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19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要求清楚界定权利(产权)●例子:“公地悲剧”、环境污染等3. 凯恩斯主义引发的问题●过多政府干预、管制,国有企业绩效低下4.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全球化(二)理论背景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出版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1890年出版代表著《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约翰·梅纳·凯恩斯(1883- 1946):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局限性:●制度既定的假设前提使经济学远离现实(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为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斯密两个伟大的思想: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一)产生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思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等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格罗斯曼、哈特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思、戴维斯、福格尔等(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Coase R.H(1910—)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第一讲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修)任课教师:张凤林(2008.4)[内容简介]向大学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概括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制度的基本性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二是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如中国农村改革,企业改制,竞争、垄断与管制等,理解产权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书]1、《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2月版。
2、《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制度经济学》(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版。
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版。
第一讲导论(2课时)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充分说明新制度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西方,有人把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显然,深入学习和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其产生阶段;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其发展阶段。
第一章导论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C.全球化D.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3.以下被科斯批评为“黑板经济学”的是()A.新制度经济学B.新古典经济学C.旧制度经济学D.马克思的制度分析4.按埃格特森的看法,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理性选择B.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C.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D.稳定性偏好5.下列属于旧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理性选择B.均衡观C.非均衡观D.进化观6.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B.机会主义行为假设C.弱理性假设D.讲诚信假设7.“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这句话是谁说的()A.科斯B.诺思C.拉坦D.配杰威奇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1.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A.管理的交易B.限额的交易C.馈赠的交易D.买卖的交易2.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
……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A.诺思B.张五常C.阿罗D.威廉姆森3.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C.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4.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C.交易的人格化特征D.交易的频率5.在威廉姆森看来,以下三个因素对交易费用有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但除外的是()A.人的有限理性B.资产专用性C.交易的不确定性D.机会主义行为6.根据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诺思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交易形式分为三种,以下不属于这三种交易形式之一的是()A.人格化交易B.由第三方实施的人格化交易C.非人格化交易D.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格化交易7.在交易中,一方被另一欺骗而造成的损失,属于下列哪一种含义的交易费用()A.内生交易费用B.管理型交易费用C.外生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第三章科斯定理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导论●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基本假设●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框架内容及学习意义课程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经济学科。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用科斯的话说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经济制度当中。
人类自身的福利依赖于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而后者又取决于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
斯密说,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由分工决定。
但只有存在交易时,专业分工才有可能;交易成本越低,制度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交易成本依赖于一国的制度,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教育文化等诸方面的制度。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时间不长,影响却越来越大。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证明。
⏹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以其对现实的较强的解释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斯蒂格利茨说: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2011年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BBBCDCB三、判断说明题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
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CBACCBA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
(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第一章导论●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基本假设●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框架内容及学习意义课程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经济学科。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用科斯的话说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经济制度当中。
人类自身的福利依赖于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而后者又取决于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
斯密说,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由分工决定。
但只有存在交易时,专业分工才有可能;交易成本越低,制度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交易成本依赖于一国的制度,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教育文化等诸方面的制度。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时间不长,影响却越来越大。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证明。
⏹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以其对现实的较强的解释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斯蒂格利茨说: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科斯简介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10年生于英格兰,1929至1932年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大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1951年,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1951-1964年,先后在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任教。
1964年到芝加哥大学执教直到1979年退休。
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高级法学与经济学研究员。
科斯出版过一本名为《英国的广播事业:垄断研究》的著作,此外还发表了18篇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
诺思论交易费用范畴对新制度的意义“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最大不同就是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经济理论。
而这个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提出的交易成本。
有了交易成本这个发现,我们才找到了解释制度的存在和制度变迁的方式。
因为有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制度经济学才称得上‘新’的。
”诺思简介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著作包括1973年的《西方世界的兴起》、1981年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1990年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等。
科斯定理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产权理论的发展⏹企业产权结构理论的发展⏹企业性质理论的发展⏹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发展1.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对交易费用的含义的界定(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的分析(威廉姆森、诺思等)⏹关于交易费用性质的研究(诺思)⏹关于交易费用计量的研究(诺思、威廉姆森等)⏹交易费用的应用研究(威廉姆森、张五常等)2.产权理论的发展⏹产权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菲吕博顿等)⏹许多学者探讨了产权的形式和属性问题(德姆塞茨等)⏹还有一些学者对产权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德姆塞茨、诺思等)⏹有学者还研究了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问题(科斯、张五常、波斯纳等)。
3.企业产权结构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分析了古典企业(业主制)的产权结构特征。
⏹詹森和梅克林(1976)对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
⏹伯勒和米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了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
股份制的特点在于:剩余索取权与经营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
⏹还有一些学者对非营利性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研究。
4.企业性质理论⏹科斯(1937)将企业的性质界定为契约。
企业契约的重要特征是包含了权威关系,这种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要交易的数目。
⏹阿尔钦等(1972)认为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无本质区别。
⏹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替代市场,是用要素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是一份契约取代一系列的契约。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并把它应用于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和企业最优所有权结构等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性质理论。
5.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诺思。
诺思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要点是: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
⏹诺思、拉坦、林毅夫等还对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舒尔茨(1968)对人力资本产权研究不足和制度滞后提出了批评,他的批评引起不少学者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探寻硅谷成功的奥秘过程中,人们发现,硅谷的成功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领域,中国学者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张维迎、周其仁等。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段时间孕育和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时代背景1.产生背景•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的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2.发展背景•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绩效差异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这反过来促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使制度和新制度经济学引起注意的另一变化是全球化。
•新制度经济学在近些年的兴旺与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及其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
(二)理论背景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形成和兴起,其深刻的理论背景是:新古典经济学对制度的忽视。
1.什么是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指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边际分析方法和原则为特征的各种学说,包括马歇尔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杰文斯经济学及美国克拉克经济学说等。
⏹新古典经济学实际涵盖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经济学之间西方主流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构成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切命题和基本分析方法都包括在最初由瓦尔拉斯提出的、至今发展为“阿罗—德布鲁模型”的市场一般均衡体系中。
2.科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主流经济理论把企业描绘成一个‘黑箱’。
这是非常离奇的事情。
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是在企业内部使用的,这些资源怎样使用依赖于行政性的决策,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市场的运作。
结果,经济体系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当然特别是现代公司,是如何处理它们的事务。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经济学家的兴趣在于价格制度,他们却忽略了市场这种支配着交换过程的更具体的制度安排。
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很不完整的理论。
”3.舒尔茨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新古典“经济学家在陈述经济模型时的一个积习难改的特征是,他们并不提及制度。
但尽管有这一疏忽,现代经济学仍在着力为制度变迁寻找理论支持。
不过一个无法掩饰的事实是,他们在考虑制度问题时,分析的橱子里是空荡荡的,里面只有几个被视为无用了的标有‘制度经济学’的旧盒子。
”4.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制度的领域①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②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概括而言,像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③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三、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的关系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1.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研究纲领(或范式),就是一种“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该科学共同体共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共有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并成为规定相应学科发展方向的共同传统.⏹拉卡托斯:一份研究纲领分不变的“硬核”和可变的“保护带”两部分。
如果只是对研究纲领的“保护带”重新调整,则被称为对这一研究纲领的“修正”,而对原有研究纲领的内核要素的改变则意味着形成一种新的研究纲领。
2.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①主体面临特定环境的约束;②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③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3.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的修正首先,他们都直接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交易的契约纳入经济模型,而且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也被作为基本的标准而加以确认。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完全信息和交易无成本的假设也被放宽,正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扩展①增加外生的新的约束(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
这一方法已被用于分析传统的市场交易;组织内交易。
这一工作已经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到产权安排的细微变化如何显著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②试图解释市场组织和其他一些合约结构使之内生化。
各种经济组织像企业等都被看作一个契约网络。
③社会与政治制度同样被看作单个主体间相互交易的产物,制度间的生存竞争也会产生制度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