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2章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单元整合(二)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3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埃及文明的探究课时一:古埃及文明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发展2.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埃及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查找资料,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
3. 分享: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和研究。
4.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5. 练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
6. 总结:教师总结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点和成就,并跟学生展开互动讨论。
7.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体会和困惑,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程度。
2. 研究成果:检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反思讨论: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建议。
课时二: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 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掌握古埃及的宗教和文化传承-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教学内容:1.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2. 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传说3. 古埃及文化的传承与影响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埃及的社会和文化遗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3. 讨论: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古埃及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和观点。
4. 文化体验:设置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埃及文化的魅力。
5. 分析评价:指导学生分析古埃及文化的传承对后世的影响,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古埃及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古代埃及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古代埃及的历史1、早期王朝古埃及最早期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时埃及河流域的居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并建立了社会政治组织。
古埃及的早期王朝包括了早王朝和早汉朝。
早王朝首领王朝去最密利斯以埃及古迹最为典型和著名闫清杨。
这是位于开罗市—塔拉拉外东北约2里(约1.慾km)处的尼罗姬地诞生了埃及古老的文明。
2、中期王朝中期王朝的国王管理体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很多巨大的贸易港。
在该时期,古埃及取得了亚洲和欧洲的商业经济合作伙伴,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3、新王朝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085年间,古埃及文化繁荣了一千年,这个时期标志了古埃及历史上最高级的繁荣时期。
新王朝同君主与官僚势力的角力,暗中的内外战争,最终一个少年登基的王子将王朝统治权夺回,最终建立了辉煌的王朝,这位少年王朝六世巴米萨斯指挥征讨叙利亚的成功。
4、后期王朝后期王朝以帝国的衰落和外敌入侵为特点。
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不断受到外敌的入侵和战争的影响,部分地区进一步落后,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也日益加剧。
二、古代埃及的社会结构和生活1、宗教古埃及的宗教是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中心,埃及人相信多神教,神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神是和平的,依靠衷心祈祷、排除邪恶的力量的支持和庇佑。
在吉萨金字塔的壁画上可以看到神话故事,埃及人的心理是由这些故事影响的,通过画的手法,作者把各种动植物和人物形象简化了,但是又不失其识别特性,如人物的头顶都象征着天冠。
2、政治古埃及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神权的基础上的,国家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神的代表,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贵族们依附于国王,成为国王的宠臣。
贵族们经常参与决策和政治活动,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力。
国家政权是从政治制度支持的三大支柱:压迫和太阳神阿蒙之间的对立、太阳神中心神庙僧侣权力、克鲁奔托姆堡及其统换人员矛政治晋人资源瓶3、经济古埃及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大麦、大豆和棉花等农作物。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高中历史遗产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人民修建金字塔时的情形“国王齐奥普斯(即胡夫)当政的时候,人民却大倒其霉了,……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指定一些人给他从阿拉伯山中的采石场把石头拉到尼罗河岸……另一些人的任务是接过这些石头,并把它们拉到称为利比亚山的山那里去。
他们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
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
在十年中间,人民都是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二十年,……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希罗多德《历史》卷Ⅱ第124页转引《世界上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50页古埃及采石场和人形石棺埃及考古学家和建筑工人,不久前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的阿尔马迪区,发现了大约3500年前的古代墓地,并出土了刻有象形文字的人形石棺等文物。
这些石棺是开罗建筑工人在阿尔马迪区的库契卡村施工中偶然发现,并经考古学家鉴定确认的。
这里是埃及著名的古代采石场,世界闻名的埃及大小金字塔和神殿,就是用这里的石头建造的。
发掘的石棺共15个,都雕成人形,它们都是用石灰岩加工制成的,石棺的外侧和内侧刻有象形文字,文字涂有鲜明的色彩,从这些象形文字中可以辨认出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法老的名字。
《三千五百年前的人形石棺》光明日报1982年2月24日第4版“国外考古栏”古埃及人民对胡夫等法老的憎恨埃及曾有106年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想起这两个国王(即胡夫和哈佛拉)时,恨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们很不愿意提起他们的名字,而是用牧人皮里提斯的名字来称呼这些金字塔,因为这个牧人当时曾在这个地方放牧他的畜群。
希罗多德《历史》卷Ⅱ第128页转引《世界上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建筑金字塔的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虽然这两个国王(即胡夫和哈佛拉)建筑金字塔作为他们的坟墓,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埋在里面。
由于人民在建筑金字塔时受尽千辛万苦,由于这些国王做了许多残忍凶暴的事,人们满怀怒火地起来反抗那些使自己受苦的人,并且公开地要撕碎他们的尸体,狠狠地把他们抛出坟墓之外。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一、课标容(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课时雄伟的金字塔群【学考报告】考点一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和吉萨金字塔建筑群(b)1.金字塔的概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国王——法老的陵墓,因其四边方锥的外形酷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译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吉萨金字塔建筑群(1)组成:包括世界闻名的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多座小型金字塔。
三大金字塔分别是胡夫、哈佛拉、孟卡拉祖孙三代的金字塔,都建于第四王朝(约前2613~前2498年),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2)特色:三座大金字塔塔身为精确的正方锥体,用淡黄色石灰石砌筑,外贴白色石灰石,彼此呈斜线排列,既错落有致又遥相呼应。
要点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史料一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
……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
……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史料二思考(1)史料一中的“他(胡夫)”是一个什么人物?(2)史料二展示的是哪一文化遗产?提示(1)埃及国王(法老),是埃及最大的奴隶主。
(2)埃及吉萨金字塔群。
1.(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
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
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B.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C.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解析历史因时代久远而变得扑朔迷离,忽视了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考古的价值而不是历史学家的修正,故B项错误;越靠近历史的文献就越接近历史,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的著作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记载不同,但史学要以考古为首要依据,故D项正确。
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1.关于金字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B.形状像中国的“金”字C.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D.每座金字塔前面都有一座狮身人面像解析只有哈佛拉的金字塔前有狮身人面像,其余都没有。
故D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故选D。
答案 D2.下列对如图所示雕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由多块岩石叠压并雕刻而成的一件作品B.它是金字塔群中一座半人半兽的巨大雕像C.它又被称为斯芬克斯像D.它将人的智慧与狮子的威猛合二为一,是世界雕刻珍品解析图中所示为狮身人面像,又称斯芬克斯像。
它是一座半人半兽的巨大雕像,将人的智慧与狮子的威猛合二为一,是世界雕刻珍品。
它是由一整块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的,因此A表述不正确。
答案 A3.(2017·浙江杭州二中月考)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一样,是埃及古代文明的象征,其中的“人面头像”是()A.胡夫B.哈佛拉C.孟卡拉D.太阳神解析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佛拉的金字塔前,是哈佛拉命人为自己的陵墓建造的,其中的“人面头像”是根据他自己的面貌雕成的。
故选B。
4.科学家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的一次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修建金字塔时工人的生活驻地,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妇女和儿童的尸骨,这说明的是()①金字塔是妇女和儿童修建的②许多被迫服役的工匠和奴隶是拖家带口的③金字塔的建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④古埃及统治者对人民的削剥是非常残酷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B、D,答案选C。
答案 C5.(2017·浙江金华中学模拟)2007年7月8日,数千万人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投票,评选出新“世界七大奇迹”,世界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则“理所当然地保有奇迹的地位”。
这个实体是()A.中国的万里长城B.埃及的金字塔C.希腊的帕特农神庙D.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解析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一般是指埃及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耳忒弥斯神庙、摩所洛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罗得岛阿波罗神像。
第2课古代埃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
(4)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能力与方法(1)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3)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
二、导入新课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
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三、新课传授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船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
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群教学目标:金字塔的起源、金字塔建筑群、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艺术理解人类文明的继承发展性。
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成就,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古代埃及金字塔文明的杰出代表及其在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艺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及意义教学难点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艺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及意义。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时,可用问题情景法导入本课学习,可先用教学多媒体展示一幅埃及金字塔图片或狮身人面像图片,然后教师说:这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的神秘国度,确实架构起整个非洲文明,不论是金字塔的伟大建筑技术,还是木乃伊的医学成就,都深深影响着现代文明。
金字塔内究竟有着多少密道、当初如何建造而成,一直是现今科学家的热衷议题。
教师接着提问:古埃及陵墓为什么被称是“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在世界文明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呢?请同学们根据导言内容回答。
由此导入本课学习。
关于“金字塔的来源”一目公元前27世纪,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开始脱胎于埃及古老的陵墓“马斯塔巴”,逐步向角锥体金字塔发展,埃及第四王朝的金字塔建造进入全盛时期,金字塔的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那么,金字塔是在什么历史情况下起源的呢?金字塔建造转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由此导入本目学习。
为了使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在教学中可用PowerPoint出示《吉萨三大金字塔正观图》、《阶梯金字塔图》、《尼罗河自然风貌图》等图片资料,然后结合金字塔文明起源的社会背景,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问题一、尼罗河奴隶制文明是怎样发展来的?古埃及国王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如何?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对金字塔文明有何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逐个解决问题。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并认识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学思之窗】内容,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问题,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中国古代史中“始皇帝来历”的知识,帮助学生从中外文明发展中,比较出古埃及君主和古代中国君主在称呼上的异同。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一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
1 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神庙建筑逐渐取代金字塔,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努比亚遗址保存最完好
●建于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努比亚遗址中代表性建筑,一大一小两座神庙
●菲莱神庙:建于前4世纪- 前3世纪,唯一一座融合法老时代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艺术的杰作
二阿布辛拜神庙的搬迁
1. 1959年,埃及政府为控制尼罗河水泛滥,决定在尼罗河上游建造阿斯旺水坝,努比亚遗址待拯救
2. 1964 - 1968,阿布辛拜勒神庙22座庙宇拆散后移到安全地带,按原貌重建
3. 1980年,埃及兴建了努比亚博物馆,以纪念这次国际救援活动
4.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文物抢救活动。
课时 雄伟的金字塔群【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和吉萨金字塔建筑群 b 胡夫金字塔主要建筑成就和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 b古埃及金字塔建筑成就的意义 c 考点一 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和吉萨金字塔建筑群(b)1.金字塔的概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国王——法老的陵墓,因其四边方锥的外形酷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译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吉萨金字塔建筑群(1)组成:包括世界闻名的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多座小型金字塔。
三大金字塔分别是胡夫、哈佛拉、孟卡拉祖孙三代的金字塔,都建于第四王朝(约前2613~前2498年),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2)特色:三座大金字塔塔身为精确的正方锥体,用淡黄色石灰石砌筑,外贴白色石灰石,彼此呈斜线排列,既错落有致又遥相呼应。
要点 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史料一 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
……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
……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史料二思考(1)史料一中的“他(胡夫)”是一个什么人物?(2)史料二展示的是哪一文化遗产?提示 (1)埃及国王(法老),是埃及最大的奴隶主。
(2)埃及吉萨金字塔群。
1.(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
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
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
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B.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C.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解析 历史因时代久远而变得扑朔迷离,忽视了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考古的价值而不是历史学家的修正,故B项错误;越靠近历史的文献就越接近历史,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的著作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记载不同,但史学要以考古为首要依据,故D项正确。
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它的主要特征是( )①是埃及最高的金字塔②墓室内有精美浮雕③有狮身人面像与之相映成趣④四个底边的误差不超过20厘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阿布辛拜勒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 )A.阿布辛拜勒神庙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B.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C.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D.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3.胡夫金字塔是体现古埃及人民建筑智慧的载体。
下列有关这座金字塔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外观宏伟,且历经数千年不变形B.内部构造复杂,墓室内壁上的浮雕精美绝伦C.石块因使用黏合剂而接缝严密、坚实稳固D.塔座底边长237米多,但四条底边的误差不超过20厘米4.2007年7月8日,数千万人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投票,评选出新“世界七大奇迹”,世界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则“理所当然地保有奇迹的地位”。
这个实体是( )A.中国的万里长城B.埃及的金字塔C.希腊的帕特农神庙D.巴比伦的空中花园5.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难的破坏B.旅游业的过度破坏C.修建水坝,被迫搬迁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呼吁6.阿布辛拜勒神庙最精妙之处是( )A.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B.精美的浮雕C.神奇的文字D.每年春分和秋分,阳光会射入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7.努比亚遗址中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杰作是( )A.阿布辛拜勒神庙B.菲莱神庙C.阿布辛拜勒小神庙D.拉美西斯巨型雕像8.规模宏大的神庙建筑逐渐取代金字塔是在()A.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B.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C.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16世纪D.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9.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最深远的影响是( )A.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B.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C.人类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提高D.阿布辛拜勒神庙避免了沉入坝底的厄运10.胡夫金字塔坚实稳固,整个塔身用230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块铺设,共250层。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第二单元古埃及文明的奇迹第3课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岳麓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为挽救阿布辛拜勒神庙被大水淹毁的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发出挽救神庙的呼吁,最后提出用分割搬迁方法挽救神庙的是哪国科学家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瑞典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金字塔的规模和数量达到空前绝后的顶峰是在
A、第一王朝时期
B、第二王朝时期
C、第三王朝时期
D、第四王朝时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对世界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
①是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发祥地之一②对欧洲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③古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④促进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金字塔建造之谜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代学者对金字塔的研究严重滞后
B、当今科学界缺乏对金字塔应有的重视
C、古埃及人民高超的智慧
D、当代科技与学术研究的落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金字塔铭文》中有“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的语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
②相信灵魂永存,可以借助金字塔升天
③要与太阳神一决高下
④体现古埃及的有神论宗教信仰。
单元整合(二)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
1.文明象征:历经四千多年的金字塔,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谚语说:“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
2.权威象征:古埃及的王权极为显赫,国王被称为“法老”,自称为太阳神的后代。
3.地位象征:古埃及祭司贵族阶层地位崇高,王权离不开神权的支撑,对神灵的祭祀活动是国家的大事。
在古埃及,太阳神是地位最高的神,掌管该神祭祀等宗教事务的祭司阶层拥有很高的地位。
4.阶级结构象征:广大农民和各类工匠、矿工、士兵及奴隶构成金字塔底,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势的贵族是金字塔尖。
5.智慧结晶:金字塔的建设者们掌握了大量渊博的知识,外形与内部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
因此金字塔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题型2文字类试题
【解题技巧】
(1)读:读材料,读材料后面的问题,看问题的要求。
先粗读材料,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材料。
(2)找:找材料中与审读问题的相关部分,找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相关部分。
(3)析: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印证材料观点且符合求答项的知识点。
(4)答:就是组织答案。
把分析得出的有效信息和知识点,清楚地表达出来。
【典例】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
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材料二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公里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
……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
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材料三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3)材料三中涉及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精确的算术设计……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
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信息概括回答。
第(2)问结合材料二“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信息概括回答。
第(3)
问结合材料三“当时的历史背景”“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信息概括回答。
答案(1)信息:设计恢宏;计算精确;巨石采集;运输科学。
(2)新发现: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遗址。
价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会分工和生活状况。
(3)视角:技术;历史背景。
【变式训练】
一首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
”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罗河B.法老
C.金字塔D.祭司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可以否定B、D项;金字塔没有什么给他人馈赠礼物,所以C错误,而尼罗河则是恩施众生,A正确。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