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发现机会与威胁:外部环境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49
SWOT分析概述swot分析1SWOT是指“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SWOT分析,可以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内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弄清企业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处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提醒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位。
一个企业的优势是指该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有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服务系统、先进的工艺设备、独特的经营技巧、稳定的市场地位、与买方、供方和企业员工之间诚信的协作关系以及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资源、技术、产品以及其他特别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弱势是指影响该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的不利因素和特征,诸如公司形象较差、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明确的企业战略、缺少某些关键技能或能力、研究与开发工作滞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不高、成本过高、销售渠道不畅、营销技巧较差等,它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个企业的机会是指企业经营环境中可以获得的重大的有利形势,诸如出现新的细分市场、获得较快的市场增长、企业产品线的扩展、出现较多的新增顾客、竞争对手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或因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绕过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的关税壁垒以及政府调控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的改善等因素,都可以视为机会。
一个企业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重大不利因素,构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约束和障碍。
诸如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产业中买方或供应方的竞争地位的加强、政府政策的变化、关键技术的改变等都可以成为企业未来成功的威胁。
与机会无处不在一样,企业中永远存在有对企业发展具有威胁作用的因素。
企业是动态的,永远处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企业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威胁。
2011年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精讲笔记第二章战略分析——外部环境第一节一般宏观环境分析一般宏观环境包括那些围绕在企业周围的因素。
以宏观环境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即达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让客户对产品及服务满意、有能力遵循所在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成为对员工具有吸引力的公司等。
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2.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这四个因素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是PEST,所以宏观环境分析也被称为PEST分析。
可用这种方法客观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强调对企业组织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识别企业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及威胁。
图2—1是对一般宏观环境因素的汇总。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分析,是指企业对其业务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于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
图2—1一般宏观环境因素汇总(一)政治环境因素分析具体来讲,政治环境因素分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
2.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政府如何拥有国家土地,自然资源(例如,森林、矿山、土地等)及其储备都会影响一些企业战略。
3.执政党所持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例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等),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政府要通过各种法律、政策及其他一些旨在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与引导投资方向等措施来推行政策。
4.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集团通过议员或代表来发挥自己的影响,政府的决策会去适应这些力量;另一方面,这些集团也可以对企业施加影响,例如诉诸法律、利用传播媒介等。
SWO分析步骤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 nity)、威胁(Threat)。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本身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项目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它们是项目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
二、SWOT 分析解析竞争优势(S)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技能优势: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丰富的营销经验,上乘的客户服务,卓越的大规模采购技能•项目优势:优质的项目条件,合作的项目委托方,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存,客户群体的理解力和配合,充足的资金,完备的资料信息•无形资产优势: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信用,积极进取的文化底蕴•人力资源优势:关键领域拥有专长的员工,职员积极上进心强,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丰富的经验•组织体系优势:高质量的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客户群,强大的融资能力•竞争能力优势:有特有的项目管理特色,管理能力优秀使相关对手难以快速模仿,与供应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竞争劣势(W )是指上述相反的方面的劣势。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自定义>>行距:单倍 1.2单倍 1.5倍 1.7倍2倍字体:大中小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swot分析概述SWOT分析概述swot分析1SWOT是指“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SWOT分析,可以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内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弄清企业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处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提醒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位。
一个企业的优势是指该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有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服务系统、先进的工艺设备、独特的经营技巧、稳定的市场地位、与买方、供方和企业员工之间诚信的协作关系以及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资源、技术、产品以及其他特别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弱势是指影响该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的不利因素和特征,诸如公司形象较差、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明确的企业战略、缺少某些关键技能或能力、研究与开发工作滞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不高、成本过高、销售渠道不畅、营销技巧较差等,它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个企业的机会是指企业经营环境中可以获得的重大的有利形势,诸如出现新的细分市场、获得较快的市场增长、企业产品线的扩展、出现较多的新增顾客、竞争对手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或因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绕过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的关税壁垒以及政府调控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的改善等因素,都可以视为机会。
一个企业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重大不利因素,构成了企业经营开展的约束和障碍。
诸如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市场开展速度的放缓、产业中买方或供应方的竞争位置的加强、政府政策的变化、枢纽技术的改变等都可以成为企业未来成功的威胁。
与机会无处不在一样,企业中永远存在有对企业开展具有威胁感化的因素。
企业是动态的,永远处于不断的矛盾之中,企业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威胁。
如何进行SWOT分析(带案例)如何进行SWOT分析(带案例)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企业、项目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市场环境,制定明智的决策,并规划出最佳的发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SWOT分析的步骤,并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进行SWOT分析。
1. 定义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一个组织或个人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Strengths(优势):指组织或个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优势特点,如技术实力、品牌声誉等。
- Weaknesses(劣势):指组织或个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劣势特点,如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等。
- Opportunities(机会):指组织或个人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如市场增长、政策扶持等。
- Threats(威胁):指组织或个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竞争加剧、技术变革等。
2. 进行SWOT分析的步骤(1)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了解组织或个人的内外部情况,包括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技术发展等。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竞争情报等方式获取信息。
(2)确定优势和劣势:针对组织或个人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其强项和弱项。
比如,一家企业可能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势),但缺乏品牌知名度(劣势)。
(3)识别机会和威胁:分析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
比如,市场的增长可能是一个机会,而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是一个威胁。
(4)交叉分析:将优势与机会进行匹配,以确定潜在的发展机会。
同时,将劣势与威胁进行匹配,以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5)制定发展战略:基于交叉分析的结果,制定优化企业或个人发展的战略。
例如,发展现有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应对威胁等。
3. 案例分析:SWOT分析在一家餐饮企业中的应用我们以一家餐饮企业为例,进行SWOT分析。
优势:优质的食材供应链、熟练的烹饪技术、良好的顾客口碑。
劣势:店面位置相对偏远、缺乏知名度、部分员工素质不高。
SWOT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简介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企业资源及企业策略,来达成企业的目标。
SWOT分析已逐渐被许多企业运用到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
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战略咨询中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诊断报告和战略的制定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纲要求:外部环境分析 1、总体经营环境分析 2、⾏业环境分析 3、市场和竞争环境分析 第⼆章战略咨询 第四节外部环境分析 为客户制定战略,对客户内部资源和能⼒进⾏分析,这是眼睛向内看的过程。
⼀、外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对客户所处外部环境进⾏分析,主要⽬的是评价现状、提出建议、业务定位和明确⽅向。
(⼀)评价现状 通过对客户的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估客户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现⾏公司战略模式与外部环境间存在的不协调、不适应进⾏客观地评价,为战略咨询诊断提供依据。
(⼆)提出建议 通过外部环境分析,识别客户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利⽤外部机遇并回避外部威胁的改善建议。
(三)业务定位 通过对客户外部环境的分析,结合内部资源和能⼒分析,总结出客户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客户确定与其资源和能⼒相适应的业务经营领域进⾏业务定位。
(四)明确⽅向 通过对客户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估客户发展过程中所⾯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结合内部资源和能⼒分析,得出优势和劣势结论,明确客户发展⽅向,以限度地发挥优势、利⽤机遇,并避免劣势和威胁。
⼆、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外部环境是客户业务边界外影响(包括潜在影响)其经营绩效的所有因素或⼒量的总和,通常按照这些因素或⼒量影响程度划分为⼀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进⾏战略咨询应重点关注具体经营环境,但对⼀般环境也要予以关注。
分析客户外部环境,通常分为总体环境分析、⾏业环境分析及市场和竞争环境分析三个层次进⾏。
(⼀)总体经营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分析是指对⼴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到客户的各种因素进⾏分析的过程。
总体环境分析的各种因素对客户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要搜索、监测、预测和评估那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政策和法律、社会⽂化、技术和全球环境等六个⽅⾯。
1.⼈⼝因素 ⼈⼝因素与总⼈⼝数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民族构成、以及收⼊分布有关。
一、速测题(填空题)第1章管理概述1.1.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1.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1.1.3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管理对象;⑷管理媒介;⑸管理环境。
1.1.4高层管理者以决策为主要职能。
1.1.5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
1.1.6基层管理者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
1.1.7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1.1.8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
1.1.9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⑴确定目标;⑵制定计划;⑶建立机构;⑷配备人员;⑸指挥;⑹激励;⑺沟通;⑻协调;⑼监控;⑽评估。
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技能(“3”)的管理者核心技能体系。
1.1.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
1.1.1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组织管理为重点,着重研究企业的整个活动。
1.1.15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1.2.16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
1.2.17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1.2.18 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1.2.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课酲教字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李照红(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的融合点,是进行“隐形”思政教育 课程平台,结合企业战略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中探索思政元素 与教学的融合,创新课程设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中国国情、社会责任感、个人职血道 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元素融入课程中,科学地考核企业战略课程,实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经管类人才。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1.01.048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in the Course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LI Zhaohong(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Abstract As an im portant course of e 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 ajor,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tains a rich fusion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which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strategic management"Invisibl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latform,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strategy curriculum,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 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eaching from curriculum education objectives,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innovates curriculum setting,integrates M arxist philosophy,’’four self-confidence","Four Consciousness",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social responsibility,pers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areer planning and other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to scientifically assess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course,so as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of enterprise strategy management course,and cultivat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society.Keywords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course teaching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一个分支学科,从20世纪 60年代被确立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研究和商业领域的极大 关注,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