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区情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27.68 KB
- 文档页数:13
肃州区种业发展情况汇报肃州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祁连山东麓,属于内陆干旱地区。
近年来,肃州区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当地种业的蓬勃发展。
下面,我将就肃州区种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肃州区在种业发展方面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了一批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推广了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次,肃州区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大力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了农田道路的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再次,肃州区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
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产业化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步伐,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肃州区加大了对农业扶贫的力度。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
总的来看,肃州区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关注和支持肃州区种业发展,共同推动肃州区农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目标。
谢谢!。
肃州区农业农村总结一、背景介绍肃州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和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
近年来,肃州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肃州区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业生产情况1. 主要农产品种植肃州区的主要农产品种植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
其中,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和大豆则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肃州区逐渐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
2. 农田水利建设肃州区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
通过修建渠道、水库和水井,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农田的产能。
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农业技术推广肃州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培训农民,提供农技服务。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的种子品种、科学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民通过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农村经济发展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肃州区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农民合作社发展肃州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土地和发展农业产业。
农民合作社提供农资采购、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3. 乡村旅游发展肃州区尊重乡村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社会事务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肃州区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项目的投入。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的发展水平。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辖5乡1镇13个行政村,总人口9100多人。
一座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价值、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草原新城,在阿尔金山脚下的红柳湾镇拔地而起,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供电供热普及率、城市天然气使用率及有线电视普及率均达到100%。
重点企业多以石棉产业为主。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13109人,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
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84万元,牧农经济全面发展。
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金塔县辖5个镇、5个乡、123个行政村、693个村民小组、1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全县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6万多人。
金塔县是个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金塔镇。
全县的土地资源、牧业资源、经济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五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也充满了投资的无限商机。
玉门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17.72万。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
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
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
主要矿产除石油外,还有煤、铁、硌、铜、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种。
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及电力、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153种石油制品中有30种产品荣获省、部、国家优质产品奖。
规划建设中的电冶小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玉门东镇建化小区、老市区工业小区等五个小区,将成为玉门工业纽带式联合开发的重点区域。
肃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纪实(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一、肃州区概况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祁连山北麓,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与高台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明花区相连,西与嘉峪关市接壤,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邻,北与金塔县相连,交通便利,兰新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
肃州区地处祁连山洪积扇地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分布有山地、坡地、平滩、戈壁、沙丘等。
根据地形自然分布及水资源补给形式不同,全区分为洪水片和泉水片。
洪水片是指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的沿山地带,海拔在1500m~2200m之间,土地面积大,植被稀少,地下水位低,年内河流来水量不均匀。
泉水片是指讨赖河流域及露头泉水汇集成的清水河、临水河,海拔在1340m~1500m之间,河网密集,植被良好,土壤肥沃,耕地连片。
全区地势走向为西南高,东北低。
全区具有多风少雨、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146.8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48.8mm,干旱指数南部为13.35,北部为21.19,属严重干旱气候。
肃州区总人口36.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38万人,下辖15个乡镇123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居委会。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截止2010年底,全区农村23.38万人中,达到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5.03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64.29%,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为8.35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5.71%。
饮用自来水人口为20.49万人,普及率达到87.64%,其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4.68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62.79%;饮水不安全人口为5.81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4.85%。
分散式供水人口为2.89万人,饮用水窖水人口为1.67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7.14%;利用大口井、手压井、简易水塔供水和无取水设施人口为1.22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22%。
其中:饮水基本安全人口为0.34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1.45%;饮水不安全人口为2.55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10.91%。
酒泉肃州区的未来发展趋势酒泉市肃州区作为甘肃省酒泉市的核心区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肃州区的重视,未来肃州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建立肃州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当前,该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采矿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未来,肃州区将积极引导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同时,还将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旅游等,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肃州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马蹄寺、玉门关、阳关等。
未来,肃州区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肃州区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
在交通方面,将进一步改善道路和公共交通条件,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
在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领域,还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肃州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未来,肃州区将加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同时,还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肃州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祁连山、河湖水系等。
未来,肃州区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打造绿色发展的美丽肃州。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酒泉市肃州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经济多元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酒泉市市情概况【地理位置】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经93度176分~103度176分,北纬38度176分~43度176分之间。
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
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
【行政区划】全市辖玉门和敦煌二个县级市、肃州区、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共7个县市区,81个乡镇,其中农村乡镇72个。
市政府所在地肃州区,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市境内和周边分布着玉门石油管理局、甘肃矿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青海石油管理局后勤基地等众多中央、省属单位和大中型企业。
【人口】全市有汉、蒙、哈萨克、回、裕固、维吾尔、东乡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98万人。
【农业】农业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3.9—9.3摄氏度,昼夜温差13.9—16.4摄氏度,平均无霜期118—159天,适宜高效经济作物生长,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豆类、瓜菜、啤酒原料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积雪区的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与国家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相配套,形成了旱涝保收的农业灌溉体系;全区耕地大部分由雪山融水自流域灌溉,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种子繁育基地和最具优势的对外瓜菜制种、花卉制种基地之一,与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制种合作关系。
【旅游业】酒泉历史悠久,境内留存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包括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榆林窟在内的古代石窟寺7个,锁阳城、桥湾城、阳关、玉门关等古代城关遗址27个,保存完好的汉长城13段,烽燧100余座,文物古迹总量达1153处。
这些历史文化胜迹与神奇绚丽的鸣沙山和月牙泉、祁连冰川、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阳关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国际狩猎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古代文化大画廊,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黄金地段。
酒泉市情肃州区情知识问答竞赛题酒泉市概况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段,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东连张掖市,西邻新疆,南接青海,北通内蒙古和蒙古国。
东西长680公里,南北宽550公里,总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
自汉武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近110万人。
酒泉物华天宝,是一块富涵资源的神奇之地。
一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
酒泉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积雪区的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16条河流,年径流量达33.34亿立方米,与国家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相配套,形成了旱涝保收的农业灌溉体系,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种、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制种基地、全省重要的草畜产业基地和洋葱、孜然、啤酒原料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二是新能源建设前景广阔。
酒泉风能光热资源充足,境内的瓜州、玉门素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储量的85%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被国家批准为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酒泉列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电理论储量近20亿千瓦,年平均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地区,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光伏发电基地。
与风电基地相配套的煤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起步。
规划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火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920万千瓦和2000兆瓦,总发电量将达到640亿度。
三是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有5个较大的成矿带,共有矿产地487处,矿种48类,石棉、钨、铬、菱镁、黄金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
肃州区区情简介肃州区原为县级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
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现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6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有汉、回、裕固族等15个民族,耕地面积63万亩。
近年来,肃州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力推进富强肃州、生态肃州、和谐肃州、文明肃州、幸福肃州建设,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12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65亿元,同比增长24.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52亿元,增长32.14%;农业增加值达到4.22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9.97亿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44亿元,增长60.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91元,增长2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374元,增长20.01%。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培育骨干工业企业,工业企业达到304户,主要工业产品有160多种,初步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食品酿造、家具建材等较为完备的地方工业体系。
酒泉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入驻项目300多家。
特别是2008年以来,抢抓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先后引进国内风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35家,其中上市公司15家,中央企业10家,总投资达130亿元。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材科技等2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国内排名前三的风机总装和叶片制造企业全部落户园区,被科技部命名为“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农村经济稳步推进。
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着力做精第一产业,突出发展城郊高效设施农业,“1+1”富民工程全面普及,“2+2”增收模式快速推开。
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高效制种为主的万元田面积达到9万亩;制种面积达到3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玉米、花卉、蔬菜、瓜果对外制种基地;洋葱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总产超过30万吨,是全国第二大无公害洋葱基地;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肉羊136万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0万头(只),是全省牛羊大县和畜禽产品主产区之一;年输转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实现了“户均1亩万元田、输转一名劳动力的目标”。
酒泉肃州区景点
酒泉肃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城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也是一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有很多精彩的景点可以游览。
1.酒泉长城:位于酒泉市境内,是甘肃省最完整的长城遗址,拥有千余年历史,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
2.莫高窟:位于酒泉肃州区海东乡,是一座宏伟的佛教寺庙,有上万佛像石刻,可以品尝到宗教文化的底蕴。
3.唐阜关:位于酒泉肃州区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边塞关口,有著名的情歌“唐阜关”,可以欣赏到西域风光。
4.北山寺:位于酒泉肃州区境内,是一座经典的佛教寺庙,可以逛遍历史文化景观,体验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神韵。
5.永宁桥:位于酒泉肃州区境内,是著名的双拱桥,延绵曲折,桥边有磨坊、磨坊河等景观,可以体验西北风情的乡间气息。
- 1 -。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2%。
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2个县级市,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4个县,共有76个农村乡镇、522个行政村,有汉、回、蒙古、哈萨克、裕固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百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
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有先民游牧,繁衍生息。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因霍去病有功,汉武帝钦赐御酒奖赏,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故而得名。
霍去病大败匈奴后,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修长城、设亭障,对河西实行有效统治,酒泉从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哨。
西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扩展和繁荣,这里成为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创造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主体,包括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在内的敦煌艺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敦煌莫高窟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991年又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自然资源富集。
酒泉市以三大资源著称。
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68万亩,草原6689万亩,宜农宜林宜牧荒地478万亩,年均日照时数3400小时,有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3大水系,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9.5亿立方米,建有大中小水库73座,历史上就是一个开发较早的灌溉农业区,素有"戈壁绿洲"之称。
目前已培育形成粮食、棉花、设施农业、啤酒原料、制种和草畜乳六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原料生产基地、最好的制种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优质棉集中产区和养殖业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全市已探明的5个成矿带有矿点572处,构成矿床92处、矿种48类,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脉中。
基于系统耦合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龙涛1,刘学录1,黄万状2(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兰州730070)摘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肃州区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安全格局。
最后,运用系统耦合和景观生态学尺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肃州区特点,构建肃州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随着尺度的逐渐变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包括生态资源系统耦合、自然—社会系统耦合、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景观安全格局耦合和生态地理区域耦合5个耦合模式。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肃州区;景观格局;景观安全格局;系统耦合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asb14100056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Pattern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Coupling SystemLong Tao 1,Liu Xuelu 1,Huang Wanzhuang 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2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Tourism,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zhou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midwest of Hexi Corridor,with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the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are severe.So,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Suzhou distric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Then,the system coupling an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 scale changes were used to build the Suzhou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As the scale increases gradually,five kinds of coupling models are included in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they are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system coupling,the natural-social system coupling,the coupling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th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coupling and the coupling ecological geographic area.Key words: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uzhou State;landscape pattern;the landscape securitypattern;the system coupling 0引言生态系统耦合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最早开始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研究[1]。
酒泉地名调查报告作文篇一:酒泉、张掖地名之由来酒泉地名之由来西部名城酒泉,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目前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发射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高科技资源极为罕见的文化之都。
然而,对于“酒泉”一名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说法。
经过查找资料,发现“酒泉”一名的历史沿革主要有:金泉、酒泉、肃州。
一、“酒泉”之由来1、民间传说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赐御酒一坛,犒劳有功将士,但酒少人多,于是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2、历史资料记载: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北荒经》中曾写到“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镜。
上有玉樽、玉笾,取一樽,一樽复生焉,与天同休无干时。
石边有脯焉,味如獐鹿脯。
饮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遗酒,其脯名曰追复,食一片复一片。
”霍去病打通西域后,武帝欲在河西设郡,当征求博学之士如东方朔的意见时,东方朔已知西北荒中有一神奇的酒泉,遂建议武帝以其为郡。
想来这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金泉”之由来酒泉在汉武帝之前叫“金泉”,有一传说是这样记载的:有个商队要去西域经商,路上干渴难耐,突然发现有一清泉现于眼前,远走大漠的人终于找到了神泉,真是喜出望外,于是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伸手便去取,居然取出了金子,欣喜若狂的的人,把这个好消息说了出去。
于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这眼泉水就被称之为“金泉”了。
三、酒泉为什么又称“肃州?据史料记载,“肃州”的名称开始于隋朝时候。
隋初,由于全国的官吏越来越多,便形成“十羊九牧”的局面。
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开始“精减机构”,废郡制,仅存州、县两级,将酒泉郡也予以裁撤,而改置为肃州,肃州的名称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时至今日,也有人称肃州,有人称酒泉。
至于为什么叫做“肃州”,史书上也没记载,我想大概是由于酒泉这一地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割据时间太长,久久得不到安宁,便取名“肃州”,来寓意“肃静安宁”吧。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市情知识问答
1.酒泉市位于哪个省份?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
2.肃州区是酒泉市的哪个区?
肃州区是酒泉市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酒泉市的中心城区。
3.肃州区周边有哪些县区?
肃州区的周边有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县区。
4.酒泉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酒泉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5.敦煌莫高窟是酒泉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请问莫高窟是什么?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它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6.酒泉市有哪些特色风景名胜?
酒泉市有莫高窟、阳关、姑娘墓、秦长城、嘉峪关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7.酒泉市的经济重点产业是什么?
酒泉市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铀等。
同时,酒泉市还注重发展现代农业、风电产业等。
8.酒泉市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
酒泉市的特色农产品有西北葡萄、酒泉冬枣、酒泉葵花籽油等。
9.肃州区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肃州区是酒泉市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肃州区以华夏文明和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
10.酒泉市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
酒泉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手段,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肃州区景点
酒泉: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有“敦煌、玉门、金塔”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酒泉位于甘肃省西部,因境内有玉门关和阳关而得名。
玉门:玉门关在酒泉以北的长城脚下,是我国古代西行道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西域与中原交往的门户。
在玉门关附近曾发现许多汉代遗址和墓葬,说明在汉代时此地已是繁华的商业城市。
阳关: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约1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中,与玉门关相对。
此地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此设立过阳关和玉门关而得名。
阳关始建于汉代,是由古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伊稚斜单于所建,之后成为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的荒漠戈壁中,因地处古丝绸之路上“河西四郡”之一的嘉峪关而得名。
关城呈方形,长宽各为70米、高约18米。
从东、南、北三面城墙上开有宽达7米至9米不等的城门和城门洞。
—— 1 —1 —。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地理环境位置境域肃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东与高台县及肃南县接壤,南倚祁连山与肃南县交界,西与嘉峪关市毗邻,北抵金塔夹山与金塔县相连。
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3353.74平方公里。
地貌肃州区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属河西走廊平原"扇顶-扇裙-扇缘"三阶地带,境内无山,平坦开阔,地势西南部高而东北部低,略呈倾斜,平均海拨1360米。
气候肃州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的整体特征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
肃州区年平均气温7.3℃,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1.8℃,元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9.7℃,低于零度的时间为128天。
肃州区降水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雨量集中,降水为48.4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7%;冬季雨雪稀少,降水为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
降水由北向南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大,境内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增加5.09mm,年平均降水量87.7mm。
年平均蒸发量为214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6%。
肃州区日照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3.4h,比同纬度的北京多246.5h,平均每天可照射时数8.3h,年日照百分率为68%。
太阳辐射强度大,年总量为145.6千卡/平方厘米,与同纬度的北京相比多11.4千卡/平方厘米,月总量为16.0千卡/平方厘米。
肃州区无霜期短,早霜初日平均为9月24日,最早9月18日,最晚10月16日,相差28天;晚霜终日平均为主5月16日,最早4月14日,最晚5月22日,相差38天,无霜期平均130天,最长151天,最短105天。
肃州区多大风和干热风。
风向为西北季风,全年平均风速2.4m/s,8级大风平均17.1天,最多达40天,3、4、5月平均8.9天,最多达25天,6、7月多干热风。
肃州区湿地简介肃州区深居内陆,地理纬度和海拔较高,受降水、地理因素等影响,全区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以北部银达镇(包括花城湖)、三墩镇、东部铧尖乡、泉湖乡为主要分布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据2010年甘肃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未审定公布),肃州区湿地面积共计12821.8164公顷(折合192327.246亩),其中,河流湿地面积3404.0276公顷(51060.414亩),占总面积的26.55 %(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389.0649公顷,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面积218.2654公顷,洪泛平原湿地2796.6973公顷);人工湿地面积4513.5577公顷(67703.3655亩),占总面积的35.2 %(其中库塘面积3541.569公顷,输水河面积106.0337公顷,水产养殖场781.9101公顷,盐田84.0449公顷);湖泊湿地(全部为永久性淡水湖)面积380.45公顷(5706.75亩),占总面积的2.97 %;沼泽湿地4523.7811公顷(67856.7165亩),占总面积的35.28 %(其中草本沼泽4282.4058公顷,季节性咸水沼泽241.3753公顷)。
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湿地在各乡镇间呈交错分布状。
全区河流湿地按河系划分可分为北大河系、临水河系、清水河系三大河系。
一、北大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果园、银达、西峰、泉湖、三墩等五乡镇。
二、清水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果园、银达、三墩镇三个乡镇。
三、临水河系湿地:主要分布在三墩、泉湖、铧尖三个乡镇。
其中:银达镇湿地总面积4135.4973公顷(折合面积62032.4595亩),主要分布在花城湖、道湖、南坝西滩、六分西滩等31个斑块,四至范围:东至三墩镇;南至北大河;西至果园乡;北至天罗城。
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四大类型,湿地区内的植被主要有冰草、芦苇、香蒲、芨芨、柽柳、毛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