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诊局部望诊)
- 格式:ppt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31
【中医望诊】局部望诊(2)局部望诊还包括对躯体、四肢和皮肤的望诊。
【望躯体】躯体部的望诊包括颈项、胸、腹、腰、背及前后二阴的诊察。
1、望颈项部:颈项是联接头部和躯干的部分,其前部称为颈,后部称为项。
颈项部的望诊,应注意外形和动态变化。
①外形变化: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和瘤,可随吞咽移动,皮色不变也不疼痛,缠绵难消,且不溃破,为颈瘿,俗称“大脖子”。
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皮色不变,初觉疼痛,谓之瘰疠。
②动态变化:如颈项软弱无力,谓之项软。
后项强(jiàng)直,前俯及左右转动困难者,称为项强。
如睡醒之后,项强不便,称为落枕。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为肝风内动。
2、望胸部:隔膜以上,锁骨以下的躯干部谓之胸。
望胸部要注意外形变化。
正常人胸部外形两侧对称,呼吸时活动自如。
如小儿胸廓向前向外突起,变成畸形,称为鸡胸,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骨骼失于充养。
若胸似桶状,咳喘、羸瘦者,是风邪痰热,壅滞肺气所致。
患者肋间饱胀,咳则引痛,常见于饮停胸胁之悬饮证。
如肋部硬块突起,连如串珠,是佝偻病,因肾精不足,骨质不坚,骨软变形。
乳房局部红肿,甚至溃破流脓的,是乳痈,多因肝失疏泄,乳汁不畅,乳络壅滞而成。
3、望腹部: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躯干是腹部。
腹部望诊主要诊察腹部形态变化。
如腹皮绷急,胀大如鼓者,称为膨胀。
其中,立、卧位腹部均高起,按之不坚者为气臌。
若立位腹部膨胀,卧位则平坦,摊向身侧的,属水臌。
病人腹部凹陷如舟者,称腹凹,多见于久病之人,脾胃元气大亏,或新病阴津耗损,不充形体。
婴幼儿脐中有包块突出,皮色光亮者谓之脐突,又称脐疝。
4、望背部:由项至腰的躯干后部称为背。
望背部主要观察其形态变化。
如脊骨后突,背部凸起的称为充背,常因小儿时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骨失充所致。
若患者病中头项强直,腰背向前弯曲,反折如弓状者,称为角弓反张,常见于破伤风或痉病。
痈、疽、疮、毒,生于脊背部位的统称发背,多因火毒凝滞肌腠而成。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皮肤今天还有望局部的最后一个,望皮肤。
皮肤的病是很多,专门有一个皮肤科,皮肤科的病也不少。
那么我们中医诊断里面讲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特别是和辨证有关系的一些内容。
皮肤上的病变最常见的就有斑、疹、痘、—白,痈、疽、疔、疖,这是望皮肤里面我们要讲的重点内容。
皮肤的变化,同样是皮肤为气血精气之外润,需要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所以内脏有病的时候,可以反映到皮肤上面来。
首先望皮肤的色泽,皮肤的色泽实际上在讲全身望诊的时候,望色,应该是望全身的皮肤颜色,这是我们的重点,(因为)面部容易观察,放到了面部去了。
那么全身的皮肤的其他改变,其他地方的颜色和面色稍微有一些差别。
面色一般暴露得多,阳光照射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它实际上比身体的其他部位要黑一些、暗一些,其他地方还应该白一些。
如果在皮肤上,除了全身望青黄赤白黑,有没有光泽,是不是明润,那些相同的内容以外,如果出现了皮肤发赤。
红,出现红的话,突然发生的,这种发赤并且是突然发生的,像头的丹痧一样的,粉红,边缘清楚,边界是清楚的,这样一种情况,有灼热肿痛的,突然比如说消褪,或者是腰部,或者头面,一片红了,边缘清楚,还有灼热肿痛这样的表现的,我们叫做丹毒。
丹毒有很多种,发生于头上的叫做抱头火丹;发生在腿上的,小腿上的叫做赤游丹;发生在腰部的我们昨天(讲)望躯体的时候已经讲过缠腰火丹,这都是丹毒。
小腿这一节,边界清楚,像涂的丹,并且病人自觉灼热疼痛,突发性的,发得很快,颜色很红,那么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做丹毒。
发黄。
这个我们已经在望面色、望眼睛都讲过了,发黄最常见的是黄疸,又分为阳黄、阴黄。
那么发黑。
特别是除了面部发黑以外,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等这些部位,颜色呈弥漫性的棕黑色,这种病叫做黑疸。
这个疸分五疸,五疸里面就有一种叫做黑疸。
这些地方很黑,颜色很黑,除了脸上黑以外,腋窝、肚脐周围、外生殖器、阴部等等这些地方,颜色比较暗,黑的叫做黑疸。
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例四大部分。
诊法:诊法是对患者进行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简称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等情况。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患者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活陪诊者,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掌握病情资料。
切诊是切按脉搏及病体的有关部位。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
诊病: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中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辨证: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的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证名是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症候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病症及体征病历:病历又称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历包括病情,病史,诊断,治疗。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2,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3,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由于经络的联系,气血的运行,所以能保持生理上的整体性的协调一致,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形神合一的有机整体。
人体每一病症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
2,诊法合参:诊法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
3,病症结合:在中医学中,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
病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证主要是从机体反应状况下认识病情。
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之望头面都来了,我们就开始上课。
昨天我们把望全身,全身望诊的神、色、形、态四个部分讲完了,今天我们开始讲望诊的局部望诊。
局部望诊的内容是分开来头面、五官、胸腹、腰背、四肢、二阴、皮肤等等,分开来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地望,实际上它要望的内容每一个部分仍然是要望神、色、形、态。
头,头的形,面部的色当然已经在前面全身望神、色、形、态已经讲过了,它的神、色、形、态仍然是望这四个内容。
但是有一个内容,某个局部,它可能就只有色和形或者是态的变化,有些地方可能它就没有态的变化,只有形的变化,比如说耳朵、鼻子,耳朵、鼻子是不能动的,动了就不是(人的了),人的耳朵是动不了的,所以就不存在着耳朵、鼻子的态。
那么口唇、眼睛它的态就很重要了,所以这个内容仍然是望神、色、形、态,就是分开来每一个部位来进行望,比原来的全身的望神、色、形、态要望得详细一些。
但是实际上我们中医诊断学也还是只能讲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因为具体的每一个望诊在每一个专科、每一个学科里面还要详细讲。
比如说望五官,这望五官,望眼睛,望眼、口、鼻、舌子、耳朵,这五官科它要作详细的内容讲,我们只能讲一些基本的常识,望皮肤、望二阴和肛门,它专门有肛肠科,那就不是我们中医诊断那么简单的提几个症状说一说了事了。
我们中医诊断是讲一些最基本的作为各科都应该掌握的。
为什么要讲呢?因为我们如果不讲一下,有些问题它是专科疾病,比如说眼睛,当然是眼科的专科疾病,它要详细讲,但是在其他的疾病里面可能也会出现眼睛的毛病,比如说黄疸,黄疸虽然眼睛是一个很重要的标识,目黄,不等于目黄都是眼科疾病,在其他科的疾病碰到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症状出现,因此我们要基本掌握,作为各科的一个基础。
局部望诊分这样几个内容,第一个是望头面。
就是望头部、面部,还没包括五官,五官还单独拿出来讲。
望头面包括望头部,《内经》里面、中医基础里面都讲过,头为精明之府,很精华、灵敏、清净之府,清净的地方,内藏脑髓,应该是内藏了大脑,元神所居之处,元神就是高级神经系统,大脑是藏神的地方,所以脑为髓海,而髓的产生与肾有关系,因此肾主髓,髓上注于脑。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局部望诊——望躯体、望四肢下面(讲)第三个内容,第三个望腹部。
首先看正常腹部的形态、正常腹部的状态,这是正常的一种表现,左右对称,既不突出,也不凹陷,肚脐不突出来这样一种表现,正常的腹部。
腹部平坦,对称,与胸齐平。
腹部平坦的;这个腹部是凹进去的;这一个腹部就是膨隆的,三种表现形式。
正常人一般来说应该是这一种,中间这个状态。
腹部膨隆。
肚子大,肚子大当然可以见于胖子,(胖子)也肚子大一些。
如果是腹部膨隆,身体又消瘦,肚子很大,但是身体很消瘦,一般胖子来说肚子大身体并不瘦,虽然他的手脚肌肉并不怎么发达,但是他一般不会消瘦。
如果出现了身体瘦而腹部膨隆的,那是一种鼓胀。
这个病人是非常典型的鼓胀,边上还有静脉怒张了,肚脐都突出来了,胀得突出来,你看静脉曲张,这个腹壁静脉曲张,很多的静脉血管,蓝色的,这是鼓胀。
肚子大,身体也肿,那当然是水肿。
腹部某一个局部膨大,就是不是整个腹部像个圆球一样的这么大了,这圆球除了鼓胀,我们上次讲肠覃——卵巢囊肿,大的也很大,当然大一般也偏重有个位置,如果是右边的卵巢囊肿,当然她右边这一边还要大一些,也有的只有局部一个地方大,就是胃脘这个地方突出来了,或者就是胃下面。
前不久我就诊个(一个)病人胰腺囊肿,摸上去,外面都摸到有拳头那么大,胰头,急性胰腺炎脓肿以后形成一个肿块,吃了两三个月的药,现在才慢慢消掉了一半,还有一半那么大,现在还可以摸得到,还有一个鸡蛋大,原来一个拳头(大)还不止,外边摸上(去)很大一块,很硬,那是局部的一种癥积。
可以整个腹部有水,那也是肿大。
腹部膨隆有这么几种情况,常见的有这样一些情况。
腹部凹陷进去。
腹部凹陷进去了,当然身体一般比较瘦,凹陷进去的。
这一个病人腹部凹陷得很厉害了,是不是啊?腹部,舟状腹,像一个船一样的,你看四周都高一些,中间凹进去了,舟状腹,瘦得很厉害。
这样瘦什么原因呢?脾胃虚,气血不足。
如果腹泻,泻得几天,也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眼睛凹陷,小孩子的囟门凹陷,腹部凹陷,都可以出现这种情况,脾胃虚,气血亏虚。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之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四诊之望诊篇——局部望诊
局部望诊: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帮助了解整体的病情。
1.望头面
2.望五官:(1)望目:目眦血络属心,白睛属肺,瞳仁属肾,眼睑属脾;(2)望耳:反映肾肝胆的情况;(3)望鼻: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4)望口和唇:反映脾胃的情况;(5)望齿和龈:反映肾和胃的情况;(6)望喉咽: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
3.望颈项躯体
4.望皮肤
5.望毛发
6.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二望呕吐物;三望大便;四望小便。
7.望小儿指纹:通过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络脉的部位以及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
指纹突破风关显至气关、甚至于命关,表明病情渐重,若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为临床危象。
8.望舌:“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