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10的加减法填括号教案填括号
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加数
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
能正确准确填出加数
1、课件出示
2、猜数
老师手里拿了5个☆,左手要拿几个才能组成10个?
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们就到商场去看看吧
1、P70课件出示盒子,看这个盒子里有几个格子?
售货员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钢笔,你能算出还要放几支才能放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算式
7+()=10 你是怎么想的?
2、看这里要摆小旗
已经摆了6面,还要摆几面才是8面?
6+()=8
课件出示
1、那这个盒子里还差几个?谁能列出算式?
这里墙上需要挂水壶,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吗?
2、看图片,还要画几个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但对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情况,特别是退位减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他们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不清楚退位的概念;2. 不熟悉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3.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概念,熟悉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2.准备练习题和答案。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如:小华有38个糖果,他给了小明12个糖果,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例如:45-27,首先从个位数开始减,5-7不够减,需要从十位数退1,变成15-7,然后15-7=8,所以45-27=18。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退位减法的笔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例如:38-25,47-36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201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退位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要去商店买东西,但是我们的钱不够,我们需要计算我们需要找回多少钱。
2. 知识点讲解:我们以45减8为例,从5减8,由于5小于8,我们需要从4退1作10,然后加上5再减8,得到7。
3.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道例题,83减5,从3减5,由于3小于5,我们需要从8退1作10,然后加上3再减5,得到78。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练习,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5. 板书设计:83 5 = 7845 8 = 37六、作业设计答案:27 8 = 1965 8 = 5792 9 = 8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并与同学互相交换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通过例题的详细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正确进行退位操作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个别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解题过程。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同学体验统计的过程,把握统计的方法,会依据统计图答复下列问题。
2、培育同学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同学把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看统计图,答复提出的问题。
教具预备投影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
(1)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同学自由发言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同学争辩、汇报争辩结果(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统计,制成统计图(3)答复下列问题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同学。
2、宠爱( )颜色的人最多宠爱( )颜色的人最少3、假如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宠爱( )颜色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拟好呢三、实践活动: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宠爱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动画片体育竞赛电影新闻做一次统计四、总结:你今日有什么收获#729992一班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一班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学问目标: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同学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稳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力量目标:在观看中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争辩、沟通中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的力量,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小伴侣宠爱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
(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快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宠爱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2. 板书课题:回收废品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播放课件)师:瞧,这三位小伴侣已经开头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P55 P60 3、4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教学准备:星星,课件一、引入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二、新授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3、做游戏4、猜数5、拍巴掌6、小猴跳三、练习1、P55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2、P60 3 4 5 63、小黑板出示4、成找朋友的游戏四、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5+23 4+64 56+30 8+512、只列式不计算(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二、新知学习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主要涉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
具体章节为第1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相应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购物、存钱等,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现象。
2. 讲解新课:讲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十数加整十数:例如:30 + 40 = 70整十数减整十数:例如:50 30 = 2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目。
题目1:20 + 30 =题目2:40 20 =答案:题目1:50题目2:20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情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还可以进行哪些数的加减运算?如何进行运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需要重点关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规则。
这是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运算规则包括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一、课题(学科和年级)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一课时,课题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二、教材简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 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孩子掌握,有层次地呈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知识结构,先特殊后-•般地精心设计了“和是整十数”与“和是非整十数”这两个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口算中满十进一这样一个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目标预设1. 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得数。
2•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感受探寻口算方法的策略,发展形彖思维和拓展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和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计算方法,形成正确计算的思维,并能正确进行有关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理解和发现进位加的原理。
五、设计理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要体现《标准》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基本出发点,提倡算法多样化。
老师应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发现,充分尊重学生发现和选择方法,不急于评价他们每种方法优劣尽量展示他们不同方法和思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让学牛展露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才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图书馆》教学设计【三思而后教】一思:学习内容处于什么位置?《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的第一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本课承接第五单元中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内容,进一步对“竖式计算”进行巩固。
本节课预计完成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
二思:学生认知处于什么水平?孩子们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就对数、加法关系、减法关系有着丰富的感性认知,这种认知含涵了以实物、图形、符号、数线等多种方式表征基本的数与数量关系;在本册第一单元的20以内加法中,已经有了类似8+5=13这样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第五单元在计数器的基础上又认识了竖式计算,这些对于本课的学习都是很好的铺垫和支撑。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没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有大部分孩子已经能用竖式计算或者其他方法算出进位加法的结果。
三思:本课的能力生长点在哪里?进位加法的核心知识点是“满十进一”,将这一核心点充分展现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哪里满十?向哪进一?”这样的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进而促进知识与能力双生长。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对本课做如下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多元表征,在不同思路的碰撞中突出算理,理解“进位”的过程。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用各自能理解的方式理解“哪里满十、向哪进一、怎样表示”等问题。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计数器(教具、学具)、小棒(教具、学具)。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发问题,模型助力思考。
“智慧老人的图书馆就要开业啦,他正在摆放各种图书,瞧,这是他摆完的一个书架!从这上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孩子发表,教师将信息逐条整理到黑板上。
)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孩子发表,教师根据孩子的问题用连线的方式帮助记录。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为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好了准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教案——数到你满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它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吧。
1.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掌握0-10以内的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听到数字就数到相应的数量,能够用图片、手指、计数器等不同的方法表达数量。
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字0-10的认知,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计数和表达数量的方法等。
其中,数字的认知和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它们是孩子们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3. 教学方法:本单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渠道来认知数字和计数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计数器、手指等不同的物品和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采用游戏、问答、贴画等互动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 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数字认知阶段、数的顺序比较和大小比较阶段、计数和表达数量阶段。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1) 数字认知阶段:通过图片、计数器、手指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字0-10,让孩子们认知并记忆这些数字。
(2) 数的顺序比较和大小比较阶段:老师通过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来让孩子们学习数字的大小和关系。
(3) 计数和表达数量阶段:通过数物品、计算小组人数、找东西等活动来让孩子们练习计数和表达数量的方法。
5.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孩子们能够快速掌握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能够灵活地计算和表达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不够深入,往往只是形式上认识数字,而缺乏实际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的本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跳绳》教学设计课题图书馆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下学习目标1.根据教材创设的情景,通过拨计数器探索并掌握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借一当十”并会计算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找出得数最大的星星。
2.用竖式计算。
提问:怎样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反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
个位不够减时,可从十位借1当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
二、导入新课师:有一种体育运动,一直备受人们的追捧,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那是什么呢?猜一猜。
课件出示:双手摇啊摇,双脚跳啊跳,摇出一身汗,还在原地跳。
(打一儿童玩具)师:跳绳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运动。
你瞧,小红、小亮、小东已经正在练习跳绳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跳绳学生独自猜一猜:是跳绳。
通过猜谜语,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表中记录了三人的跳绳情况,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反馈: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小红比小东多跳多少下?……二、探究计算方法师:要解决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馈:需要知道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约15课时1.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2.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41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课件切换到书上的主题图)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42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师选择的板书算式。
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
我要搬走10盆花,)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3、巩固练习,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43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三、强化练习,1、练习十的1T(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
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四、全课总结。
44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 4—7T)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45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20+60 80+10 20+50 3+2+4 1+3+4 7+2+1070-20 60-30 90-60 3+2+4 1+3+4 7+2+102、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基础练习。
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46(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要求:独立解答。
47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40+30 90-50 100-80 40+20+8 80-50+495-5 80-80 60+6 40+50-30 90-60-1048(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80-80 40+50-3095-5 60+6 40+20+8 80-50+4 90-60-103、听算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二、读一读,算一算1、(课件出示P60 9T)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磁性教具摆出10T: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二、思维训练P60的思考题——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 1~4T)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30+60 50+20 60+40 50+50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
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P63:3图(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四、全课总结作业设计——P63的4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加整十数(进位) (P62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一5~71T)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联系,课件出示口算8+5 7+8 6+8 20+9 2+60 69+3025+4 62+3 52+20 5+7 4+9 7+3(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