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纲要
- 格式:pptx
- 大小:802.20 KB
- 文档页数:15
【每日一法】《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为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戒毒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德、法制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
第三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实现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康复多样化、帮教社会化、建设标准化。
第四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建立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章设置第五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
强制隔离戒毒所由公安机关提出设置意见,经本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分别审核同意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六条强制隔离戒毒所机构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强制隔离戒毒所。
同级人民政府设置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名称为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区、旗)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
第七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
建设方案,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
第八条强制隔离戒毒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二至四人,必要时可设置政治委员或教导员。
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管教、监控、巡视、医护、技术、财会等民警和工勤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女民警。
公安机关可以聘用文职人员参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治疗、劳动技能培训、法制教育等非执法工作,可以聘用工勤人员从事勤杂工作。
第九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业保险。
第十条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基础建设经费、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戒毒人员监管给养经费,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ICS03.080.01C 01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T 2176—2019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规范Specification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eople undercompulsory iso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2019 - 01 - 15发布2019 - 02 - 15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管理要求 (2)5.1 组织要求 (2)5.2 人员要求 (2)5.3 场地要求 (3)5.4 设备要求 (3)5.5 其他要求 (3)6 生理脱毒期体能康复训练 (3)6.1 训练目标 (3)6.2 训练要求 (4)6.3 实施流程 (4)7 教育适应期体能康复训练 (4)7.1 训练目标 (4)7.2 训练要求 (4)7.3 实施流程 (5)8 康复巩固期体能康复训练 (5)8.1 训练目标 (5)8.2 训练要求 (5)8.3 实施流程 (6)9 回归指导期体能康复训练 (7)9.1 训练目标 (7)9.2 训练要求 (7)10 病残戒毒人员体能康复训练 (7)10.1 训练目标 (7)10.2 训练要求 (7)10.3 实施流程 (8)11 体质测评 (8)11.1 测评目标 (8)11.2 测评要求 (8)11.3 实施流程 (8)11.4 实施时间 (8)附录A(规范性附录)体质测评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氧运动训练目标心率参考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 (21)附录D (资料性附录)抗阻力量训练强度说明 (22)参考文献 (23)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浙江省戒毒协会、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为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矫治工作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
(二)教育矫治工作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立足戒毒人员的戒毒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给予戒毒人员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社会救助,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人文矫治氛围,充分调动戒毒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教育矫治的主体意识。
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根据戒毒人员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个体戒除毒瘾,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成长。
坚持综合矫治的原则。
遵循教育矫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管理、生产劳动等手段的教育矫治功能,使场所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矫治能力。
坚持面向社会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会照片优势,全面提升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做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工作。
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
根据戒毒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矫治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教育矫治内容(一)入所教育。
对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适应戒毒所生活。
入所教育在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开展戒毒法律法规、所规所纪教育。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守则》,学习强制隔离戒毒所所规所纪。
帮助戒毒人员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在所期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矫治目标和方向。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为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矫治工作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
(二)教育矫治工作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立足戒毒人员的戒毒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给予戒毒人员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社会救助,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人文矫治氛围,充分调动戒毒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教育矫治的主体意识。
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根据戒毒人员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个体戒除毒瘾,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成长。
坚持综合矫治的原则。
遵循教育矫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管理、生产劳动等手段的教育矫治功能,使场所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矫治能力。
坚持面向社会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会照片优势,全面提升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做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工作。
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
根据戒毒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矫治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教育矫治内容(一)入所教育。
对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适应戒毒所生活。
入所教育在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开展戒毒法律法规、所规所纪教育。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守则》,学习强制隔离戒毒所所规所纪。
帮助戒毒人员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在所期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矫治目标和方向。
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运动康复戒毒新方法作者:马兴亮李俊李志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6期摘要吸食毒品对人体损伤较大,无论是吸食传统毒品还是吸食新型毒品都会对身体不同程度的造成损害。
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结合运用传统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并集合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际通过运动教学、健康教育、自主锻炼、运动评比和训练成果展示等方式,来不断探索改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新方法。
通过在全所范围内大力普及健身气功五禽戏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编排了“戒毒人员五禽韵律操”,使绝大多数的戒毒人员均能上手训练,帮助长期受毒品侵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下称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掌握戒毒康复训练常识,培养自觉运动的习惯,提高运动戒毒的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运动康复戒毒五禽戏康复训练作者简介:马兴亮、李俊、李志平,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中图分类号: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9.236随着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模式的定型,建立以“四区分离”为基础,“四式”管理为特色,五大专业中心为支撑的戒毒管理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开,标志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迈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而以运动戒毒理论为核心,通过对吸毒人员通过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在增强体质、改善情绪的同时,有效促进吸毒人员的大脑神经细胞再生长,进而恢复其受损的大脑神经功能,提高认知控制能力,摆脱对毒品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随着体育学科的蓬勃体育,中国传统体育功效和作用被不断证实,而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包含着许多精湛的实践和理论,与戒毒人员的身体恢复的理论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其中五禽戏作为中国传统的导引、吐纳术,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机能,尤其是对于长期受毒品侵蚀身体机能受损、年级较大、体质较弱和不能进行常规运动的戒毒人员具有良好的锻炼恢复效果。
戒毒康复训练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毒品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采取了强制隔离戒毒的措施。
而在这一过程中,戒毒康复训练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戒毒康复训练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作出分析和探讨。
首先,戒毒康复训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生理、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等方式,从多个方面综合提高毒品患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训练。
在强制隔离戒毒中,训练应以体现强制、科学、人性化为主要考虑。
即训练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纪律,同时应以科学方法为基础,考虑到毒品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同时要始终站在毒品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
其次,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戒毒康复训练应包括多种内容。
一是心理辅导,即通过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的帮助,协助毒品患者明确自己的状况,理解毒品的危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稳定情绪,重建信心。
二是文化知识及社会适应能力培训,即通过课堂教学、读书、手工制作等方式,丰富毒品患者的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职业技能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即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辅导等方式,提高毒品患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率,促使其成功社会融入。
四是体育健身,即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提高毒品患者身体素质,增强体力,舒缓心情,降低压力。
五是家庭教育,即通过教育家庭成员及配偶,加强对毒品患者的监护和支持,提高家庭关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相处。
最后,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戒毒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尊重毒品患者的人格尊严,让他们感觉到环境的友善与关爱,从而建立信任和依赖关系。
二是注重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注重针对个体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需求。
三是加强家庭和社会的配合,鼓励毒品患者的家庭配合参与,多方面制定戒毒计划,共同推动戒毒工作的开展。
四是积极开展各种渠道的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综合性的康复工作力量,做好工作与服务有机融合的工作。
探索戒毒人员康复运动训练的方法(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探索戒毒人员康复运动训练的方法摘要:我们都知道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至日渐衰竭而死亡。
而强戒学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尤其是吸食新型毒品的学员越来越多,这或多或少对自己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为更好回归社会,强戒人员除了戒断生理和心理上的毒瘾以外,还应将体质和健康素质调整到理想状态,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作为肩负教育矫治功能主体的强戒机关,则可通过运动教学、健康教育、自主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成果展示等活动,来改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和体能;帮助戒毒人员掌握身体康复训练常识,培养运动习惯,提高运动康复技能;促进戒毒人员心理成长,培养坚韧耐挫意志品质,提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而体能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必须介入运动训练的过程,同时,亦参与戒毒学员的康复恢复治疗中,从中了解戒毒学员体能康复对训练的反映,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关键词:戒毒康复训练体能运动一、体能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
其特点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介入手段,结合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点,再根据自身特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运动练习,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过程,最后达到恢复身体的正常运动机能水平。
具体可以分为力量康复训练、耐力康复训练、速度康复训练、柔韧康复训练和灵敏康复训练。
(一)体能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体能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对体能训练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指导体能训练必须遵循的依据和准则,指导练习者进行体能训练,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性训练原则。
是指导练习者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始末,遵循体能训练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