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课古代埃及一、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埃及文明时间序列;2.史料实证: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史料信息梳理;3.历史解释: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4.唯物史观: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
师:播放视频《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五、新课(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1)出示材料: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恶兄弟杀害,碎尸后被扔到了尼罗河里。
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遗体,伏尸痛哭,这感动了太阳神。
于是天神帮助她把尸块还原成尸体,做成干尸,即木乃伊。
奥西里斯于是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
从此以后,每个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神话表演一次,制成木乃伊后装入石棺,再送进“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
古埃及人认为,这样,法老们的灵魂就能永生,并在3000年后的极乐世界里复活。
思考:金字塔建在哪里?生答:埃及。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归纳: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3)合作探究一: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古代埃及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查阅资料,掌握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历史情境再现,深入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古埃及文明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入挖掘其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古埃及的重要成就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古埃及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学科有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难点: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木乃伊等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与哪个古代文明有关?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让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古埃及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初中历史古埃及教案及反思
课题:古埃及的历史与文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
2. 了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
3. 能够利用多种资料了解古埃及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教学内容:
1. 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3.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4. 古埃及的建筑艺术和艺术品;
5. 古埃及的文化传统和科技成就。
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地图展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2. 讲解:介绍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包括法老王国、贵族阶层和平民百姓等;
3. 分组讨论:讨论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如太阳神阿蒙和死后世界;
4. 观摩:观看古埃及的建筑艺术和艺术品,如金字塔和壁画等;
5. 探究:了解古埃及的文化传统和科技成就,如法老陵墓和写字系统等;
6. 总结:对古埃及的历史和文明进行总结,并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埃及的历史和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利用多种资料来探究古埃及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讨论。
下节课可以设置更多的小组活动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埃及的知识。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概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他们对古代埃及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表面现象,对于古埃及的深层次文明成就和影响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欣赏,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分析归纳出其特点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教师收集相关古埃及文明的图片、文献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尼罗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埃及【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它蕴含着无数人类智慧的结晶,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课共分三个板块,即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
通过古代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属于大河流域文明的典型,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古埃及文明演进过程中,王朝更替频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疆域辽阔,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古埃及文明辉煌灿烂而具有独特性,在科学和文化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其中最具象征性的就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表明了当时国家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社会发展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课将以辉煌独特的古埃及文明为核心,从古埃及的文明起源,文明历程,文明成果几个方面来展现古埃及文明的方方面面。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过四大文明古国的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旅游、看展览等方式对尼罗河和金字塔有过一定的了解,这些成为本课学习的重要知识储备;九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原则,收集整理史料、口头表达、合作学习能力已大大加强,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创造了条件。
但学生对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课程中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古埃及的地图、图片,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了解其历史沿革,理解古埃及法老的无限权力和大河流域政治文明的特征;3、通过学生搜集古埃及金字塔以及文明成果的史料及合作探究,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奇迹,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4、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灿烂辉煌和独特魅力,认识古埃及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埃及文明演进历程;金字塔。
难点: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1课古代埃及一、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文明四、教学难点: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距今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学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类社会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师:一说起古埃及,我们就想到金字塔。
金字塔数据之谜:自重 1015=地球的自重。
塔高 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底周长:塔高=圆周:半径(约为3.14)。
关于金字塔我们有三个疑问:金字塔在哪里?金字塔如何建造?为什么要建金字塔?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二)自我研学,教师引导,生成新知(1)师:金字塔在哪里?我们一起学习书上第一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__非洲东北角__。
2.河流:__尼罗河__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尼罗河的赠礼__ ”)。
3.发源原因:师:阅读下列材料,你是如何理解希罗多德的这句赞叹?(材料一至材料三)生: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对古埃及交通,农业,天文学都有巨大影响。
4.出现国家时间:约从__公元前3500年__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__公元前3100年左右__。
5.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_图特摩斯三世_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6.灭亡:公元前525年,__波斯帝国__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反思本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古代埃及》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和反思。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古埃及文明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通过构建“神权”主题,探讨了古埃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独特性,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与时代背景的变迁。
二、教学思路针对本课的教学,本人采取了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古埃及文明进行探究和讨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许多情境化场景,如扮演各自的角色,深入模拟“金字塔建造”、“法老选妃”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方位、多维度理解古埃及文明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三、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思考深入,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了解了古埃及文明独特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古埃及是非常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来源与材料研究,体验和理解其文化特性。
四、教学反思1.缺乏地理背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埃及的地理情况了解不多,本人意识到教学应该在讲述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之前,首先讲解一些埃及的地理背景知识,以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内容讲解过于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讲述内容是过于集中,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记忆有限,为此,教学过程中尝试着采用阅读、观察、讨论、比较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埃及文明。
3.缺乏思考的引导。
本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唯有学生思考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学生之间有时候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而受到社交网络等外界刺激,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环境。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过程与方法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
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
(多媒体播放视频——埃及)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自然环境1.教师展示:出示《古代埃及地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古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代埃及的空间概念。
提示:古埃及地处北回归线一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十分炎热,降雨量也很少,普遍干旱。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诗歌展示: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结合歌词及前面所学,说说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或者说人们为什么要赞美尼罗河?)提示:古埃及人之所以可以在这片沙漠上建立灿烂的农业文明,要归功于尼罗河纵贯古埃及南北,两岸形成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宽的狭长河谷。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掌握古代埃及的文化遗产、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古埃及文明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系统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古代埃及全面、系统的认识。
2.学生对历史故事、考古发现等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相关的故事、图片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2)掌握古代埃及的文化遗产、政治经济制度。
(3)了解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遗产和政治经济制度。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古代埃及的图片和文物,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通过地图展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
重点讲解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文明的联系和区别。
(2)文化遗产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埃及的一些代表性文化遗产,例如金字塔、木乃伊、石碑等。
讲解这些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3)政治经济制度介绍古代埃及的政治经济制度。
重点讲解法老的地位和权力,以及法老与人民的关系。
通过展示一些古埃及法老的文物和建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过程与方法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
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
(多媒体播放视频——埃及)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自然环境1.教师展示:出示《古代埃及地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古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古代埃及的空间概念。
提示:古埃及地处北回归线一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十分炎热,降雨量也很少,普遍干旱。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诗歌展示: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结合歌词及前面所学,说说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或者说人们为什么要赞美尼罗河?)提示:古埃及人之所以可以在这片沙漠上建立灿烂的农业文明,要归功于尼罗河纵贯古埃及南北,两岸形成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宽的狭长河谷。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第1课古代埃及教案(共)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观察古代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2)知道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及其专制统治;知道法老的相关知识。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金字塔建造中体现出的古埃及人民智慧;通过了解金字塔折射出的社会结构,掌握古埃及的阶级状况。
2.能力目标(1)通过对“金字塔”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通过学习法老的统治,掌握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培养认识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古埃及史,认识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2)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教学重点法老的统治;金字塔。
教学难点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金字塔折射出的上古时代埃及的阶级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运用网络,查阅古埃及概况、了解尼罗河风光,搜集卡纳克神庙的图片、金字塔图片,以及狮身人面像的神话传说等,力图了解储备更多的古埃及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查阅尼罗河风光、美丽的金字塔、卡纳克神庙,搜集与占埃及有关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情境导入:[讲故事——法老魔咒之谜(《图坦卡蒙的诅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故事有很强的趣味性,讲故事既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有谁愿意讲一讲古埃及的故事法老魔咒之谜。
生: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初步接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金字塔的建造。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金字塔建造的技术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埃及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古代埃及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重点介绍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