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普通船员之海上防污染
- 格式:pptx
- 大小:7.84 MB
- 文档页数:47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船舶发生海上污染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制定的一套预先确定的应对措施和指导原则。
下面是一个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1.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维护: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和编制责任人,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2. 应急组织机构: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体制和职责分工。
3. 应急资源准备:确保应急救援装备的完好性,包括油污清除设备、油围栏等。
4.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清洁剂、吸油毡、防泄油布、吸油管等应急物资。
5. 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船员的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污染事故的应急能力。
6. 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并提前发出预警。
7. 应急救援行动准备:明确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后的应急救援流程,包括通知港口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协调资源等。
8. 事故处理措施:包括污染物吸附、围栏封堵、溢油清除等措施,并确保采取合适的方法处理船舶残骸。
9. 船舶责任追究:针对造成海上污染事故的船舶,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进行处罚。
10. 事后评估和处置:在事故处理结束后,进行事后评估和修复工作,恢复污染区域的生态环境。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完善,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二)一、前言随着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海上污染事件的频发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船舶海上污染事件,保护海洋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船舶海上污染应急救援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 总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策略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2. 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做好信息的汇总和统计。
3. 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协调船舶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4. 污染清理组:负责对海上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
5. 救援组:负责执行救援任务,包括人员救援和应急物资运输等。
谈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一、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及其危害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危害。
这种危害,一方面是由于对海洋的渔业资源的过捕滥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开发利用时对海洋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海生物受害、死亡;水质腐败,水体和海生物体寓集致癌物质,危及人体的健康;影响海上交通和局部水文气象;影响旅游业等。
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正常营运中产生废弃物的污染;营运船舶因事故而造成的污染;利用船舶或其他运输工具在海上倾倒废弃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解造成的污染等。
本文主要论述防止营运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
营运中的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导致污染的操作大致有以下几种;1.石油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作业;2、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残余物的任意排放;3、生活垃圾的倾倒;4、生活污水的排放;5、污压载水、洗舱污水、机舱污水的任意排放;6.尾轴、舵轴漏油;7.维修保养甲板机械时的漏油、滴油;8、保养甲板属具和船体时的滴油及油轮冲洗甲板;9、碰撞、搁浅、触礁、爆炸、火灾以及其他意外遇难引起的跑油、漏油及弃货;10、船舶补给燃油、装卸油、机舱驳油中的跑冒滴漏。
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海洋环境污染不仅是各沿海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性问题。
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沿岸和海水随时都有可能被本国领海以外的海上船舶所排放的石油等污染物污染。
许多事实说明,防止航运对海洋的污染只有达成有效的和严格控制的国际协议才能解决。
IMO通过了一系列的防污公约。
这些公约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防止或减少船舶排污和油污事件发生的,第二类是赔偿油污事件所引起的油污损害和清除费用的。
IMO于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在伦敦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即MARPOL73)。
该公约不仅对防止和控制由油类产生的海上污染作了规定,还制订了防止和控制除倾倒陆源废弃物以外的所有污染海洋的有害物质的规定。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海上运输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国际社会制定了多项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制度的内容、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是针对海上运输活动中的污染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和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船舶及其作业活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上安全防污染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海上防污染合作,不断完善国内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
二、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的主要内容1. 国际海上防污染公约(1)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MARPOL公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海上防污染公约,旨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公约主要包括防止油类污染、有害物质污染、垃圾污染、包装和集装箱污染、船舶垃圾处理等方面。
(2)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公约):CLC公约规定了船舶油污事故的责任制度,明确船东、货主和保险公司等各方在油污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
(3)国际船舶防污染规则(SOLAS公约):SOLAS公约是国际海上安全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关于船舶防污染的规定,如船舶设计、建造、设备、操作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2. 国内海上安全防污染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海上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海上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责任和处罚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法:该法针对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问题,规定了船舶防污染的具体要求,如船舶排放标准、污染事故处理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船舶防污染的具体措施和责任。
三、海上安全防污染制度的实施现状1. 国际层面(1)MARPOL公约及其修正案已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批准和实施。
浅谈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及防治摘要:随着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进行完整的污染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发展蓬勃的航运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我国的环境现状以及污染程度,分析船舶污染类别和如何进行防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海洋污染科学化处理事故性船舶污染排放性船舶污染1.背景随着船舶事业的发展,船舶作为水上运输工具,在营运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变得日益严重,船舶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污染问题之一。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3个方面:轮机设备、全船性设施、船员和旅客的生活设施。
船舶对海洋环境主要造成的污染有:化学污染物(石油及其制品、其他散装有毒液体)、生物污染物(病原等)、物理污染因子(振动辐射)。
这些污染源一旦进入海洋环境将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生态链,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在短期内甚至永远不可能恢复的。
2造成船舶污染的原因2.1事故性船舶污染事故性船舶污染是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造成压载水泄露、油箱爆炸以及船体破坏等导致了油液、化学物质等无法自然生态降解的污染。
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将对事发地点附近海域造成危害是巨大的。
而且大部分的海难事件均发生于人为的操作管理失误。
所以,由于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海难事件造成的污染是可以通过严格要求正确操作和严格的管理考试监督而减少发生率的。
2.2排放性船舶污染排放性船舶污染是指船舶在行程中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
这其中主要分为自然排放及人为故意排放等。
其中人为排放是造成大部分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
排放性船舶污染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为严重的一类污染原因。
首先,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船舶航行过程中所排放出的燃料废气会直接对空气造成污染。
其次,由于不正当的人为排放、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污染影响也是十分多的。
船舶防污染应急预案【篇一: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平湖段工程hd-6标段,施工内容为k21+540~k27+027的航道护岸、土方等工程施工。
采用三级航道建设标准,通航1000吨级船舶,设计最小通航水深3.2m,航道最小底宽45m,标准面宽60m。
二、编制目的(1)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油类污染事故造成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灌河半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配备相应设备,在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清除污染。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必须立即向平湖市海事局报告,并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接受调查处理。
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9)《港口溢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0)《港口散装油类作业污染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四、组织机构总指挥:陈伟明副总指挥:王谷、胡世能现场总指挥:施晓东成员:陆丹辉、承良星、朱佳、王珍、孙嘉震、陶建峰、施刚、张金林、陈在良防止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小组职责(1)负责本预案的全面实施。
(2)实行24小时污染应急总值班,接受污染事故报告,迅速做出评估,采取抢险行动。
(3)一旦启动本预案,必须迅速召集所有应急反应人员就位。
(4)组织协调和指挥污染应急事故的防治:①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援助。
②确定报警、监视监测、应急设备与人员的调配、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等。
③支援和指导现场应急反应行动。
④迅速组织及指派应急队伍携带应急反应设备器材赶赴现场控制、清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