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乐曲的基本知识和演奏要领。
2.练习使用乐器演奏乐曲,丰富音乐素养。
3.探索乐曲编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潜能。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曲介绍《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原曲源于江苏南通市如东县。
后来经过传唱,民间音乐家黄梅先生将其做了新的改编,编成为一首器乐曲,广泛演奏于民乐团、学生合奏和独奏等场合。
2. 演奏要领•乐器:二胡、笛子、中阮、大阮、扬琴、锣鼓等。
•曲速:有力地飞快。
•音乐形式:ABA(前奏、主题、展开、主题重复、尾声)。
•演奏技巧:各乐器需掌握准确的节奏和调式,注重音乐的交替和转换。
3. 创作乐曲•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编创一段新乐曲。
•活动环节:小组成员商议,自行选择乐器和调式,相互创作旋律和主题,组合成为一首完整的新乐曲。
•目的: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乐曲的基本情况和演奏要领。
2. 演奏环节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练习演奏《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乐曲。
在演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3. 创作环节分组编创新乐曲。
通过分组合作,相互协商和配合,制作出一首新的乐曲。
4. 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时,教学中也发现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技巧需要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重视,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人文素养。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聆听女声二重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二声部的演奏能力,促进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准备常规准备教学环节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与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的二声部演奏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洪湖水浪打浪》复习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电影《洪湖赤卫队》片段,初听《洪湖水浪打浪》后简单介绍电影情节中与歌曲有关内容——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随音乐作摇船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二)学习歌曲《柳树姑娘》1、录音范唱歌——学生活动:全体用器乐演奏歌曲注意二声部的学习——结合器乐演奏讲解附点四分音符时值(少讲多练,重在学生的自身感受掌握)——学生学唱旋律(二声部可一气合成,也可分练后在合)——歌词理解——全体演唱2、表演歌曲《柳树姑娘》律动: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师生同台表演:自选乐器或演唱或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经典老歌,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
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
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
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教学内容:学习《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完整的且有感情的唱好《洪湖水,浪打浪》,并且明白整首歌所表达的内容。
2.通过这首歌感受湖北洪湖地区当地的音乐风味。
反映当地人民对家乡,对土地的热爱,让学生们明白韩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3.通过《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的旋律来编排简单的舞蹈,通过舞蹈带动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1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2.简单的舞蹈来给学生带来激情,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我们现在学习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浪打浪》这个唱段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一首抒情歌曲。
选自歌剧的第三场”搜湖”。
剧情发展是这样的: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脚踏洪湖万顷碧波,韩英与秋菊一起划船到芦苇深处去找战友。
情不自禁地唱出“洪湖水,浪打浪……”借以抒发赞美故乡憧憬未来的情怀。
这首歌先由韩英独唱,而后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剧情: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
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
赤卫队在党支书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
彭霸天大为惊恐,派出密探寻找赤卫队。
刘闯中计,枪打密探,暴露目标。
韩英立即掩护队伍撤退,自己却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
后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
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相互激励,宁死不屈。
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命他把游击队诱入伏击圈。
韩英在彭霸天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2.欣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播放视频歌剧,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欣赏音乐后思考,这首歌所表达的内容还有人物的情感。
二、歌曲学习1.先由学生们说一说这首歌的节奏快慢缓急是如何变化。
《洪湖水_浪打浪》教案第一篇:《洪湖水_浪打浪》教案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聆听女声二重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二声部的演奏能力,促进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准备常规准备教学环节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与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的二声部演奏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洪湖水浪打浪》复习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电影《洪湖赤卫队》片段,初听《洪湖水浪打浪》后简单介绍电影情节中与歌曲有关内容——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随音乐作摇船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二)学习歌曲《柳树姑娘》1、录音范唱歌——学生活动:全体用器乐演奏歌曲注意二声部的学习——结合器乐演奏讲解附点四分音符时值(少讲多练,重在学生的自身感受掌握)——学生学唱旋律(二声部可一气合成,也可分练后在合)——歌词理解——全体演唱2、表演歌曲《柳树姑娘》律动: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师生同台表演:自选乐器或演唱或表演)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篇:《洪湖水_浪打浪》教案洪湖水,浪打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聆听女声二重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二声部的演奏能力,促进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准备常规准备教学环节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3.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分析。
3. 歌曲的词曲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
4. 学唱歌曲,包括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指导。
5. 合唱部分的编排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学唱歌曲,参与合唱实践。
2.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色、音准的把握,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等元素。
3. 学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指导。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要领。
5. 合唱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艺术价值及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包括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唱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协调统一等方面。
4.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合唱表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原版录音或演唱视频。
2.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背景、地域特色、词曲分析等内容。
洪湖水,浪打浪一、教学目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学唱《洪湖水,浪打浪》,并了解相关知识三、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新课准备1、组织教学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老师: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多多配合,下面我们开始上课2、复习旧课3、节奏练习(板书节奏)把学生分为三大组加老师共四组,做节奏游戏步骤:念节奏、打节奏目标:能准确的打出节奏,要整齐,速度要慢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做一个节奏游戏老师:多媒体显示节奏新课教学1、播放视频导入(多媒体)老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洪湖水,浪打浪》MV 老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学生:有或无《洪湖水,浪打浪》老师: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洪湖水,浪打浪》板书:《洪湖水,浪打浪》老师:同学们请把书翻到22页2、歌曲简介老师:同学们知道洪湖是哪个省的吗?学生:湖北老师:很好,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的相关知识点老师:洪湖是位于湖北省,是中国的第七大淡水湖。
《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呢,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里面的唱段,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了1930年,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率领下消灭白极会首领彭霸天的故事。
(多媒体显示)3、范唱(弹唱)老师: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先给大家示范一遍老师:弹唱、、、4、6、线谱译简谱老师:同学们现在在线谱的下面对照翻译出简谱(翻译完之后,用多媒体放映出简谱)老师:同学们把你们写的简谱和屏幕上的进行对照,看自己翻译的有没有错误6、学唱旋律要求:能够基本流畅的哼唱旋律,节奏稳定,发音基本准确步骤:以每小节为一句,由老师领唱4、朗诵歌词(纠正发音)老师: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首先大家来一起朗诵一下歌词学生: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老师:歌词中有几个字需要注意一下“菱藕”、“满畈”5、老师:通过朗诵歌词大家是否能体会到作者想通过这首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老师:从歌词可以看出是对家乡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7、学唱歌词要求:歌词能和旋律准确的融合,最后能够流畅演唱。
排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实现对《洪湖赤卫队》中选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排演和表演。
二、教学内容1. 选曲介绍《洪湖赤卫队》描写了一群新四军战士和当地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湖北洪湖地区进行斗争的故事。
其中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以洪湖水为背景,描写了人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奋勇前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人音版介绍人音版是一种以人类声音为主要演奏材料的音乐演奏形式,既能够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又能够表现出独特的音色和情感。
3. 教学步骤1.分析选曲:对《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词、曲式进行分析,确定人音版演奏形式。
2.初步练习:通过声乐训练,磨合合唱团队,熟悉曲目,初步把握人音版演奏技巧。
3.排练统一:确定院内队伍、个人分工,合理分配排练时间,统一人气,效果更佳。
4.创新发展:在学习传统人音版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演奏特色和风格。
5.剧本表演:在音乐演奏和舞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洪湖赤卫队》的剧本表演,实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熟悉选曲歌词和曲式,把握人音版演奏技巧。
2.合理分工,分配排练时间,统一人气。
2. 教学难点1.在发展人音版演奏技巧的同时,保持传统文化的血脉。
2.结合音乐和戏剧,表现故事情节,实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评价通过考核学生表演效果,评价学生的音乐和戏剧表演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适用年级:中学生。
2.教学时间:每课45分钟,共需30课时。
3.教学器材:音乐器材、话筒、音响、剧本、舞台道具等。
4.教师资格:音乐、戏剧等相关专业教师。
六、教学效果通过排演和表演《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和戏剧表演技能,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进和不屈不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2.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大浪》;3. 能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1.体验装饰音的存在对乐曲的影响;3、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及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个单元我们在电子音乐中体验到了音乐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新的音乐形式。
下面我们来听两首音乐,说一说大家的感受。
播放《江姐》《白毛女》选段歌曲。
师:今天我们让我们来走进歌剧之夜!【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剧插曲,让学生有不同的音乐体验。
二、新课1、歌剧简介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根据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演出的同名歌剧改编,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
全剧共分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
观看歌剧图片。
2. 初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浪打浪》是《洪湖赤卫队》第三场《搜湖》当中的歌曲,以抒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
3、学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全曲为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第三段:是第一段地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4. 装饰音的学习。
(1)介绍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代替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被装饰的音叫主要音;装饰音大部分是由时值较短的小音符或某些旋律型组成,其时值计算在主要音内;现在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颤音三种,装饰音在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和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创作》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音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和特点;•掌握人音创作中的调式、节奏、声部处理等要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创作自己的人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人音创作中的调式应用;•声部处理技巧;•针对不同情感的节奏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人音创作的基本技巧人音是指采用人声模拟乐器声音的一种音乐创作形式。
它通常使用无具体语义的脸谱音素,通过人声发声、运用音效器材和后期处理等手段,形成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音乐作品。
人音创作的基本技巧包括:1.调式的运用人音作品通常采用异域音阶、振律等调式,打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2.节奏的处理不同情感的人音乐作品需要用到不同的节奏处理方法,例如采用追随节奏、突破节奏等。
3.声部处理人音创作中,每个声部的切换、运用都需要考虑到整个作品的整体音乐效果。
人音创作实践创作流程:1.确定主题和情感人音创作需要有一个中心主题和明确情感,通过主题和情感来确定调式和节奏等元素。
2.确定调式和基本节奏根据选定的主题和情感,确定创作中的基本调式和节奏,打好创作的基础。
3.加入声部和处理声部根据节奏和调式的需要,加入创作中适合的声部,并对声部做出处理。
4.完善作品通过后期处理和完善,将创作的作品呈现得更加完美。
评价与实施通过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以根据情感、节奏、声部处理等要素来对作品进行审评,给出相应指导意见。
实施时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到实际创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音乐的创作基本技巧,通过创作体验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通过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背景以及内容的了解,并通过聆听,使学生感受到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洪湖水,浪打浪》的欣赏,了解旧中国水乡的一角。
2、从对《洪湖水,浪打浪》的聆听并了解当时的北京,感受到旧中国水乡的坚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曲回顾。
师:《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回答。
师:这么流畅优美的歌曲,让我们再一次张开口,用你们甜美的嗓音来好好表现一下。
生演唱歌曲。
二、欣赏《洪湖水,浪打浪》。
1、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歌声走进江南水乡,只不过,这次我们去了解历史上水乡的一角。
伴随歌声,我们去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的洪湖。
2、欣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说说你对歌曲的印象。
3、简介歌曲: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选自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一首女生二重唱。
《洪湖赤卫队》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也是根据贺龙将军的姐姐贺英的革命故事改编。
4、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剧中人物韩英和秋菊唱出了《洪湖水,浪打浪》,她们想通过歌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5、再一次欣赏全曲。
6、小结:
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也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
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为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是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
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
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宽广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流畅动听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拖腔,体验拖腔在歌曲各个乐段中的运用。
3、能准确区分歌曲三个乐段,尝试用柔和而连贯的声音歌唱,感受旋律的美,体验拖腔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
体验旋律的跌宕起伏,了解歌曲表现的意境,体验并表现音乐的美四、教学难点
体验拖腔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歌声表现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①出示一幅波光粼粼的图片,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画面。
②让学生用线条表现看到的画面。
③用音符表现画面,展示旋律线条。
④音配画,体验二者的相似点和高度融合感。
2、讲授环节:
①初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你能划分一下歌曲的段落吗?
②师生讨论。
分段细听:
聆听第一乐段:
①先聆听范唱,再随琴唱词,体验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的旋律所营造的舟行碧波的意境。
②通过第4乐句的对比聆听,引导学生认识拖腔,感受拖腔独特的韵味和重要性。
聆听第二乐段:
①聆听并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拖腔有没有
出现?
②随琴唱一唱拖腔部分的歌词,体验一下拖腔的韵味。
聆听第三乐段:
①聆听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乐段的旋律和前面哪一乐段相似?这一乐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拖腔有没有出现?
②随琴完整歌唱,体验歌曲的韵味,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歌曲主题听辨:
分别欣赏由钢琴、古筝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片段,辨别是歌曲中的哪一个乐段,检测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3、拓展环节:
由对比导入《沂蒙山小调》并欣赏。
导语:一首《洪湖水》传遍大江南北,唱出了洪湖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在咱们山东,也有一首经久不衰的赞美家乡的歌曲,那就是《沂蒙山小调》。
①完整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
②随琴模唱旋律。
③给旋律排列顺序,检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4、小结
《洪湖水浪打浪》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希望大家能更加热爱音乐,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