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基本省情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3
云南省省情简介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边接东南亚五国和我国南部地区,素有“东方瑞士”之称。
云南省地处高原,地势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同时,云南省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这里聚集了25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厚,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了云南的一大亮点。
地理特点云南省地理特点鲜明,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全省地势呈南高北低的倾斜趋势,主要由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组成。
云南省地处五大河流域之一的元江、澜沧江、怒江等著名河流经过,使得云南拥有众多的湖泊和瀑布,流域内的水资源得天独厚,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气候条件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复杂多样,所以气候条件也较为复杂多样。
其中,昆明市被誉为“春城”,气候温和,温暖宜人;而西双版纳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湿度大。
此外,云南省还有高原气候、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众多游客的理想目的地。
旅游资源云南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著名,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云南省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有雄伟的横断山脉、神奇壮观的石林、美丽的滇池、独具特色的丽江古城等。
此外,云南省还拥有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泸沽湖、普者黑、西双版纳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给云南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文化底蕴云南是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之一,这里聚集了25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厚。
每年的“过洞节”、“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此外,云南还有独特的歌舞、手工艺等民间文化,这些都为云南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发展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农业也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云南被誉为“中国的花园”,盛产稻米、玉米、烟草、茶叶等。
云南省省情一、概况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
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
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
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
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云南省省情一、概况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
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
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
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
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云南省省情一、地理概况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
云南省地处北纬21°8′40″至29°15′7″、东经97°31′53″至106°11′47″之间,东临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界越南,西连缅甸,北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接壤。
全省总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4.1%。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和高原主导地势。
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著名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最高峰为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
二、气候特点云南省气候附有南亚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的特点。
气候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较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云南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多雨,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而西部则相对干燥,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
这种地理气候条件给云南的土壤和生态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三、人口和民族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常住人口超过5700万人。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6.7%。
云南省的主要民族包括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等。
不同少数民族之间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四、经济发展云南省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
近年来,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云南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云南省的基础产业,以稻米、玉米、烟草、茶叶等为主要农作物,同时养殖业也很发达。
工业方面,云南省的有色金属、煤炭、能源、化工等行业具有竞争力。
云南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锌、铅、锡、铁等。
服务业在云南省的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旅游业。
云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镇而吸引着大量游客。
五、旅游资源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丽江古城、大理洱海、香格里拉、玉龙雪山、三江并流、石林等。
云南省情第一节基本情况一、历史建制与沿革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郡治设在滇池县(今晋宁),云南县是其下辖的24县之一,“云南”作为政区的名称由此出现,“云南”也至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元朝忽必烈灭大理国后,赛典赤被派到云南任行省平章政事,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成为全国11个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治所从大理迁至昆明。
昆河铁路全长468公里62个车站,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
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线路上,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完成的。
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911年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
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
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
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1926年11月7日,李鑫主持,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39号召开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云南省情七、云南省情(一)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二)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
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
共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市)。
云南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2、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地形一般地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
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点海拔公76.4米。
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多米。
云南的地貌有五个特征:一是高原呈波涛状。
全省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这个特征在滇西北尤为突出,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
三是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
四是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五是山川湖泊纵横。
3、山川河流主要山脉。
东部有轿子山、五莲峰、乌蒙山、梁王山、礤王山、牛首山、六韶山等,均为高原面上的山脉,大致向东北、西南方面展布;西部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高大而狭长的山脉,其北段山高林密,面段为横断山余脉,主要有云岭余脉哀牢山和无量山,怒山的余脉大雪山和邦马山、老别山,高黎贡山的西部分支和槟榔山等。
全省海拔2500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30座。
云南省主要河流与湖泊。
境内有大河流600多条,主要的180多条,多为入少海河流的上游。
第一节基本情况一、历史建制与沿革据《尚书.禹贡》载,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今云南之地属“梁州”之域。
公元前279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蹻率军由湘西溯长江而上,攻灭夜郎,统一了滇池地区,建立滇王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西南边地设立郡县派官置吏,进行直接的统治。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郡治设在滇池县(今晋宁),云南县是其下辖的24县之一,“云南”作为政区的名称由此出现,“云南”也至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东汉继续推广郡县制,于公元69年增设永昌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作为行政区划由县扩大为郡。
东晋初年起,爨氏势力统治云南地区达500年之久。
隋朝时期,隋朝廷派史万岁率兵南征,击降爨氏,消除云南的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唐朝在云南设置羁縻府州。
公元738年,南诏在唐朝大力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蒙舍诏主皮逻阁为“云南王”。
南诏前后共13个王,历经247年,始终保持着对唐王朝的臣属关系。
公元795年,设置云南安抚司。
937年白族先民段思平率军推翻了云南奴隶制政权“大义宁”,建立了大理国政权。
大理国疆域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版图,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等地。
行政区划府、郡的建制基本沿袭南诏,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
大理国相传22世,历经315年。
元朝忽必烈灭大理国后,1276年,改鄯阐府为中庆路,正式建立云南行省,成为全国11个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治所从大理迁至昆明。
1381年(明洪武14年),明朝取消元朝设立的云南行中书省,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三司”,执掌全省政务、军务和刑名按劾之事,辖全省府、州、县。
后设巡按御史,以资监察。
明朝在云南实行“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采取“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并赠予世袭官衔。
清朝沿袭明制,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并在一些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特权,任命流官统治,而在边远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4.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8位。
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
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达4483万,在中国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境内山谷相间,平坝只占土地面积的6%,山区、半山区占94%。
云南是中国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条件。
主要有四大比较优势:(一)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云南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
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气候。
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
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3.3%,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是水能。
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
地理: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云南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
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抵海拔76.4米。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
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
有出境公路20多条,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
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气候:一、类型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
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二、特点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
云南地理概括云南的省情特征是边疆、山区、多民族三位一体。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总面积为39.4万多平方公里,全境东西相距864.9公里,南北长990公里。
东部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贵州省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处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面,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
云南是我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一个省份,边界线长达3207公里,其中,中缅边界1997公里,中老边界500公里,中越边界710公里。
全省与外国接壤的有8个地州、27个县。
从云南全省的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
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端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其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左右。
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平均每公里降低6米。
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在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处是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元江出口处,海拔76.4米。
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余米,为国内其他省区所少见。
(二)山脉河流云南重要山脉,东部有乌蒙山、五莲峰、梁王山、拱王山、牛首山、六韶山等,均为高原面上的山脉;西部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高大而狭长的山脉,北段山高林密,南段为横断山余脉,主要有云岭余脉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余脉大雪山、邦马山、老别山、高黎贡山的分支和槟榔山等。
云南省基本省情精选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一)基本情况1、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4.1%,居第8位;2、全省有16个州、市(8州8市);3、129个县(市),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4、总人口达4500万,在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5、山区、半山区占94%。
(二)四大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民族文化浓郁、历史文化多元共融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气候多样性。
二是生物多样性。
三是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四是水能资源丰富。
云南有6大水系,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五是矿产资源丰富。
2、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
边境线长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与XXX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加速构建中国—XXX自由贸易区。
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三条对外通道:西路通道、中路通道、东路通道。
3、民族文化浓郁全省有52个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人口近1500万,在中国居第2位,占全省总人口的l/3。
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4、历史文化多元共融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这个结论已经通过开远丛林古猿、禄丰腊玛欢迎下载精选古猿和元谋古猿的发现而被证明。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二、对省情的分析和定位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6168亿元,财政总收入14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3%。
第三章云南州市概况第一节昆明市1、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2、昆明是国家一级口岸城市,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窗口。
3、昆明地处云南中部,东与曲靖市接壤,西与楚雄州相连,南与红河州、玉溪市毗邻,北与四川省隔金沙江相望。
4、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5、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城市。
6、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
7、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
8、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9、2011年昆明市全市辖6区(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东川)、1县级市(安宁)、7县(晋宁、富民、宜良、嵩明县和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免租自治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共14个县(市)区。
10、昆明市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彝族,其次是回族、白族。
11、昆明市地势北高南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
12、昆明市矿产主要有磷、盐、铜、铁、钛、煤、石英砂、硅石等。
盐矿储量138亿吨,居全国第2位。
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铜矿探明储量355万吨,东川区为全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
13、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3种。
14、山茶、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是云南八大名花。
15、茶花为昆明市花。
16、昆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基地。
17、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18、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石林。
19、2011年11月24日,全国爱卫会发布《关于命名2009—201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昆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命名。
第二节曲靖市1、曲靖是珠江源头第一市,爨文化的发祥地。
云南省省情1. 知道云南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云南省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最西端: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弄岛乡;最东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剥隘镇最北端:敌情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最南端:西双版难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附近从海路位置看,云南省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内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距离都不太遥远,同时,位置还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从人文区位看,云南处于历史上多民族迁徙、流动和频繁交往,多种文化交汇叠合的边缘地带。
2. 知道云南省的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电动高原(云贵高原西部)。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高原为主。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
3. 知道云南省的主要河湖及其特点。
云南省河川密布,水系众多。
河流具有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落差大等高原山地河流的特点。
全省河流分属金沙江(长江上游,三江并流,金沙劈流,长江第一湾)、南盘江(珠江正源)、元江(红河)、澜沧江(源远流长,湄公河)、怒江(滩高十丈,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六大水系,期中南盘江、元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其它的为过境河流。
2、湖泊⑴滇池位于昆明市区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⑵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北部,⑶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三县交界处。
⑷异龙湖位于石屏县东南部。
⑸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位于永胜县西南部。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一)基本情况1、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4.1%,居第8位;2、全省有16个州、市(8州8市);3、129个县(市),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4、总人口达4500万,在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5、山区、半山区占94%。
(二)四大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民族文化浓郁、历史文化多元共融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气候多样性。
二是生物多样性。
三是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四是水能资源丰富。
云南有6大水系,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五是矿产资源丰富。
2、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
边境线长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与东盟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加速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三条对外通道:西路通道、中路通道、东路通道。
3、民族文化浓郁全省有52个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人口近1500万,在中国居第2位,占全省总人口的l/3。
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4、历史文化多元共融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这个论断已经通过开远森林古猿、禄丰腊玛古猿和元谋古猿的发现而被证明。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二、对省情的分析和定位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6168亿元,财政总收入14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云南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六强六弱”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经济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是统筹兼顾的力度逐步增强,但协调发展的机制依然较弱;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势头明显增强,但保持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后劲依然较弱;四是改革开放的力度明显增强,但发展活力依然较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依然较弱;六是和谐社会建设工作逐步加强,但社会管理一些环节依然薄弱;云南“六强六弱”的基本特征定位,目前仍然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欠发达省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一)云南建设三大目标(即两强一堡):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建成建设富裕云南、文明云南、开放云南、和谐云南。
(二)云南发展四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
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大发展机遇。
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和维护边境安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云南省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三)要求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是地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
要不断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加强城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解决局部地区长期发展滞后的问题。
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健全区域协调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五是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重点生态区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六是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人才保证和舆论支持。
大力发展科技,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七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继续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要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对外贸易,继续深化同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效,逐步构建了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全世界、外引内联、大贸边贸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桥头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方位拓展与省外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加快边境城镇、边境经济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口岸功能,完善边贸政策,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
八是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要认真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
云南概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资源丰富云南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
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气候。
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
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丽江大研古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有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
四是水能。
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
云南有6大水系,由于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如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都具备建设大型梯级电站的条件。
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居全国第2位。
五是矿产。
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
拥有量居我国西部省区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92种矿产中,有35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磷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区位条件优越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
全省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我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1个、二类口岸9个,与东盟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已成为我国与印度和东南亚友好交往和开展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这条古道从四川至云南,然后通达缅甸、印度和西方国家。
二战时期经云南开通了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随着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的日趋完善,云南已经初步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便捷的通道:一是西路通道,沿滇缅(昆畹)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铁路西进,有多个口岸出境,可分别到达缅甸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并直达仰光;还可经密支那到印度雷多,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后通往孟加拉国达卡港、吉大港和印度的加尔各达港。
二是中路通道,由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昆明至打洛公路和西双版纳机场构成的通往老挝、缅甸、泰国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三是东路通道,以现有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及待开发的红河水运为基础,通往越南河内、海防及其南部各地。
随着各条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备和通行条件的改善,云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必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中国的发展及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三)民族文化浓郁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l/3.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等。
这些文化和习俗源于自然,顺乎人性,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还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陆续发现的云南开远森林古猿(1500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800万年前)、元谋古猿(170万年前)和智人化石等,证明了这个论断的科学性。
在玉溪市帽天山发掘出土的“澄江动物化石群”,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和加拿大的“伯吉斯动物化石群”共同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历史上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大理国、南诏国等,也充分印证了云南历史上的繁荣。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仅遗留下大量文物古迹,也为云南的发展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