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指导细节描写
- 格式:ppt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15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作文讲评课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
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轻松,而令学生敬而远之小结时教师采用的事例近乎轻松,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讶、艳羡的神色。
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引起学生文学创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宽广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更多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而令学生真的高不可攀,无法效仿。
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
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
”所以,作文小结课一定必须用学生文学创作的实例做为主要的例子,过分轻松的事例可以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伤及学生的自信心。
三、灌输传授,学生缺少参予、思索的机会文学创作须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构成仅有科学知识的累积就是没用的,教师一定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思索,在参予中提升。
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
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
这样的小结课信息量太少,形式单一,常常就可以就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少生趣、情趣,效率很低。
五年级作文考试写作中的细节描写技巧细节描写在五年级作文考试中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
它不仅能让文章更生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要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学生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基础。
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捕捉到事物的独特之处。
比如,在描写一只小鸟时,不仅要提到它的颜色,还要注意它的羽毛质感、鸣叫声以及飞行姿态。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读者能更清楚地“看到”这只鸟在他们眼前翩翩飞舞。
其次,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可以让细节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形容阳光可以用“像金色的丝带”这样生动的比喻,而不是简单地说“很亮”。
这种比喻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描绘的场景。
再者,适当的感官描写能够让场景更加立体。
除了视觉上的细节,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描写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描写一个果园时,可以写下“熟透的苹果散发着淡淡的甜香”或者“走在草地上,脚下感受到的是柔软的触感”,这些细节使得文章更具层次感。
此外,细节描写还需要关注动作和表情的细腻表现。
在描写人物时,注意到他们的微小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角色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
例如,描写一个人焦急的样子时,不仅要提到他皱眉,还可以写他咬着嘴唇或者不停地搓手,这些细节能够传达出他内心的紧张情绪。
最后,练习是掌握细节描写的关键。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或故事,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技巧。
自己动手写作时,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逐渐培养观察细节的习惯,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通过这些技巧的掌握和实践,五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在作文考试中更加自如地运用细节描写,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展现出自己的写作才华。
细节描写作文指导精彩片段一、精工细笔描摹刻画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
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如:(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2)他立即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上门窗,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挺进报》)例(1)中的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出”,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
例(2)通过“关”、“拉”、“拿”、“挂”等系列动词及前面的修饰语,描摹出陈然同志在得知即将被捕的紧急关头给革命同志发出暗号的细微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定、干练以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曲笔悬念烘托映衬在写作高手的笔下,对于典型细节,通常不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简单化的一掠而过,而是采用“曲笔”,不断设置悬念,映衬夸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3)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他的意思,挑出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
”还有什么味道呢?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首先设计出两个侄子和奶妈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种种错误的猜测,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或猜测,直到妻子猜对了才“没了气”。
捕捉细节感悟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指导案例捕捉细节感悟真情——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指导案例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有许多东西,在与别人分享的时候,总是越分越少,而有些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是什么呢?(学生交流“两个人分享一个快乐是两个快乐,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是半个痛苦”)像这样情感和精神方面的东西会越分越多!二、回味爱:1. 感受爱:爱和快乐同在,最快乐的事就是感受爱和被爱。
我们先来看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让你感受到爱的温暖?(学生交流)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呼唤出心中的这个人(学生呼唤)每天我们都在爱的温暖中快乐地生活着,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之后,却忽略了这些爱我们的人,忽视了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所以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回味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事,一起(生齐读:捕捉细节,感悟真情)。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东西很多,可是因为学生整天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对“感动”已经很漠然,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积极地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情感储备”,调动小班化学生全体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写什么”打下基础。
】过渡:听过《母亲》这首歌吗?让我们看着歌词静静地欣赏(播放《母亲》mtva)。
师:听着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歌词,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母亲为我们拿书包,打花伞,给我们包饺子,擦眼泪……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亲人,想想他们为我们做过了哪些事?学生交流小结:这些都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现在,我们细细品味之后,心中就会溢满了温暖和感动。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第一篇:作文指导细节描写作文指导细节描写知识技能目标: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思想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对百态人生的体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教学方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讨论法和演练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指出,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其实,现在世界中细节的力量又何尝可以小觑?每增加一厘米的倾斜,都有可能导致比萨斜塔的倾覆;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细节描写对作文的影响作用二、明确定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文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三、回顾我们课文中的细节描写.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
这段文字作者通过一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和无私的疼爱。
)2、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一,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让人物形象活起来——人物动作描写指导课教学目标: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能运用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个性,突出文章中心。
3、养成细致观察、感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2、能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学准备:ppt、视频、学生表演教学过程:一、讲故事,激趣导入1、你知道哑女是怎样卖刀的吗?(讲《哑女卖刀》的故事)2、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行动从思想中来”,人物动作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
在写人叙事的作文里,描写动作,是刻画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的一种方法。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动作描写。
(板书课题)齐读。
3、什么是人物动作描写?出示定义: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4、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二、看表演,指导观察,(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猜猜他(她)在做什么。
1、穿针2、炒鸡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有哪些动作?同学们真了不起,看得细,猜的准。
(二)小结:动作一闪即逝,更需我们观察格外用心、细致,才会捕捉昙花一现的美丽。
(板书:观察细致)三、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片段,看看从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长年驻扎在海岛上的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西瓜)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读句子,找出动词,突出动词再来读一读。
2、抓动词谈体会,品析用词准确。
你最喜欢哪个动词?为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呢?3、还有哪些动词与它意思相近,哪个更好?师相机解词,品词,体会其它动词都不能准确的展现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