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77.60 KB
- 文档页数:7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产品型号:WD22-401-Y203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聚醚甲醇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害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
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
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介绍一种乳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
随着原油开采中重稠油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三次采油采出的原油乳液愈来愈复杂、愈来愈稳定,石油试剂破乳剂的研究开发也不断地向提高破乳能力,降低破乳温度,减少破乳剂使用浓度和增强适应性方向发展。
破乳机理:原油本身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主要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结构的烃以及少量非烃化合物质,主要是水以及溶解于水的无机盐、机械杂质(砂、粘土等)、游离的硫化氢、氯化氢等,以不同形式分散于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加,使得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加上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原油的组分变得更加复杂,油田采出的原油含水含盐率逐渐增加。
破乳的缘由:原油中含有以上杂质,会增加泵和管线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聚;而排放的水中含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
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环境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和污水除油,原油破乳都是必需的。
石油试剂乳状液的破乳脱水脱盐是石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石油工业最重要的破乳方法是在原油中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原油乳液在油品的生产和炼制中经常出现,世界上主要的粗品油都以一种乳液的形态产出。
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相转移——反向变形机理,加入石油试剂破乳剂后发生了相转变,这类破乳剂产生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的表面活性剂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石油试剂破乳剂有许多的机会碰撞乳状的界面膜,或吸附在界面膜上,或排除替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其稳定。
增溶机理使用的破乳剂一个或少数几个分子即可形成胶束,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引起乳化原油破乳褶皱变形机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W/O型乳状液具有双层或多层水圈,两层水圈之间是油圈液滴在加热搅拌和破乳剂的作用下,液滴内部各层相互连通,使液滴发生凝聚而破乳此外,国内在对O/W型乳化原油体系的破乳机理研究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工作,认为理想的石油试剂破乳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较强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润湿性能;足够的絮凝能力;较好的聚结效果石油试剂破乳剂在油品生产和炼制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声波破乳法原理原油破乳脱水脱盐是炼油工艺的重要课题之一。
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与优选摘要:较详细地总结了评价原油破乳剂性能优劣的指标,并对原油破乳剂的选择方向做了大致性的论述,对于原油破乳剂的正确选择和合适的破乳剂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性能指标破乳剂优选原油脱水是原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原油破乳剂是原油脱水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化学助剂。
由于原油破乳剂对原油的选择性较强,应用范围窄,没有一种破乳剂能适用于多种原油。
因此,对如何从品种繁多的破乳剂中较快地选择一种合适的破乳剂应用于生产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破乳剂的性能指标和优选方向进行分析。
一、原油破乳剂的性能指标1.脱水率脱水率指的是在破乳温度、破乳剂用量和破乳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当破乳剂作用于乳状液后,脱出的水和原油中原来所含总含水量的比值。
一般用重量或体积百分数表示。
脱水率是破乳剂评价时的主要判断指标,能够判断出不同的破乳剂在同等条件下脱水性能上的优劣。
做出判断时对条件的要求比较多,脱水油样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现场用该破乳剂脱水的原油混合乳状液,样品的油水和乳状液的的混合都要求严格一致,并且要控制温度一致。
脱水率用于描述被检测破乳剂与参比样之间在脱水性能方面的差异,也可间接地反映被检测破乳剂在组份分子结构及分子量分布方面与参比样之间的差异。
破乳剂组份的分子结构与分子量的测定是极为复杂的,需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薄层色谱等贵重仪器进行测定,测试成本很高,对油田日常频繁的破乳剂检测工作不适用。
2.脱水速度脱水速度大小的判断方法就是将一定量原油破乳剂加入到取来的乳状液,在容器中恒温放置一定的时间之后观察其所析出的水量多少。
脱水速度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开始出水量较多后来逐渐减少,开始出水较少或不出水后程出水加快和全程等速度出水。
描述脱水率和脱水速度可用“脱水量–时间曲线”进行综合对比评价。
3.中间过渡层中间过渡层指的是在原油乳状液在破乳剂作用下破乳,靠重力沉降静置分层后,在油相和水相中间出现的分界界面。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摘要:归纳了近年来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和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破乳机理和发展现状,对今后乳状液破乳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油水界面膜,近年来,随着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得原油组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断深入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新的破乳方法对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的研究情况做了归纳,希望对广大油田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目前,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以致原油乳状液破乳的机理没有完全弄清楚。
破乳就是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将其从稳定体系变成不稳定体系,最终达到脱水目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破乳剂的作用机理:1.顶替或置换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加入到原油乳状液后,由于破乳剂比乳状液的成膜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所以能迅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将部分原成膜化合物顶替出来,形成新界面膜强度比原来界面膜强度低,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原油乳状液的破乳。
这种机理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2.反相作用机理这种机理认为,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变,即使原来的稳定油包水型乳状液类型转变为与其相反的乳状液类型,破乳剂的作用是充当水包油型乳化剂,在发生相转变的时候水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脱出。
3.润湿增溶机理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分子对乳状液的乳化膜有很强的溶解能力,从而破坏界面膜。
破乳剂分子可以润湿成膜物质,这种润湿包括水湿和油湿,分别使成膜物质向水中或油中溶解,从而破坏界面膜。
这类破乳剂也可被称作增溶剂。
3.絮凝-聚结机理絮凝作用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破乳剂分子可将原油乳状液中的分散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鱼卵状的聚集体。
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称作絮凝作用。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ⅠQ/SH 0236—2008前 言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 周海刚 王亭沂 隋林 杜灿敏 张娜 张志振IIⅠQ/SH 0236—2008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油破乳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原油破乳剂的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SY/T 5329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402 石油含水量的测定 电脱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轻质原油本标准中的轻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865kg/m3的原油。
3.2中质原油本标准中的中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为865kg/m3<ρ<916kg/m3的原油。
3.3重质原油本标准中的重质原油是指脱水原油20℃密度ρ≥916kg/m3的原油。
3.4含聚原油本标准中的含聚原油是指聚合物驱采出原油。
4 技术要求原油破乳剂应符合表l的技术要求。
1Q/SH 0236—20082表1 技术要求项目 质量指标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闭口闪点,℃ ≥20轻质原油 ≥90中质原油 ≥90重质原油 ≥80脱水率,%含聚原油 ≥80自然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1级水相清洁度人工原油乳状液 不低于2级注:聚合物驱采出原油“脱水率”均执行“含聚原油”指标。
安全技术说明书页: 1/14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按照GB/T 16483编制日期 / 本次修订: 28.09.2022版本: 9.0日期/上次修订: 20.03.2022上次版本: 8.1日期 / 首次编制: 12.06.2008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Product: Basorol® P DB-9945(3026907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14.12.202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Basorol® P DB-9945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油田用特性化学品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江心沙路300号邮政编码 200137电话: +86 21 20391000传真号: +86 21 20394800E-mail地址: **********************紧急联络信息: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中国)+86 21 5861-1199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国际):电话: +49 180 2273-112Company:BASF (China) Co., Ltd.300 Jiang Xin Sha RoadPu Dong Shanghai 200137, CHINA Telephone: +86 21 20391000Telefax number: +86 21 20394800E-mail address: ********************** Emergency information:Emergency Call Center (China):+86 21 5861-1199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Telephone: +49 180 2273-1122. 危险性概述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分类4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日期 / 本次修订: 28.09.2022版本: 9.0产品: 原油破乳剂 Basorol P DB-9945Product: Basorol® P DB-9945(30269070/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14.12.2023致癌性: 分类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分类3 (蒸汽可能会导致嗜睡及眩晕.)对水环境的急性危害: 分类2对水环境的慢性危害: 分类2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图形符号: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内壁结垢等现象。
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
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
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
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
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
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张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
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张力。
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
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
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2.1.原油破乳剂原理破乳剂是一类能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使分散相聚集起来并从乳状液中析出的化合物。
在化工生产中,用破乳剂可回收乳状液里没有参加反应的原料或产品等。
破乳剂有:水、溶剂、无机盐类电解质、对抗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原油破乳剂配方成分分析,破乳机理技术生产技术工艺原油乳液在油品的生产和炼制中经常出现。
世界上主要的粗品油都以一种乳液的形态产出。
一种乳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
其中之一是以一种极细的分散体如大约1mm直径的液滴悬浮于另一液体上。
这些液体的其中之一通常为水,而另一个经常是油。
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
在这种情况下,乳液是一种水包油型。
水被称作连续相,而油被称作分散相。
相反地,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乳液就称作油包水型。
大多数的原油乳液属于这种类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同样地,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
但是在单个的水分子和油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
排斥力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
表面张力将此界面面积降到一个最低值。
所以,水滴在油包水乳液中是球形的。
此外,单个的水滴倾向于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总面积比所有液滴面积总和小。
因此,一种由纯水和纯油组成的乳液是不稳定的。
分散相趋于凝集,而两个分离的层面因此而形成界面上的排斥力抵消,如通过特种化学品在界面上的累积可降低表面张力。
在技术上,许多情形通过加入熟知的乳化剂以生产稳定的乳液而开发利用这种作用。
任何以这种方式起稳定作用的物质必须具有能使其同时与水分子和油分子互相作用化学组成,即它应含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原油乳液因油中含有的天然物质而稳定。
这些物质通常含有极性基团如羧基或酚基。
它们可能以一种溶液或一种胶态分散体的形态存在。
特别的影响是附着于末端。
在此情形下,绝大多数的微粒分散于油相中并在油水界面累积,在此界面上,它们并排排列,极性基团指向水中。
所以最后形成了一种物理稳定的界面层。
像微粒层或石蜡结晶体似的固体包。
以肉眼通常认识到的结果包覆在界面层中。
这个机理解释了原油乳液的陈化和难于破除的事实。
近些年来,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研究多集中在液滴聚结过程的精细考察和破乳剂对界面流变性质的影响等方面。
但由于破乳剂对乳状液的作用非常复杂,尽管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对破乳机理尚无统一论断。
原油破乳工艺流程
原油破乳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准备:收集所需的化学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助剂等。
2.配料混合: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化学原料混合在一起。
通常,表面活性剂是原油破乳剂中的主要成分,而分散剂和助剂则起到增强分散效果和稳定性的作用。
3.混合反应:将混合好的原料送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原料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具备分散和破乳作用。
4.过滤和净化: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和净化,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YT-100系列)化学品英文名称:Oils demulsifier(YT-100 series of products)企业名称:长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地址:银川德胜工业园新胜东路26号邮编:750200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0951)8988055 企业应急电话:(0951)8988032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cqhg-ZJ-02 生效日期:2006年7月1日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甲醇 5-20 67-56-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蒸汽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应特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或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不要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对泄漏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避免吸入蒸气。
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各种防护用具,裸露部分皮肤应涂好防护膏,当皮肤沾上本品时,应及时用肥皂洗净。
AE-8031原油破乳剂第一节化学产品及企业标识产品中文名称名称:原油破乳剂AE-8031产品英文名称:企业名称:天津市渤海石油采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地址:天津市塘沽区河口街2-37号501信箱电子邮件地址:BOPTSC@邮编:300452电话:0086-022-25808376传真:0086-022-25808376企业应急电话:0086-022-********生效日期:2019年4月1 日国家应急电话:120(急救)、119(火警)第二节危险组分及性状产品外观:微黄色至红棕色透明液体。
说明:聚醚、甲醇和水的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皮肤接触:会是皮肤变的干燥和皲裂,直接接触,皮肤会吸收并出现症状。
眼睛接触:有刺激性,长期接触会导致眼睛伤害。
吸入:对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
对视神经系统有毒害影响,特别是对视神经有毒害。
一旦吸入体内,排出速度很慢。
吸入过量的症状包括:头晕、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视线模糊不清、失明、休克和死亡。
30小时后症状时好时坏。
误服:症状与吸入相对应。
能使人中毒或失明。
慢性影响:视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皮肤出现脱脂、皮炎。
环境影响:对水生生物有害。
物理和化学及火灾和爆炸方面的危害:火灾危害:本品液态易燃!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与强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爆炸危害:本品遇高热、火星、或火苗,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害。
当温度高于闪点时,可以形成具有爆炸性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
空的容器可能含有残留物,未经适当处理不可重新使用。
分解性:分解后有易燃/毒性气体生成。
参见第十节“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四节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果皮肤大面积接触到化学品,需用淋浴彻底冲洗身体,并立即请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