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 格式:docx
- 大小:902.03 KB
- 文档页数:67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案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分析冲压件成形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可以列出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确定适合于工厂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定材料的消耗量。
4、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材料。
2>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选择压力机。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1. 设计准备1) 阅读产品零件图(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
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
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冲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中,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工艺之一。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冲压工艺需求,各大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与冲压工艺相关的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指导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以下是该课程设计指导:1、选取适当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等,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2、扎实基础,培养操作能力:通过讲解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解决工艺和模具设计中的实用问题。
4、加强课程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和工程实践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书针对该课程教学目标,以下是该课程的任务书:1、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构建任务要求:课堂上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掌握和作业完成。
课后进行任务重点部分的系统复习,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设计的理论知识,用于后期的工作实践。
2、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任务要求:深度挖掘市场需求,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课程实践分析题目,并在课本上为案例提供合理的实验方案,公开讨论并进行实验调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程实践任务要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工程实践,利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际生产时的模具设计、工艺控制并验证其实验性,增进并巩固学生掌握与工程实践技能.总之,本文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和任务书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程,能够掌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胜任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冲压形成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评定等级
评阅签字
评阅日期
一.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的冲压模具。
具体要求是:
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标注完整公差的零件图1张(可打印);每人所绘制的零件图不能一样
3、每组的零件图包括:凸模、凹模、导柱、导套、卸料板。
3、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一般步骤
详见“教科书”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
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型式;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6、选择冲压设备;
7、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
8、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
9、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000字以上)。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学分:1时间:一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1) 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冲压模具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4) 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2、课程设计的要求:(1) 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方向,查阅有关资料,做好设计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的进行模具设计;(3) 要求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到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课程设计前必须准备好资料,包括:模具设计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说明书纸、档案袋等;2、课程设计前应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后再进行设计工作。
原始资料包括:冲压件零件图、生产纲领、原材料牌号与规格、工件技术要求、现有设备的型号与规格等;3、画出模具结构草图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4、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后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任务1、绘制模具总装图一张;2、绘制模具零件图若干张;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一、设计准备工作(1)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二、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主要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等、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冲模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同时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模具设计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冷冲模课程和其余相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剖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进一步巩固和深入。
<2)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认识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零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育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整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经过计算和画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育模具设计的基本技术。
二、冲压模具设计步骤1、剖析冲压件的工艺性依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剖析冲压件成形的构造工艺性,剖析冲压件的形状特色、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资料能否切合冲压工艺要求。
假如发现冲压件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改正建议,经产品设计者赞同后方可改正。
2、拟订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剖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以后,往常能够列出几种不一样的冲压工艺方案 (包含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次序及组合方式>,从产质量量、生产效率、设施占用状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剖析、比较,而后确立合适于工厂详细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立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立资料的耗费量。
4、确立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依据所确立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色、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妆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种类及构造型式,绘制模具构造草图。
5、进行必需的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和合理使用资料。
2>计算冲压力 (包含冲裁力、曲折力、拉深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 >,以便选择压力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陈召国2010.11.22于湖南文理学院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的冲压模具。
具体要求是:1、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零件图3张(手工画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一般步骤详见“教科书第十章”P187-P199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型式;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6、选择冲压设备;7、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8、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10、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实例:设计罩壳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和指定冲压模具(一)作好必要的资料准备 工件图:如上图;原材料及尺寸规格:08钢板2000×1000×1.5; 生产批量:大批量;设备情况、械具制造条件及水平(参照中型企业);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
(二)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1、本零件形状简单而规则。
2、工件最小孔尺寸为3.5φ 查表1-1冲孔的最小尺寸,硬钢:3.595.15.13.13.1min ≤=⨯==t d ,可行。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A3厚度:0.5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QS n6.5-0.1厚度:0.3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08F厚度:2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片”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陈召国2010.11.22于湖南文理学院一、课程设计地目地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地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地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地: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地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地方法.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地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地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地能力).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地优良作风.二、课程设计地内容与要求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地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地冲压模具.具体要求是:1、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零件图3张(手工画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地一般步骤详见“教科书第十章”P187-P1991、设计前地准备工作;2、分析冲压件地工艺性;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地结构型式;5、进行必要地工艺计算;6、选择冲压设备;7、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8、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10、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四、实例:设计罩壳零件地冲压工艺规程和指定冲压模具(一)作好必要地资料准备 工件图:如上图;原材料及尺寸规格:08钢板2000×1000×1.5; 生产批量:大批量;设备情况、械具制造条件及水平(参照中型企业);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 (二)分析冲压件地工艺性 1、本零件形状简单而规则. 2、工件最小孔尺寸为3.5φ 查表1-1冲孔地最小尺寸,硬钢:3.595.15.13.13.1min ≤=⨯==t d ,可行. 3、27.0016+φ、33.0030+φ均为13IT ,其它尺寸为未注公差尺寸,按14IT ,可行.4、圆角半径R3=2t 可行.仅翻边之R2处略小,查表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8.0min≥tr ,仍属可行.综上,本冲压件工艺性良好. (三)确定工艺方案1、选择基本工序从零件形状看,属于一般带凸缘拉深件.可直观分析出需要以下基本工序: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底部16φ孔形成可有多种方案:(1)拉深成阶梯形,然后车去底部;(2)拉深成阶梯形,然后冲去底部;(3)只拉成33.0030+φ,冲底孔再翻边成形.其中第一方案质量较高,但生产效率低,且费料.第二方案要求底部圆角愈小愈好(接近于零),为此要增加整形工序,且质量不易保证.第三方案生产率高,省料,质量能满足要求故采纳之.2、确定冲压次数和冲压顺序 (1)先判断可否一次翻边成功A 、翻边前半成品形状尺寸(见上图),翻边尺寸如下:5.175.11651722=+==-=D HB 、求翻边之预孔直径,查表1-42可知()()38.115.172.0243.0525.1772.043.020=⨯-⨯-⨯-=---=t R H D dC 、查圆孔翻边之极限翻边系数,查表1-46可知59.75.138.110==d ,冲预孔,得5.0min0min 0==Dd K D 、求一次翻边后可达极限翻边高度,查表1-42可知()()532.65.172.0243.05.0125.1772.043.01272.043.01272.043.02max 000≥=⨯+⨯+-=++-=++⎪⎭⎫ ⎝⎛-=++-=H t R K Dt R D d D t R d D H可以一次翻边成功.(2)拉深次数与各次拉深直径地确定 A 、初步计算毛坯直径0D确定修边余量δ,拉深后筒壁直径5.315.130=+=d ,9.15.3160≈=dd f ,查表1-32可知5.2=δ 切边前凸缘直径:655.22602=⨯+=+=δf F d d 根据1-30可知毛坯直径:2.775.3125.1344.325.125.1175.3146544.34220≈⨯⎪⎭⎫ ⎝⎛+⨯-⎪⎭⎫ ⎝⎛-+⨯⨯+=-+=rd dH d D F B 、确定能否一次拉成查表1-35附1表:凸缘相对直径06.25.3165≈=d d F 毛坯相对厚度94.11002.775.11000≈⨯=⨯D t 第一次拉深地最大相对高度:42.051.0max11→=⎥⎦⎤⎢⎣⎡d H 实际相对高度:max 54.05.31171111⎥⎦⎤⎢⎣⎡≥==d h d h 不能一次拉成.C 、用逼近法确定第一次拉深直径初选42.01=m 、5.321=d D 、确定首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由教材P131得凹模圆角半径:()()5.65.15.322.778.08.0101≈⨯-⨯=-=t d D r取凸、凹模圆角半径相等:25.725.15.611=+==r R E 、重新计算毛坯,设第一次多拉5%为了保证凸缘部分在以后各次拉深中不参加变形,首次拉深时拉入凹模之材料地表面积比零件实际需要多3-5%,并在以后各次拉深时逐渐挤回凸缘部分.由204d F π=总,总F d π40=,将总F 分解为凸缘部分2F 和拉入部分1F 两部分,即21F F F +=总()22239654-=πF ()22221396542.774--⨯=-=ππF F F 总 ()[]()2.78270405.132********.139652.7722222/0≈+⨯=-+⨯--=DF 、校核相对高度11d h 是否超过表1-35附1表之最大相对高度max11⎥⎦⎤⎢⎣⎡d h 根据rd dH d D F 44.3420-+=可导出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各次高度地通式: ()n F nn r d D d h 86.025.0220+-=()()5.2025.786.0652.785.32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63.05.325.2011==d h ,查表(25.32651==d d F ,92.11002.785.11000≈⨯=⨯D t )得:42.051.0max 11→=⎥⎦⎤⎢⎣⎡d h ,max111163.0⎥⎦⎤⎢⎣⎡≥=d h d h ,变形程度过大,应重选1m . 选8.1=N 档:47.01=m ,1.361=d()()1.1925.786.0652.781.36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53.01.361.1911==d h ,查表得48.058.0max11→=⎥⎦⎤⎢⎣⎡d h ,为安全起见再次减少变形程度. 选5.1=N 档:56.01=m ,3.431=d()()9.1625.786.0652.783.43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39.03.431.1611==d h 查表得58.070.0max11→=⎥⎦⎤⎢⎣⎡d h ,可行. G 、用推算法确定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直径首次56.01=m ,5.313.431≥=d ,需多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系数由教材表5-2查明,见(3)确定各工序尺寸及顺序A 、各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地确定,取各次i i R r =()()4.55.1482.788.08.0101≈⨯-⨯=-=t d D r ,取5.5=irB 、计算各次拉深高度:()i F i ii r d D d h 86.025.0221+-=- 第一次多拉5%,应在以后各次返回.()()32.1425.686.0652.784825.086.025.022122011=⨯+-=+-=r d D d h F 第二次多拉2%,在第一次基础上返回3%.假想毛坯直径:()[]()62.77396502.139652.77222220≈-+⨯--=D()()93.1575.486.06562.773825.086.025.022222122=⨯+-=+-=r d D d h F 第三次按需要拉,在第二次基础上返回2%,已全部返回.173=h3、工序组合形式地确定本例按以下三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按工序分散原则,均按基本工序进行(不合并),优点是模具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故障少.缺点是工序数多,生产效率低.适合批量较小地情况.2、工序高度集中,全部基本工序合并.即采用连续拉深冲压成形(多工位自动冲模).优点:生产率高,缺点:模具结构复杂,尺寸大,制造困难,成本高,使用中发生故障地可能性大.适合大量生产.3、部分工序组合,其余工序按基本工序进行.这种情况比较适合本例.但具体哪些组合,哪些分开要认真分析.(1)落料与首次拉深组合.见教材P193图10-3,结构合理,为常见之工序组合形式. (2)冲翻边预孔与翻边组合.见教材P194图10-10,其核心零件凸凹模壁厚太小易损坏. (3)冲翻边孔与冲4- 5.3小孔组合.见教材P195图10-12,模具刃口不在同一产面内,不易吃平且刃磨不便.(4)翻边与切边组合.见教材P195图10-13,一般应将切边放在最后以免冲小孔时外圆失圆,故本组合欠妥.(5)落料拉深冲底孔.见教材P195图10-14,底孔冲出后在第二次拉深时会变形.(6)冲4-5.3小孔与切边组合.见教材P194图10-11,若“凸凹模”之壁厚大于允许地最小壁厚则为可行地方案综上所述,本例决定采用落料与首次拉深合并,其余按单工序地方案.其中第三次拉深兼有整形作用.(四)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型式模具类型主要指简单模、连续模或复合模.在上一步确定工艺方案时已基本确定第一道工序为复合模,其余为简单模.模具结构型式主要指:(1)工作部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地结构型式和固定方法;(2)定位及挡料零件地结构型式;(3)卸料,推顶件及压料装置地结构型式;(4)导向装置地结构型式等.本课题只需考虑指定设计地那一套模具地结构形式(模芯部分可参考教材P193-194,模架部分自行考虑),绘制出方案设计图纸.(五)其它工艺计算(只进行指定工序之模具地计算)毛坯尺寸,主要工序尺寸已在前面步骤(三)中进行,还需进行以下内容计算: 1、合理间隙地确定;2、凸凹模工作部分(刀口)尺寸地计算;3、冲压力,卸料力,压边力等地计算;4、模具闭合高度地计算;5、橡胶(或弹簧)有关尺寸地计算等.(六)选择冲压设备:详见“指导书”P22-26介绍.(七)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参照“指导书”P16表1-12.(八)绘制指定零件地工作图:应严格按照有关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形位公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地国家标准绘制.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绘制下列零件地工作图(选画3张)1、凸模、凹模、凸凹模中选择一个零件;2、上模座或下模座;3、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导柱、导套中选择一个零件;(九)撰写设计说明书按以下格式与内容编写: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一、前言(本课程设计地目地,内容等)二、冲压工艺规程地制订(零件地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地拟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型式地确定,必要地工艺计算选择冲压设备;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等)三、模具设计(方案设计图及零件工作图设计地有关说明)四、设计评价及心得体会五、参考文献资料明细表8-11冲压工艺卡片65 1.5“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设计任务书题目:罩壳零件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内容:1、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3、设计模具零件图3张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1、工件零件图1张2、生产类型按大批量生产3、生产条件按中型机械制造企业具体要求:单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1);双号:设计冲孔--切边复合模(㎝-2)模具装配图须手工绘图,图幅A1或A2,比例1:1,符合国标.装配图应包含基本视图、冲件图(排样图),标题栏,明细表,序号按顺时针(序号、名称、数量、材料、备注:标状号、热处理),标准图框.零件图3张,可电脑画,符合国标和工厂生产用图要求时间安排:11月22日――12月1日,8个工作日.综合考虑:(1)定位问题;(2)卸料、推件、顶件、压边等问题;(3)导向问题画图技巧:(1)如何阶梯剖?(2)布置好螺钉销钉(上下模对应);(3)注意正确应用国标. 设计零件附图: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kavU4。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内容1.模具的图样设计(1)分析制品的工艺性;(2)制品的生产批量;(3)完成制品所选用的冲压设备。
2.确定模具设计方案(1)确定模具设计的基本结构;(2)确定模具所选用的标准件类型;(3)确定模具中凸凹模刃口的尺寸;(4)对冲压机进行冲压力的校核;(5)选用材料、热处理工艺等;(6)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
二、上交材料1.设计图纸;2.设计说明书(5000字以上)三、进度安排1.熟悉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2.拟定设计方案;3.绘制图纸;4.编写说明书;5.提交设计成果。
四、参考文献[1]郑家贤.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高锦张.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周开华.简明精冲手册[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涂光祺.精冲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柯旭贵,张荣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郑可锽.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0.[8]万战胜.冲压模具设计[M].北京:铁道工业出版社,1995.[9]党根茂.模具设计与制造[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0]周雄辉等,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0.[11]马正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冲压模具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一般来讲,冲压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包括:1. 取得必要的资料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对工件进行工艺审核及标准化审核。
(1)取得注明具体技术要求的产品零件图样。
了解工件的形状、尺寸与精度要求。
关键孔的尺寸(大小和位置),关键表面,分析并确定工件的基准面。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2.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把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咨询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运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1. 设计预备1) 阅读产品零件图(1) 设计前应预先预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讲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计要求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纳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要紧是从冲压工艺的角度动身,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
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换。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
因此必须对指定的冲压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要紧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依照成形规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依照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A3厚度:0.5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垫板批量:大批量材料:QS n 6.5-0.1厚度:0.3mm《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1、制订冲压工艺方案2、模具总装图1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3、设计说明书1份,20页左右四、设计要求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2、本任务书应和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否则不接收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垫片”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及任务:一、 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二、 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作零件图。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冲模课程设计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和图册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答辩1.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1 份;2.设计指定冲压件的其中一道工序的冲压模(每人设计一副不同的模具),并绘制装配图和凸、凹模零件图:1 套;(注:指定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冲压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5055 的m级)3.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约20页左右。
三、设计原则1.装配图的零件必须完整,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2.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3.操作方便,安全。
四、设计前的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3.配备资料:(1)冲压设备资料: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2)冲模标准化资料;(3)其他参考资料:《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
五、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形状,尺寸(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不符者,应与设计部门(指导老师)协商更改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合理工艺方案(1)确定基本冲压工序的性质:冲孔,落料,冲搭边,切料边等。
(2)根据基本工序的性质,数量,结合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材料性能,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条件等因素,考虑模具类型的同时确定工序组合和先后顺序,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南京工程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八月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冲压模具设计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
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冲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冲压工艺分析、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标准、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初步掌握制订合理冲压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国标、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方法。
二、选题要求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
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同时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教学的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参考)本课程设计按2周时间计,具体安排请学生根据自己工作情况而定。
2、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A、方案合理,结构正确,图形完整,说明书格式规范、内容翔实70%B、创新能力 10%C、态度和纪律 10%D、答辩成绩 10%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四、参考资料《冲压手册》(修订版),王孝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贾俐俐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冲模设计应用实例》(第1版),模具实用丛书编委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王秀凤、万良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附件:一、课程设计题目(以下表格可以用CAD打开)二、选题要求1.自选题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岗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但难度要适当高些;每个选题只允许1人完成;2.教师给题:学生可以从教师给的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每个题目的选题学生不超过7人;3.自选题目时间:7月29日-7月31日;教师选题时间:8月1日-8月7日序号1序号3名称:力调节杠杆材料:板厚:5批量:大批量生产序号 2名称:弹性片材料:65板厚:2批量:中批量生产序号 4处名称:止退垫片材料:板厚:1.5批量:中批量生产名称:连接垫板材料:235板厚:3批量:中批量生产名材板批4.选题表见上表5.每位学生可以选择2个课题,供教师调整课题时参考;6.对每个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以其中1道(或2道)工序作为冲压课程设计课题;7.填写课程设计选题表文件名称以自己“姓名”命名,于8月10日前以电子档形式发****************或qq邮箱(只要发送一次就可以)。
《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冷冲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课程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冷冲模设计,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并受到一次较深入、全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熟悉冷冲模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模具的初步能力。
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所获得的实际知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这些工艺所遇到的问题能有初步的解决思想。
3、熟悉和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图册、标准等技术资料。
4、进一步培养机械制图、CAD绘图、分析计算等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冲模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为设计小型冲件的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简单连续模等模具,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1、绘制冲模总装图冲模的装配图一般由主视图、俯视图及排样图组成,工作量计1张1号图纸。
2、绘制零件图课程设计中,零件图的绘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至少要求学生绘制工作零件图及凸、凹模固定模板、卸料板等主要零件图,并对选材、热处理、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有一定的运用。
工作量计为1张1号图纸。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课程设计总结性文件,通过编写说明书提高叙述、分析和总结能力,说明书应概括介绍课程设计的全貌,全面叙述整个设计的过程,论证设计的合理化,方案确定的依据,数据的来源和分析模具结构特点。
编写说明书内容参考如下:(1)目录;(2)设计任务书;(3)概述;(4)零件工艺分析;(5)定位分析、工艺方案论证;(6)零件毛坯展开尺寸计算;(7)冲压力计算,压力机选择;(8)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9)模具结构特点说明;(10)模具主要技术要求说明;(11)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三、设计步骤和要求(一)准备工作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应认真阅读《冲牙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步骤和要求。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把已学的各门专业课程基础理论综合的应用在模具的计算过程中去。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题目一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件图壳体未注圆角R0.4 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08F 料厚:1mm题目二防护罩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件图名称:防护罩作用:在防火系统上,它对外表面起保护作用。
材料:根据作用及其所在的环境,选取材料为1Cr18Ni9Ti。
产量:大批量生产题目三盒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件图盒盖未注圆角R1 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08F 料厚:1mm三、设计任务1.冲压工艺规程设计1)分析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冲裁工艺性机构及经济性)2)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排样、利用率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冲压力、压力中心的计算)3)拟定工艺方案4)选择冲压设备5)编制工艺设计说明书2.冲压模具设计设计完成制件冲压工序中老师指定的某套模具1)确定模具结构方案2)工作部分零件设计3)卸料零件设计4)推(顶)件零件的设计5)定位零件的设计6)连接零件的设计7)画模具总装图8) 画模具零件图9)编制模具设计说明书四、设计时间安排及要求一)时间安排1)冲压工艺规程设计 2.5天2)模具结构设计 1.5天3)模具零件设计 1天4)画模具总装图 2天5)画模具零件图 1天6)编制设计说明书 1天6)答辩及讲评 1天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皮2前言3.设计任务书3.目录4.正文5.结束语6参考文献五、冲压模具设计基本步骤一)冲压工艺规程设计1、工艺分析1)结构分析2)精度分析3)产品生产批量及其他分析4)设计指导思路5)冲压所需工序及先后顺序6)工艺计算(1)毛坯展开图(2)排样图料的利用率计算(3)工艺计算(所选公式、系数应注明资料页码)7)确定工艺方案(1)拟定三种工艺方案(2)确定一种并论述优缺点(3)设计工序图(4)选择冲压设备{标明参数}(5)填写工艺过程卡二)冲压模具设计1、确定模具结构方案2、工作部分零件设计3、卸料零件设计4、推(顶)件零件的设计5、定位零件的设计6、连接零件的设计7、模具零件一览表8、模具使用说明六、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根据平时表现、图面质量、说明书的准确性以及答辩成绩综合评定。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材料学院模具专业《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性质是在完成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后进行的针对冲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训练,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工厂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完成典型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整个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应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学会应用冲压模具设计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冲压成形零件工艺性分析、基本工艺计算,模具零部件设计、计算;冲压设备的选择,装配图、零件图的设计与绘制,工艺卡的编制。
三、工艺设计要点1、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的角度来衡量零件的设计(包括选材,零件形状结构等)是否合理。
即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否以最简单、最经济的冲压加工方法将零件制成。
零件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质量、生产率、材料利用率和成本。
开始设计时,首先要了解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使用的材料,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它的用途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各种冲压工艺的特点来分析该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作为制订工艺方案的依据。
如认为原产品设计有不合理处,或者其工艺性很差时,可提出修改方案,会同产品设计人员,在保证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原零件作必要的,合理的修改。
2、冲压零件工艺方案确定●计算毛坯尺寸根据零件图确定毛坯尺寸,如弯曲零件的毛坯展开尺寸,拉深零件的毛坯形状与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