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院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和操作规范性,减少医疗纠纷,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特制定我院“关于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全院各部门应严格参照执行。

1.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类抗生素成人停药7天、儿童停用3天后再用,必须重新做皮肤过敏试验。

2.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也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3.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青霉素钠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500单位/ml)做皮肤过敏试验。

3.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已知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严禁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4.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如曾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等)应禁用头孢类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物。

5.根据国、内外情况,我院规定头孢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表述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以做皮肤过敏试验为宜或最好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有上述描述的头孢类药品必须用头孢类原药做皮

肤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300-500μg/ml,方法同青霉素类皮肤过敏试验。

6.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7.临床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中和首次使用后的0.5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8.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品目录见附件。

9.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类药品的皮试液或药品由生产企业提供。

附件: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品目录

8.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

附件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0.5-1mg稀释到10ml静推2-5分钟,必要时5分钟后可以重复。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或者甲泼尼龙120-240mg加入葡萄糖500ml中静滴。 5、通畅呼吸道。发现有喉水肿表现的即刻组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无条件时可以在出现窒息的情况下进行环甲膜穿刺。 6、氨茶碱静推0.25-0.375g于15分钟。葡萄糖酸钙20ml加50%GS40ml静推15分钟。 7、抗休克治疗:吸氧,无禁忌推荐面罩吸氧;快速输液,扩容药物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后续可以考虑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极化液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包括:多巴胺5-10ug/kg/分钟;多巴酚丁胺5-10ug/kg/分钟;去甲肾上腺素;1-2mg加入250mlNS中静滴;间羟胺20-40mg加250mlNS静滴。 8、注意头低脚高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9、后续治疗,包括:支气管痉挛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出现较长时间休克注意纠酸,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滴注;脑水肿、肺水肿的处理;保护肾功能,利尿剂的使用;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防,包括:泼尼松20-30mg/日、扑尔敏4mgTid、息斯敏10mg qd。密切观察24小时,防治过敏性休克再次发生。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输液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输液管理制度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 4 5 6 7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

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药物的安全使用 3.1 3.2 3.2.1 3.2.2 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2.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3.3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4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 4.1 4.2 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有些药物的滴速不宜太快,如氯化钾一般稀释成0.3%浓度,每分钟应控制在20~40滴。尤其在给重症心脏病患者输液时,其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为宜。给老年人及婴幼儿输液亦必须减慢速度。然而有些药物则需快速输入才能发挥作用,如甘露醇为达到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目前我院各科室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的皮试方法。为了规范我院管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此方法,供临床各科室参考。 一、皮试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 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μg/ml。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300—500μg/ml。 例如: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装量为1g/支,稀释到500μg/ml时,可按下列方法稀释。 1、于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1g的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每1ml含头孢菌素类药物250mg; 2、取上溶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mg; 3、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mg; 4、再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二、结果判断: 取上述皮试液 0.1ml 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 15-20 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 lcm 以上者为阳性 (+) 。 三、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

《规范临床皮试操作》试卷答案

《规范临床皮试操作》试卷(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52分): 1.青霉素类药在静脉或肌肉注射等给药途径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口服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X) 2.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关系成正比。(X) 3.临床在应用各种剂型,各种给药途径的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阴性者才可使用。(V) 4.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须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史。(V) 5.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史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年后无需谨慎。(X) [ 6.青霉素皮试结果局部反应呈阴性反应时,在用药后一定不会出现过敏反应。(X) 7.观察皮试结果时虽然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若有胸闷、头昏、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也不应给予 青霉素类药物。(V) 8.因皮试时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皮试前应备好必要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V) 9.对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V) 10.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V) 11.使用氨苄青霉素时,可用青霉素G盐配制皮试液替代氨苄青霉素皮试液。(X) 12.通知要求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得只换针头不换针管。(V) 】 13.做皮试前禁用碘剂消毒皮肤。(V) 14.青霉素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可能在母婴间引起交叉过敏反应。(V) 15.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患者应用头孢类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V) 16.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前需用所选品种进行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V) 17.对青霉素类有过敏性休克史者,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V) 18.通知要求: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所有头孢类药物。(V) 19.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若规定要求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 必须作皮试。(V) 20.、 21.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若患者为过敏体质,既往有对青霉素类药物 过敏史应行皮肤过敏试验。(V) 21.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 替。(V) 22.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可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 试验。(X)

头孢类药物

一、头孢曲松钠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二、先锋5号 本品为半合成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也较强,特别对克雷白肺炎杆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则无效。本品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胆囊炎、肝脓肿、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软组织及耳部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强,且大部以原形药从肾排出,故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好

三、头孢西丁 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以及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四、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别名:甲氧氰甲硫四唑头孢菌素、甲氧氰甲硫头孢菌素、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甲四唑、头孢甲氧氰唑、头孢氰四唑、头孢氰唑、头孢氰唑氧、先锋美他醇、先锋美他唑、头孢美他唑。英文名:Cefmetazole、CMZ、Cefmetazon、SKF83088、SKF83088。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抗菌性能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五、头孢替安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word版本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 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

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四、医院内注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一)凡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病人均须作青霉素皮试: (1)皮试阴性者:可以应用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 (2)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 (二)凡使用除青霉素类外的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询问有无以下两种情况: (1)青霉素类及以外药物过敏史; (2)高敏体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胡居翠 钱敏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睢宁221200) 【摘要】 总结5例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护理体会,认为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皮试,能够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果断处理,是预防发生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的关键。 【关键词】 头孢类药物过敏;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18-0075-01 5 case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analysis and nursing HU Ju-cui, QIAN Min. Chinese medicine ho spital in Su ining, Suining 221200, China 【Abstract】Summary of five case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care experience, that the use of drug preparation of the original skin test skin test soluti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tepping up inspections of infusion and clo se o bser vation, to d etec t an d de cisively to d eal with it is incon ceiv able to preve nt the s erio us c onse quen ces of the k ey.【Keywords】Analysi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Nursing 我院输液室承担全院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是个24小时开放的窗口,日均输液量达150余人次,输头孢类药物达70人次,现在新药种类繁多,头孢类就有十余种,临床上静脉输注头孢类过敏反应的时间不一,有的发生在数十秒内,有的发生在几分钟内,还有的发生在输液完毕;其发生过敏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有的速发过敏休克,有的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头晕等,还有的皮肤搔痒、全身有皮疹或丘疹。若不及时巡视观察,或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输液区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本身也是医疗风险的高危区,产生纠纷,更是不堪设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在3~58岁之间,平均26岁,病人均因没有先锋类皮肤过敏试验,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其中、头孢吡肟速发过敏休克1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过敏休克1例、头孢呋辛钠严重过敏反应2例、头孢曲松钠过敏1例。 2 原因分析 2.1 临床表现5例中的2例速发过敏休克,既往史:均体键、不曾用药,家族用药史不详。其中1例男性患者29岁,步入医院,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加入头孢吡肟2.0g,输入约1分钟,患者诉说有头晕、胸闷,护士立即给与停药、更换输液器、改用5%葡萄糖250ml、保留针头、使之平卧,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吸氧。症状不见好转,患者突然神志淡漠、烦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搏细弱不清、呼吸微弱、血压60/40mmHg。立即组织抢救,迅速建立两组静脉通路、一组林格试液扩容,另一组加入多巴胺40mg及间羟胺19mg,备好气管插管用物,做好对症处理。经极力枪救4小时后恢复,清醒后患者感觉全身无力。在抢救过程中其家属焦急质问护士为什么不作皮试,是不是加错药导致的。护士很难解释。另一例中年男性患者,前几天输入头孢替唑无反应,后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至过敏休克,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两例对头孢呋辛钠过敏均为儿童,时常上呼吸道感染,经常用药,均对青霉素无过敏史,曾经用过头孢噻肟无过敏。其中一男孩3岁,第一天静脉输入头孢呋辛钠1.0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输完、无反应而离开。第二天续输同样剂量、同一产地、同一批号的头孢呋辛钠加入同一批号5%葡萄糖100ml中输注,约滴入两分钟,患儿突然烦躁不安、尖叫、哭闹、不能表达,手抓胸部及颈部,头面部及颈部、先涨红、而随后口唇、鼻尖青紫,全身出汗、面色转为苍白、脉搏细速,经及时处理1个多小时后症状缓解。事后在上级医院做过敏原测定,体内存在多种过敏原,属于过敏体质,其家长才放弃来院闹事。一例中年男性患者,输入5%葡萄糖加入头孢曲松钠3.0g,液体输入完毕,护士拔针时,患者说:视物有点模糊、面部胀木、头晕,立即扶入观察室平卧,患者又感觉胸闷、气促、面部涨红、全身发痒,胸腹部及四肢先后出现丘疹,烦躁不安,情绪紧张恐惧,脉搏90余次/分,血压100/60mmHg经及时处理40分钟后症状缓解。 2.2 皮试问题我院也只是对先锋V有皮肤过敏试验的配制方法,其他先锋类未作要求。现用大中专基础教科书上也只是近两年有先锋V或先锋VI的皮试配制,并说明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间可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的10~3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第4版基础护理学)。中国药典2000版《临床用药须知》并无明确规定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药典同时说明,对青霉素过敏,应据病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选用头孢,即青霉素过敏患者、原则上仍然可以使用头孢类,对此时所用头孢也无皮试要求。同一种头孢类药说明书上有关用法、注意事项、禁忌、不良反应等表述极不规范,有的“最好作皮试”,有的“根据需要权衡利弊”表述。现在有的医院皮试、有的医院不皮试,有的医院以价格便宜的头孢唑啉钠皮试。头孢类临床使用量如此之大,皮试时间又长、患者感觉痛苦,同时给护士带来了不少的工作负担,普遍存在不皮试的愿望。认为说明书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是临床用药基本依据,药典和说明书中没有要求皮试的、可以不做,而明确要求皮试的必须进行、不能简化。不要求作皮试、又无配制标准,你去作,就是违反说明书,出现问题、败诉的是你,因为你无依据。过敏是需要接触之后才会产生的,从未接触过是不会过敏的,而皮试却是在未用药情况下先接触药,对过敏的判断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有的皮试没事、用药过程过敏的,也有的是皮试时发生过敏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过敏的原因很多、有的属于个人体质,有的属于药物的纯度或配伍等关系,是难以预侧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3 体会 3.1 江苏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对头孢过敏实验证明:头孢过敏的发生率为2.37%、皮试可使1.92%的患者避免因“无青霉素过敏 (下转P95) 【作者简介】胡居翠(1963-),女,主管护师,护士长。 电子信箱:shuyeshi@https://www.doczj.com/doc/2013355331.html,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院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和操作规范性,减少医疗纠纷,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特制定我院“关于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全院各部门应严格参照执行。 1.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类抗生素成人停药7天、儿童停用3天后再用,必须重新做皮肤过敏试验。 2.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也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3.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青霉素钠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500单位/ml)做皮肤过敏试验。

3.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已知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严禁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4.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如曾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等)应禁用头孢类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物。 5.根据国、内外情况,我院规定头孢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表述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以做皮肤过敏试验为宜或最好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有上述描述的头孢类药品必须用头孢类原药做皮

肤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300-500μg/ml,方法同青霉素类皮肤过敏试验。 6.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7.临床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中和首次使用后的0.5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8.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品目录见附件。 9.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类药品的皮试液或药品由生产企业提供。 附件: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品目录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内卫药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请各科室依照《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执行。 一、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详尽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询问“特别注意”情况),并明示记载于病历上。 二、皮试对象 所有拟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一天者,应重作皮试。 特别注意: 1、对有高敏体质的人,在作皮试期间应严密观察; 2、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反应者。 禁作 ..头孢菌素皮试 三、皮试液配制 1、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 ..进行配制,不得用其他药品代替。 2、头孢菌素皮试液的浓度为300ug/ml,每次皮内注射0.1ml(30ug) 四、皮肤过敏试验判断标准: 1、阳性:局部晕团和红斑,直径≥1cm或伴伪足; 2、阴性:局部无晕团和红斑,直径≤1cm; 3、观察时间:15分钟,注意受试者有否胸闷、气促、皮痒、发麻、头晕等症状,如有症状,即使直径≤1cm,局部无晕团和红斑,亦作阳性判断。 五、皮试过程中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抢救:肌注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病情危重者可静脉给药。本品可重复应用,剂量同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可同时酌情给予。气促严重,及早作气管切开。另外,应按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填写报告表,记录产品品名、厂家、批号等,并保留原使用药品,药剂科须在观察时间内报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等相关部门。

药物皮试管理制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皮内药物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青霉素钠注射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注射剂、抗蝮蛇毒血清注射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3、皮试药物分类: (1)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盐酸普鲁卡因、有机碘造影剂等。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2)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琳钠等)、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鲑降钙素注射液(可疑对本品过敏患者应做皮试)、等。 (3)其它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还有:注射用玻璃酸酶、抗蝮蛇毒血清。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小儿酌减),必要时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工业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 的结构[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抗菌谱较窄,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则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目前,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国外临床应用上还普遍使用。这类头孢菌素均是7-ADCA或7-ACA的3、7-位取代衍生物,且7-位仍有一个氢原子未被取代,此类头孢菌素也被简称为7-氢头孢菌素。 此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主要

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24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一次性小空针1具。 7、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程序】 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该药标记、告知家 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后 观20~30min 二、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 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 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并适用于头孢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未规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皮试; 3、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 4、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皮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用青霉素皮试或头孢菌素皮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体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 6、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心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7、鉴于不同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叉过敏,皮试阳性的虑者不应在病史记中统表达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 二、皮试指征 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药品的理化性质未看,一般认为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氨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很重要。第二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幕素类链相似,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4%,第二代头孢素与青素类的交又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类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2.8%,过敏性体克罕见(0.0001-0.1%),与临床所用几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近。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目前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皮试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皮试。 但是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8 倍;且考虑到具有相似或相同侧链的头孢菌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过敏反应,建议如下: 1、有以下3 种情况者需要皮试 1)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 2)既往有明确?-内酰胺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3)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参考附表)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做皮试;皮试和使用前应知情告之并请患者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

AYL-S7-352 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编写者:沈继录审核者:批准人: 生效日期:2012.1.1 文件发放范围:微生物组 文件年度审核 审核者:审核者:审核者:审核者: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1. 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控菌株的抑菌环。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作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 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