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望色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10
中医基础望诊知识点总结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望诊包括望色、望舌、望脉、望面、望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望诊信息,可以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就中医望诊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望色望色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看来,面色鲜明红润、气血充足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而面色苍白、唇色苍白、舌色苍白则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此外,面色发黄可能与湿热内郁有关,而面色发青可能与寒邪内盛有关。
2. 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体胖大柔软者,表气虚体肥;舌体瘦长者,表气虚体瘦;舌体红肥者,表气热;舌体淡瘦者,表气虚;舌体无力者,表气虚无力;舌体胖大泛胀者,表肥胖症等。
舌苔薄白者,表正气不振;舌苔厚腻者,表内有痰湿;舌苔黄者,表肝胆有热;舌苔白腻者,表肺有痰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
3. 望脉望脉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脉、沉脉、数脉、缓脉、弦脉、散脉、滑脉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外感病;沉脉多见于实证、内伤病;数脉多见于实证、阳病;缓脉多见于虚证、阳亏;弦脉多见于实证、肝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类型和疾病的性质。
4. 望面望面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眼神、皮肤状态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部表情活泼、眼神明亮、皮肤润泽者,体内气血充足,体质健康;面部表情呆滞、眼神无神、皮肤干燥者,体内气血不足,体质虚弱。
此外,面部出现痤疮、黄褐斑、皱纹等情况,也可以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疾病情况。
5. 望态望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站、坐、行、卧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体态端正、行走自如、坐卧舒适、精神饱满者,属健康状态;体态不端、行走困难、坐卧不安、精神呆滞者,属病态状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
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称望色,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
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
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
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微黄为正色。
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
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
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
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病色: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
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
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
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
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
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
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
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黄色:主湿证、虚证。
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
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同学们上午好,现在上课。
首先把上一次讲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
我们上一次主要是讲望神,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态的一种总评估,总的概括。
望神主要是从眼睛、神情、色泽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两目、面色、神情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神,我们把它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神乱五种类型。
得神是一种好的表现,说明精气充沛,身体健康,即使患病也比较轻,预后比较好。
少神讲的(是)神气不足,说明精气虚衰,精气不足,脏气虚弱,患病多半指的虚弱证。
失神是病情很严重,有两种情况的失神,一种是精亏神衰而失神,精亏神衰,精气衰竭了,神气要衰亡;第二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是由于邪闭心神所导致的神志昏迷。
第四种是讲的假神,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假象,暂时的精神“好转”,要见亲人,想吃饮食,想活动等等,是一种假象,我们叫做“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要注意鉴别假神和真正的重病的好转。
神乱就是讲的精神错乱,神情不正常,主要包括了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突然昏倒,等等这样一些表现。
应当注意比较一下,神志错乱和邪盛神乱而失常的区别,邪盛神乱是讲的全身病情严重,邪气很重,邪闭了心神;这个神志错乱是讲的暂时性的精神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不是神志昏迷,而是错乱,当然痫病它也出现昏迷。
它整个全身情况不像邪盛神闭的那样的以神志昏迷为突出表现。
在望神的时候,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生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要“一会即觉”。
我们俗话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应该是一见、一望就能够知神,病人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还是失神。
要(有)一种迅速敏捷的综合判断的这样一种观察判断能力,就是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并没有经过认真地详细地考验。
那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也是,一进来以后,给他(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病人也可能没说话,也没有描述病情,但我们给他(形成)一个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