么心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限定的,只要做简单的选择即可。
护士长清晨查房问新入院的患者“您今天吃饭了吗”,在沟通的层次中属于
A.一般性沟通
B.情感性沟通
C.分享个人的想法
D.分享感觉
E.共鸣性沟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性沟通是沟通双方参与的程度最差,彼此分享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
双方往往只是表达一些表面式的社交性话题,如“今天天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