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热景生物)
- 格式:pptx
- 大小:681.18 KB
- 文档页数:31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与CK-MB一文全了解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
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死)、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胸痛初期2-3h内脱离正常值,6-9h达到最高,24h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min-2h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
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但应注意的是,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
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肌钙蛋白(CTnI)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
已有报道指出,在诊断AMI、心挫伤患者的心肌特异性障碍性疾病时,检测cTnI浓度是非常有效。
在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游离于胞浆内的cTnI/cTnT快速释放出来。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在4-8h 以内cTnI由于心肌受到障碍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浓度脱离健康人的浓度范围。
通常,AMI发病后12-18h后,cTnI浓度达到最高,并且维持5-10日。
对于AMI患者,cTnI浓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增减情况与CK-MBmass是类似的。
急诊心肌标志物六项
急诊心肌标志物六项是指在急诊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常用的六种生化指标,包括:
1. 肌钙蛋白T(cTnT):心肌细胞损伤后,cTnT会在血液中升高,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2. 肌钙蛋白I(cTnI):与cTnT类似,也是心肌细胞损伤后的标志物,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3. 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心肌梗死时会升高,但相对于cTnT和cTnI缺乏特异性。
4. 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时,LDH也会升高,但升高的时间较晚,故在早期诊断中应用较少。
5. 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与LDH类似,也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但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
6. 心肌肌钙蛋白(cMyo):是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与cTnT和cTnI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目前仍在研究中。
这六项指标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对急诊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心肌梗死的损害。
带你全面了解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是一种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对于其他生物学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风险分级中的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1]。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相信很多人都在医院做过cTn 的检测,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肌钙蛋白这一重要心肌标志物。
1什么是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是一种分布于肌纤维表面的调控蛋白,对肌肉的收舒功能具有关键调控作用。
心肌细胞主要由三种不同的亚型组成:快反应型、慢反应型以及心肌肌钙蛋白(cTn)。
前两者跟骨骼肌有联系,而心肌肌钙蛋白只在心肌细胞中有发现,它是一种络合物,由三种亚单位共同构成,分别为肌钙蛋白T (cTnT)、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 C(cTnC)[2]。
cTnI 和cTnT与骨骼肌有不同的基因表达,存在抗原性的显著差异, cTn 与 CK - MB 相比,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临床常检测的两种主要心肌损伤标志物。
2肌钙蛋白有哪些特点和主要应用呢?(一)心肌肌钙蛋白 T心肌肌钙蛋白 T ( cTnT )主要以复合物形式存在细胞质中,6%~8%的cTnT 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胞质中,心肌细胞损伤时, cTnT 释放入血清中,cTnT 浓度变化对诊断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cTnT 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确定性标志物,发病后3~6小时血清 cTnT 即升高。
10~24小时达峰值,峰值达正常值30~40倍,10~15天降至正常水平,对非 Q 波性、亚急性心肌梗死或 CK - MB 无法诊断的患者更有价值。
cTnT 可诊断微小心肌损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阳性率可达39%,显著高于CK -MB的8%。
cTnT 还可用于评估溶栓疗法是否成功,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复通。
溶栓成功后 cTnT 呈双峰,第一峰高于第二峰。
cTnT 亦可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大小。
参考值 cTnT :<0.1ug/ L 。
肌钙蛋白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注解
1拼音
jī gài dàn bái
2英文参考
troponin,Tn
3注解
肌钙蛋白由3个多肽,即肌钙蛋白T(TnT) 、肌钙蛋白I(TnI) 、肌钙蛋白C(TnC)组成的复合物。
TnT(MW 37,000)是一种长形的纤维状分子, 长度大约是肌钙蛋白的三分之一, TnI和TnC都是球形分子。
TnI(MW22,000)能够同肌动蛋白以及TnT结合, 它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就抑制了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
TnC(MW18,000)是肌钙蛋白的Ca2 结合亚基,在序列上同钙调蛋白以及肌球蛋白的轻链相类似,TnC控制着原肌球蛋白在肌动蛋白纤维表面的位置。
在细肌丝上大约每隔40nm就结合有一个肌钙蛋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经历从危险因素到心脏/血管病变,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再到心血管事件/器官功能衰竭,以致发生心血管死亡。
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各种各样的生物标志物相互伴随,如血脂和血糖是危险因素;CRP是炎症标志物,与斑块不稳定和破裂有关;血肌酐水平和微量白蛋白虽然是肾脏损伤标志物,但同时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的标志物,也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必须指标;B型利钠肽(BNP)是心脏功能标志物等等。
肌钙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类。
稳定性冠心病临床或者没有症状,或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即近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方式相对固定。
不稳定性冠心病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心肌梗死(MI),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如果斑块破裂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临床表现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如果血流没有中断,临床则表现为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临床符合NSTE-ACS患者,如果存在心肌损伤/坏死,检测肌钙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的第99百分位,这类患者称为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肌钙蛋白不升高者才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图1)。
不稳定性心绞痛其胸痛的性质与稳定性心绞痛相似,临床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初发的严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更严重者伴休息胸痛。
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剧烈,持续时间往往超过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甚至加重,常伴冷汗、低血压甚至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二)心肌梗死定义与肌钙蛋白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心肌的缺血性胸痛,按照最新定义,心绞痛患者不存在心肌损伤/坏死,临床肌钙蛋白检测不升高。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人们研究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一、肌钙蛋白1. 肌钙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存在于肌肉组织中。
它是肌肉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
肌钙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中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2. 肌钙蛋白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作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肌钙蛋白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浓度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3. 肌钙蛋白也在肌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肌肉损伤或肌肉炎症时,肌钙蛋白的浓度也会升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二、肌红蛋白1. 肌红蛋白是一种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广泛存在的血红蛋白样蛋白。
肌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肌肉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运输和储存氧气,从而支持肌肉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
2. 肌红蛋白在临床上也被用作肌肉疾病的诊断指标。
肌肉损伤或肌无力症患者的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常常升高,而且肌肉愈后,肌红蛋白浓度会逐渐降低,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红蛋白来辅助诊断和监测肌肉疾病。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酶。
它是由肌肉细胞在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
2. CK-MB通常被用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CK-MB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CK-MB的浓度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以及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3. 与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不同,CK-MB的升高在心肌梗死后会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
通过连续监测CK-MB的浓度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总结起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CK-MB同工酶作为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解读肌钙蛋⽩⽆论是溶栓、经⽪冠脉介⼊(PCI),还是冠脉搭桥(CABG),都是风险极⼤的治疗⼿段,所以“冠⼼病,急性⼼肌梗塞”诊断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临床⼯作者⼀直致⼒寻找⼀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清诊断指标,以期提⾼诊断正确性。
在近⼏⼗年中曾经有很多⾎清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应⽤,⼼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越来越⾼,⽬前⾼敏肌钙蛋⽩(hs-cTn)可以检出⾮常微⼩的⼼肌损伤。
肌钙蛋⽩在临床实践中成为⽬前公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为所有指南所推荐。
今天我们就⼀起来解读肌钙蛋⽩及其临床意义。
1. 肌钙蛋⽩T和肌钙蛋⽩I有么区别?1992年第⼀份肌钙蛋⽩I商业检测试剂在临床推⼴,不久肌钙蛋⽩T检测试剂也开始在临床应⽤,在随后⼗余年引发了⼀场旷⽇持久的⼤争论—到底肌钙蛋⽩T和肌钙蛋⽩I孰优孰劣?早期曾有研究观察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经常出现肌钙蛋⽩T增⾼却不⼀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
随后提出了⼏个可能的学说:(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肌钙蛋⽩T在横纹肌表达再分布,(2)抗原交叉反应,(3)慢性肾功能不全引发⼼肌微损害有关。
第⼀个假说很快被cTnT阵营否定,有学者⽤PCR检测否定cTn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表达异常。
随着第⼆代肌钙蛋⽩T检测⽅法推出抗原交叉反应得到较好解决。
慢性肾功能不全⼼肌微损害也同样会引起肌钙蛋⽩I增⾼。
⽬前倾向认为肌钙蛋⽩I和肌钙蛋⽩T在⼼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没有很⼤区别,但是相对⽽⾔,有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论是cTnT或cTnI,⾃肌钙蛋⽩检测⽅法问世以来,没有经过⼀个垄断的专利⽣产过程。
不同⼚家、不同免疫检测⽅法,可谓五花⼋门,始终未能形成⼀个统⼀全球质量标准,只有企业质量标准。
不同⼚家试剂盒可⽐性较差,甚⾄⽆法⽐较。
这可能成为两⼤阵营论战当中诸多结论相互⽭盾主要原因。
由于巨⼤的市场份额和不同商业利益,要求不同⼚家按照统⼀模式⽣产出⽬前看来并不现实。
这样看来我们确实不必要花太多精⼒⼀定要在cTnT和cTnI之间分出伯仲。
肌钙蛋白—搜狗百科
肌钙蛋白由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及肌钙蛋白C(TnC)三种亚单位组成
TnC
分子量为18000,呈晶体结构,是肌钙蛋白的Ca2+结合亚基,骨骼肌和心肌中的TnC是相同的。
TnI
分子量为23000,是肌动蛋白抑制亚基。
它有3种亚型:快骨骼肌亚型、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
这3种TnI亚型分别源于3种不同的基因。
心肌亚型(cTnI)相对两种骨骼肌亚型约有40%的
不同源性。
AMI后cTnI的释放形式(游离形式还是与其他肌钙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氧化形式还是还原形式)迄今为止还不完全清楚。
TnT
分子量为37000,可能为不对称蛋白结构,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TnT也有3种亚型:快骨骼肌亚型、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它们在骨骼肌或心肌中的表达分别受不同的基因调控。
肌钙蛋白在循环血中的半衰期为大约数小时,由肾脏排出体外。
游离cTnI在循环血中的半衰期大约为67min。
AQT90 FLEX快速免疫分析仪肌钙蛋白T检测(y)与罗氏Elecsys 2010 肌钙蛋白T第四代检测(x)的关系(回归分析法): y = 1.033 x – 0.006; r = 0.999; n = 390
肌钙蛋白正常值: 干片法:TnI 阴性;
免疫法:TnT 0~0.15μg/L。
肌钙蛋白名词解释肌钙蛋白(Myosin)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肌肉收缩的主要催化剂,是混合构蛋白,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蛋白质之一。
它是肌肉收缩的催化剂,具有运动的力量,它与胞质蛋白质和细胞核蛋白质一起参与肌肉运动。
除此之外,肌钙蛋白在心脏中也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心脏肌肉收缩,参与心脏肌肉的正常收缩。
肌钙蛋白也被认为是一种“自身运动”的蛋白质,它具有强烈的反应性,可以发生特定的运动性运动,该运动的持续时间比其他细胞蛋白更长。
它由细胞质膜上的大量肌钙蛋白分子组成,每个分子由一个核心部分重新聚合成四个单克隆体,每个单克隆体又聚合成一个四聚体,形成一个梨状体。
肌钙蛋白四克隆体同时与ATP结合,这就是肌钙蛋白使肌肉收缩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肌钙蛋白对肌肉运动的重要作用。
肌钙蛋白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是肌将系蛋白,它可以在细胞质中分离,另一个是肌线组蛋白,它可以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存在。
肌线组蛋白的特点是构象可变,也就是它可以在折叠状态和膨胀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它们可以向外伸长,可以运动,从而发挥力量,从而促进肌肉收缩。
肌钙蛋白通过两种主要的机制来控制肌肉收缩:一种是活化(Activation)机制,它可以促进肌肉肌纤维的收缩;另一种是抑制(Inhibition)机制,它则可以抑制肌肉肌纤维的收缩。
肌钙蛋白在肌肉的收缩过程中,既可以起到活化作用,也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因为它也可以抑制肌肉纤维收缩的发生。
在心脏中,肌钙蛋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心脏肌肉收缩,参与心脏肌肉的正常收缩。
它们在心脏中可以分解能量,发挥激动心脏肌肉的作用,帮助心脏肌肉收缩,促进心脏跳动。
因此,肌钙蛋白在心脏中也有着重要的功能。
肌钙蛋白是人体最常见的蛋白质之一,它不仅可以参与肌肉的收缩过程,而且在心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心脏肌肉的收缩,另外还可以分解能量,激发心脏肌肉的收缩。
肌钙蛋白组成细胞质膜,形成四克隆体集合,它们可以和ATP结合,这就是肌钙蛋白使肌肉收缩的过程,为人体运动提供力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