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观察比较声音强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实验报告:测量声音强度
引言
本实验旨在测量不同音源的声音强度,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推断得出结论。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的振动引起,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实验设备
- 声音测量仪器
- 不同音源(如鸟鸣、小提琴等)
- 测试场地
实验步骤
1. 将声音测量仪器放置在测试场地中心位置。
2. 分别使用不同音源产生声音,并将声音源放置在距离测量仪器一定距离的位置。
3. 启动声音测量仪器,记录每个音源产生的声音强度。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音源产生的声音强度有较大差异。
- 高频音源通常具有较高的声音强度。
- 距离声音源越近,声音强度越大。
- 不同环境对声音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不同音源的声音强度,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出了一些结论。
这些结果可以为声学研究、音响设计等领域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请根据实际用到的参考文献进行编号和引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6分)1.《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2.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1 2 3 4 5 6B.6 5 4 3 2 1C.4 4 3 3 2 2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B.发生振动C.受到外力4.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鱼B.鱼缸→水→鱼C.空气→水→鱼5.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A.耳郭B.听小骨C.鼓膜6.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A.音量B.节奏C.音高7.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1.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黄昏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目录
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制作“土电话”
3.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4.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
5. 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
6.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7.用气球驱动小车
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9.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10. 运动的小车撞击实验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实验一: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问题】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我的猜测】拨动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1)如图1 所示,分别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然后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如图2 所示,我们轻轻地用手去弹拨橡皮筋(也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此时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如果能听到声音时,请仔细观察橡皮筋的状态,它是否振动?将观察和听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想办法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此时,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我们用手去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听到声音。
(2)当我们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的是否振动有关,振动是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空气、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实验步骤】(1)把闹铃调成发出响铃状态,然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紧接着我们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到玻璃罩中,此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而当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又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固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实验器材】实验室桌子即可【实验步骤】(1)小组内同学进行二次分组,本次我们将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2 桌子的一端,同时耳塞或用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声音的变化与物体属性的关系实验材料:钢尺、直角梯形木板或纸板、木棒、橡皮筋、塑料瓶、吸管、气球、橡皮泥、格尺、小刀、铅笔方法和步骤:实验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尺子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尺子是怎样振动的。
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对比,尺子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重复做上面实验3次~4次,体会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准确描述。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1.准备一把钢尺、记录单。
2.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3.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尽量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
4.做好记录,画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震动就越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震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音高分别为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实验三:制作我的小乐器(弹拨类)1.在木板一侧边缘上用格尺等距离画出3个点,然后用小刀在这三个点上削个小槽。
2.把3个橡皮筋分别通过小槽套在木板上。
3.在直角的一侧把小木棒穿过橡皮筋放在木板上,小木棒和直角腰平行。
4.弹奏,看看它是否能发出有规律、高低不同的声音。
调整和校对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