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苏教版语文八上第8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o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提炼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
o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感。
o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o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准确理解《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o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难点:o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
o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
三、教学准备•《始终眷恋着祖国》原文及注释材料。
•文中关键语句的PPT展示。
•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o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壮丽景色,感受祖国的伟大。
o提问:你们对祖国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o引入课题《始终眷恋着祖国》,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眷恋”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作者会用“始终眷恋着祖国”作为文章的标题?2.背景介绍:o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及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o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朗读文章:o教师播放文章朗读音频,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文章的情感。
o学生尝试自己朗读文章,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教案课题: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刘敬智)教学目标:1、体会著名科学家钱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精当选材、有详有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自读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听说过“两弹一星”吗?知道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哪23位著名科学家吗?让我们来历数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任新民、孙家栋、吴自良、杨嘉墀、陈芳允、陈能宽、周光召、赵九章、姚桐斌、钱学森、钱骥、钱三强、郭永怀、黄纬禄、屠守锷、程开甲、彭桓武。
(这23位科学家,都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在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中,钱学森,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一个令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名字!为什么呢?阅读课文后自会有答案。
二、阅读主场(一)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交流对一些不懂字词的理解,教师抽查以下词语:眷恋深造门下摇篮得意门生遨游生涯萌发恐吓诬蔑触怒募集软禁据理力争(二)自读课文,寻找、整理各层的主要信息。
1、第一部分(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在美国的辉煌成绩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第二部分(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矢志不渝。
(1)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新生的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回国的意志。
(2)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三)分层复述课文内容,请同学补充、评议。
(四)课堂发言:在美国人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原文概括);在你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五)交流阅读收获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目的中的两个问题。
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精心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3.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提问:1.“眷恋”一词是什么意思?2.请给文题补一个主语:始终眷恋着祖国。
二、人物介绍(出示幻灯片)三、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1.注音2.成语积累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或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四、研读课文(一)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2.怎样理解文题中的“始终”一词?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划出来,说明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二)精讲点拨1.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钱学森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爱国科学家。
2.(1)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①第5自然段:“不止一次地写信感叹“旅客生涯作到何时”,不止一次梦见上海和伴他度过童年的房子”提问: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②第13自然段: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③第14自然段:租房只签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④第15自然段: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⑤第18自然段: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才回国“五年多”说明时间长,斗争之艰苦,表现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历程的艰辛,表现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吗?望穿秋水、归心似箭、望眼欲穿、魂牵梦绕过渡:钱学森是那么的眷恋祖国,归心似箭,但是他的回国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激励人民奋发向前、振奋精神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下一代,我们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2. 掌握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基本知识和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观念。
4.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爱国主义概念的阐释。
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1.1 教师介绍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内涵。
1.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有无爱国行为。
1.3 制作小报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创新教学方式。
2. 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种种2.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看法。
2.2 家乡的美丽、历史、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
2.3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读物,阐述祖国的美丽、伟大、宏伟等。
3. 阅读提高及实践活动3.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2 学生自己查找关于祖国的资料和相关新闻,了解和认识祖国。
3.3 以学生身份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课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家乡的美好以及国家的伟大,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习阅读及情感教育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翻阅书籍以及观看相关视频来领悟祖国的美丽、伟大和宏伟等,让学生发现家乡和祖国的美好之处。
同时,老师也让学生了解祖国每个皆可爱、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脊梁。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明白爱国不仅仅是说说口号,而是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爱国细节。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钞票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表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一些要紧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关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钞票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钞票学森简介:钞票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钞票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钞票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钞票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截了当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进展规那么,进展建立了工程操纵论和系统学等。
二、(对字词检查后依照情形自定)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完,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对钞票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表达钞票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表达钞票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困难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能否以钞票学森的活动复述课文可分五个时期讨论课文以什么为文章的线索四、合作探究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如何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钞票学森显露的爱恋情思吗?2、这位次长大为震动。
他认为:〝钞票学森不管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的:一、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表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选材精当、层次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点:目标一、3教学假想:一、从多种渠道搜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二、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4、教具:投影仪五、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按照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生平,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一、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二、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畅、力求生动。
(教师可适本地引导人物通信的写法)3、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归纳: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前后为序明线眷恋祖国的深情暗线②选材精当,详略适当。
由学生举列分析,教师引导。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讨投影:一、师生一路探讨课后练习一,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二、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语句进行品读感受。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4、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仍是克服一切困难,仍然毅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咱们学习。
若是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如何想,如何做?请以“若是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学生小结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或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一、完成课文后面的探讨练习二。
二、查阅报刊和网络,搜集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材料,分小组在班级交流。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初中语文 (1)刘敬智教学目标:1、明白得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精心选材关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重要语句的含义,了解精心选材关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教学预备:课件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航天事业的进展是与钞票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钞票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杰出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方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过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奉献家〞的称号。
钞票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43年,他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体会直截了当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纳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导弹的先驱。
1955年,钞票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止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钞票学森的个人简历和归国的坎坷。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解决以下咨询题:〔出示小黑板〕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语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讲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话简介钞票学森的要紧经历。
4、钞票学森归国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险阻?5、他最后是如何样回到祖国的?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6、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咨询题及你认为中存在的咨询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同位或四人一组〕相互解答疑难咨询题。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设计(苏教版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江苏省昆山市鹿峰中学杜海涛【设计理念】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那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确实是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发觉的过程,关心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经历与明白得;关心学生回来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要自我摸索和探究事物,亲自去发觉咨询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觉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把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刻顺序组织材料。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钞票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明白得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纳〝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钞票学森身上表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一辈子价值。
【教学重点】明白得一些要紧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制造性地明白得文本。
【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课题)陆游在专门多年前就讲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能够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讲〝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爱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闻名的物理学家——钞票学森,历尽艰巨,依旧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品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截了当导入。
第8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主备人学科八上语文主备时间集体备课时间执教人课题执教班级集体备课地点教学目标1.能读懂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说说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法讨论、交流、品读、探究教时1一次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可由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苏教版八上备课指导本课课文导读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要很好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在选材上下工夫。
关于钱学森的事迹实在太多了,作者经过筛选,着重抓住他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来写。
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对于钱学森的求学经历,通讯只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所进行的斗争,则详写,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具感染力,进一步表现钱学森夫妇的爱国之情。
学习本文,体味钱学森深厚的爱国精神,学习本文用事实说话的平实的写作手法。
双基知识导学1.注音庚子(gēng)遨游(áo)卓越(zhuó)萌发(méng)募捐(mù)4.解释①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课文里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②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③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④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⑤慎重:谨慎认真。
⑥变相:内容不变,形式和原来不同(多指坏事)。
⑦软禁:不关进牢狱但是不许自由行动。
⑧营救:设法援救。
营,谋求。
诬蔑诬陷“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诬陷”,诬告陷害。
募集招募“募集”,广泛征集。
“招募”,募集(人员)。
境地境界“境地”,生活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基础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55年中秋,天安门广场沐浴在旭日某某的辉煌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海外归来,面对巍峨的天安门城楼深深弯下了腰,透过泪水,他无限感慨地自言自语道:我终于回来了,我一定要把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本文通过几处细节叙述,让我们感受到钱学森急切回归祖国的心情,外部的阻力反而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胜利地乘坐轮船驶向东方的祖国”。
疑难问题解析1.文章为何用大量篇幅写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的光辉成就?钱学森在世界航空科学史上影响很大,要了解他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卓著成就,这是其一;其二,正是因为钱学森的巨大贡献,是“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所以他归国才困难重重,从侧面衬托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课题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教时
主备人:王长安
授课人:王长安
授课班级:八(2)(3)
授课时间:9.2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教学难点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出示钱学森年轻时、年老时的图片,也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幻灯显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
那钱学森到底为中国作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呢?
学生自学以下资料: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资料上只是从1956年开始介绍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之前的学习工作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的20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呢?请打开课本52页。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世界上学生熟知的伟人来唤起学生的旧有经验进行导入,并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通过资料的自然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同时,又留有空白,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自然,流畅,学生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文本的情境中。
)
二、检查预习,自学和概括1-4自然段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能利用以下一些词语,大致讲讲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经历。
词语如下:深造拜读门下博士得意门生第一流
终生教授肩负权威卓越先驱创始人
(学生自学5分钟后,先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过渡: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是十分丰厚,工作条件是非常优越,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还有高级别墅、名贵轿车、高薪,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是美国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事业也将在美国政府的重视下如日中天。
)
2、显示:
一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指名读、读出语气)
但他又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
(指名读、读出语气)
自己再自由读读,你有什么体会?
(过渡:美国是什么国家?想必大家也有所知道。
他们自以为手中拥有霸权,他们是说得出、做得到的。
)
(设计意图:巧妙地以描写钱学森的重点词语,来简要介绍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经历,既自学运用了词语,又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的1-4自然段。
再通过美国海军次长的话的品味,产生情感上的对比,初步进入文本价值的理解中。
)
三、了解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阻挠行为
1、迅速浏览课文,美国政府在针对“钱学森的回国问题”上,他们又采取了哪些非人道的做法?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①他们对钱学森进行恐吓,非法搜查了他的住处,进行人格诬蔑。
②他们非法逮捕了钱学森,并关押了15天。
③他们监视钱学森的生活,屡次来捣乱和对住处进行检查。
小结:整整五年,钱学森处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身心饱受折磨。
这就是自诩为自由国度的美国的人权和民主。
2、特别要提的是,作为一名世界闻名的的科学家,在1950年9月,钱学森竟然被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送到一个孤岛上关押了15天,对于视时间为生命,视荣誉为生命的钱学森来说,他在狱中会怎么想?会怎么做?请大家走进钱学森的内心,想一想,用第一人称“我”说一说。
3、小结:但是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
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阻挠,反向衬托出钱学森的人物形象。
同时抓住关键句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发挥想象,创造性的理解文本。
同时始终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展开教学。
张弛结合,学生在逐步进入价值和思维的发展中。
)
四、感受钱学森的眷恋之心。
1、课文不止一处,通过他的行动和心理想法写出了钱学森的这颗眷恋之心,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5-15自然段,划出来关键语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集体交流。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其他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钱学森的内心想法。
③整整五年中,钱学森居无定所,随时准备回国。
2、他的儿女理解父母的做法吗?他们会怎样问?而钱学森又会怎样回答?
(同桌之间模拟角色进行对话训练。
指名两对集体交流)
3、你能用短语来概括一下钱学森的这颗眷恋之心吗?
小结:拳拳爱国心
(过渡: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想方设法、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请同学们读读第5、15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
4、感受钱学森的浓浓骨肉情。
①学生自由表述。
②出示钱学森的家信: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
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
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教师范读,学生品味)
③小结:牵动着钱学森的心的还有“浓浓骨肉情”。
(设计意图:这个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文本重点语段的品读,紧抓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眷恋之心。
同时,挖掘文本的深度内涵,不局限于简单的“爱国的层面”,综合理解他的内心,不过分神话他,创造性地理解钱学森的“思念父母、故土”情怀,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富含情感,活的钱学森。
还通过设计钱学森与子女的对话的情境演示,使学生能进一步走进钱学森的内心,在有梯度的理解人物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
五、情感的延伸,有度的拓展
1、正因为这“赤子情怀”,所以钱学森回来了,所以李四光回来了,所以华罗庚回来了,还有邓稼先、吴文俊、郭永怀等回来了。
学生默读李四光、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你有什么感受?
2、引读式小结:他们抛弃了在国外的一切荣华富贵,义无返顾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他们把全部的身心和爱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他们心中珍藏着最大、最深的爱,最浓最牢固的情结,这是因为他们(始终眷恋着祖国)。
3、有这样一首歌唱得好: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你会唱吗?会唱的和着音乐大家一起唱。
集体演唱《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合理进行拓展,让学生从钱学森生发出去,拓展视野和文本的广度,了解这类人物的事迹和他们的普遍追求价值。
并通过音乐情境的渲染,让学生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崭新的认识和升华,真正做到“披文而入情”。
)
六、作业
1、钱学森在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2、课后把钱学森的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听。
(设计意图:课外及时进行情感上的巩固和知识的内化,并从口头语和书面语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情商。
)
板书:
美国当局的阻挠钱学森
↓↓
恐吓饱受折磨
始终眷恋着祖国逮捕与世隔绝拳拳爱国心
监视想方设法浓浓骨肉情
软禁毅然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