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方艳丹
- 格式:pdf
- 大小:353.76 KB
- 文档页数:2
云南特色建筑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独特的建筑,承载着云南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云南特色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云南特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如汉族、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给云南特色建筑赋予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云南的古城大理,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白族建筑。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白色外墙和砖砌结构而闻名,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这些建筑通常有着三间和四间的房屋,布局合理,设计精美。
人们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感受到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一个有名的云南特色建筑是丽江的木质建筑。
丽江古城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拥有丰富的纳西民族文化。
木质建筑是丽江古城标志性的景观,建筑师巧妙地运用木材的特性,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细致的装饰,展示了纳西族对自然的崇敬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在这些建筑中走一走,仿佛回到了过去,感受着纳西族文化的魅力。
除了传统建筑,云南也拥有一些现代的特色建筑。
例如,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是一个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主题公园,里面有许多特色建筑。
这些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的风格。
例如,带有独特形状的屋顶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性,同时也传达着云南多元文化的精神。
云南特色建筑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外观上,还体现在其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上。
云南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筑师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和环境,在保证建筑品质的同时,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许多云南特色建筑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庭院设计,增强了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
这些设计不仅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云南特色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口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些建筑展示了云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云南民居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云南民居的特点与文化价值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云南民居的特点和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通过对云南民居的考察和调研,我们发现云南民居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装饰手法以及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云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地域风格、建造材料和技术、空间布局、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等。
一、云南民居的建筑特色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一般为木质结构,以挂脚楼为主要形式,采用大片挂篮式木结构。
同时,云南民居还注重通风和采光,多采用宽敞的庭院和透明的窗户设计。
二、地域风格云南各地的民居风格有所不同,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民居以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为主,昆明地区的彝族民居则以石砌的建筑形式为特点。
这些不同的地域风格反映了云南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三、建造材料和技术云南民居建筑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竹子等。
在建造技术上,云南民居注重结构合理性、防火性能和耐久性。
同时,传统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演变成了独特的建造风格。
四、空间布局云南民居的空间布局注重功能性和和谐统一。
一般来说,云南民居的布局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院通常用于生产和生活,外院则用于农田和畜栏。
此外,云南民居的房屋布局还与风水学和传统文化有关。
五、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云南民居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壁画、雕刻和彩绘等形式,这些装饰传达了民居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壁画中常以花鸟、山水和人物为题材,展示了云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云南民居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建筑遗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云南民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
因此,保护和传承云南民居的文化价值对于维护云南特色文化的多样性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一、建筑特点1.结构简洁:云南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常见的有单层或两层的独立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
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券屋顶,屋脊多为直角形,屋顶外面有石板覆盖。
2.布局合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四合院”的原则,即有前进、中进、后进,各进之间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3.外观简洁:白族传统民居外观线条简洁,墙体多采用石砌或黏土砖砌,外墙没有过多的装饰,保持纯洁质朴的特点。
二、装饰特点1.装饰花纹: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通常以寓意吉祥如瑞云、阳光、树叶等,同时还会运用一些动植物的形象,比如葡萄、花朵等,这些花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彩绘壁画:白族传统民居内部墙壁经常布满彩绘壁画,壁画的主题往往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白族民居常见的有八卦、孔雀、龙凤、花鸟等,这些壁画极富艺术性和装饰性,为民居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3.雕刻工艺:白族传统民居的家具和装饰物常常采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等。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常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墙壁等部位,使整个房屋更加华丽独特。
4.织物装饰: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中,织物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床上四周的帐幔、窗帘、靠垫等,以及地板的地毯等。
织物的图案多是以民族花纹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风格特点1.浓厚的地方特色: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装饰元素和风格通常与白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族的独特文化。
2.质朴、自然的风格:白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注重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繁杂装饰,彰显了白族人民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4.丰富多样的装饰方式: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彩绘壁画、雕刻工艺等传统技艺,也有织物装饰、摆设物等,凸显了白族装饰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文化遗产的介绍云南,那片神奇而多彩的土地,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巨大宝盒,每一件宝藏都是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
云南的建筑文化遗产那可是相当出彩。
拿丽江古城来说吧,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古街古巷,青石板路被无数的脚步打磨得光滑,两旁的纳西族传统建筑,木楞房、三坊一照壁,就像是一首凝固的诗。
你看那房屋的结构,每一根木头都像是有生命似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撑起了一片独特的天地。
这种建筑风格,不像现代的高楼大厦那样冰冷生硬,而是充满了温情与故事。
你要是走在古城里,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画卷,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和那些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传统建筑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吗?再说说云南的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吧。
云南有那么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争奇斗艳。
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得就像天边的晚霞。
那精美的刺绣,一针一线都像是绣娘的心血在流淌。
图案有日月星辰,有花鸟鱼虫,就好像把整个大自然都穿在了身上。
傣族的筒裙,轻薄飘逸,穿上就像一只灵动的孔雀。
走路的时候,筒裙随风摆动,仿佛是孔雀在翩翩起舞。
要是把这些民族服饰都放在一起,那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时装秀。
这些服饰可不是简单的遮羞布,它们是每个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文化的载体。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名字,是独特的标识。
你要是看到有人穿着这样漂亮的民族服饰,难道不会被深深吸引吗?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像白族的扎染那也是一绝。
一块普通的白布,经过能工巧匠的手,就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那蓝白相间的图案,有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灵动的花草模样。
扎染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和布料的对话,你把它扎起来,染液就像是听话的孩子,只在该上色的地方上色。
这就跟画画似的,只不过画布变成了布料,画笔变成了染液。
而且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还有云南的歌舞文化遗产呢。
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方艳丹摘要:美丽的云南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地貌、特色民族风情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
而建筑师眼中的彩云之南,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云南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之上。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传统建筑发展1、前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众多的少数民族,相互交融。
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宗教信仰,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众多的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形地貌及特殊社会发展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建筑形式,其中以云南传统民居尤为突出。
云南的气候复杂多样,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多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并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例如由昆明到玉溪至沅江一带的气温,在旅途路上不难发现温度随着的海拔变化差异显著;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以“坝子”为居,以梯田为耕,就地取材,红土、石材、草料;通过自然的馈赠、气候的雕琢、地域的限制,于是出现了干栏式、井干式、合院式、土掌房、“一颗印”等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2、云南省传统民居建筑特点2.1因地制宜,自然和谐。
云南地区各民族建筑文化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关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与地形有机整合,以建筑形式迎合居住环境。
傣族竹楼、景颇族矮脚楼、哈尼族拥戈、壮族吊脚楼等,都是典型的云南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
[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即底层架空,人居楼上。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山区、坝区等环境中,独立的创造出了相近的干栏建筑,却又有着各自的独特风格和建筑模式。
有的依山为建、有的则以岸边陆地平起。
《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在既不挖掘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又可防止虫蛇猛兽,首层的架空设计有利于防潮通风。
2.2崇尚自然,审美独特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从所周知,大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其诗情画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了民居建筑之上。
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其中白族是云南省的重要民族之一。
白族是云南地区的原住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白族民居是白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独特、精美而且实用,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在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三种:仿木架结构土坯房、仿土坯结构木房和石砌结构土坯房。
这三种建筑风格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仿木架结构土坯房是白族最古老的建筑风格之一,它采用土坯墙体,木质结构,屋顶使用瓦片,房屋坚固耐用,不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仿土坯结构木房则是仿古白族民居的主要类型之一,它采用了仿古的土坯墙体,木质结构,屋顶使用木瓦,房屋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而石砌结构土坯房则是受到了近年来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影响,采用石块和土坯结合的方式建造,兼具了石砌结构的坚固耐用和土坯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
白族民居营建工法在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在建筑结构上,白族民居一般都采用木质结构,这是因为木材在云南地区丰富且容易获取。
木质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可以使房屋更好地适应地方气候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施工工艺上,白族民居主要采用砌筑和木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造。
砌筑工艺主要是使用土坯或石块进行墙体砌筑,使房屋更加坚固耐用。
木工技术主要是使用木材进行屋架和屋面的构造,使房屋更加美观和实用。
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在长期的实践中,白族人民逐渐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建筑工艺和技术,为白族民居的建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现代化建筑技术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的建筑工法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在墙体施工上,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成本。
在屋顶构造上,传统的木质结构也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相结合,使屋顶更加坚固耐用且具有更好的防火性能。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建筑民俗文化浅析(课堂发言提纲谷凤娟)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建筑首先属于物质文化~各种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各美其美。
同时建筑更是有内涵的~承载的是精神文化。
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灵感。
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对建筑民俗文化的研究是多维度多视角的。
比较研究~历史分析研究~现代阐释研究、民族民系研究等。
笔者将通过对云南大理张家花园的建筑民俗文化进行浅析~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点建筑民俗文化的辉煌灿烂。
正像有人说过~一滴水能折射出大海的光芒。
一、选址布局1.选址注重风水白族人民在民居选址上是很讲究风水的。
张家花园的选址~以厚重的大理历史文化为依托~背靠苍山圣应峰~符合“形势宗”相形法~并以“理气宗”相宅定大门方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面临碧波万倾的洱海母亲湖~南面与号称“妙香古国第一寺”的观音塘相邻~北面连着尚存大量元明建筑的古村落。
我们通常认为好的风水是坐北朝南~因为山南水北为阳。
而张家花园由于顺应其独特的地势而坐西朝东。
1.适应苍山山脉南北走向的地形。
2.遵从风水观念~认为“正房靠山~才坐得起人家”。
“居山水间者为上” 3.适应风向。
大理的风向常年多为南偏西和西风~风多力大。
从大理人民在选择和应用风水选址上~反映了建筑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体现了人们的生存智慧。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
阴阳风水观念便从这里引申出来~是古人理想环境观的总结和发展。
风水又称堪舆~堪~天道,舆~地道。
堪舆~天地之道。
1风水学说~是为选择建筑地点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
讲究藏风~纳气~得水。
风水理论可以看成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生态审美意识和环境优选方法。
风水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第一~就是避免风雨之灾。
后来~加上信仰~变得抽象~是朴素的环境观和俗信的融合。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与传承元素摘要: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伴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
具有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它的民居特征也是探索云南传统少数民族民居在新时期的保护与改造中的重大突破。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概述,其次提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最后探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传承保护云南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众多,地形特殊,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宅建筑风格。
在新时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抗震民居建设,加剧了民居建设的新高潮,加之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云南的传统少数民族住宅已不能适应当地居民的居住要求,“特色化”的传统住宅逐步被“规范化”所替代,正在走向消亡的危机境地。
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宅,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所以,在云南民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继承,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元素(一)云南特有风情设计是一种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产品,而这两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产生的、不可逆转的传承。
建筑装潢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比如纳西族的大门上精美的青铜门闩,以及精美的雕刻工艺制作的灯饰。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其特有的环境和艺术气氛,在传统民居的设计中,民间匠人放弃了陈旧的设计手法和原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使建筑材料的颜色和纹理都保留了原有的风格[1]。
(二)云南少数民族多元化建筑云南少数民族聚落的传统建筑,包括汉族、彝族、傣族与哈尼族,以及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多种文化。
虽然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者都在努力地想要跳出传统的影子,去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但是,传统的影子却始终跟随着他们,无处不在。
2018·10屋顶装饰艺术主要是指装饰人员按照美的自然规律,合理运用装饰艺术中的特色艺术语言,使屋顶形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更是具有形式美和象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感和民族性。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在装饰民居屋顶过程中,将文化发展共融性、各民族发展推进性、历史发展多元性以及现实社会发展杂糅性一脉相承,依托民族文化的个性魅力,对其进行装饰。
一、云南部分少数民族民居屋顶构成体系(一)屋顶类型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民居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化之后,现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对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建筑屋顶进行分析时,主要从构架类型、形态类型等方面展开。
1.从构架类型上来看。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屋顶承重木结构主要有密梁平顶、板式、穿斗、抬梁以及人字木构架等形式。
其中穿斗式、抬梁式构架主要是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应用,且通常都是在屋顶两端用穿斗式,而屋顶的中间部分用抬梁式。
人字木屋构架通常是景颇族、傣族等在构建竹楼时应用。
密梁平顶主要是用在土掌房的屋顶上。
2.从形态类型上来看。
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在建设房屋过程中,其屋顶按照形态类型细分,主要包括平顶、悬山、歇山、硬山、四面坡等。
其中四面坡、歇山主要用于拉祜、德昂、傣、佤、景颇等少数民族。
硬山和悬山主要用于纳西、苗、彝、瑶、白等少数民族中。
按照形态类型分,这些屋顶的形式都是根据坡屋顶形式进行设计的。
而平顶主要应用于彝族、哈尼族、藏族中。
(二)密梁式土平顶在研究密梁式土平顶屋顶过程中,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构架。
通常情况下,由木梁和木柱形成的框架对密梁平顶进行承担,外墙利用夯土或者是土坯,内隔墙利用土坯或者是木板。
如红河地区的土墙在承重时,在木楞或者是梁下的墙顶加上木卧梁,以此来分散承重压力。
在木柱的下面设有石柱基础,一般将柱径范围设定在150mm~200mm之间,有时可以达到250mm左右。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使室内空间更大,在设计屋顶过程中,会利用墙和柱混合的方式构建承重体。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传承保护悠久的民族历史与独特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样式。
新时代背景下,由于新农村建设趋势的持续蔓延以及种种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由于无法满足居住者日益变化的生活水平和居住需求,传统民居的“特色化”逐渐被“规范化”取代,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处境。
拥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是我国丰富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特色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概况1.自然与人文环境位于纬度低、海拔高的高原山区的云南拥有稀薄的大气层、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长时间的日照给它带来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也对它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气候特征是构成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民居风景的重要因素,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型季风气候,日温差大且年温差小,因此在传统民居建设时需要考虑到采光和保温问题,充沛的降水使得传统民居非常重视排水问题。
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地方多为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和聚落场所,但也有一部分人住在新民房中,人们主要从事传统农耕生产,部分地区从事旅游服务,总体生活水平比较低。
2.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传承保护的影响因素现阶段,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民居设计缺陷因素。
由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采用的是砖木结构,这种材质很容易受到风雨吹淋、虫蚁蛀腐的摧残,在年久失修后大多已经呈现摇摇欲坠之势,且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社会因素体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以及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乏,对传统民居不加爱护导致其毁坏严重,且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也受到了影响,拥挤杂乱的环境增加了传统民居损坏和倒塌的风险。
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云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自然风光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白族是云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不仅有独特的服饰、饮食、传统节日,还有着独特的民居营建工法。
这些传统工法不仅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就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进行探讨。
一、云南地区白族民居的特点和风格在云南地区,白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州,他们的民居建筑大多建造在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白族民居建筑常见的有“三坡四合五天井”、“四合三间五福堂”、“四合天井”等形式,其中“三坡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
它是以天井为中心,四周是四合房屋,屋顶呈三坡式结构。
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还能够形成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使居住者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享受自然的景色。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它们常常选用当地丰富的石材和木材进行建造,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美感。
白族民居建筑的主体颜色多为白色和灰色,这与白族人民淳朴、善良的生活态度紧密相连,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建筑的装饰上,白族民居则以木雕、石雕和彩绘为主,这些工艺不仅在建筑上起到了装饰作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白族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朴实的材料和丰富的装饰工艺,展示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在白族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独特的工法和技艺,这些工法和技艺的演绎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和榫卯工艺。
在白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中,石材和木材是两种主要的选用材料。
在石材的选择上,白族人民常常选用当地产的花岗岩和板岩,这些石材的质地坚硬,耐腐蚀,非常适合做砌筑建筑。
932021.04 |(a)“一滴水”照壁 (b)“三滴水”照壁图1 两种形式的照壁图2 大理喜洲民居门楼图3 三种类型的山尖范。
整个建筑结合自然的地形,浑然一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辅以钢架和玻璃,丰富了空间层次。
屋顶吸收了传统民居的特点,,让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细致。
它结合了现代建筑手法,体现了现代。
太阳宫注重传统装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同时,又体现了现代与的玻璃幕墙相互辉映,具有天水一色的美感。
建筑外墙进行了局部r——以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为例,2016(12).,2018,000(004):120-122.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进设计研究——以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叶枝乡同乐村为例[5]LiNan,BaoRong.TheembodimentofnaturalecologicalviewinthetraditionalresidentialbuildingsofYunnanethnicminorities[J].BeautyandTimes[6]MengFanfang,WangXiuli,YanXuanxuan.AnalysisofethnicminoritytraditionaldwellingsandresidentialcultureTakingGelaodwellingsasanexampl e[C]//ProceedingsoftheAcademicExchangeConferenceonConstruc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inApril2019.[7]赵琛.浅谈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8,000(06X):P.134-135.[8]杨书航,张春阳.浅析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特色要素的传承与转译[J].城市建筑,2020,v.17;No.343(02):57-59+176.[9]卫春青,余毅.云南地区白族民居营建工法的演绎与传承[J].艺术科技,2019(8):60-61.作者简介杨富全(1982.01—)汉族,男,云南省楚雄州人,本科学历,建筑工程师,研究方向:云南本土建筑保护与传承研究。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建筑民俗文化浅析(课堂发言提纲谷凤娟)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建筑首先属于物质文化,各种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各美其美。
同时建筑更是有内涵的,承载的是精神文化。
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灵感。
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对建筑民俗文化的研究是多维度多视角的。
比较研究,历史分析研究,现代阐释研究、民族民系研究等。
笔者将通过对云南大理张家花园的建筑民俗文化进行浅析,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点建筑民俗文化的辉煌灿烂。
正像有人说过,一滴水能折射出大海的光芒。
一、选址布局1.选址注重风水白族人民在民居选址上是很讲究风水的。
张家花园的选址,以厚重的大理历史文化为依托,背靠苍山圣应峰,符合“形势宗”相形法,并以“理气宗”相宅定大门方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面临碧波万倾的洱海母亲湖,南面与号称“妙香古国第一寺”的观音塘相邻,北面连着尚存大量元明建筑的古村落。
我们通常认为好的风水是坐北朝南,因为山南水北为阳。
而张家花园由于顺应其独特的地势而坐西朝东。
1.适应苍山山脉南北走向的地形。
2.遵从风水观念,认为“正房靠山,才坐得起人家”。
“居山水间者为上”3.适应风向。
大理的风向常年多为南偏西和西风,风多力大。
从大理人民在选择和应用风水选址上,反映了建筑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体现了人们的生存智慧。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
阴阳风水观念便从这里引申出来,是古人理想环境观的总结和发展。
风水又称堪舆,堪,天道;舆,地道。
堪舆,天地之道。
风水学说,是为选择建筑地点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
讲究藏风,纳气,得水。
风水理论可以看成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生态审美意识和环境优选方法。
风水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第一,就是避免风雨之灾。
后来,加上信仰,变得抽象,是朴素的环境观和俗信的融合。
让传统与现代接轨--昆明市传统民居建筑单体保护改造再利用李晓丹;王冬;孔俊婷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昆明市"胜利堂-甬道街-文明街"历史地段传统民居建筑的系统调查,选取典型个案,以强调"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利用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及现代最新建筑技术,对该地段传统民居建筑单体进行保护改造再利用研究.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李晓丹;王冬;孔俊婷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系,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系,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系,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济南市平阴县东峪南崖村为例 [J], 陈琛;岳然
2.传统,现实与未来--对甘孜藏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发展与弘扬 [J], 姜春
3.传统与科技接轨——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及改造再利用研究 [J], 林承阳
4.甘肃传统民居建筑单体平面形制地域分异研究 [J], 庞钰; 张旺锋; 张永姣; 薛东
5.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与数字化传承研究
——评《传统民居建筑线描写生》 [J], 刘艳;马利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的建筑特色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它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这些都为云南的建筑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云南建筑的历史、风格、材料和技术,以及它们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云南作为一个跨越东、中、南三个文化区域的省份,其建筑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
在历史上,云南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这为当地建筑带来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同时,在明清时期,汉族移民大量涌入云南,并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汉藏混合文化。
这些历史因素都对云南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建筑风格1. 传统民居云南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滇池周边和昆明市区等城市中心地带。
这些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并以瓦片和竹子为主要材料。
建筑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云南式”特色,即四合院式布局、斗拱式门楼、檐角飞翘等。
同时,这些民居还采用了许多环保节能的设计手段,如天窗、通风口和庭院等。
2. 寺庙建筑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等不同宗教信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
因此,在云南可以看到许多寺庙建筑,如峨眉山大佛寺、雍和宫和白塔寺等。
这些寺庙建筑通常采用彩绘木构架结构或青砖石块结构,并以金黄色为主色调。
同时,在建筑装饰方面,云南寺庙建筑也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3. 园林建筑云南园林建筑以昆明黑龙潭公园和大观公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通常采用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并以水池、假山、廊桥和花草树木等元素为主要构成。
同时,在建筑材料和装饰方面,园林建筑也融合了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
三、建筑材料1. 石材云南地处岩溶地区,石材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在云南可以看到许多采用石材建造的建筑,如大理古城的城墙和宫殿、昆明石林等。
这些石材通常采用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品种,具有坚硬耐久、美观大气的特点。
2. 木材云南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因此木材也成为了当地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运用作者:沈跃甜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1期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集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炼了云南建筑艺术的精髓,具有悠久的民族意义和长久的艺术保留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区别于其他装饰的艺术风格及艺术内涵使其在中国建筑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积累了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现代人对待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室内设计工程中,如若可以取长补短,并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加以糅合,一定可以为现代室内设计未来的运用增加许多不一样的设计方法和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得现代室内设计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创新出一种别致的,颠覆传统的现代室内设计方式,成就不一样的室内设计,摆脱传统室内设计,走出常规,打造全新的现代室内设计表现方式,让现代人可以走出常规现代室内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现代室内设计;影响;运用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对现代室内设计是有很大影响的,它承袭了古代人的智慧和精华所在,囊括了古代人生活方式和当时生活的所有情况,也是各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所以能留下的都是很有韵味的,留到现在都是有它们所存在的道理的,而我们现代室内设计中所有元素的运用,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古代建筑装饰纹样中提炼出来,继而总结,才有了现在所存在的一些元素,而云南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多,且具有最多民族特色的地区,不可否认,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是有非常多且是非常有考量价值的。
把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是为了打造出不一样的特色文化,走特色文化道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大量的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现代人对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的认可及很大的肯定,这是对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文化自豪的表现。
而从另一方面考虑,现代设计师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各类历史知识了解较少就导致了它在现代室内设计运用的阻碍,所以作为现代设计师要想把设计和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相结合,首先就要把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了解透彻,照搬照抄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而我们却发现有大量的本地设计对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纹样只是停留i了照搬和复归这一简单的层面上。
浅谈云南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方艳丹
发表时间:2017-11-10T17:32:04.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方艳丹[导读] 摘要:美丽的云南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地貌、特色民族风情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
而建筑师眼中的彩云之南,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云南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之上。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美丽的云南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生态地貌、特色民族风情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
而建筑师眼中的彩云之南,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云南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之上。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传统建筑发展 1、前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众多的少数民族,相互交融。
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宗教信仰,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众多的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形地貌及特殊社会发展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建筑形式,其中以云南传统民居尤为突出。
云南的气候复杂多样,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多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并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例如由昆明到玉溪至沅江一带的气温,在旅途路上不难发现温度随着的海拔变化差异显著;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以“坝子”为居,以梯田为耕,就地取材,红土、石材、草料;通过自然的馈赠、气候的雕琢、地域的限制,于是出现了干栏式、井干式、合院式、土掌房、“一颗印”等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2、云南省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2.1因地制宜,自然和谐。
云南地区各民族建筑文化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关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与地形有机整合,以建筑形式迎合居住环境。
傣族竹楼、景颇族矮脚楼、哈尼族拥戈、壮族吊脚楼等,都是典型的云南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
[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即底层架空,人居楼上。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山区、坝区等环境中,独立的创造出了相近的干栏建筑,却又有着各自的独特风格和建筑模式。
有的依山为建、有的则以岸边陆地平起。
《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在既不挖掘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又可防止虫蛇猛兽,首层的架空设计有利于防潮通风。
2.2崇尚自然,审美独特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从所周知,大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其诗情画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了民居建筑之上。
大理白族民居,其斗拱重叠、屋脊和墙脊的飞檐,木雕、石雕、彩绘、青砖、花砖,精巧绝伦。
建筑装饰以花鸟飞禽、山水胜景为题材,体现对自然的崇尚之意。
白族建筑照壁高大,以适应多风天气,主房、厢房和门楼起到相互屏障的作用。
“天井”体检了大理民居中“家”的观念,院落成为了家庭的活动中心。
建筑空间、开间尺寸体现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等级思想。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从建筑制式上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建筑即作为生活庇护的场所,更是作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把房子作为理想的寄托,昭示了人生,也教育了后人。
2.3功能与空间的巧妙设计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滇中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
民居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两厢为耳房,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三间两耳倒八尺”。
其平面紧凑,外形封闭、坚固,利于防盗及抗风。
“一颗印”民居的独院式的空间结构适合当地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
“天井”是“一颗印”民居空间组织上有着明确的流线关系,轴线上重要的建筑主体与二房成呼应关系。
有层层递进的序列给人以空间变化的感受。
民居内部露天的天井为活动场所,而檐廊的设计能满足遮阳、避雨、通风等需求,是建筑形成很良好的内环境。
这种开放性、兼容性、连续和过渡的设计特征给人于渗透、平衡之感。
多种的民居建筑类型,多种的建筑风格及特征,体现着云南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交融性。
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建筑材料的选择、装饰风格的体现都源自于人们对自然感恩之心,对美好生活的最求和向往。
睿智的工匠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代代传承,使云南各民族的特色建筑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3、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案例分析
云南传统建筑除了体现出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和建筑设计手法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建筑的设计思维。
如何巧妙的利用地形地貌、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不同空间的组合变化、源于生活始于自然的建筑装饰,这些所有的合理性,其中都蕴含了各民族千年建筑文化传承。
而就今天的现代建筑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的发展”和“旧的传承”是建筑师考虑的难点。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坐落于昆明市官渡区,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在建筑设计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追求“功能、空间、造型”的融合统一,这恰恰是对云南传统建筑设计思维的最好诠释。
设计中对场地特殊的环境条件作出了回应,就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条件,航站楼的设计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科技为设计重点,以减少空调能耗。
考虑现场地形,建筑设计采用了顺坡降层的方案,大程度的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
金色翘曲双坡顶融入了云南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造型平滑顺畅,形成轻盈的飞翔之感,七彩带与“金镶玉”体现了七彩云南的文化特色,以结构之作展建筑之美,以建筑之美提供最大的采光。
建筑物整体感觉极具张力和流畅性,彰显云南建筑崇尚自然、建筑特色。
云南传统建筑思维、建筑审美、建筑理念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上得到了传承。
4、云南传统建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重视,这也使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得以延续。
文化客栈作为新型的形式写入云南建筑的历史中。
客栈除了作为旅客休憩的场所外,带给旅者更多的是新鲜的居住体验和视觉感受。
大理、丽江古城一带,大多文化客栈由原始民居改造而成,通过修复和改建保留原有建筑空间和风貌,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设计元素,产生了多元的民俗建筑风格。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文化开始袭击世界每一个角落,云南的传统民居的发展与延续也面临种种问题。
新建建筑如果脱离当地的人文艺术背景,就会与所在城市文化性格格格不入,而生搬硬套的使用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又会显得过犹不及。
平衡有序的建筑设计成为了民族聚集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大理、丽江等旅游城市民居逐渐趋向商业化,游人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当地城市建设飞跃式的发展。
2012年的夏天,公司有幸接到一个丽江束河古镇的新建客栈项目,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改造有很大的区别,这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建筑形态,新的居住和发展模式,将成为旅者新的体验和感受。
丽江民居以纳西族建筑为主,其建筑特色吸收了汉族、白族、藏族的建筑特色,民居依山就水,错落有致。
项目六千多平方的用地中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引入古城水系,使客栈内部也“家家流水”,形成对外私密,对内开发的院落,让人感受丽江独有安闲味道。
考虑朝向现状条件及天窗设计,让旅客体验朝以雪山入景,夕与星辰作伴。
“垂鱼”、封檐板、外墙等采用纳西族民居建筑风格与现代中式结合的手法,对纳西族民居的艺术符号进行了新的提炼,结合当地出产的青砖,石材,瓦当等建筑材料,设计出了富含纳西族人民人文艺术情怀的作品。
即能满足游客的现代生活居住习惯所需,又能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居文化,同时建筑风格与束河古镇的整体风格有机相融,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道路上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5、结语
“衣、食、住、行”的“住”是居住的住,同时也是建筑的“筑”,更是铸造的“铸”。
现代的社会要求建筑师对待设计等多的是适用、经济、美观。
居住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需要建筑师们的“铸造”。
而云南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和启发,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淳朴、热情、自然、美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提倡绿色建筑、生态节能的今天,云南传统建筑甚至是中国传统特色建筑,相信在建筑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以新的建筑科技,多元的设计方式得以保护、传承。
参考文献:
[1]赵兴伟.浅谈云南鹤庆白族民居建筑特色[J].群文天地,2012.
[2]杨大禹.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春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J/OL].艺术科技,2014.
[5]王晓群.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EB/OL].读览天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