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护理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
临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一、病原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为一种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多单个存在。
本菌在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其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或球拍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
不形成荚膜。
破伤风梭菌在动物体内和培养基内均可产生几种破伤风外毒素,最主要的为痉挛毒素,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引起动物特征性强直症状的决定性因素,亦是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的第二种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
以90-100纳克(ng )剂量即能致死一只豚鼠。
它是一种蛋白质,对热较敏感,65-68℃经5min即可灭能,通过0、4%甲醛杀菌脱毒21--31天,可将它变成类毒素,其它毒素如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毒素,对于破伤风发生意义不很大。
二、潜伏期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就发病。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还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
三、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四、破伤风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1、肌痉挛和颅神经麻痹临床的早期症状为: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因表情肌紧缩,使脸部呈“苦笑面容”。
多数病人常因肌痉挛发作或强直性抽搐而呈现角弓反张、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因此而窒息死亡。
短期内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感染较轻的病人,产生局限性或流产型的肌痉挛,或局部或一个肢体的抽搐。
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产生破伤风毒素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紧张。
由于破伤风梭菌的高致病性和传染性,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成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感染的关键。
一、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梭菌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样本采集、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的第一步。
破伤风梭菌存在于破伤风感染患者的伤口、口腔、呼吸道分泌物等处,因此采集样本的方法应根据感染部位而定。
常用的样本包括伤口分泌物、口腔分泌物、喉咙分泌物、鼻咽分泌物、尿液、粪便和脑脊液等。
2.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检测破伤风梭菌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牛肉肉汤培养基、脑心素培养基和血清肉汤培养基等。
在培养基中,破伤风梭菌呈现革兰氏阳性、梭形杆菌或短小离散的杆菌。
同时,破伤风梭菌对氧气敏感,必须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3. 鉴定鉴定是确认破伤风梭菌的特征和产生破伤风毒素的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各种代谢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四石田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4. 药敏试验破伤风梭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药敏试验是确定破伤风梭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二、防治原则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是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伤口和创口处理、抗生素治疗和隔离等。
1. 疫苗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破伤风疫苗包括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杆菌类毒素联合疫苗。
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
2. 伤口和创口处理伤口和创口处理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关键措施。
在处理伤口和创口时,应注意切勿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和创口,应用消毒液和消毒纱布清洗和包扎。
同时,应避免伤口和创口受到污染,及时更换包扎。
3.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破伤风感染的根本措施之一。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虽然破伤风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但也可能通过皮肤破损、烧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下面将介绍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受伤、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情况。
2. 物理检查:观察伤口,检查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
3. 破伤风症状:破伤风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颈部僵硬、咀嚼困难等,这些症状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
治疗方法:1. 伤口处理:对伤口进行清洁,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并确保伤口处干燥和清洁。
2.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
破伤风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3.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TIG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抗体,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在治疗开始时,建议先给予一剂TIG低浓度,然后再逐渐增加浓度。
4. 疫苗接种:根据疫苗接种史和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破伤风疫苗的加强剂次或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5. 对抗毒素治疗:在破伤风毒素进入神经系统后,给予人类破伤风抗毒素(HTIG)可以抑制毒素的作用,减轻症状。
6. 对症治疗:对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肌松药物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总结: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通过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来确定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疫苗接种、TIG和HTIG治疗等。
积极的对症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预防破伤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对于易受伤和被动物咬伤的人群来说更加重要。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破伤风是一种由产生在皮肤深层的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僵硬、疼痛、痉挛等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神经病理学和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包括破伤风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
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破伤风的重要性在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关键词】成人破伤风、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重要性、发展方向、破伤风简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1. 引言1.1 破伤风简介破伤风,又称为钢嘴病,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外伤引起,破伤风梭菌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引起肌肉持续性痉挛。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几天至几周,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破伤风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受到伤害而进入人体,例如刀伤、割伤、烧伤、动物咬伤等都可能引起感染。
一旦破伤风梭菌进入体内,会在受伤部位产生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
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颈部僵直、咬肌痉挛、全身肌肉痉挛等。
破伤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破伤风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科学研究也需要不断进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破伤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方案。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伤口区域出现红肿、疼痛,伤口可能有渗液或产生异味,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和僵硬,称为“硬结”现象。
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口噤和面肌痉挛等症状。
全身症状则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心率不规则等。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破伤风的预防与抗毒素治疗措施破伤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传染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及潜在并发症,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破伤风的预防以及抗毒素治疗措施展开讨论。
预防是任何传染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破伤风来说更是如此。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对于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针对有创伤史的个体。
任何一种创口都存在被真菌孢子或土壤内生存的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只有通过适当地处理创伤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感染导致的合并症风险。
以下是推荐采取的预防措施:1. 及时清洁:使用肥皂和水或适当杀菌液定期清洁伤口,确保彻底去除潜在引起感染的细菌。
2. 打击污垢:使用清洁无菌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伤口,以清除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3. 涂抹抗菌剂:涂布适当的抗菌药膏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菌生长和感染风险。
4. 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创伤发生后,立即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注射的破伤风疫苗通常为混合疫苗,包含了减活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及其他必需组分。
其次是对于没有明显外伤但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
这些个体可能会受到寄生虫或动物细胞毒素引起的污染而患上破伤风。
以下是推荐采取的预防措施:1. 保持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浴液沐浴以及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触摸污染物或受到虫媒传播导致感染的机会。
2. 饮用安全水源:水是多种微生物和真菌的温床,因此确保饮用安全的水源是预防破伤风和其他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烹饪处理的生食或不干净的食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寻求医学建议:对于有关寄生虫传播引起的潜在感染,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当然,在感染了破伤风之后,及时而正确地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针对破伤风所采取的抗毒素治疗措施。
1. 毒素清除:一旦发现被感染了破伤风毒素,及时使用适当剂量和种类的抗毒素来清除血液中存在的毒素是至关重要的。
抗毒素旨在与游离体和循环毒素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作用并促使排泄。
破伤风防治原则和措施
破伤风的防治原则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为主:对易受外伤的人员及儿童、军人等人群进行有计划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获得免疫力。
2. 及时处理伤口:对于外伤严重、特别是有泥土污染物的伤口,应及时清创、扩创,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
3.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受伤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但必须做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采用脱敏疗法。
注射应早期、足量,具体剂量、途径、次数因病情而定。
4. 综合治疗:对于已发病的病人,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5. 控制痉挛:患者入院后应住隔离病室,避免光、声等刺激,减少痉挛发作。
可交替使用镇静、解痉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痉挛和痛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破伤风的处理原则
破伤风是一种热带病毒性传染病,被称为“肉毒杆菌病”,一旦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疼痛,关节炎,肌肉痛,肌肉僵硬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处理破伤风的原则应当是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1、早期诊断:出现疑似破伤风的症状时,应尽早进行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及时治疗:确诊为破伤风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采用抗生素抗肉毒毒素,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3、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应加强日常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减少与病毒传播源接触,尽量不去破伤风高发地区,出门时要佩戴口罩,并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4、注意保护:患有破伤风的患者应保护好自己,加强营养支持,增加免疫力,并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接触病毒传播源,以免使病情加重。
破伤风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传染病,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保护,就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僵硬、喉肌痉挛、颜面肌抽搐、呼吸肌痉挛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因此,成人破伤风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临床诊断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感染后约3-21天,病人出现局部感染征象,如皮肤红肿疼痛、乏力等。
2. 间歇期:持续1-7天不等,在这期间病人没有症状,但是病原体已经在生产毒素。
3. 痉挛期:病人出现肌肉痉挛。
初期常常表现为锥体束症状,出现颜面肌抽搐,之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喉肌痉挛和呼吸肌痉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及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成人破伤风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确认是否曾经接触破伤风疫苗或抗体: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破伤风的患者通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破伤风疫苗未接种或抗体低下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 症状表现:根据病人表现的临床症状,如肌肉僵硬、喉肌痉挛等进行诊断。
3.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清破伤风毒素抗体和破伤风杆菌培养等检验手段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认。
治疗方案成人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级护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等级护理,按时采取呼吸机、心跳复苏等措施。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对于破伤风疫苗未接种的成年人,可以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切断疫源传播。
3.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注射青霉素G 6-15万单位/日。
4. 破伤风毒素抗体治疗:将人体制备的破伤风毒素抗体进行静脉注射,能够中和血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减轻其毒性,因此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大大提高治愈率。
总之,成人破伤风的治疗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药物应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破伤风的感染,避免伤口感染,及时接受疫苗接种和预防针注射等措施,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的机会。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严重的破伤风可能威胁生命,因此,一定要注意一些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专家提醒,治疗破伤风是很难的,学会预防才是关键,那么破伤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破伤风的.预防方法。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一、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基础注射:3次。
第1次0.5ml,以后2次各为1ml。
两次之间,间隔4一6周。
强化注射:第2年再注射1ml,以后每5-10年再重复强化注射1次。
二、被动免疫伤员过去若未曾作过自动免疫,应予被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或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
三、幼儿打预防针预防针一岁以内的幼儿,均要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俗称白百破)三联疫苗,由于白百破疫苗不是终身免疫,上后需再接种一次。
四、正确处理伤口清洗伤口人受外伤后,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并不多。
这是因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才会引起破伤风。
而细菌大量繁殖的条件是缺氧,这种缺氧环境一般只有在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局部缺血等情况时才会发生。
因此,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五、动物咬伤、烧烫伤也要注意动物咬伤、烧烫伤也需注意日常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还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事实上,只要人体皮肤出现外伤,如动物咬伤、开放性损伤骨折、烧烫伤等,甚至细小的伤口如刺伤,只要符合破伤风发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条件,均可能发生破伤风。
【简述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破伤风治疗方案破伤风是一种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它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破伤风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一个有效的破伤风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接种、早期诊断和全面治疗等方面。
一、预防接种预防是破伤风治疗的首要步骤,通过破伤风疫苗接种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破伤风疫苗接种方案:1. 儿童破伤风疫苗接种:根据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儿童应在出生后6周至2个月接种第一剂次破伤风疫苗,之后在2个月至6岁之间接种三剂次强化疫苗。
为了保持免疫力,建议在12岁时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
2. 成人破伤风疫苗接种:成年人应每10年接种一次破伤风疫苗进行强化。
以上是常规的预防接种方案,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被动免疫接触,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破伤风疫苗接种。
二、早期诊断破伤风症状可能在感染后三至二十一天内出现,而临床症状的发展进程往往是缓慢的。
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早期诊断的几个关键点:1. 身体疼痛:破伤风的早期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和抽搐。
如果有创伤史并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2. 咀嚼和吞咽困难:由于破伤风病毒可以影响面部和喉咙的肌肉,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咀嚼和吞咽困难的症状。
3.肌肉僵硬:出现肌肉僵硬是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当患者出现肌肉僵硬时,应该立即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以上是早期诊断破伤风的几个关键点,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感染了破伤风病毒,应该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三、全面治疗一旦早期诊断得出破伤风感染的结论,就需要立即开始全面治疗,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并保护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一个全面治疗破伤风的方案:1. 提供支持性护理:破伤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肌肉僵硬等症状,因此需要提供支持性护理来改善呼吸和减轻症状。
这包括在严密监护下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和提供镇静剂。
2.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是破伤风治疗的重要药物,在早期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减少病情的恶化。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破伤风是一种由产生破伤风毒素的肉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毒素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僵硬、抽搐、呼吸急促等严重并发症。
成人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作一文献综述。
成人破伤风的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10天。
病情呈进展性,一旦出现症状往往不断加剧。
主要表现为:1.痉挛性肌僵硬:痉挛性肌僵硬是成人破伤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
最初表现为咬肌强直,随着病情加重,脊柱及肢体肌肉逐渐受累,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肌肉僵硬。
2.震颤性肌抽搐:痉挛性肌僵硬伴随有时会出现震颤性肌抽搐,患者会在不经意间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和颈部强直等症状。
3.呼吸肌痉挛:病情加重后,肌肉的痉挛可能也会牵涉到呼吸肌,导致呼吸急促。
4.其他症状:极端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应该考虑其可能的接触史、注射史、伤口治疗措施等等。
1.临床表现: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如上所述。
2.病史和接触史:成人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注射、操作、创伤等有关,因此医生需要询问病人是否最近有与上述事件有关的经历。
3.实验室检查:在病例未作诊断前,医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虑除其他病因、检测肉毒杆菌毒素、病原体培养、测量CPK(肌酸磷酸激酶)、电解质和酸碱度等。
成人破伤风的治疗应以早期抢救为主。
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1.抗毒素注射:该过程使用的是主要和支持性疗法,通过抗毒素注射,可阻止毒素向周围难以到达的区域扩散。
2.肌肉松弛剂:肌肉松弛剂采用很重要,帮助患者控制肌肉痉挛和抽搐。
3.实物支持: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支持性治疗,如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正确的营养和水分,控制疼痛等。
小结。
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
结论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关键词】破伤风诊断治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1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
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
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在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膀胱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
患病期向,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
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
病程一般为3~4周。
自第2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2并发症
除可发生上述的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黏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
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3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做出诊断。
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则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
以免延误诊断。
4鉴别诊断
4.l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
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
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4.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肌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4.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5治疗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破伤风的残废率约为10%。
5.1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
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条件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
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
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5.2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一般用2万~5万I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l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以后每日再用l万~2万IU抗毒素,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日。
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抗毒素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
还有将抗毒素5000~1000IU作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好,并可不再全身应用抗毒素。
如同时加用强的松龙12.5mg,可减少这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
5.3控制和解除痉挛
病人应住单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刺激。
注意防止发生坠床或褥疮。
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
5.3.1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病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
但忌用大剂量,以免造成病人深度昏迷。
用安定(5mg 口服,1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控制和解除痉挛,效果较好。
5.3.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缓慢滴入,每日4次。
5.3.3抽搐严重者可用硫喷妥钠0.5g肌肉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做气管切开的病人,比较安全);副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松弛剂,
如氯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三磺季铵酚、氨酰胆碱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6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
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潘孝彰.破伤风.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0-593.
[2]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2-363.
[3]邱凤莲.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的破伤风2例报告[J].新医学,1998,29:310.
[4]郑通晓,唐进先,陈静,等.影响破伤风病人的预后的因素探讨[J].新医学,1995,2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