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的疫病防治方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5
土鸡免疫程序及方法土鸡养殖过程中,免疫程序和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保护土鸡免受疾病的侵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鸡的免疫程序及方法。
一、土鸡免疫程序:1. 鸡苗期免疫:(1)1天龄鸡苗时给予新城疫活疫苗,防止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2)3-5天龄鸡苗时给予传染性法氏囊病原活疫苗,防止法氏囊病的传播;(3)15天龄鸡苗时给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活疫苗,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 生长期免疫:(1)30-35天龄鸡时给予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服疫苗,加强对法氏囊病的免疫;(2)60-65天龄鸡时给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活疫苗,继续增强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3)70-75天龄鸡时给予新城疫活疫苗,加强对新城疫的免疫。
3. 成熟期免疫:(1)90天龄成鸡时给予新城疫活疫苗;(2)120天龄成鸡时给予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服疫苗;(3)150天龄成鸡时进行疫苗加强免疫,防止禽流感等疾病。
二、土鸡免疫方法:1. 疫苗免疫:(1)疫苗的选用:根据土鸡目前经常感染的疫病情况,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2)疫苗的接种:根据免疫程序,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给予疫苗,可通过食物、饮水、皮下、肌肉或气管等途径接种疫苗。
2. 细菌疫苗接种:对于一些细菌导致的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以通过细菌疫苗进行免疫,按照兽医的指导进行接种。
3. 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鸡舍,清除鸡粪、尸体和过期的饲料等;保持鸡舍内外环境的清洁;(2)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杀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3)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鸡舍内通风良好,减少湿度,防止细菌滋生。
4. 饲养管理措施:(1)饲料营养均衡: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增强鸡的免疫力;(2)合理饲喂:按照饲养要求给予鸡的饲料和药物,避免过度饲喂或饲喂受污染的饲料;(3)定期检查和观察:定期检查鸡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症,采取相应的措施。
土鸡主要疫病咋防治土鸡抗病力强,一些在良种鸡易于发生的疫病,土鸡却很少发生。
影响土鸡健康的主要有3种病毒病、3种细菌病和3种寄生虫病。
针对土鸡的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疫情状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鸡的存活率。
一、3种病毒病的防治1、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停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
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2、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症状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蓬松,最后极度衰竭而死,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
3、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节,白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粘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
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二、3种细菌病的防治1、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病鸡表现为精神、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
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2、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粘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30日龄后用禽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
3、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
局部感染呈局部临床症状,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症状。
预防用大肠杆菌油苗1月龄肌注,治疗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三、3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包括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
1、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鸡冠苍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鸡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mg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分析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土鸡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自由放养的鸡类。
由于其生长环境与养殖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养鸡场,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也有所不同。
一、土鸡疾病特点:1. 暴发性疾病:土鸡生长环境开放,容易接触到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一旦染病,传播速度较快,容易引起暴发性疾病,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 耐药性问题:土鸡长期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对药物的疗效逐渐变差,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不易通过药物控制疾病。
3. 免疫系统不健全:土鸡由于生长环境较为恶劣,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免疫系统的健全性,使得土鸡更容易感染疾病。
二、土鸡疾病防控对策:1. 预防为主:土鸡疾病防控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土鸡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2.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喂、饮水时间和数量,保持清洁的饮水器、饲料器,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保证土鸡的健康生长。
3. 定期做疫苗预防:饲养土鸡时,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案定期为鸡群接种疫苗,增强土鸡的免疫力,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4. 积极防控传染病:一旦发现土鸡有传染病的迹象,如食欲不振、体温异常、精神萎靡等,应及时隔离患病鸡群,减少传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5. 合理饲养密度:合理控制土鸡的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在饲养场内提供充足的饲养空间,减少疾病的传播。
6. 增强饲料营养:通过改善饲料配方,增强土鸡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添加预防疾病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有益菌等。
7.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专业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8. 健康交易:购买土鸡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土鸡的健康和免疫情况,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以上对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的分析,可以看出土鸡的疾病防控重点在于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合理运营,提高土鸡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土鸡的健康生长。
分析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一、土鸡的常见疾病特点1. 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土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禽瘟病毒引起。
其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粪便水样化、严重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对土鸡的生长和生产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支原体和鸡支原体磨砂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患病的土鸡会出现咳嗽、头部后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率提高,影响养殖效益。
3. 传染性法氏死亡菌病传染性法氏死亡菌病是一种由法氏死亡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土鸡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该病的症状包括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或出现哺乳而死的现象。
4.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的土鸡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清涕、翅膀下垂、肚子膨大等症状,病死率高,容易造成扩散。
二、土鸡疾病的防控对策1.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好土鸡疾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换气、清洁卫生、加强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维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土鸡长时间处在潮湿、肮脏的环境中。
2.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定期接种疫苗的方式加强土鸡的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
疫苗接种应该按照疫苗生产厂家的要求,严格控制接种时间和种次,确保效果。
3.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土鸡的饲养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器具、笼舍、场地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
4.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保持土鸡良好的饲养状态,合理配饲饲料,促进土鸡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土鸡,避免单一品种养殖导致疾病扩散。
5. 注意观察和早期诊断土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土鸡的饲养情况和行为习性,注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土鸡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疫苗接种、环境消毒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是土鸡疾病防控的关键措施。
分析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土鸡是指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鸡,它们相对于工业化养殖的鸡来说更容易患上一些疾病。
对于土鸡养殖者来说,了解土鸡疾病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十分重要。
1. 感染病由于土鸡生长环境不可控,所以感染病是土鸡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感染病有传染性菌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感染病一般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等。
预防感染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科学给药等。
2. 传染性低氧血症传染性低氧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土鸡疾病,它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呼吸急促、腹泻等。
预防传染性低氧血症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环境和卫生管理,保持饲料营养均衡,增强场地通风,避免恶劣天气。
3. 营养代谢病由于土鸡生长环境不可控,它们常常在食物摄入不足或摄入失衡的情况下出现营养代谢病。
营养代谢病主要表现为营养缺乏、消化系统紊乱、肝脏病变等。
防止营养代谢症的关键在于科学饲养、增加饲料种类和种类的混合方式,定期对土鸡进行营养检测。
4. 艰难产蛋、低产蛋土鸡的产蛋率相对较低,而且容易出现艰难产蛋、低产蛋等问题。
艰难产蛋是指当鸡蛋通道被阻塞时鸡难以子宫外排泄蛋液。
而低产蛋是指土鸡在生产期间产蛋率下降。
防止这两种疾病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土鸡生长环境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饲料的管理。
总之,土鸡养殖要注意科学饲养方法、加强卫生管理、定期为土鸡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关注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只有全面有效的管理才能让土鸡健康成长,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销售收益。
分析土鸡疾病特点与防控对策土鸡是我国养殖业中常见的家禽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在土鸡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饲料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对土鸡的疾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对于稳定土鸡生产和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疾病特点1.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点是高热、呼吸急促、四肢瘫痪等症状。
该病的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经消化道传播。
病原菌能在土中存活,污染的饮用水也可成为传染源。
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如果饮用水源不洁或饲料存在布氏杆菌,就容易发生布氏杆菌病。
2. 霍乱病3. 新城疫二、防控对策为了预防和控制土鸡疾病,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做好消毒工作养殖场内设施、工具和场地等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保持清洁卫生。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进行选择。
2. 保证饮用水的卫生清洁的饮用水是保证土鸡健康的重要条件。
喝水的容器需要经常清洗和更换,防止水质污染。
可以使用药物预防某些疾病,但应根据疫病的防控要求掌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3.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营养和清洁卫生是保证土鸡健康的重要条件。
饲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存储要干燥、通风,防鼠防虫。
4. 定期检查鸡群健康状况鸡群应每周检查一次,及时排查疫病危险,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5. 加强环境管理随着养鸡密度的增加,土鸡的环境管理就愈加重要。
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干净,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隔离不同阶段的鸡群,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6. 排除和隔离可疑病鸡凡是出现可疑症状的鸡,应及时隔离,并对其实施严格的检测,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措施治疗或淘汰。
总之,对于土鸡疾病的防控,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养殖场的卫生、饲料营养的均衡、饮用水的卫生、防饮食障碍等,才能使土鸡保持健康并增强其抗病能力。
土鸡常见高发病的防治措施土鸡常见的高发病有很多,包括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原性马立克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疾病的防治措施。
1.新城疫新城疫是由禽传染性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
防治新城疫的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性疫苗接种:选用安全有效的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接种。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禽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禽舍内清洁干净,及时清理禽粪,消毒禽舍和器械,防止病毒的传播。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禽舍的鼠媒虫害防治,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措施主要包括:-防疫接种:选用安全有效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
-全面消毒:对养殖场的地面、墙壁、禽舍等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环境通风:保持禽舍的通风良好,降低病原菌的浓度和传播风险。
-和谐饲养:合理管理饲养密度,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舒适,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禽传染性法氏囊炎引起的一种劳动禽类传染病。
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措施主要包括:-免疫接种:使用有效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
-环境消毒: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清除病菌和囊液,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外部消毒:严格控制门禁,限制外人、车辆和物资进出禽舍,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隔离管理:对疑似感染鸡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4.鸡原性马立克病鸡原性马立克病是由鸡原性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免疫接种:选用有效的鸡原性马立克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
-环境消毒:定期对禽舍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强制扑杀:如果发生疫情,要及时发现、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扑杀和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土鸡养殖的常见鸡病及防治方法土鸡养殖的鸡群活动量大,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预防,有些疾病照样会侵害鸡群。
土鸡养殖常见的鸡病有鸡新城疫、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那么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土鸡养殖的鸡群活动量大,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预防,有些疾病照样会侵害鸡群。
土鸡养殖常见的鸡病有鸡新城疫、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那么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土鸡养殖的常见鸡病及防治方法。
1、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病毒性的急性传染性,它没有流行性季节,在一年四季即可发作,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病发极快,死亡率极高。
病发时具体表现为鸡呼吸困难、腹泻,病理是急性的话,发病后再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如果是亚急性的花,鸡开始会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弱、羽毛松乱、昏昏欲睡、行动不便、口中发出咕噜的声音,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由于此病的发作极为快速,所以一般以预防为主,鸡仔时要及时接种疫苗,平时要加强饲养,注意卫生消毒情况。
发病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
2、禽霍乱禽霍乱是普遍发生在家禽间的一种传染病,此病主要发生在长期阴雨天气,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发病具体表现为败血症、腹泻,和鸡新城疫一样,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病快,死亡率极高;而慢性的则表现为关节发炎水肿,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拉稀等症状,粪便为灰黄白绿色。
防治方法:此病的危害极大,无良好的治疗方法,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发病后为慢性的可用药物治疗,如果是急性一定要病鸡及时处理掉。
如果是养鸡场发病,基本无就,要将鸡场全部封锁,将场内鸡全部扑杀焚烧,再对场地进行全部的消毒,在两月后,再重新引鸡饲养。
3、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疾病,由大肠杆病菌引发,它并不是具体代表某种疾病,而是有大肠杆菌引发的疾病统一叫法。
发病时变现为腹泻、精神沉郁、食用不振或不进食,常常还危害鸡的肝脏而致死。
生态放养土鸡常见病防控技术第一节生态放养土鸡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野外生态养鸡虽然空气新鲜,鸡群活动量大,并且主要吃野菜、嫩草、草籽、昆虫等无污染的饲料,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预防,有些疾病如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痘、流行性感冒等还是会侵害鸡群。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要求同舍内养育鸡群,但一般不需要投喂预防性药物。
一、建立卫生消毒制度(一)控制人员进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育雏室、鸡舍和放养场地;饲养员进入舍内要穿专用工作服、鞋、帽;门口设消毒池,保持消毒液新鲜。
(二)育雏舍和鸡舍的消毒育雏舍和鸡舍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除粪便污物,对粪便污物和鸡尸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月除对舍内外环境、用具和带鸡消毒1次外,同时每一批鸡出栏后,在进鸡前7~10天对育雏舍和鸡舍内外环境和用具等设备彻底清洗,地面及用具等采用3%~5%的来苏儿水溶液等消毒药喷雾和浸泡消毒;舍内采用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放养场地进行清理,可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泼洒消毒。
消毒时至少要用2种以上不同药物进行交替更换消毒。
每养一批鸡要间隔一段时间再养。
二、科学免疫(一)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宜当地放养土鸡的免疫程序,通过免疫的鸡群,对某种疫病具有高度、持久、一致的免疫力,可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
但是,没有一个程序是永久不变的,也没有一个程序可供所有放养土鸡照搬照抄使用。
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
参考程序一:1日龄马立克疫苗,皮下注射;1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滴鼻;14日龄法氏囊B87疫苗滴口,鸡痘疫苗刺翅;21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滴眼;42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四价疫苗饮水,65日龄加倍饮水免疫。
参考程序二:1日龄马立克疫苗,皮下注射;5日龄法氏囊B87滴口;17日龄法氏囊二价疫苗滴口,鸡痘疫苗刺翅;21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疫苗滴眼;42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四价疫苗饮水,65日龄加倍饮水免疫。
土鸡的疫病防治方法汇总
土鸡的疫病防治方法汇总
xx-08-13 养鸡网近年来.在农村从事畜禽疫病防治时发现.
阻碍农户畜牧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畜禽疫病.据168户农村散养(土鸡)户的调查统计,共计发生死鸡23208羽.其中疫病死亡占了22430羽,在疫病死亡鸡中.鸡瘟(鸡新城疫)死亡12045羽.占53.7%.霍乱病死亡8600羽,占38.3%,其他病死鸡只有1785羽,占
7.95%。
从上述病死鸡情况分析,疫病是威胁养鸡业的关键因素,加
强农村养鸡的防疫意识,提高其防疫质量.普及鸡疫病防治的方法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在土鸡病防治工作中.应注意如下措施和方法。
1为鸡创造无疫源的环境选择优良的鸡舍和放牧环境.鸡舍要选择好地势,要背风向阳.安静的环境.放牧环境必须在30℃以下坡度的丘陵山地.并建立围栏放牧小区,在鸡舍出入口和鸡舍内应经常进行消毒处理。
长期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保障阳光的充足.
通气.保温.做到冬暖夏凉,还要经常灭蚊.灭鼠.灭蝇,病死鸡要
及时消毒深埋处理,为“土鸡”创造无疫.无害的生长环境。
2卫生消毒做好鸡场内的卫生消毒工作是有效控制和消灭病原体,防止鸡疫发生的主要手段,鸡舍消毒一般程序是:“一扫.
二冲.三喷雾.四熏蒸”,即:鸡出栏后.彻底消除鸡粪和清扫地面.墙壁.顶棚的灰尘及蜘蛛网,然后用清水认真冲洗,待干燥后,用0.2%~0.5%的过氧乙酸或2%-3%烧碱喷晒消毒。
最后用甲醛熏蒸消毒。
饲养中的鸡舍每周用具食槽等洗刷一次。
并用0.1%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鸡舍环境道路及地面用2~3%烧碱或来苏尔消毒一次。
农户在实践中还应熟练掌握如下二种消毒方法。
不然就
会产生大批鸡死亡.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每年因操作不熟或程序不
到位的消毒方法,发生严重死亡鸡的现象不少.故应特别注意。
甲醛熏蒸。
是鸡舍在未进鸡前或转移鸡后的消毒方法,先关
闭门窗(漏气处用纸糊严),按水.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的顺序倒入
消毒铁桶或瓦盆中,封闭24小时后排风,熏蒸时,可把用具.垫
草等一起熏蒸.用药量按每立方空间计算.一般常用量是每立方空
间计算,一般常用量是每立方米28毫升甲醛.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
带鸡消毒法。
是在饲养鸡中选择对鸡生长发育无害而又能杀
死病原体的消毒药物,它能有效的控制鸡的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等病害,常用有过氧乙酸.百毒杀.抗菌威,连续使用期1一2
周换一种药,10月龄的鸡每周用0.1%过氧乙酸喷雾一次,育成
鸡可用0.2%的过氧乙酸或50%百毒杀.抗菌威.连续使用期l一2周换一种药,10月龄的鸡每周用0.1%过氧乙酸喷雾~次。
育成
鸡可用0.2%的过氧乙酸或50%百毒杀1:3000稀释或2%抗毒威
每两周消毒一次,有疫情可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用量为每平方米30毫升药液。
3控制疫病传染源“土鸡”传染病流行也和其他畜禽传染病一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等三个环节组成,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控制“土鸡”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在养鸡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如下的方法:
3.1在选购雏鸡时就防止疫病的引入鸡蛋都可以引入和传染疫源,如鸡白痢.禽流感.病毒性肝炎.减蛋综合症.出血病禽大肠杆菌病.鸡霉形体病禽脑脊髓炎等。
所以在选购鸡苗时,必须先了解种禽的健康状况,鸡的品种是否纯正.孵化室消毒是否严格。
先天带病的雏鸡.后天饲养管理良好,也不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2要实行“土鸡”批进批出就是用同一鸡舍进同一批同日龄鸡,整数进鸡,整数出鸡,不混养其他日龄的苗鸡。
这样每批成鸡出售后,鸡舍及用具就可以彻底消毒.清洗.空置1~2周后再进第二批鸡,这样就可以减少疫病的循环传播机会。
3.3做好全程免疫工作科学的合理的免疫工作是促进鸡的成活率和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
全程免疫工作中应考虑当地疫情情况。
母源抗体和鸡体前次的残余抗体水平,在免疫接种也要注意。
不同的疫苗,其接种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和喷雾等。
滴鼻或点眼:常用于雏鸡新城疫免疫预防,把疫苗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稀释.摇匀后向每只鸡鼻孔或眼眶内各滴两滴。
饮水:“土鸡”在饮疫苗水前应停饮2~4小时,稀释疫苗用水时,要用冷开水稀释加入1%的脱脂奶粉。
水量按5~14日龄10毫升一只,14~30日龄15毫升一只。
30~60日龄20毫升一只计算.稀释后的疫苗水需在23小时饮完。
注射:肌肉注射是鸡常用的免疫方法。
疫苗按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在鸡的胸肌.腿肌或皮下注射0.5~2毫升。
喷雾:关闭鸡舍,用特制的气雾器将蒸馏水稀释过的疫苗喷成细小的颗粒.15~320分钟后方可打开窗口通风透气。
刺种:用消毒过的缝衣针或蘸水笔取稀释后的疫苗。
刺种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每鸡刺1~2下,在免疫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几点:不要使用质量差过期的疫苗。
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必须符合该疫苗的条件,特别是保存的温度条件对疫苗效果影响很大;疫苗要现配先用。
剩余过期的疫苗不能使用:接种弱毒菌苗前后一周,应停止使用抗菌药:在传染病发生期,除了某些病(鸡新城疫)可紧急接种外。
一般不能免疫接种。
由于市场的需求。
对土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但现在土鸡的养殖,还处在一种原始状态。
没有任何免疫防范措施,所以土鸡的存活率很低,一般有50%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何提高土鸡的存活率,这对于农村土鸡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
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不改变其生存环境,而对当地高发的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这需要当地兽医部门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