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能量和能源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能源一、能源概念与分类1. 能源的概念:指能够做功的物质或物理的手段,通常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 非可再生能源:指不能自行再生且数量有限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3. 可再生能源:指一定时间内能够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二、能源的转化与利用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能源转化原理:能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常见的能源转化包括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 能源利用效率:指能源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常用公式为利用效率=有用能源输出/能源输入。
三、化石能源1. 煤炭: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2. 石油: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等,主要用于汽油、柴油的生产及燃料。
3. 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用于燃料、城市燃气等领域。
4. 化石能源的问题: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需逐步转向清洁能源。
四、可再生能源1.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风能:风能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3. 水能:水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利用水力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包括水轮发电、潮汐能等。
4.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保、不可枯竭等优势,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能源与环保1.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是环保的重要举措,包括限制机动车排放、提倡低碳生活等。
2. 温室效应:人类开发利用化石能源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六、能源与社会经济1. 能源对经济的影响: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供应充足会促进经济发展,而能源紧张将制约经济发展。
九年级物理二十二章能源知识点九年级物理中,学生将接触到关于能源的知识。
能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推动着我们的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九年级物理教授的第二十二章能源相关的知识点。
一、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系统。
根据能源的来源和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
1.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存在着可持续性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减少或消失,因为它们是源源不断地由自然界提供的。
太阳能是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太阳能通过太阳光的辐射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可以用于发电、采暖和照明等各种用途。
此外,风能是来自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通过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2.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存在着有限性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减少或消失,因为它们是有限的,无法再生。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
然而,人们需要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二、能源转换与效率能源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源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源。
在能源转换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会相互转换,并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损耗。
1. 能量转换效率能量转换效率是指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多少能量被转化为有用的能量。
我们可以通过能量转换效率来评估能源利用的效果和效率。
2. 火电站的能量转换火电站是将燃烧煤炭等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
在火电站中,燃烧燃料产生热能,热能通过锅炉中的水转化为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转动的同时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火电站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煤炭的热能只有一部分能够被转化为电能,其他部分被浪费为热能。
因此,提高火电站能量转换效率是保持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物理能源与动力知识点梳理能源与动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能源是指产生机械功的物质或物理场;动力则是指产生、变化和使用机械功的过程。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关于能源与动力的基本知识,下面将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能量与能源1.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物体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和内能等不同形式。
2.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 可再生能源:根据循环过程可持续地提供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不可再生能源:存在数量有限,无法很快恢复的能源,如石油、煤炭等。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仅受重力做功的情况下,闭合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相互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3. 能量转化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例如摩擦力会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损失部分能量。
三、动力与功率1. 动力是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瓦特(W)。
机器做功的大小和做功的时间有关,即动力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做功的过程中,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时间有关。
功率等于做的功除以所用的时间。
3. 功率与动力的区别:功率是做功效率的量度,动力是能够做功的能力。
四、机械工作与效率1. 机械工作是指机器对物体产生的效果,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机械效率是指机器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总功之比,实际工作中,通常不可能达到完全效率。
3. 机械效率可以通过提高功率或减小摩擦等途径提高。
五、简单机械与杠杆原理1. 简单机械指的是没有活动部件的机械装置,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2. 杠杆原理指的是在平衡条件下,杠杆两侧力的乘积相等。
杠杆有三类,一类是支点在两力之间,力臂与力的方向相反;二类是支点在力的同一侧,力臂长于力的臂;三类是支点在力的同一侧,力臂短于力的臂。
3. 轮轴原理指的是在平衡条件下,轮轴两侧的重量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二单元九年级物理的一二单元主要涉及能量和能源方面的知识。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能源的种类、转换和利用方式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一、能量的种类与转换能量是物体或系统所具有的使其能够产生作用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其中,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而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例如物体在高处的重力势能。
另外,热能是物体内部颗粒的运动引起的能量,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可以通过蒸汽机等设备实现。
电能是电荷通过导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电灯、电视等。
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永远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自行车踏板时,我们施加了机械能,通过链条和齿轮,机械能转化为轮胎的动能,使自行车前行。
二、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能源是指能够产生有用能量的物质或资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利用,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目前,主要的能源类型包括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等。
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它们是亿万年来植物和动物的化石遗留下来的,利用这些能源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电能,但同时也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核能是指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核能的利用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和电能,且与化石能源相比,核能的排放几乎没有污染物,但利用核能也存在核废料处理等问题,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是可再生的,不会因为使用而耗尽,同时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解决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我们需要推动能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物理九年级能源知识点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运转的重要基础,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和理解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能源知识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1. 能源的定义能源指的是能够提供做功或产生热的物质或现象。
它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而可再生能源则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 能源的转化和守恒能源的转化指的是能源在不同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变。
例如,燃烧木材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发电厂利用燃烧化石燃料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煤炭能源煤炭是一种传统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燃料和冶炼等领域。
它是一种化石燃料,由植物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埋藏和压缩形成。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也是常用的化石燃料。
它们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化工、暖气等领域。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限,且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循环再生的能源。
其中,太阳能是最为广泛利用的一种。
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供热和进行光化学反应等。
水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通过水电站可以将水能转换为电能。
此外,风能、地热能等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6.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是必要的。
7. 能源的节约与利用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3能自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
二、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细线、两个小球、皮球2. 复习回忆:(1)能量是。
(2)总结一下,我们前面讲过哪些形式的能量。
3. 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 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
2.化学能:是由于,物质的变化。
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储存的。
3.核能:则是由于,物质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例如:、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
4.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这些能量发生的释放出来的。
5.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能量则来源于亿万年前植物、动物体内的(二)交流和讨论观看课本图20-7说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1)山顶上的石块;(2)滚动的足球;(3)加热后的物体;(4)牛奶、面包、水果;(5)导线中的电流。
(三)实验探究:▪活动1 能量的转化▪做一做填一填:小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能转化为能;2、电风扇通电能转化为能;3、电炉通电能转化为能;4、电灯通电能转化为能;▪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参考图20-12,填写课本157页的填空。
活动2、能量的转移做一做填一填:1、每人桌子上都有一杯冷水,将你的手指放人杯中,你有什么感觉?能转移为能;2、将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让另一个运动的小球撞击它,你会发现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能转移为能;▪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
(四)能量的守恒定律活动3做一做:取一皮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九年级物理专题:热和能、能源【本讲主要内容】专题:热和能、能源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内能的概念。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4、理解比热的概念,会计算热量。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下图实验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X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的初步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必背知识点一、能源概述1. 能源定义: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2. 能源分类:按来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则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
按再生能力: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指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指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还可以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则包括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二、化石能源与生物质能1. 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这些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
2.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
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且属于可再生能源。
三、核能1. 核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而原子弹的链式反应则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核裂变反应。
2. 核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称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3. 核能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
利用核能发电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源,且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
4. 核能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四、能源革命与能量转化1. 能源革命: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突破被称为能源革命。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并能说出哪些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2、了解主要能源的利用方法。
3、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4、了解21世纪人类消耗能源的趋势,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辨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有关能源的资料学生准备:调查、了解生活中使用能源的情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诱思导入【创设情境】石油是世界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伊拉克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之一。
在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7年多的军事行动,摧毁了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政权,你知道导致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导入新课】同学们,从能源的角度出发,这其实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
你知道倾听老师的讲述,猜测发生这场战争的原因。
带着兴趣开始本课的学习。
奇心,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之旅。
)同探究:【投影展示】出示三峡水电站图片,并介绍: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
自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发电原理】出示图片,提问:你能说出水电站发电的工作原理吗?鼓励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评。
提高上游水位增加水的势能高水位的水快速向下流推动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在水轮机的带动下旋转发电【认识能源】电能只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广为使用的能量中的一种,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无法离开能量的使用。
物理中考能源知识点总结一、能源的基本概念1. 能源的定义:能源是指能够做功或产生热量的物质或物理现象。
2. 能源的分类: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3. 能源的转换:能源可以相互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等。
二、常见的能源种类及其特点1. 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但由于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因此逐渐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
2.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特点是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3. 核能源:核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污染小等特点,但核能安全问题及核废料处理难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能源转化与守恒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等。
3. 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转化效率通常小于100%。
四、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1. 能源利用方式的影响: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则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2. 环境问题: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导致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促使各国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太阳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2. 风能技术:风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资源,风力发电是目前最主要的利用方式,风能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发电效率。
3. 核能技术:核能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核能安全问题及核废料处理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瓶颈。
综上所述,能源知识点是物理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及其特点、能源转化与守恒、能源的利用与环境问题以及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爆炸核武器核能的军事应用首先是核武器的诞生。
至今人类已制造出的核武器达几十种之多,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核武器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重核和轻核分别通过聚变核反应和裂变核反应可以转化成更稳定的中核,这两种反应均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原子弹原子弹的核燃料是纯的铀235或钚239、铀233,这类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发生链式反应。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及裂变碎片和各种射线,最终形成了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污染以及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因素,其巨大杀伤力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4年10月16日15:00时,中国首枚原子弹以塔爆方式试爆成功(如图1所示)。
2.氢弹氢弹是以氘和氚作为核装料,其爆炸即是氢的同位素的聚变反应。
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氢弹的爆炸过程就是原子弹爆炸加上轻核聚变的过程,由此可见其份量。
1966年12月28日12:00时,我国首次氢弹试爆成功(如图2所示)。
3.中子弹中子弹是氢弹小型化的产物,是一种战术核武器。
中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的杀伤破坏作用比原子弹和氢弹小得多,但它的贯穿辐射杀伤作用颇大,其能量所占比例超过40%。
中子弹爆炸时放出大量高能中子和γ射线,对人员具有杀伤作用。
1988年9月29日上午中国成功在中央分区核试验场罗布泊进行首度中子弹试爆(如图3所示)。
图核武器正朝着小型化、高精度、低当量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现代军事武器的发展趋势:灵活、机动。
在地球上使用核武器,其后果不堪设想:核武器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大面积强烈爆炸,直接干扰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从而使地球表面透过大量的紫外线,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被严重破坏。
实际上,核战争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战争。
我们需要的是正义与和平。
研制使用现代的最新武器,目的是消灭侵略,以维护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宁。
1。
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能源(1)能量: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2)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能源与能量的区别2、能源的种类(1)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化学能源的一种,他可以理解成机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3)太阳能:由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
(4)风能、水能:都属于自然界提供的机械能。
(5)地热能:由地球内部提供的能量。
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源,我们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这样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汽油、柴油等。
注意:辨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依据一次能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价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等。
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知识扩展: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按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1)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①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②污染能源:指人类再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②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九年级物理能量和能源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6、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教学重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师:自然界和生活中,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着,请大家思考以下你所知道的能量有哪些?(交流讨论)生:太阳能、化学能、内能、光能、电能、机械能、核能、潮汐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师:要求学生必须懂得识别各种能量,特别要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化学能和内能。
师:自然界中的能量可以发生转化和转移吗?生:交流讨论:能量转化的事例:化学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内能电能机械能机械能太阳能机械能内能内能机械能师:能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外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
能量不仅可以发生转化,也可以发生转移。
生:交流讨论能量发生转移的事例1、物体碰撞时,动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
师:我们知道燃烧木柴,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内能,这一过程中木柴的化学能减少,而内能增加,减少的化学能消失了吗?不是的,那是因为减少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同样,干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的化学能减少了,但我们获得了电能,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师:用能量守恒观点分析以下几个实例:1、提出问题: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应该守恒,似乎小球应该永远运动下去,可事实上,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最终会停下来。
中考物理考点分析之能源与能量【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能源与社会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开发新能源1、太阳能2、核能3、核能发电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知识点总结】1.机械能的定义与理解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知识结构图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那么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4.机械能守恒定律①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做功角度:对某一物体,假设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那么该物体机械能守恒.(2)能转化角度: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那么系统机械能守恒.3、表达形式:EK1+Epl=Ek2+EP2(1)我们解题时往往选择的是与题目所述条件或所求结果相关的某两个状态或某几个状态建立方程式.此表达式中EP是相对的.建立方程时须选择合适的零势能参考面.且每一状态的EP都应是对同一参考面而言的.(2)其他表达方式,ΔEP=一ΔEK,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ΔEa=一ΔE b,将系统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另一部分b的机械能的减少量.5.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分析⑴首先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沪科版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概述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能源和材料、信息一样被视为现代工业和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减少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利用工程中对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合理用能和节能。
节能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方针而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本章教材编写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为“能量”,第二条线索为“能源”,内容分为三节。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以“能量”为线索,主要内容是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节与第三节是以“能源”为线索。
第二节“能源
与社会”从自然界的能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以及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遇到的又一难题。
第三节“开发新能源”便是在第二节提出的问题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要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且新能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清洁”和“可再生”。
重点:
1.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的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指导
对本章内容目标的把握,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减少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利用工程中对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合理用能和节能。
节能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方针”这一观点有所体会;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说出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知道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能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培养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建议:
1、密切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紧密结合学生先有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知识,课堂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共鸣;
2、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讨论和交流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分析,不要教师包办代替;
3、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
4、能量的转化实验、小球摆动实验一定让学生亲身做一做,教材提供的实验实际上是根据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设计的,根据实际条件,可以灵活处理另行设计;
5、在教学中,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及其意义做一些相关的故事介绍,让学生明白永动机是永远制造不出来的,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少走弯路;
6、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例如“能源与社会”的教学,可与政治、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密切联系,也可以与生物化学学科联系,以丰富教学素材;
7、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比如可以用“煤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电的发明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起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采用举办小型报告会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8、在知识和疑难点拨中;力求通俗易懂,可充分利用挂图、录像资料,再加以适当的比喻;
9、课堂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人类的积极的主人翁意识。
本章教学,切忌教师一讲到底,一定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逐步理解能源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作用,逐步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能源与能量。
同时,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热爱人类,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