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营养状况和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乳母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1乳母的营养需要1.1能量乳母较正常妊娠时对能量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泌乳能量消耗和提供乳汁本身能量,正常妊娠时的脂肪储备可为泌乳提供1/3 所需的能量,另2/3 则需要由膳食补充。
因此推荐乳母的每日的膳食能量摄入量应在非孕基础上增加500kcal 。
1.2蛋白质蛋白质是营养中影响乳汁分泌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母乳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1.2%。
母亲膳食中蛋白质若供给不足,可能对乳汗中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会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因此,乳母必须要补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较一般成年妇女增加20g/d. 。
1.3脂肪乳汁中必需脂肪酸对于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都有促进作用。
每天脂肪摄入量在80〜100g 为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天饮食脂肪供给量应占总能量27%〜30%。
1.4矿物质1.4.1钙人乳钙含量较稳定,通常为34mg/100ml,每天从乳汁排出钙约300mg当饮食摄入钙不足时,不会影响乳汁分泌量及乳汁钙含量,但可能消耗母体钙贮存;母体骨骼钙将被动用,以维持乳汁钙含量恒定。
乳母每天泌乳850ml,则通过乳汁分泌损失钙近300mg因此,乳母应增加钙摄入。
日常膳食中除多食用富含钙质食物外,也可用钙剂、骨粉等补充,并且应补充维生素D,鼓励乳母多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
乳母膳食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200mg/d。
1.4.2 铁铁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防止贫血的发生,乳母日常膳食中应多吃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猪血豆腐、肝脏等。
推荐乳母膳食铁的摄入量为每天25mg。
1.5维生素1.5.1脂溶性维生素:乳母维生素A 摄入量可影响乳汁维生素A含量,因为维生素A可以少量通过乳腺进入乳汁。
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A 可提高乳中维生素A 含量数倍,但饮食维生素A 转移到乳汁的量有限,超过一定限度则乳汁中含量不按比例增加。
我国推荐乳母饮食的供给量为每天1200卩g视黄醇当量。
维生素E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尤其是体内处于缺乏状态时,大量补充,可使奶量增加。
乳母胎儿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以自身乳汁哺乳婴儿的哺乳期。
保证乳母的合理营养有利于母体自身健康的恢复以及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食物。
因此,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母婴同室,这对母婴健康均有益处。
(一)哺乳期的生理特点泌乳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受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乳腺在孕晚期主要受雌激素和孕酮的影响,前者作用于乳腺的导管系统,而后者的作用使乳腺囊泡增生。
分娩后孕酮消退,乳腺激素升高,导致乳汁的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的控制,其一是产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乳母垂体产生乳腺,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贮存在乳腺导管内;另一个反射是下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引起乳母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引起乳腺周围肌肉收缩而出现排乳。
母乳分为三期:产后第一周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呈淡黄色,质地粘稠,富含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较成熟乳少;第二周分泌的乳汁称为过度乳,过度乳中的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渐增多;第二周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乳白色,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乳母的营养状况可影响泌乳量。
乳母对营养的需求主要用于两个方面:满足母体恢复健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构成乳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产后第一天的,泌乳量约为50ml,第二天约分泌100ml,到第二周增加到500ml/d左右,以后正常乳汁分泌量约为750~850ml/d。
泌乳量少是乳母营养不良的一个指征。
通常将婴儿体重增长率作为奶量是否充足的指标。
乳母营养状况的好坏还直接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监控状况。
乳母膳食蛋白质质量差且摄入量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母乳脂肪中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也受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
(二)哺乳对乳母健康的影响1.近期影响(1)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由于哺乳过程中婴儿对乳头的不断吸吮,刺激母体素的分泌而引起子宫收缩,有助于促进子宫恢复到孕前状态。
(2)避免发生乳房肿胀和乳腺炎:哺乳也可促进母体乳房中乳汁的排空,避免乳房肿胀和乳腺炎。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讲求乳母膳食营养的意义哺乳期的营养需要远大于妊娠期的需要。
在分娩后的前4至6个月中,婴儿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一倍,在前四个月中分泌乳汁所消耗的能量约等于整个孕期能量消耗的总和。
乳母营养素摄入不足,则动用体内的营养素贮备以维持乳汁营养成分的恒定。
如果乳母长期营养不良,不仅所分泌的乳汁质量下降,而且乳母的健康也将受损害。
因此想乳母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对婴儿和乳母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哺乳期的营养需要1.能量乳母对能量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泌乳的能量消耗和提供乳汁本身的能量。
以乳母每天的分泌乳汁为600--800ML,每100ML母乳中约含能量280KJ(67kcal),乳母膳食能量转化为乳汁中能量的转换率为百分之八十计,则乳母每日因分泌乳汁应增加能量约2100—2800kj (502—670kcal)。
此外,乳母基础代谢较未授乳妇女高20/100,除妊娠期间积蓄的脂肪可以提供每日约837KJ (200KCAL) 的能量外,其余的能量需要从膳食中补充。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较正常妇女增加能量摄入2092KJ (500KCAL)/d。
2.蛋白质乳母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是影响乳汁分泌量的主要因素,当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乳汁分泌量会减少。
人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g/100ml。
乳母每日分泌乳量800ml,蛋白质含量在10g左右,但母体膳食蛋白质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有效率为70/100,若膳食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不高,则转变为乳汁蛋白质的效率将更低。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需额外补充蛋白质20g/d,并注意提供优质蛋白质,多吃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
3.脂肪乳母膳食脂肪与乳脂组成有关,膳食中的脂肪种类也可以影响乳汁的脂肪成分,如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较多,则乳中亚油酸的含量也高。
必须脂肪酸除可促进乳汁分泌以外,还能促进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且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所以乳母膳食中的脂肪供给量应充足,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25/100为宜。
乳母营养需求及膳食原则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的控制,一是产奶反射,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乳母垂体产生催乳素,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存留在乳腺导管内;二是下奶反射,吸吮乳头可引起乳母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后者引起乳腺周围肌肉收缩而出现泌乳。
母乳分为三期:产后第1周分泌的乳汁为初乳;产后第2周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第2周以后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
乳母营养状况影响泌乳量。
乳母对营养的需求主要用于两个方面:①满足母体健康恢复需要;②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
产后第一天的泌乳量约为50ml,第二天的泌乳量约为100ml,到第二周增加到500ml/d左右,正常乳汁分泌量约为750~850ml/d。
乳母的营养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状况。
乳母膳食蛋白质质量差且摄入量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母乳中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也受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
哺乳期的营养需求1.能量乳母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大:①满足母体自身能量需要;②供给乳汁所含的能量;③乳汁分泌过程消耗的能量。
根据哺乳期每日泌乳量700~800ml,每100ml乳汁含能量280~320kJ(67~77kcal),母体内的能量转化为乳汁所含的能量,其效率以80%计算,则母体为分泌乳汁应增加能量约2450~3200kJ(586~762kcal)。
由于乳母在孕期储存了一些脂肪,可用于补充部分能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能量RNI应较正常妇女增加2090kJ(500kcal)。
2.蛋白质乳母膳食中蛋白质量少质差时,乳汁分泌量将大为减少。
产妇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宜在85~100g。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蛋白质RNI为在非孕妇女基础上每日增加20g。
建议乳母多吃蛋类、乳类、瘦肉类、肝、肾、豆类及其制品。
3.脂类由于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的需要,乳母膳食中必须有适量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
乳母生理及营养特点哺乳期的母亲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和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存,促进器官和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如果乳母营养不足,将会影响乳母的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健康成长。
(一)生理变化特点在正常的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8h后应该开始得到母乳的喂哺,即进入哺乳期。
因此,一个产妇从孕妇进而变为乳母的过渡时间是短的。
产后一个月特称产褥期(坐月子)。
此期是母体生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特别是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量多,尤以睡眠时更明显,又由于产后卧床较多,腹肌和盆底肌松弛,易发生便秘,又因为活动较少,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较多,故易发生产后肥胖。
除此以外,在哺乳期内生理上的改变还有:1、血中激素水平急剧降低:胎盘生乳素在1天之内,雌激素、孕激素在1周之内降到妊娠之前正常水平。
2、基础代谢率增高:一般基础代谢比未哺乳妇女高20%。
以保证自身机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完成,为了保证分泌优质的乳汁,母体对能量、优质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的需求均相应增加。
3、母体的子宫及其附件将逐渐恢复孕前状态,而乳房则进一步加强它的活动:喂哺有利于使产后妇女性器官和机体有关部分更快的复原。
在怀孕期间,母体在正常条件下可储备约6kg的体脂,在哺乳过程中可以逐步消耗,故一部分母亲在喂哺一年后可以恢复孕前的体重,一部分母体可因哺乳而使体重比原来减少。
4、泌乳:乳腺分泌乳汁。
分娩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却持续升高,而高水平的催产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
乳汁的分泌受两个反射所控制1)产奶反射吸吮乳头--刺激垂体产生催乳素,引起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并存集于乳腺导管内。
2)下奶反射(let-down reflex)吸吮乳头--同时刺激垂体产生催产素(oxytocin),引起腺泡周围的肌肉收缩,促使乳汁沿乳腺导管流向乳头。
下奶反射易受疲劳、紧张、乳头破裂引起疼痛等情绪的影响。
乳母生理特点及营养教案一、乳母的生理特点1.乳腺发育:乳母的乳腺会在怀孕后逐渐发育,以备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2.乳汁分泌:乳母分娩后,乳汁开始分泌,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儿起到保护作用。
3.乳汁调节:乳母的乳汁成分会随着喂养次数、婴儿需要和母体营养状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婴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
4.乳房充盈:乳母喂养后乳房会充盈,如果没有及时排空,可能导致乳腺堵塞、乳腺炎等问题。
二、乳母的营养需求1.蛋白质:乳母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用于合成乳汁和维持自身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碳水化合物:乳母需要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维持乳汁分泌和自身的代谢需求。
3.脂肪:乳母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脂肪,用于合成乳汁中的脂类物质,并提供能量。
4.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需要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和乳汁中的营养成分。
三、乳母营养教案1.均衡饮食:乳母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比例。
建议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等,避免过多的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2.多食用富含卵磷脂和脂质的食物:卵磷脂是合成乳汁中必需脂类的重要成分,乳母应摄入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蛋黄、大豆制品、鱼类等。
3.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需要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包括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等。
可以通过食物多样化,摄入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红肉、全麦食物等来实现。
4.注意水分摄入:乳母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乳汁的分泌。
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2500毫升之间。
5.不宜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乳母应避免过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引起乳汁的异味,对婴儿的消化道产生刺激。
6.饮食规律,适量进食:乳母应保持规律的饮食,每天适量进食,并配合产后恢复的运动计划,以维持体重和身体的健康。
7.注意乳腺护理:乳母应注意乳腺的护理,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房过度充盈,及时排空乳房,防止乳腺问题的发生。
乳母营养状况和特点
哺乳期的母亲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和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存,促进器官和各系统功能的恢复;
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
如果乳母营养不足,将会影响乳母的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健康成长。
乳母由于分泌乳汁,哺育婴儿,消耗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较多,因此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以保证母婴有足够的营养。
乳母的营养对哺乳的影响是非常肯定的,只是由于哺乳过程中乳汁形成的物质来源,可由合成代谢而来,也可由母体组织分解代谢而来,因而不容易表示和发现它的问题。
但是在孕前营养不良而孕期和哺乳期摄入的营养素又不足的情况下,乳汁分泌量就会下降。
在泌乳量下降不明显之前,如果乳母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体内分解代谢就会增加。
实际上已经存在着母体营养的不平衡,最容易看到的是乳母的体重减轻,甚至可出现营养缺乏病的症状。
因此,乳母的营养有两个要求:其一是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的条件;另一个是满足恢复母体健康的需要。
健康而营养状况良好的乳母,其膳食状况并不会明显影响乳汁中所有的营养素,乳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恒定的,也不受膳食蛋白质偶尔减少的影响。
但是如果乳母在孕期和哺乳期的蛋白质与
热量均处于不足或边缘缺乏状态,则乳母的营养状况就会影响乳汁中营养素的分泌水平。
乳汁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受乳母膳食中维生素摄入量的影响,特别是当母体这些维生素处于缺乏状况时将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