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药业市场定位发展历程深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辉瑞医药发展历程辉瑞医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扎根于美国。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49年,当年德国药剂师Charles Pfizer在纽约创立了辉瑞公司。
起初,公司主要从事化学产品和医药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辉瑞公司逐渐加大了对医药领域的投入,并开始在制药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在20世纪初,辉瑞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叫作Terramycin的广谱抗生素,这是世界上首个通过发酵法生产的抗生素。
此后,辉瑞公司相继研制出了多种重要药物,包括罗欣、盖希娜、司他夫等,这些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世纪后半叶,辉瑞公司开始采取战略收购的方式扩大业务。
1999年,辉瑞公司收购了华薄药业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全球制药实力。
此后,辉瑞公司又相继收购了华而草波世(Warner-Lambert)和费尔敏等公司,使公司的产品线更为多元化,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辉瑞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与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公司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行业的前沿水平。
此外,辉瑞公司还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多项以寻求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为目标的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辉瑞公司对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也越来越重视。
公司在生物制药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成功研制出了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如艾滋病药物Celsentri和肿瘤药物因素。
目前,辉瑞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产品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如心血管、神经科学、免疫学等。
公司的使命是通过创新药物研发和提供优质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改善全球人民的生活质量。
辉瑞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医药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辉瑞公司管理学案例一、案例背景辉瑞(Pfize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商之一。
辉瑞公司成立于1849年,由两位合伙人查尔斯·辉瑞和查尔斯·厄弗斯创立,最初主要从事生产化学制品和药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转型成为专注于创新医药的生物制药公司。
二、案例分析1. 管理理念辉瑞公司一直秉承“关爱生命、和谐共赢”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福祉,并通过多样性和包容性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创新和科研,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和创意,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奖励机制来激励创新。
2. 管理架构辉瑞公司的管理架构非常严谨,高管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有着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公司采用分权管理制度,将各业务部门的决策权下放给相关的业务经理,以便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保持总部的战略控制。
3. 创新管理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行者,辉瑞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
公司把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研发投入方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新药和生物医药领域,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4. 品牌管理辉瑞公司一直注重品牌建设和维护,通过不断推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了在医药行业深厚的品牌形象。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公司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
5. 国际化战略辉瑞公司布局全球,建立了广泛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辉瑞为了迅速适应当地环境,除在新市场投资开发外,也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利用本土资源和人才,提高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
三、管理实践1. 创新激励辉瑞公司设立了多项创新激励措施,如设立研发基金、专利奖励计划、科研项目资助等,以鼓励员工积极创新,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公司还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团队,负责对新科技、新产品进行评估,以确保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员工培训辉瑞公司注重员工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培训机构的合作,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领导力发展等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 CarryOn 建立卓越的品牌亲和力
全球领导者遭受失忆症困扰
历经 150
寻找治疗方案
2008 强有力的视觉识别系统和品牌声音 (Brand Voice™
视觉形象与信息传播的一致。
品牌康复
牌标识的统一性,摒弃不和谐和不一致的因素,思睿高帮助辉瑞公司建立了一套能助其增长的架构和方法,确保辉瑞主品牌价值的经久不衰。
辉瑞企业声誉及品牌部总监 Lauren Albert 说:“我们的新视觉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
它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架构和指导,以便用一致的品牌声音强化辉瑞品牌。
它的灵活性也足以应对全球各地复杂多样的品牌传播挑战。
此外,它的确令人赏心 悦目!”
辉瑞在医疗保健行业的领导地位仍将保持,同样我们还将继续携手,以清晰的品牌理念指导品牌的强化工作。
瑞辉的品牌标识与基础识别应用荣获 2010 Brand New Award 奖项。
我们的客户和案例研究 | Pfizer (辉瑞)
我们提供的服务。
介绍辉瑞的好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辉瑞公司简介2.辉瑞的发展历程3.辉瑞的产品与技术4.辉瑞的社会责任5.推荐阅读的辉瑞相关书籍正文辉瑞公司,全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自成立以来,辉瑞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推广各种创新药物,以提高全球患者的生活质量。
辉瑞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其前身为两家德国制药公司。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辉瑞已经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佼佼者,业务遍布全球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辉瑞的产品与技术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心血管、肿瘤、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
其中,辉瑞研发的许多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金标准,如心血管领域的利普特(Lipitor)和肿瘤领域的索坦(Sutent)等。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辉瑞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医疗教育、疾病预防和患者援助等项目。
同时,辉瑞还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对辉瑞感兴趣的读者,我们推荐以下几本关于辉瑞的书籍:1.《辉瑞: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Pfizer: The World"s Largest Pharmaceutical Company):本书详细讲述了辉瑞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监管压力。
2.《辉瑞传奇:从无名小卒到全球制药巨头》(The Pfizer Legacy: From 无名小卒 to Global Pharmaceutical Giant):本书通过讲述辉瑞的创始人及其家族的故事,揭示了公司成功的秘诀。
3.《辉瑞:创新之路》(Pfizer: The Innovation Path):本书重点介绍了辉瑞的研发策略和创新实践,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辉瑞公司创建于1849年,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公司。
每天,分布于90个国家的大约80,000名辉瑞员工致力于探索、研发、生产和推广各种领先的处方药,为全球患者带来高质、安全的处方产品。
2008年,辉瑞公司年销售额为483亿美元,并投资75亿用于研发。
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和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恪守作为我们事业成功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念。
领导人才:我们相信领导者通过分享知识和奖励杰出的个人来激励员工。
我们力求为公司内各阶层的员工提供展示其领导才能的机会。
革新创造:革新创造是提高健康和保持辉瑞公司持续发展及收益增长的关键。
力争上游:我们为持续提高绩效、认真衡量结果及维护道德观念和尊重他人而不懈努力。
尊重他人:我们意识到员工是辉瑞成功的基石,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力量的源泉,我们为辉瑞尊重员工的历史而自豪。
团队精神:我们深知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我们必须团结协作,不断地超越组织结构上及地域上的限制,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客户至上:我们力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追求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
社区精神:我们努力在所在的每一个国家及其社区发挥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因为我们所在的国家及其社区的活力对业务长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道德观念: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设定崇高的道德标准,并追求完美的产品及高效的运作程序。
追求品质:我们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品质卓越的医疗保健。
我们的业务行为和运作程序都是以获得高品质为目的,超越患者、客户、员工、投资者、商业伙伴和政府官员的期望。
对每一件事,我们追求品质的热忱永无止境。
关爱生命,辉瑞使命”,这句话让许多人认识了辉瑞。
working for a healthier world众所周知,辉瑞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制药公司,进入中国也有17年了,在中国的各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是目前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也是最早进入大连的外资企业之一。
阿奇霉素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阿奇霉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繁殖系统感染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阿奇霉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全球阿奇霉素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估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三、市场竞争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阿奇霉素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辉瑞公司- 罗氏公司- 诺华公司- 拜耳公司- 辉立华公司2. 市场份额分布根据市场份额数据,截至2022年,辉瑞公司在全球阿奇霉素市场占领X%的份额,位居市场率先地位。
其次是罗氏公司和诺华公司,分别占领X%和X%的市场份额。
拜耳公司和辉立华公司分别占领X%和X%的市场份额。
3. 竞争策略竞争对手之间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争夺市场份额。
他们注重研发新的阿奇霉素产品,并与医疗机构和药店建立合作关系,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市场竞争还体现在价格竞争和市场营销活动上。
四、市场趋势分析1. 增长驱动因素阿奇霉素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不断增加的细菌感染病例- 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 快速发展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行业- 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阿奇霉素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新的制药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应用使得阿奇霉素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此外,纳米技术、控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阿奇霉素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 市场机会与挑战阿奇霉素市场存在一些机会和挑战:- 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但市场准入和监管要求也较高。
-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对阿奇霉素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五、市场前景展望阿奇霉素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细菌感染病例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奇霉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经济的舞台上,生物医药行业以其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领域。
而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更是屡见不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以揭示其背后的动机、策略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辉瑞收购惠氏辉瑞作为全球知名的制药巨头,于 2009 年以 680 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惠氏。
这一并购举措背后的主要动机在于拓展产品线和增强研发实力。
惠氏在疫苗和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先进的技术,与辉瑞的核心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通过此次收购,辉瑞不仅获得了惠氏的疫苗业务,如流感疫苗等,还加强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
在整合过程中,辉瑞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文化融合的问题,两个公司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其次,整合研发团队和资源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辉瑞通过精心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成功地实现了业务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技术升级的战略意图。
对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而言,它也引发了对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平衡的思考。
案例二:罗氏收购基因泰克罗氏对基因泰克的收购堪称生物医药行业的经典案例。
罗氏从 1990 年开始逐步收购基因泰克的股份,最终在 2009 年实现了完全控股。
基因泰克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先驱,在癌症治疗、免疫疾病等方面拥有众多创新的药物研发成果。
罗氏收购基因泰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其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管线,以巩固自身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整合过程中,罗氏充分尊重基因泰克的研发独立性和创新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这种“放手但支持”的整合策略使得基因泰克能够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不断推出重磅新药。
这一案例表明,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中,尊重被收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特色对于实现成功整合至关重要。
辉瑞公司的销售分析法辉瑞公司是医药制造业领先企业之一,其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公认。
该公司的销售分析法是一种以市场为核心,依托数据分析为手段,对公司的销售策略进行优化的方法。
一、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成功销售策略的基础,而且在医药制造业中尤为重要,不同人群的疾病需求和用药习惯都存在差异。
因此,辉瑞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部分,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消费者洞察消费者洞察是针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和行为,从而优化销售策略。
辉瑞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这些手段,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价值观以及消费行为。
通过这些洞察,辉瑞公司能够更有效地推销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三、品牌定位辉瑞公司在追求高质量、创新和可靠的同时,也注重品牌定位。
辉瑞公司拥有着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并借由诸如传统广告、数字媒体、电视广告等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和认知度。
辉瑞公司保持不断的品牌的调整和更新,既保留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又不断适应变化的时代和不同的市场需求。
四、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营销是辉瑞公司的销售策略之一。
辉瑞公司根据市场细分和消费者洞察的结果,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并从中获取营收收入。
对于不同的市场,辉瑞公司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和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营销,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五、数字化营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营销已成为现代营销的主流方法,辉瑞公司也相应地在数字化营销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平台,辉瑞公司能够更好地将产品推销给潜在客户,并且更好地实现品牌建设。
在辉瑞公司销售策略的成功实践中,以上五个方面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市场细分、消费者洞察、品牌定位、差异化营销还是数字化营销方面,这些措施都将使公司在饱和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在消费者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辉瑞发展历程
辉瑞(Pfizer)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跨国药企,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以下是辉瑞的发展历程:
1849年,辉瑞由德国化学家查尔斯·辉瑞在纽约创立,最初名为“辉瑞化学制药公司”。
1880年,辉瑞开始生产化学品和药品,成为美国最早的药物制造商之一。
1950年,辉瑞推出了溴化锂,作为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1980年代,辉瑞致力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多个重要突破性药物的发现和上市。
1996年,辉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勃起功能障碍”(ED,即阳痿)的口服治疗药物——伟哥(Viagra),这个药物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2000年,辉瑞宣布收购华美逊(Warner-Lambert),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制药业并购之一,使辉瑞成为全球最大的药企之一。
2001年,辉瑞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重要药物——吉列达(Gleevec),该药物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癌症治疗药物之一,为辉瑞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辉瑞不断进行收购和兼并,扩大了在
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
2019年,辉瑞与辉凌(Myovant)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男性避
孕药物,该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020年,辉瑞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成功合作开发了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并广泛使用,成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
辉瑞作为一家创新药企,始终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和高效药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关于辉瑞制药公司兼并和重组的探讨1849年,查尔斯•辉瑞和查尔斯•厄尔哈特表兄弟俩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座红砖楼房中创立了查尔斯•辉瑞公司。
进入新世纪,辉瑞迎来了繁荣。
最新采用霉菌发酵以糖进行柠檬酸的大规模生产促成了公司在之后多年的发展和成长。
20世纪下半叶辉瑞加强了药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
直至现在,辉瑞已经走过了159年的历史,从一家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小型家族式化工企业,演变为一家代表着最前沿高技术水准的世界最大的处方药公众公司。
是什么让辉瑞制药公司发展成为现在药品销售额位居世界制药企业排名第一并高居不下的国际上最大的研发型制药公司?众所周知,辉瑞制药公司除了在药物方面的研发不断发展创新技术、对自身的品牌有着强有力的推广创新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辉瑞公司是一个并购狂人,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到,10年并购让辉瑞通过兼并其他制药企业成就了其自身制药巨人的形象。
并购一向是辉瑞的看家本领。
辉瑞的前任CEO亨利·麦金纳尔曾创造了令整个制药界称道的“辉瑞模式”———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从20世纪末开始,辉瑞便开始进行了他的并购狂人之旅。
2000年的时候,当辉瑞以90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并获得重磅药物立普妥后,便首次跃居为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
毫无疑问,这是辉瑞的兼并史上一次巨大的成功。
立普妥在其后成为辉瑞公司著名的心血管产品,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也是全球销售额居第一位的处方药,单立普妥每年的销售额就占据了辉瑞制药公司收入的很大的比重,立普妥可以说是辉瑞的头牌产品。
但是从去年开始,关于辉瑞公司降胆固醇药品“立普妥”专利将在2011年11月到期的消息便频频见诸报端,许多药物仿制巨头纷纷瞄准了这一块肥肉,辉瑞公司不得不在未来面临许多仿制药企业的竞争,这使得辉瑞不得不进军生物药品,虽然这个“到期专利药”的便宜没那么好占,但是辉瑞也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的措施来提高自身药品的竞争力。
辉瑞生意计划培训教材第一部分:公司介绍1. 公司背景辉瑞是一家全球性的生命科学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创新的药物和疫苗,以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公司成立于184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
辉瑞在全球各地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拥有遍布全球的销售和分销网络,是世界领先的医药公司之一。
2. 公司使命辉瑞的使命是通过创新的药物和疫苗,改善全球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新型药物,改善现有药物的疗效,以满足患者和医生的需求,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为社会健康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生意计划培训1. 什么是生意计划生意计划是一个企业或创业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生意计划通常包括企业的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营销策略、财务计划、运营计划等内容。
生意计划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环境,明确目标,有效规划资源,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的机会。
2. 生意计划的重要性生意计划对于创业者和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生意计划可以帮助企业者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趋势,明确目标客户群体,发掘市场机会,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其次,生意计划可以帮助企业者规划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再次,生意计划可以帮助企业者降低风险,预测市场变化,制定灵活的应对策略,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
最后,生意计划可以吸引投资者,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3. 如何制定生意计划制定生意计划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客户群体等,了解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
其次,需要明确企业的目标和定位,包括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产品定位、市场战略等,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再次,需要制定详细的营销策略和销售计划,包括产品推广、渠道建设、价格策略等,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需要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和运营计划,包括资金需求、利润预测、成本控制、生产运营等,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全球顶级制药巨头之辉瑞Pfizer——并购之帝国《2017全球顶级制药巨头全攻略》—— Pfizer业务概况辉瑞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创建于184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研发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市,业务遍布全球约175个国家和地区,有63个生产基地。
辉瑞产品覆盖了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疫苗、健康药物等治疗及健康领域。
▲辉瑞两大业务部2016年营收528亿美元,在全球制药公司排名第一。
关键发展史1894查尔斯·辉瑞和查尔斯·厄尔哈特表兄弟俩在纽约布鲁克林创立了化工产品公司——查尔斯·辉瑞公司1861辉瑞在南北战争中大发战争财,成为美国较大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
南北战争后,辉瑞的主要产品是柠檬酸1928弗莱明爵士发现青霉素,辉瑞开始将企业重心转移到抗生素领域二战时期辉瑞向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相对廉价的青霉素产品,公司飞速扩张1951辉瑞研发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土霉素1956辉瑞正式进入大中华市场,并成立香港分公司1998辉瑞公司研发的万艾可上市,获得空前成功2000辉瑞先后以93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药厂,成为全美第一制药公司2002辉瑞以600亿美元买下法玛西亚,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2006辉瑞以166亿美元剥离个人护理用品业务给强生2009辉瑞以股份加现金方式收购同业惠氏,获得生物制品和疫苗,成为全球制药界一哥2011辉瑞以23.8亿美元将空心胶囊部门业务出售KKR公司。
同年研发核心产品沛儿1320124月,辉瑞以118.5亿美元将奶粉业务(来自惠氏)出售给雀巢2013辉瑞分拆旗下动物保健品牌Zoetis在纽交所上市,是全球最大的动物保健品企业2015乳腺癌重磅产品的Ibrance的获批2月,辉瑞以约17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无菌制剂生产企业赫士睿2016沛儿13疫苗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获CFDA批准4月,美国政府严厉打击税收倒置,辉瑞取消收购艾尔建计划5月,辉瑞斥资52亿美元现金收购生物制药公司AnacorPharmaceuticals8月,辉瑞先后以 6.45亿美元收购基因疗法开发公司BambooTherapeutics,以140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抗癌药制造商Medivation.Inc201710月11日,辉瑞再次考虑出售其健康药物部或分拆健康药物部,价值预估为150亿美元,买家尚不确定重要并购✍ 2000年,900亿并购华纳-兰伯特,获重磅药品立普妥并购后,辉瑞获得了重磅药物立普妥(1999年销售额37.95亿美元)。
瑞辉公司战略分析唐园园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21,学号25)一、公司概况辉瑞公司由Charles Pfize和Charles Erhart成立于1849,是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
辉瑞公司一直致力于发现更好的预防及治疗疾病的药物,来改善并提高人类的健康质量。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拥有万名员工, 12 个研发中心,在全球36 个国家建有79 个工厂。
辉瑞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及生产设备,公司的产品满足各个国家药监局标准,除供应美国市场,其产品也出口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欧洲等地。
二、外部环境分析一)公司所处宏观环境分析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医药市场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从之前的6%下降到%。
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以及亚太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在今后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会保持5-6%的稳定增长。
同时,由于新药物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而各个国家加强监管从而造成的审批难度增加,也使得更多的国际大公司进入仿制药市场,从而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
(二)公司产业环境分析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险水平的提供,都构成了对医药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也逐年增加。
据报道,2003 年国际医药年销售额为5000 亿美元,到2010年,已经增长到8560亿美元。
虽然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大,可增长率却一直在下降,从2003 年的%降低到2010 年的%。
2010 年,全球十大制药企业分别为辉瑞,强生,诺华,赛诺菲,默克,阿斯利康,雅培,葛兰素史克,拜耳,礼来,其总收入为4252 亿美元,占2010 全年医药市场的50%。
三、内部条件分析(一)公司资源状况1849 年,辉瑞公司成立。
公司的一个产品由于良好的口碑,产品一上市就收得了成功。
随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3 年,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合并,共同创立的一家拥有众多产品的全球药业巨头。
新辉瑞公司产品包括:专利药物,动物药物,以及保健品药物,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辉瑞:一家靠伟哥发家的公司
万艾可,全世界最畅销的药品之一。
据统计,在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四粒万艾可被患者服用。
这款药品,属于一家叫辉瑞制药的制药巨头。
辉瑞制药创立于1849年,早期的辉瑞制药是一家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的公司,其中也包括药物。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辉瑞依靠向北军提供大量药品获得长足发展。
战争过后,辉瑞主要产品是柠檬酸,到1928年,佛莱明爵士发明青霉素后,辉瑞开始介入抗生素领域,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辉瑞制药的第二次腾飞来自二战,当时因为辉瑞发酵工艺生产的青霉素产量大价格低,被美军大量采购。
战后辉瑞加大对药物的从生产研发,1951年研发光谱抗生素土霉素成功,此后四环素等药物的成功给辉瑞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但让辉瑞获得巨大成功的药物是万艾可,俗称伟哥。
万艾可是世界上第一款口服治疗阳痿的药物,1998年,美国FDA 批准万艾可上市,引起轰动。
十年后,万艾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阳痿应用最广的药物,也是诸多医生第一选择。
万艾可成功所带来的成功,让辉瑞得以吞并华纳兰伯特公司和法玛西亚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商。
2009年1月26日,辉瑞宣布正式收购惠氏公司。
时至今日,辉瑞制药在《财富》世界五百强位列173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制药企业。
但千万不要以为,辉瑞制药就是一家靠卖万艾可为生的企业。
他的处方药和肿瘤药物都是大名鼎鼎且价格不菲。
例如: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赛可瑞的价大概是一个月53500一盒。
所以,像辉瑞这样的公司,非工作原因还是不要和他沾边了,不然兜里得干干净净了。
辉瑞大药模式营销+并购研发后进的现实选择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
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
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
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
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
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
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
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PfizerInc.,PFE.NYSE)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多元化弯路后的现实选择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战略,让辉瑞错失生物制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失去了新药研发的领先优势。
90年代回归医药主业后,辉瑞却面临整个行业新药研发成本飙升的局面,单靠投入来获取研发优势变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辉瑞选择了适当投入的温和研发策略,在掌握研发话语权与控制投入风险间谋求平衡。
多元化之痛:错失构建研发壁垒最佳时机早期的辉瑞一直重视研发的价值。
在土霉素研发成功后,辉瑞更是坚定了对研发的投入。
1960年辉瑞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市设立了格罗顿实验室,主要负责创新药的研发。
目前该实验室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研发实验室,共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
1971年又成立了中央研究部,将世界范围的制药、农业、化工研发活动结合在一起,此部后来纳入了在英国、法国、日本及美国的实验室。
研发的投入带来了回报。
1982年,辉瑞推出抗炎镇痛药Feldene(吡罗昔康),1989年推出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Procardia XL(硝苯地平),这些重磅药成为辉瑞做大体量的关键,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旺销状态。
其中,吡罗昔康是辉瑞第一个销售额达十亿美元的产品,成为当时全球销量最大的处方消炎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辉瑞过去多年的研发积累进入了一个收获季节,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疗效好、技术领先的原研药。
1992年推出的Zoloft(左洛复)、Norvasc(络活喜)、Zithromax(阿奇霉素)三种新药,迅速成为辉瑞的重磅药。
其中,高血压药络活喜成为辉瑞第一个超级重磅药,1999年该产品全球销售额达到30.3亿美元;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左洛复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同样表现出色,1999年销售额分别达到20.34亿美元和13.33亿美元。
这三款新药辉瑞营收的贡献就高达40%。
而1998年推出的Viagra(万艾可),更是将辉瑞这个不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品牌推广到了全世界,并在第二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
一系列重磅药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辉瑞的销售规模。
1997-1999年的三年间,其销售收入由110.55亿美元跃升至162.04亿美元,净利润则由22.13亿美元上升至31.79亿美元。
以1999年数据为例,当年单品销售超过5亿美元的重磅药有8个,合计销售额92.97亿美元,占当年销售总额的57.37%。
然而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横向对比显示,辉瑞的增长并不突出。
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战略削弱了辉瑞对医药行业发展脉络的把握,使其错失了20世纪70年代生物医药发展的契机,以致在整个80年代发展迟缓。
后来成为辉瑞最主要竞争对手的默克和礼来两家公司,正是成功抓住生物医药的趋势,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大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其中,默克开发出历史上第一例用于人体的遗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成为这一时期医药领域的领跑者;礼来虽然规模不及默克,但抢先拿下了旧金山加州大学的人胰岛素项目,推出全球第一个销售的遗传工程药品。
在竞争的压力之下,辉瑞开始专注处方药业,不断提升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5%增加到1988年的9%。
但此时,辉瑞在制药领域已经掉队。
根据《财富》杂志数据,1993年辉瑞以7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在全美制药业第六位,落后于百时美-施贵宝、默克、史克必成、雅培和AHP(即现在的惠氏)。
如果放在全球,其排名还落后于德国的赫切斯特和拜耳、英国的葛兰素以及瑞士的罗氏。
面对逆境,辉瑞做出战略调整,重新回归制药主业,开始实施大规模剥离行动。
1990年,辉瑞把经营了近百年的柠檬酸业务卖掉,1992年分拆了专业化学品和难溶化学品业务,紧接着,出售了化妆品和香水业务,把刚到手两年的漱口水业务卖给高露洁,把心脏瓣膜业务出售给意大利菲亚特的子公司。
同时,辉瑞开始调整产品研发结构,降低抗生素类药的比重,增加心脑血管和消炎类药的比重,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
然而,此时辉瑞与全行业都不得不面对新药研发成本快速攀升,研发风险日益加大的尴尬局面。
新药研发成本攀升约10倍事实上,从辉瑞重新聚焦制药业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制药业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急遽变化,新药研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利可图。
相比之下,研发的风险和难度却在不断上升,不少以研发能力卓著的公司开始面临危机。
在产业内部,新药研发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年来成功开发出的新药越来越少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点。
1996年,美国新批准的全新化学分子实体53种,而2002年已降至15种。
FDA批准的新药申请在2002年只有68项,创下199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这导致新药研制的风险越来越大,统计显示,每250个进入临床前试验研究的药物只有1个能获得FDA批准,而每10个上市的新药平均只有3个能收回前期研发的成本。
与此同时,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也大幅提高了新药研制的周期和成本。
现在,一个药物从概念产生到推向市场需要10-15年的时间,有数据表明,美国新药研发平均费用从1975年的1.38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8.02亿美元,目前已升至10-15亿美元。
在产业外部,政府政策的变化给制药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美国等国家调整了专利政策,导致新处方药的实际有效专利期缩短,这直接削弱了研发型公司依靠专利获取垄断利润的潜力。
另一方面,迫于社会医疗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大多数国家对药品的定价限制趋于严格,使拥有新药专利的公司依靠高定价获利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显然,单纯依靠研发优势已经不足以保证制药企业的良性发展。
辉瑞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其每年均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却一直罕有超级重磅药推出。
1981年进入辉瑞的前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南希〃赫特森,在格罗顿实验室度过了漫长的15年时间,负责开发的药物达35种,先后共投入数十亿美元,但结果没有任何一种进入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控制研发费用率平衡风险,突出重点然而,研发无疑是医药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基因之一,为争夺制药产业的研发制高点,国际医药巨头在研发投入上从来都不遗余力。
美国著名商业史学家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曾使用三个基本主题—创建进入壁垒、确定企业战略边界、评价产业和处于其中的企业的增长限度—来构建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产业演进的理论框架,他断言,由于进入壁垒的形成,其他边缘企业很难介入核心制药企业的竞争。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最大的进入壁垒就是新药的专利保护。
从国际医药市场整体格局来看,要想获得超额利润,成为医药食物链的主导者,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就必须在原研药领域取得话语权。
处于医药金字塔顶端的原研药,虽然投入高、难度大,但往往也是高利润的象征,也因此成为国际制药巨头争抢的主要领域。
为此,在掌握研发带来的话语权与控制研发投入的巨大风险之间,辉瑞小心地谋求一个平衡点,将研发投入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数据显示,从较长的时间跨度看,辉瑞的研发投入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1997-2009年期间,其研发费用由18.05亿美元上升至78.45亿美元,但占销售收入的比值始终在15%上下浮动。
辉瑞的研发投入金额在绝对量上最大,但从与销售额对比的角度看,其研发投入率处于中下水平。
以2005年数据为例,全球前十制药大企业中,研发投入率(研发费用/销售额)最高的是强生(28.27%),最低的是惠氏(8.22%),平均值为17.92%,而辉瑞为14.51%,不仅低于行业均值,且在前十大中倒数第二。
另一方面,辉瑞的研发效率令人沮丧。
与竞争对手相比,辉瑞的研发经费开支高出30%,但研发效率依然只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默克、法玛西亚、礼来和百时美-施贵宝等。
1996-2001年,辉瑞的研究人员申请了1217项新化合物专利,每项专利花费达1750万美元。
相比较而言,拥有制药行业最富效率研究部门的默克公司,则注册了1933种化合物,每项专利的花费约为600万美元,仅为辉瑞的1/3。
研发上的相对弱势直接反映到盈利水平上。
2009年前十大制药企业中,辉瑞的销售净利润不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是屈居倒数第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辉瑞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总结研发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制订了一套旨在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办法。
目前,辉瑞确定了六项“制胜投资”重点研究领域,分别是肿瘤、疼痛、炎症、阿尔兹海默症、精神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将研发重点集中在具有传统优势又有重大医疗需求的领域。
资料显示,从早期发现到注册审批等各个阶段,辉瑞研发产品线包括600个项目,其中,大约有70%的研究项目和75%的后期在研产品都集中在“制胜投资”领域。
此外,辉瑞有意成为生物治疗和疫苗领域成为一流参与者,目前共有6种疫苗和27种生物制品处于研发阶段,计划2015年成为全球一流生物治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