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普通船员之海上防污染
- 格式:pptx
- 大小:7.84 MB
- 文档页数:47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船舶发生海上污染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制定的一套预先确定的应对措施和指导原则。
下面是一个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1.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维护: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和编制责任人,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2. 应急组织机构: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体制和职责分工。
3. 应急资源准备:确保应急救援装备的完好性,包括油污清除设备、油围栏等。
4.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清洁剂、吸油毡、防泄油布、吸油管等应急物资。
5. 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船员的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污染事故的应急能力。
6. 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并提前发出预警。
7. 应急救援行动准备:明确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后的应急救援流程,包括通知港口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协调资源等。
8. 事故处理措施:包括污染物吸附、围栏封堵、溢油清除等措施,并确保采取合适的方法处理船舶残骸。
9. 船舶责任追究:针对造成海上污染事故的船舶,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进行处罚。
10. 事后评估和处置:在事故处理结束后,进行事后评估和修复工作,恢复污染区域的生态环境。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完善,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二)一、前言随着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海上污染事件的频发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船舶海上污染事件,保护海洋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 总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策略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2. 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做好信息的汇总和统计。
3. 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协调船舶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4. 污染清理组:负责对海上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
5. 救援组:负责执行救援任务,包括人员救援和应急物资运输等。
谈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一、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及其危害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危害。
这种危害,一方面是由于对海洋的渔业资源的过捕滥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开发利用时对海洋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海生物受害、死亡;水质腐败,水体和海生物体寓集致癌物质,危及人体的健康;影响海上交通和局部水文气象;影响旅游业等。
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正常营运中产生废弃物的污染;营运船舶因事故而造成的污染;利用船舶或其他运输工具在海上倾倒废弃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解造成的污染等。
本文主要论述防止营运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
营运中的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导致污染的操作大致有以下几种;1.石油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作业;2、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残余物的任意排放;3、生活垃圾的倾倒;4、生活污水的排放;5、污压载水、洗舱污水、机舱污水的任意排放;6.尾轴、舵轴漏油;7.维修保养甲板机械时的漏油、滴油;8、保养甲板属具和船体时的滴油及油轮冲洗甲板;9、碰撞、搁浅、触礁、爆炸、火灾以及其他意外遇难引起的跑油、漏油及弃货;10、船舶补给燃油、装卸油、机舱驳油中的跑冒滴漏。
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海洋环境污染不仅是各沿海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性问题。
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沿岸和海水随时都有可能被本国领海以外的海上船舶所排放的石油等污染物污染。
许多事实说明,防止航运对海洋的污染只有达成有效的和严格控制的国际协议才能解决。
IMO通过了一系列的防污公约。
这些公约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防止或减少船舶排污和油污事件发生的,第二类是赔偿油污事件所引起的油污损害和清除费用的。
IMO于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在伦敦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即MARPOL73)。
该公约不仅对防止和控制由油类产生的海上污染作了规定,还制订了防止和控制除倾倒陆源废弃物以外的所有污染海洋的有害物质的规定。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海上运输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国际社会制定了多项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制度的内容、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是针对海上运输活动中的污染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和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船舶及其作业活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上安全防污染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海上防污染合作,不断完善国内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
二、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的主要内容1. 国际海上防污染公约(1)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MARPOL公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海上防污染公约,旨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公约主要包括防止油类污染、有害物质污染、垃圾污染、包装和集装箱污染、船舶垃圾处理等方面。
(2)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公约):CLC公约规定了船舶油污事故的责任制度,明确船东、货主和保险公司等各方在油污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
(3)国际船舶防污染规则(SOLAS公约):SOLAS公约是国际海上安全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关于船舶防污染的规定,如船舶设计、建造、设备、操作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2. 国内海上安全防污染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海上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海上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责任和处罚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法:该法针对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问题,规定了船舶防污染的具体要求,如船舶排放标准、污染事故处理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船舶防污染的具体措施和责任。
三、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的实施现状1. 国际层面(1)MARPOL公约及其修正案已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批准和实施。
浅谈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及防治摘要:随着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进行完整的污染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发展蓬勃的航运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我国的环境现状以及污染程度,分析船舶污染类别和如何进行防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海洋污染科学化处理事故性船舶污染排放性船舶污染1.背景随着船舶事业的发展,船舶作为水上运输工具,在营运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变得日益严重,船舶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污染问题之一。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3个方面:轮机设备、全船性设施、船员和旅客的生活设施。
船舶对海洋环境主要造成的污染有:化学污染物(石油及其制品、其他散装有毒液体)、生物污染物(病原等)、物理污染因子(振动辐射)。
这些污染源一旦进入海洋环境将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生态链,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在短期内甚至永远不可能恢复的。
2造成船舶污染的原因2.1事故性船舶污染事故性船舶污染是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造成压载水泄露、油箱爆炸以及船体破坏等导致了油液、化学物质等无法自然生态降解的污染。
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将对事发地点附近海域造成危害是巨大的。
而且大部分的海难事件均发生于人为的操作管理失误。
所以,由于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海难事件造成的污染是可以通过严格要求正确操作和严格的管理考试监督而减少发生率的。
2.2排放性船舶污染排放性船舶污染是指船舶在行程中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
这其中主要分为自然排放及人为故意排放等。
其中人为排放是造成大部分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
排放性船舶污染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为严重的一类污染原因。
首先,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船舶航行过程中所排放出的燃料废气会直接对空气造成污染。
其次,由于不正当的人为排放、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污染影响也是十分多的。
船舶防污染应急预案【篇一: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平湖段工程hd-6标段,施工内容为k21+540~k27+027的航道护岸、土方等工程施工。
采用三级航道建设标准,通航1000吨级船舶,设计最小通航水深3.2m,航道最小底宽45m,标准面宽60m。
二、编制目的(1)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油类污染事故造成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灌河半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配备相应设备,在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清除污染。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必须立即向平湖市海事局报告,并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接受调查处理。
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9)《港口溢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0)《港口散装油类作业污染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四、组织机构总指挥:陈伟明副总指挥:王谷、胡世能现场总指挥:施晓东成员:陆丹辉、承良星、朱佳、王珍、孙嘉震、陶建峰、施刚、张金林、陈在良防止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小组职责(1)负责本预案的全面实施。
(2)实行24小时污染应急总值班,接受污染事故报告,迅速做出评估,采取抢险行动。
(3)一旦启动本预案,必须迅速召集所有应急反应人员就位。
(4)组织协调和指挥污染应急事故的防治:①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援助。
②确定报警、监视监测、应急设备与人员的调配、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等。
③支援和指导现场应急反应行动。
④迅速组织及指派应急队伍携带应急反应设备器材赶赴现场控制、清除污染。
全国海船船员考试(船舶管理-轮机专业)模拟试题:船舶防污染管理一、问答题1.《MARPOL 73/78》公约附则V对船舶垃圾处理有哪些要求?答:(1)在特殊|区域外处理垃圾。
1)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均禁止处理人海;2)对于下述垃圾,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人海,但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①在距最近陆地不足25 n mile 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处理人海;②在距最近陆地不足12 n mile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弃物处理入海;3)如果上述①②中的垃圾,在经粉碎机或磨碎机粉碎或磨碎后,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则可允许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人海,但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在距最近陆地不到3 n mile处理人海。
4)如果垃圾与具有不同处理或排放要求的其他排放物混在一起时,则应适用其中较为严格的要求。
(2)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1)除本附则规定的"例外"情况外,禁止将下述垃圾处理人海:①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鱼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②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2)除本款③的规定以外,废弃食物处理人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应离最近陆地不少于12 n mile;3>在泛加勒比海区域将已经过粉碎机或磨碎机处理的食品废弃物处理人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离最近陆地不应少于3 n mile。
这种经粉碎或磨碎的食品废弃物应能通过网眼不大于25 mm的粗筛。
4)如果垃圾与具有不同处理或排放要求的其他排放物混在一起时,则应适用其中较为严格的要求。
2.《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对船舶排放控制有哪些要求?答:(1)臭氧消耗物质须禁止消耗臭氧物质的任何故意排放。
海船船员考试:船舶防污染题库二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按“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应变部署规定,发生油污事故后,大管轮的岗位应()。
A.在机舱,指挥机房人员操作B.在机舱/现场,管理设备/清除溢油C.在现场,清除溢油D.在现场,随救生艇一起下海清除溢油答案:B2、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美国1990年油污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对保护美国海域环境和油污受害者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Ⅱ、导致了MARPOL公约的修正;Ⅲ、致使油轮建造成本和石油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答案:D3、单项选择题船舶油水分离器运行中误报警的最大可能是()。
A.分油太快B.检测装置反冲不良C.排油电磁阀失灵D.加热温度太低答案:B4、单项选择题在航行中进行正常排污时,值班驾驶员应对这种排污行为负责,而轮机部对()负责。
A.排污设备状态,排放标准,操纵正确性B.对排污量C.排污监督检查D.对排污速度答案:A5、单项选择题油水分离器的定期冲洗,一般间隔为()。
A.一周B.一个月C.一季度D.半年答案:B6、单项选择题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后,我国防污条例规定,在向港监提交的报告中应包括()。
Ⅰ、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Ⅱ、消除污染措施;Ⅲ、污染海域的气象水文情况。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答案:D7、单项选择题73/78防污公约附则Ⅵ规定,加油记录单应按规定附有一份所供燃油的代表样品,该样品应由供应商代表和()在完成加油操作后密封并签署。
A.船长或轮机长B.船长或操作负责人C.轮机长或大管轮D.轮机长或操作负责人答案:B8、单项选择题如果油水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佳时,可采取()改善。
Ⅰ、间断供水;Ⅱ、采用离心泵供水;Ⅲ、适当加温;Ⅳ、分层抽吸。
A.Ⅰ+Ⅱ+ⅢB.Ⅰ+Ⅲ+ⅥC.Ⅱ+Ⅲ+ⅥD.Ⅰ+Ⅱ+Ⅵ答案:B9、单项选择题MARPOL公约附则Ⅵ规定,在波罗的海区域和SOX排放控制区内,船上使用的燃油含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
第五章防污染试题1.下列船舶对海洋油污染的途径中,事故性排放主要是指船舶发生_D_等严重海损事故导致的货油舱或燃油舱的溢油。
A. 碰撞B. 搁浅C. 触礁D. 以上都对2.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规定的特殊区域是 C 。
A. 日本海B. 南中国海C. 波罗的海区域D. 东海3.船舶对海洋环境的可能污染源不包括 D 。
A. 营运产生的废弃物B. 海损事故造成溢油C. 海上船舶打捞和拆体D. 清洁压载水4.不属于渔船操作性排放的污染是 D 。
A. 油路管系锈蚀导致的泄漏事故B. 渔船向海中丢弃的塑料生活垃圾C. 直接流入海中的生活污水D. 船舶搁浅后的油品泄漏5.下列 B 不属于《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V所定义的垃圾。
A. 食用油B. 投放海中的贝类种苗C. 废弃的渔具D. 食品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6.73/78防污公约附则V中有关特殊区域内垃圾处理规定错误的是C 。
A. 一切塑料制品不得处理入海B. 禁止处理入海的垃圾必须移入港口或装卸站的垃圾接收设备C. 合成网具可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处理入海D. 食品废弃物可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投弃入海7.下列有关《垃圾记录簿》的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向海中排放垃圾时应记载- 62 -B. 向港口接收设施排放垃圾时应记载C. 在船上焚烧垃圾时也应记载D. 船舶意外排放垃圾不必记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总长12米及以上的船舶都应张贴垃圾处理公告B. 垃圾处理公告牌使用船旗国官方文字及英文或法文中的两种C. 垃圾管理计划应用英语编写D.《垃圾记录簿》记完最后一页留船保留三年9.集污舱内储存的未处理生活污水排放的要求是 A 。
A.船舶航速不低于4节,距离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适当的排放速率;B.船舶航速不低于3节,距离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适当的排放速率;C.船舶航速不低于4节,距离最近陆地25海里以外,适当的排放速率;D.船舶航速不低于3节,距离最近陆地25海里以外,适当的排放速率10.船舶机舱进行 D作业时应填入《油类记录簿》。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1.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必须按规定编制《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垃圾管理计划》;配备《油类记录簿》和《垃圾记录簿》等防污文书;2.船长负责船上防污管理工作,负责落实船上各项日常防污措施;3.经常组织船员学习防污知识和上级防污文件精神,增强防污意识和责任心;4.船上加注燃油、机油、排放废旧机油、污油水等到油类作业,必须记录于《油类记录簿》,总吨小于____吨的记于《轮机日志》;5.船上应配备专用的垃圾桶,分类收集各种垃圾,到港口后集中送到岸上垃圾设施处理,并记录于《垃圾记录簿》中;6.禁止向河中排放废旧机油、污油水、垃圾等污染物质;7.船上的废旧机油设专用容器收集,废旧机油、污油水应定期(一般一季度一次),往清污公司排放,排放后向清污公司索取接收污油水证明文书备查;8.经常检查船上的排水口、尾轴等,防止漏油污染水域;9.定期进行溢油应急演习,提高溢油应急反应能力;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预防船舶污染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和规定。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船舶在运输过程中遵守国际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或消除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风险。
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废物管理:确定船舶产生的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包括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储存。
2. 油水分离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设置和操作:确保船舶配备有效的油水分离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并规定使用和维护规范,减少油污和污水的排放。
3. 燃油管理:制定船舶燃油的使用规定,包括燃油的存储、添加和使用等方面,以保证燃油的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污染的风险。
4. 排放控制:确定船舶排放的限制标准和控制措施,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以减少船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5. 天然保护区管理:确保船舶在天然保护区的航行和停靠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摘要】分析目前船舶防污染操作种类和船员的操作情况,指出由于船员的素质、部分船舶本身的不足和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船舶防污染实船操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防污染;违法排污;船员素质;港口国监督;船旗国检查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平衡,让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IMO和世界各国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和公约,以规范制约人们的行为。
这些规则最终都需要靠船员来实施,船员是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行为的最终实施者和监督者。
船员的责任心、习惯和专业技术业务素质等是影响船舶污染海洋的最重要因素。
以往的各种措施主要针对设备的配备和检查。
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有很大缺陷,效果不佳。
因此,分析目前船舶对防污染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及港口国监控的实际状况,对进一步提高监控水平、防止海洋污染十分必要。
1 主要的船舶防污染操作1.1 油水分离器公约和法律法规要求,如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10-6(15 ppm),油份浓度计的报警功能应正常可靠,使用前应测试。
在油水分离器装置使用过程中,主管轮机员应经常对该装置及系统的工作进行监视,同时取水样观察。
装置使用结束后,应对整个油污水系统进行充分冲洗,以保持装置的良好技术状态。
船舶停泊在港内、锚地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但当含油污水危及机舱设备安全时,船长应向主管当局报告,按要求排放,或申请接收。
三管轮应将油水分离器的使用情况及时报告轮机长,由轮机长按油类记录簿记载要求真实地记录。
1.2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有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船舶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要求使用和管理,经过澄清法处理的污水最后进入消毒柜用含氯药品杀菌,然后排出舷外。
在使用中,该装置不宜长期停用,不能将残渣排空,以保证装置的有效性。
船舶航行中,生活污水可通过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向舷外排放。
进港前,无生化处理装置的船舶要做好生活污水排放管系的转换,将生活污水排至蓄污柜,停止向舷外排放。
海船船员考试:船舶防污染题库四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73/78防污公约附则Ⅵ对船舶排放氮氧化物的有关规定,适用于()。
Ⅰ、主柴油机;Ⅱ、发电柴油机;Ⅲ、应急柴油机;Ⅳ、救生艇发动机。
A.Ⅰ+ⅡB.Ⅰ+Ⅱ+ⅢC.Ⅰ+Ⅱ+ⅣD.以上全部答案:A2、单项选择题“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核心内容应是()。
A.报告B.报告与控制排放的行动C.控制排放的行动D.回收溢油和消油处理答案:B3、单项选择题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规定,船舶发生油性混合物污染海域事故,应()。
Ⅰ、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清除污染;Ⅱ、尽快向就近的海事局报告;Ⅲ、接受调查处理。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答案:D4、单项选择题目前远洋船舶使用的防止油污文书是()。
Ⅰ、油类记录簿;Ⅱ、IOPP证书;Ⅲ、轮机日志;Ⅳ、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A.Ⅰ+Ⅱ+ⅢB.Ⅱ+Ⅲ+ⅣC.Ⅰ+Ⅲ+ⅣD.Ⅰ+Ⅱ+Ⅳ答案:D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港口接收船舶污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Ⅰ、船舶在港处理废油后,应取得港口主管当局出具的污油处理证明;Ⅱ、进行该项作业时,一定要有港口主管当局的监督员在场或特别许可方能进行;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泵送废油时污染环境。
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答案:D6、单项选择题依照压载水公约,“压载水管理”系指用()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清除、使无害、或避免加装和排放压载水和沉积物中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
Ⅰ、机械Ⅱ、物理Ⅲ、化学Ⅳ、生物Ⅴ、电气A.Ⅰ+Ⅱ+Ⅲ+ⅣB.Ⅰ+Ⅱ+Ⅳ+ⅤC.Ⅰ+Ⅲ+Ⅳ+ⅤD.Ⅰ+Ⅱ+Ⅲ+Ⅳ+Ⅴ答案:A7、单项选择题美国《90油污法》规定,造成油污染事故的非液货船赔偿限额为至少()万美元。
A.50B.100C.200D.500答案:A8、单项选择题IMO大会通过MARPOL公约附则Ⅵ,其目的是()。
A.防止和控制压载水污染海域B.防止废弃工业包装物污染海域C.防止有毒液体物质污染海域D.防止船舶柴油机废气排放污染空气答案:D9、单项选择题根据《MARPOL73/78公约》规定在港内排放生活污水时应经处理,其排放标准为:生化耗氧量不大于()mg/l,悬浮固体不大于()mg/l,大肠杆菌不大于()个/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