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及产业SWOT分析概述云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业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产业的SWOT分析。
发展概况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传统的粮食加工、食品加工到饲料加工、禽畜产品加工等,云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加工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提高了农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也促使加工业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SWOT分析优势-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 区位优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与周边省份和国家具有便捷的交通和贸易联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 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云南省的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可以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特产。
劣势- 运输和物流成本较高:由于山区较多,云南省的农产品运输和物流成本较高,给农产品加工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 缺乏品牌知名度: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云南省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较弱,亟需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
机会- 内外需市场扩大: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 “一带一路”倡议: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合作,拓展出口市场。
挑战- 品质和安全控制: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农产品加工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十大特产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特色的省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民族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因此也孕育出了许多独特的特产。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云南的十大特产。
第一,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国特有的发酵茶,在云南的大山深处,有很多种茶树,年代悠久,其中就包括了普洱茶树。
云南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传统名吃,历史悠久。
主要原料包括米线、锅底、鸡肉、鸽子蛋、火腿、青菜等,口味鲜美且极其营养。
第三,玉龙雪山冰川。
玉龙雪山是云南省的第一景,冰川是玉龙雪山的巅峰之美,这里的冰雪时刻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极其纯净。
第四,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果。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的一个热带地区,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各种水果的生长,因此西双版纳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如西瓜、火龙果、芒果、橙子、柚子等等。
第五,枸杞子。
枸杞是云南传统的中药材,被誉为“补肝肾、明目的圣品”,这里的枸杞种植质量非常不错,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材市场。
第六,腊肉。
西南地区的新春期间人们喜欢腌制腊肉,在云南颇有名气,当地出产的腊肉肉质细腻,口感鲜美。
第七,火腿。
云南老火腿是以火腿加工切片食用的,色泽红润,肉质鲜嫩,口感极佳,是云南特产中的佳品。
第八,猪蹄筋。
猪蹄筋是云南火锅的传统食材,为令人垂涎的美食,口感鲜美,滋味浓郁。
第九,蘑菇。
云南盛产各种蘑菇,如牛肝菌、平菇、白玉菇等等,以牛肝菌为代表的蘑菇更是美味至极,营养丰富,常常被用于烹制美味佳肴。
第十,糕点。
云南的糕点口味独特,如云南米酥、过桥米线蒸糕、路南糯米糍等等,各具特色,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云南十大特产。
这些美食、美景和名优特产品不仅是云南的骄傲,更是中华美食和旅游的代表,各位朋友可以尽情享受它们带来的美味和美好。
去云南最值得购买的十大特产NO1.卷烟云南是烟叶种植大省,也是卷烟生产大省,闻名全国的红塔山、云烟、大重九、红河等品牌香烟就产于云南。
全省烟叶种植、卷烟生产“两烟”税收最高时占到地方财***收入的75%。
云南香烟有味、有劲,包装高端大气上档次,抽了云南香烟,其他的香烟都不叫烟了。
NO2.普洱茶世界上能喝的古董有两种:法国葡萄酒和云南普洱茶。
云南已有3000多年的普洱茶种植历史。
普洱茶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七八次后仍有香味。
喝普洱茶不只是品它的味道,更是对3000多年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一种敬仰。
NO3.药材云南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这里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多种药材的`生长,云南出产的药材多达1千余种,占全国药材品种的70%,其中三七、天麻、灵芝、虫草、玛咖等品种,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中成药“云南白药”誉满全球。
NO4.紫陶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与江苏宜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
采用“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淡艳”装饰效果和无釉磨光工艺,将书法艺术与紫陶加工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产品丰富多样,精美绝伦。
NO5.食用菌食用菌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视为珍贵的“山珍”佳肴。
世界上可供食用的菌共600多种,其中云南就有300多种。
比较著名的食用菌有:竹荪、松茸、鸡纵、牛肝菌、虎掌菌、猴头菌、黑木耳、银耳、干巴菌、青头菌、鸡油菌、羊肚菌等。
每年从4月至11月,不同种类的野生菌相继破土而出,不同的鲜香,不同的质感,随时挑逗着你的味蕾。
NO6.云南斑铜斑铜是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起源于云南青铜器,最早在明代就已见行于世。
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砚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布局————根据韦伯原理分析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烟草加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矿产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烟草加工业: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等三大水系流域的平坝、缓坡和丘陵,涉及曲靖、玉溪、昭通、楚雄、大理、昆明、红河、保山等地。
而云南主要的几个烟草公司都分布在昆明、曲靖罗平、保山、玉溪、临沧、丽江、昭通等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主要是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绿色食品及功能食品产业、花卉及观赏园艺产业和生物化工产业。
旅游业: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旅游名城—昆明。
多样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云南五大生态文化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区;滇西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滇东南岩溶地貌生态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土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和滇中高原湖泊生态文化旅游区。
矿产业:云南省内主要矿物有:煤、铅、锌、锗、铟、铊、镉、磷、蓝石棉、锡、铂、银、钾盐、砷、硅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岩、硅藻土、铜、镍、钴、锑、化肥用蛇纹岩、盐矿。
煤矿:多分布在曲靖,昭通等地区。
铜矿: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
新平大红山铜矿,探明储量155.64万吨。
钨矿: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地区,除麻栗坡、中甸钨矿已开采。
铁矿: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昆钢附近。
钛砂矿:集中分布在昆明、保山地区,在昆明附近的武定、禄劝、富民一带发现的特大型钛砂矿,品位高,且易采选,地质储量1400万吨,是目前我国最好的资源远景区之一。
金矿:金矿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并探明了墨江、镇流、元阳等3个大型金矿床。
盐矿:昆明市附近的安宁大型盐矿,厚度大,品位高,宜于大规模水采。
………………….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各种大型水电站分布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流域。
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云南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并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云南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并分析其对云南经济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1. 自然资源优势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云南省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和优势。
1.1 矿产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水资源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流经该省,其中包括长江、澜沧江、红河等。
云南省的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灌溉、发电和水运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
1.3 生物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药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云南省的药物、食品和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1.4 旅游资源云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云南省拥有美丽的高山、深邃的峡谷、壮丽的湖泊和古老的民族文化遗址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地理优势云南省的地理位置独特,处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之间的交汇点。
这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合作的机遇。
2.1 边境地理位置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的广西、四川等省份接壤,是中国重要的边境地区之一。
这些边境地理位置使云南省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2.2 陆路交通枢纽云南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
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通便利,为云南省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开放合作云南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
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商投资也不断增加。
云南特色农产品现状云南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
云南的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是云南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天然无公害农产品云南的农业生产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采用自然生态的种植、养殖方式,生产出的农产品绿色、健康、安全。
其中,有机蔬菜、天然茶叶、无公害水果等成为云南农产品的代表。
这些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出口到国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优质茶叶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特色茶叶种类繁多。
其中,普洱茶是云南最有名的茶叶之一,以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而受到广大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滇红茶、碧螺春、金骏眉等茶叶也享有盛誉。
云南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蔬等农产品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果蔬的种植,尤其适宜水果的生长。
云南的水果以种类多样、口感鲜美而著称。
其中,石榴、柿子、葡萄、柚子等水果广受欢迎。
云南还产出丰富的蔬菜,如豆角、土豆、南瓜等,供应国内外市场。
畜禽养殖云南的畜禽养殖业也发展迅速,以猪肉、鸡蛋、鸭肉等畜禽产品为主。
云南的畜禽产品以品质优良、绿色安全而著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还积极发展有机畜牧业,推广无抗、无激素、无饲料添加的畜禽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名优特产云南拥有众多的名优特产,如红河哈尼梯田的红薯、玉龙雪山的松茸、丽江的酥油茶、大理的白族三道茶等。
这些特产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云南的名优特产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云南的特色农产品得益于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通过依托天然生态和无公害生产方式,云南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和优势。
云南将继续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农产品。
云南必买的十大特产云南十大特产之一:玉溪褚橙玉溪褚橙:冰糖脐橙的一种,云南特产橙类,以味甜皮薄著称。
甜中微微泛着酸,像极了人生的味道,由于它是由昔日烟王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植而得名,结合褚时健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因此也叫励志橙,商业品牌为:云冠橙。
云南十大特产之二:普洱茶云南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
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产品功效:普洱茶含量多酚丰富,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解渴、除烦去腻、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
云南十大特产之三:宣威火腿宣威火腿产于云南省的宣威县,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其外形端正,个大骨小,肥瘦适中,肉质细嫩,吃起来清香扑鼻,它以独特的风味蜚声中外,早在二十世纪初就行销国内外,并多次地国际上得奖。
现在当地还用宣威火腿加工成各种食品,主要有:云腿罐头、云腿午餐肉、云腿月饼及云腿奶糖等。
云南十大特产之四:文山三七三七素来就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它降血脂血糖疗效十分显著,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
文山县已经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定为“中国三七特产之乡”。
云南十大特产之五:富宁八角八角,北方俗称“大料”,属常绿阔叶乔木。
其果、叶、干全身是宝,被富宁农民誉为“摇钱树”。
八角干果、八角叶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药用,是制咳药、合成抗癌药“派龙克萨龙”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
同时也是高级香水、香皂、饮料、食品、烟草、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
云南十大特产之六:蒙自石榴蒙自生产的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似玛瑙,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至87%。
其中,甜绿籽、厚皮甜砂籽、甜光颜在国内石榴产品中属上乘品种,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蒙自县的新安所镇、文澜镇和草坝镇等地,产量丰富,远销国内外市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云南省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29•【字号】云政办发〔2022〕75号•【施行日期】2022.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云南省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的通知》(云办发〔2022〕37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精神,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云南省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立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省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有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应成立由牵头部门负责的产业工作专班,形成产业强省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烟草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产业、现代物流业、出口导向型产业12个产业发展。
二、组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一)绿色铝谷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省长副组长:刘非常务副省长岳修虎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省林草局、省投资促进局、云南电网公司等。
(二)光伏之都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省长副组长:刘非常务副省长岳修虎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省林草局、省投资促进局、云南电网公司等。
云南省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云南省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公布销2万亿[昆明信息港发布时间: -09-08 09:14:38进入社区来源:昆明信息港]昨天,省政府公布了云南省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分别是旅游文化、烟草、生物、石化、有色、黑色金属、能源、光电子、装备制造、商贸流通十产业规划,为全省谋划了从今年到间的发展蓝图。
按照发展规划,到,10个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
光电子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光电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领域,当前,云南省发展光电子产业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中,铟和锗、硅等紧缺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资源在全国列第八位。
云南省还聚集了北方红外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光电子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
- 是云南光电子产业打基础的时期,力争到全省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达90亿元左右。
到,全省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左右,成为光电子技术水平局部领域国际领先、部分产品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同时,全省光电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
汽车产量60万辆云南省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将以昆明、曲靖、大理、玉溪、红河等地区为重点,不断做大汽车及内燃机、电力装备、机械基础件及零部件配套,做深大型数控机床、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做多重化矿冶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新型农业机械和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专用装备,提升重点产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全面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到,汽车产量达到25万辆,以欧Ⅲ、欧Ⅳ为主开发生产内燃机40万台,力争汽车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到汽车生产能力达到60万辆、内燃机10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
到,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我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第21位、西部第4位。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创建实施方案(试行)为加快推进云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决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创建活动。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科技为支撑,强化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抓住农业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将全省“十类优势特色产业”分别打造10个强县,为推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示范,起好辐射带动作用。
二、创建目标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橡胶、马铃薯、蔬菜、蚕桑、咖啡、生猪、肉牛、特色水产等十类优势特色产业,用5年时间,分别打造10个基础设施硬、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产品上规模、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强县,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样板、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展示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科技适用人才培训基地。
——蔗糖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1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较全省均值高1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具有1户以上蔗糖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2700万吨。
——茶叶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无公害茶园、生态茶园比例100%,亩产干茶80公斤以上茶园面积占50%以上;茶叶产量6500吨以上,茶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名优茶比例达到80%以上,年产精制茶2000吨的加工龙头企业3户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
——橡胶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橡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干胶产量3000吨以上,单产达到每亩110公斤,产值达到7500万元,具有1户以上橡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标胶加工企业;带动全省橡胶种植面积达75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达到120亿元。
——马铃薯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商品薯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产量1800万吨。
——蔬菜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保鲜、储运、专业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带动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产量达2500万吨。
——蚕桑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蚕桑园面积5万亩以上,蚕茧产量5000吨以上,具有1户以上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桑园面积达200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咖啡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咖啡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产量达7500吨,建成2户以上技术先进清洁化生产的咖啡脱皮加工厂和1户以上咖啡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种植咖啡面积达100万亩,产量万吨。
——生猪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年末存栏达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以上,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出栏率150%,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14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3个以上。
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带动全省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肉牛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肉牛存栏25万头以上,出栏肉牛10万头,出栏率40%以上。
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饲料保障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带动全省存栏肉牛1200万头,出栏肉牛400万头。
——特色水产业。
到2015年,创建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1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亿元以上,水产良种化率65%以上,病害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带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8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85亿元。
三、创建重点(一)按照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抓产业基地建设创建县要突出区域优势特色,统筹做好优势特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发展规划,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
种植业要建成万亩连片的产业示范基地,畜牧业要建成一批生猪万头出栏和肉牛千头出栏的养殖示范基地,水产要建成池塘养殖500亩、网箱养殖50亩的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规模集中、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
(二)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创建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要求,对现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培育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深加工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抓好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场工人”的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长期租赁农民土地,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实行农民以企业工人的身份为企业生产原料,推进基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原料生产工厂化。
创建县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化达到全省同类产业的领先水平。
(三)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要求,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抓好田间渠网、管网、路网建设,建成高稳产农田地。
把创建县生猪、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成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和大中型沼气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
水产养殖池塘进排水分离,电网、道路满足生产需要,投饵、增氧、发电机等基本养殖设备完备。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创建县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作业达到全省同产业的先进水平,设施农业发展形成规模。
(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抓科技创新和服务创建县要抓好优势特色产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对优势特色产业实行标准化种养殖、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品科技含量和单位面积产出率、经济效益高于全省同产业水平;强化科技培训,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要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以种养加技术为核心,培育一大批生产骨干,创建县从事优势特色产业的农民,要基本掌握种养殖和管理技术。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机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全省做出示范。
(五)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抓品牌创建和产品营销创建县要积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品牌创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要进入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行列;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和产品营销,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与省内外终端市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销售货畅渠流。
四、申报条件(一)产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基础申报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应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基地建设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全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种植业面积、产量、商品率排列全省前列;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较高。
2010年底,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1个以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达5个以上,年出栏肉牛8万头以上;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以上,水产品养殖产量8000吨以上,渔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
种养殖管理技术先进。
(二)具有同类产业较高的产业化水平申报县优势特色产业有1户以上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把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作为“第一车间”进行扶持,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等投入机制;建有1个以上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户与企业已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基础设施相对配套申报县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水、电、路等设施应基本配套,水利化程度达40%以上;高稳产农田地占50%以上;生猪良种化程度达86%以上,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广泛推广应用;池塘精养、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具有一定基础。
(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申报县的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能积极协调各部门和各方面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五、申报与认定优势特色产业强县的创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州(市)初审,省农业厅认定。
(一)县级申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十优十强县”创建的申报主体,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县(市、区),均可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向所在州市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州市初审州(市)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县(市、区)上报的创建优势特色产业强县进行初审,报所在州(市)人民政府认可,并以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推荐上报省农业厅审定。
(三)省级认定省农业厅“十优十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州市上报的创建优势特色产业强县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后报厅“十优十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云南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省农业厅发文进行认定。
(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文件、州(市)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州(市)人民政府推荐文件、优势特色产业十强县申报书及其它附件材料。
六、组织管理(一)加强领导省农业厅成立“十优十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厅发展计划处),具体负责创建的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等日常工作。
列入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工作,务必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扶持对认定的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县,省级财政资金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万元,并在相关项目上给予支持。
州(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整合、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入十强县创建,形成多渠道投入、快速发展的格局。
(三)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省农业厅“十优十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对连续两年检查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取消优势特色产业强县创建资格;对创建工作推进好、成效明显的,省农业厅视情况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资金投入。
(四)组织验收优势特色产业强县建设期为5年,建设期满后,由创建县开展自检自查,审计部门开展项目审计,所在州市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省农业厅“十优十强”创建工作领导组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的由省农业厅授予“云南省XX产业十强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