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13.3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610.00 KB
- 文档页数:13
【史料及解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人教版必修3)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
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
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在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诉求,冲击了罗马神权的统治。
批判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的人文主义倾向。
前者主要在知识阶层,而后者则激发了普通民众。
2.文艺复兴的意义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文学艺术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然科学也因为思想解放和对实践的关注而走向近代科学。
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3.宗教改革的结果与意义始于16世纪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文艺复兴的实质欧洲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绝非偶然。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ree compulsory Renaissance and religious reform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学法指导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首先应该明确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因素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繁荣,其次应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该从兴起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掌握这场运动。
3.认识: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关于人文主义(1)人文主义和宗教神学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2)人文主义的含义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今天,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独立、宽容、敬畏2.有关文艺复兴(1)根源:①社会根源(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思考: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方法点拨从拉斐尔的作品虽大多是以宗教为题材,但其笔下的圣母和圣子反映了母子间的亲情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要点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思考: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方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要注意时间限制,一要注意事件的影响。
答案要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他们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1)冲突: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2)关系: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极端权力,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第九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16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点梳理】考点1 文艺复兴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
(2)物质:意大利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
(3)人才:汇集众多的人才。
(4)文化:古复希腊、罗马的文化大量遗存2、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
主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因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4、成果(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其代表作是《歌集》。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2)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5、意义(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2)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考点2 宗教改革1、背景(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2)16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特别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大肆掠夺德意志,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教材解析: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首先应该明确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因素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繁荣,其次应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2.艺复兴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该从兴起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掌握这场运动。
3.认识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关于人主义
(1)人主义和宗教神学
②人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今天,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人品质?
独立、宽容、敬畏
2.有关艺复兴
(1)根。
一、单项选择题1.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印刷术的革新C.近代科学的兴起D.君主专制的衰落【答案】D2.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意大利人的神学思想意识淡薄【答案】C【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根源。
故答案为C。
3.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
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答案】A【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显然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说明文艺复兴对于东西方交流的贡献,C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彼特拉克说:“没有城市,就没有文艺复兴”。
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波尼亚、罗马等城市都有一些数量有限的人通过不同的形式(绘画、雕塑、建筑、教育等)传播着人文主义。
这体现了A.人文主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B.文艺复兴突破了地域的界限C.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D.城市是传播人文主义重要媒介【答案】D5.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作品中的圣母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
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
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自主探究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的意大利城市繁荣,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实的享乐;因此,他们重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胜过神学说教。
而当时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这样,一场思想的变革首先在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二、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有: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歌集》。
他们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3.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②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人③主张追求现世幸福④主张禁欲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答案:C4.下列人物不属于“文学三杰”的是(A.但丁B.C.达·芬奇D.答案:C1.“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2.马丁·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A.B.C.D.答案:C3.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D能力提升议一议但丁被恩格斯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为什么?答案提示:他的《神曲》中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欲的追求,想一想“接受天地万物的滋养,方能成为天地万物的精灵。
”彼特拉克热爱自然,并从中得到了无穷的灵感,成了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你热爱大自然吗?你从大自然那里得到过哪些启示?答案提示:启示:客观规律性,真、善、美……(言之有理即可)典例导析【例1】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A.B.C.D.点拨:意大利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引起了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答案:D【例2】《西斯廷圣母》圣母和圣子画像这些画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
第32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真题速递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答案】B【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
”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内容说明均是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可见其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信仰自由,排除A 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
6.(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7.(2018·海南高考·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10.(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地位更加重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且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说明教会权威在下降,故C项错误;新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纲解读考点一文艺复兴1.背景(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1)文学⎩⎪⎨⎪⎧①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代表作是《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④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美术: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等,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意义(1)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2)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二 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政治条件: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