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技术建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猪圈是养猪场的重要设施,其建设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猪圈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保障猪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制定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一、选址和规划。
1.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地势高,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和清洁。
2. 猪圈规划应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管理和养殖操作。
二、建筑结构。
1. 猪圈建筑应坚固耐用,抗风雨,防潮防腐。
2. 猪圈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
3. 圈舍内部设施齐全,包括饮水设备、饲料槽、卫生间等,满足猪的生活需求。
三、卫生环境。
1. 猪圈周围应保持清洁,无垃圾积存,无积水。
2. 猪圈内部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卫生干净,减少疾病传播。
四、安全设施。
1. 猪圈应设置防护栏,防止猪的逃逸和外来动物的侵入。
2. 猪圈内应设置应急逃生通道,保障人员和猪的安全。
五、环保要求。
1. 猪圈废水、废料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猪圈建设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管理要求。
1. 猪圈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养殖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
2. 猪圈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档案记录和疫病防控工作。
七、技术支持。
1. 猪圈建设应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2. 配备专业的兽医和技术人员,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
总之,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是保障养猪生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合
理的建设标准可以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率,保障猪只的生长健康,
同时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
筑规划、设施设备、卫生防疫等方面介绍养猪场的建设标准。
首先,场地选址是养猪场建设的首要问题。
养猪场应该远离居
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选址时要考虑周边交通、排水条件、
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场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排水
便利。
其次,建筑规划是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猪场的建筑应该
符合猪只的生长特点和生理需求,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库、办公室、生活区等功能区域,保证充足的空间和通风条件,避免交叉感染。
设施设备是养猪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养猪场应该配备
合适的饲料加工设备、饮水设备、猪舍降温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保证猪只的饲养条件和生长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卫生防疫是养猪场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养猪场应该建
立健全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进行场地和设施的消毒、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等工作,保障猪只的健康成长,减少疫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才能够保证养猪场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养猪场的建设者能够重视建设标准,为养猪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是保障猪只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建设标准不仅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还可以
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下面就养猪场建设标准
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养猪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选址应该远离城市和工厂,避
免环境污染,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的地方,以防止雨
水倒灌和污水积聚。
其次,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
应该根据养殖规模确定
场地大小和建筑面积,合理规划猪舍、饲料库、猪粪处理设施等建
筑物的位置和布局,以便于管理和操作。
在建筑方面,猪舍的建设应该符合猪只的生长特点和生理需求,保证猪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猪舍内部的设施也
要齐全,包括饮水设备、饲料槽、卫生间等,以保障猪只的生活质
量和生产效率。
另外,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定期清理猪
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和清洁。
对饮水设备和饲料槽也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最后,养猪场的安全设施也不能忽视。
要安装消防设备,保证猪舍和饲料库的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养猪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管理和安全设施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猪只的生长需求和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确保养猪场的建设达到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猪只的生长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万头猪场建设标准一、标准化建设之目标规模建成年(出栏)销售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猪场,按照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18头商品猪计算.全场共需要种猪如下:1、生产母猪:年饲养母猪600头,其中25头为后备母猪,年饲养后备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照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实际生产种母猪600头×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种公猪:年饲养种公猪24头(按照公母比例1:25计算),每年饲养或引进后备公猪8头。
3、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育肥=42周4、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空怀期=23周。
全年52周/23周=2。
27胎/母猪/年5、生产标准:550头×2.27胎/年=1248胎/年,24胎/周,24胎/周×9头断奶猪/窝×97%=210头断奶猪/周,210×97%(3%保育死亡率)=204头猪出保育/周,204×98%(2%育肥死亡率)=200头猪出栏/周6、群体维持标准:母猪生产年限为5。
5~5。
8胎,平均为5。
7胎。
平均利用年限=5.7胎/2.27胎/年=3年年更新母猪数=550头×40%年更新率=220头,公猪平均利用年限=2年年更新公猪数=25头×50%年更新率=12头7、饲料利用:按照年生产10400头商品猪计算:10400头×200斤×3。
5:1料肉比=3640吨料/年其中母猪料:550×365天×5。
5斤/天=552吨/年,1吨料/母猪/年保育料:204头保育猪/周×52周/年=10608头10608×34斤(16斤~50斤)×2。
0:1料肉比=360吨/年生产育肥猪料:10400头/年×150斤(最少50斤)×3.5:1料肉比=2730吨/年总耗料=552+360+2730=3642吨,相当于6。
养猪场建设标准一、场址选择1. 养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交通和其他养殖场,距离应在500米以上。
2. 场地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电力供应稳定。
3. 场内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饲料、兽药、仔猪等物资的运输。
二、布局规划1. 养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各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 生产区应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
3. 猪舍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便于粪便的排放和清理。
三、猪舍设计1. 猪舍应采用封闭式设计,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功能。
2. 猪舍内应设有饲喂区、饮水设施、排污沟等,方便饲养管理。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四、养殖设备1. 饲喂设备应具备自动或半自动投料功能,方便饲料的管理和饲喂。
2. 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方便猪只饮水。
3. 通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4. 养殖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卫生。
五、饲料管理1. 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配方,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 饲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饲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六、疫病防控1.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2. 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养猪场应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建立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和接受指导。
4. 病死猪只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七、人员管理1. 养猪场应配备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饲养管理。
2. 饲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养猪场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3.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
4. 养猪场应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一)畜禽养殖场规模标准背景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过度养殖、药物滥用等问题,畜禽养殖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有必要对畜禽养殖场规模进行标准化管理。
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畜禽养殖业。
其中最重要的是《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养猪场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两个标准明确了畜禽养殖场应该满足的各项排放标准。
养殖场规模标准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畜禽养殖场规模应该按照养殖密度进行划分。
具体分为以下几类:•小型养殖场:养殖密度不超过10头/亩、200只/亩•中型养殖场:养殖密度不超过25头/亩、500只/亩•大型养殖场:养殖密度不超过60头/亩、1200只/亩同时,规定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应分别采用何种排污处理技术,以保证排放达到标准。
审批流程如果您想要建立一家畜禽养殖场,需要经过以下审批流程:1.向当地农业部门申请养殖场建设许可证;2.提交环评报告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3.按照养殖场规模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养殖场;4.建成后进行验收并申请开业许可证。
总结畜禽养殖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我们需要对畜禽养殖场规模进行标准化管理。
同时,建议养殖场主注重环保和安全生产,采用先进的排污处理技术,保护自然环境和公众健康。
建设畜禽养殖场的注意事项在建设畜禽养殖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投资与效益的把握:养殖场的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需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的平衡点。
•土地选址:养殖场需要选址在远离居民区、河流、湖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地方,以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
•动物品种的选择: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设备的选购:选择先进、实用、易维护的设备和技术,在满足环保指标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效率。
2400标准化养猪场建设前期选址1 猪场选址及建设要求1.1 地理位置1)选址偏僻,但要交通便利,水电充足。
2)场址远离农贸市场、屠宰场和牲畜交易市场。
3)场址远离主要交通道路、村镇,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4)配套有足够的种植面积。
5)能提供三相动力电。
6)工程部应参与实地踏勘,充分了解一些详细的资料,并针对养户规模合理布局。
1.2 水源1)猪只饮用水来自地下水,要配备专门的深水井和管道。
2)饮用水采取深度过滤+二氧化氯消毒,确保水质安全3)定期监测水质,保证水源无污染,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
1.3 猪场的防护设施1)猪场建有专门的围墙,与外界形成隔离。
2)围墙外应设防洪沟,以利于排出雨水。
3)防护围墙用来控制外面人员、动物和车辆进入。
1.4 猪场装猪台的管理装猪台是生产区与外界频繁接触的区域,是对猪场卫生威胁最大的区域,应按严格的制度管理。
1)在猪舍和装猪台之间建立专门的通道,建立透明的观察室每日专人清洗消毒通道和观察室。
2)冲洗消毒观察室及装猪通道的污水,有专门的下水道排入生产区外的污水处理池。
3)饲养人员禁止触摸或进入运输猪只的车辆,猪只上车后,饲养人员必须经消毒室严格消毒后,并将赶猪通道彻底消毒后方可返回生产区。
1.5 生活区与生产区要严格分开1)养户自身遵循洗消制度,外出后在生活区隔离 48 h,经过彻底洗澡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2)对于来访者,进场前必须登记,而且在大门口由专人负责经洗手消毒、换鞋、换衣服后方可进入生活区,绝对禁止进入生产区,所有来访者走后,场内都要进行一次大消毒。
建设内容1.养殖规模:保育育肥一体舍每栋2400头,每栏108头,22个栏位,双间单排栏位,共计2排,每头占地面积约0.82m2;2.舍体尺寸:长78.3米,宽30.3米,每栋分成2间,室内高度2.3米;3.地面形式:全漏粪,漏粪板3米*0.6(或1.2)米,漏粪板采用板厚10cm的漏粪板;4.清粪模式:重力干清粪(液泡粪),通过地沟塞及管道进入污粪处理系统;5.通风模式:纵向通风+垂直通风+自然通风,夏季高温封闭卷帘纵向通风,冬季采用均匀性好的垂直通风,气温合适风量适宜或者紧急断电的时候落下卷帘采用自然通风;6.舍体结构:下部液泡粪钢筋砼池体结构,0-1米混凝土(侧墙卷帘60cm高),屋顶保温钢结构,保温板吊顶;7.栏位结构:猪舍隔栏为钢构焊接栏位,钢结构镀锌或者镀锌管焊接,靠墙及湿帘风机处设置保护栏。
养猪场建设标准
养猪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肉类供应有着重要
意义。
而养猪场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效益,因此,合理科学地进行养猪场建设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介绍养猪场建设的相关标准。
首先,场地选择是养猪场建设的首要环节。
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远离污染源和人口密集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其次,建筑设计是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猪舍的建筑布局应合理,要考虑采光、通风、保温等因素,保证猪舍内环境舒适。
同时,要合理设置饲料储存、粪污处理等设施,确保生产运作顺畅。
再次,设备配置是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养猪规模和品种选择合适的
饲养设备,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饮水器等,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最后,环境管理是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
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同时,要合理利用粪污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综上所述,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环境管理等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养猪场建设,才能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养猪效益的提高。
希望各位养猪场创作者能够认真对待养猪场建设标准,努力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的国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建筑规模和对建筑设施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猪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中、小型集约化自繁自养的综合性商品肉猪生产场。
其他种类的养猪场建设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4 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GB/T17824 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17824 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与及环境管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集约化养猪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高密度、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 2 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种公猪及后备公猪从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可从本场所产仔猪中选留培育,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育肥猪。
4 建设规模4 1 集约化养猪场的建设规模以该场年出栏商品猪头数表示。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的饲养量按GB/T17824 2执行。
4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4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5 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2011.08.22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关闭】
【母猪养殖技术】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
万头猪场设计
• 万头猪场的总体设计计划
一、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目标规模
建成年出栏(销售)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的万头猪场。
按每头生产母猪年均提供18头商品猪计,全场共需种猪如下:
1.生产母猪: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其中25头为生产后备母猪用,年饲养后备母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实际生产母猪为600头×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种公猪:年饲养生产种公猪24头(按公母比例1:25计),每年饲养(或向外引进)后备公猪8头。
3.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
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肥=42周
4.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生产无效期=23周
全年52周/23周=2.27胎/母猪/年
5.生产标准:550头×2.27胎/年=1248胎/年,24胎/周
24胎/周×9头断奶猪/窝×97%=210头断奶猪/周
210×97%(3%保育死亡率)=204头猪出保育舍/周
204×98%(2%育肥死亡率)=200头猪出栏/周
6.群体维持标准:母猪生产年限为5.5~5.75胎,平均为5.67胎。
平均利用年限=5.67胎/2.27胎/年=2.5年
年更新母猪数=550头×40%(年更新率)=220头
公猪平均利用年限=2年
年更新公猪数=25头×50%(年更新率)=12头
7.饲料利用:按年生产10400头商品猪计:
10400头×100kg×3.5:1料重比=3640吨饲料/年,
其中母猪料:550头×365天×2.75kg/天=552吨/年,约1吨/母猪/年
保育猪料:204头保育猪/周×52周/年=10608头
10608×17kg(25kg~8kg)×2.0:1料重比=360吨/年
生产育肥猪料:
10400头/年×75kg(100~25kg)×3.5:1料重比=2730吨/年
总耗料=552+360+2730=3642吨,相当于6.6吨/母猪/年
8.用水量估计机:按每头存栏猪每天20升水(其中50%饮用,50%冲洗等)计,相当于
每头母猪(10头小猪计)每天200升水,则:
550头母猪×200升/天=110000升水/天=110吨水/天
550头母猪群从产仔到育肥采用全年均衡生产模式,产仔24胎/周。
以下各猪群的栏位及设备以此为基础进行估算。
二.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各猪群栏位及设备估算
1.母猪定位栏:480个,其中:
怀孕母猪定位栏:288个(12周×24胎/周,从4周怀孕确认至分娩前1周共计12
周)。
淘汰母猪定位栏:12个(4头/周×3周滞留期)
配种母猪定位栏:180个(2周断奶至重新配种期+4周怀孕确认,6周×80%分娩率×24胎/周)。
2.后备母猪栏位:16;栏(12周×4头后备母猪/周/3头/栏)。
3.母猪配种栏:4个(24头/周/80%分娩率=30头母猪配种/周,2~3次配种/母猪,每个栏使用2~3次)。
4.公猪定位栏:24个(24头公猪)。
5.分娩母猪栏:120个(4周哺乳+1周周转=5周,5×24窝/周)。
6.保育猪栏:60个(6周×24胎/周×9头断奶猪/窝=1200头,1200头/20头/)。
7.生产育肥猪栏:180个(16周+2周周转=18周,18周×200头/周=3600头,20头/栏)。
8.病猪隔离栏及管理用房等:若干。
三、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猪场建筑面积
1.种猪群面积:480+48+24=552个种猪群栏位
552×2.5平方米/栏位=1380平方米
2.分娩栏面积:120个分娩栏×8平方米=960平方米
3.保育栏面积:1200头×0.35平方米/头=420平方米
4.生长育肥猪栏面积:3600头×1.0平方米/头=3600平方米
5.管理用房等:10间×14平方米=140平方米
猪场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四、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土建
1.种猪舍:2幢(其中:1幢配种,1幢怀孕)
13米×53米/幢×2幢=1380平方米
2.分娩舍:1幢(5间)每间24米×8米×5间=960平方米
3.保育舍:1幢(6间)每间17.5米×4米×6间=420平方米
4.生产育肥猪舍:9幢每幢80米×5米×9幢=3600平方米
5.管理用房等:10间×14平方米=140平方米
以上五项合计总猪舍面积胃6500平方米
五、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三通一平及基础设施
1.道路(水泥路):猪场内各猪舍间通道及与场外主要道路连接通道.
2.水、电及电话等:布置水管、配备变电器、配电间、动力照明线路、电话等.
3.围墙:除临河不需筑围场外,其余均需筑围场.
4.绿化:猪场内绿化.
5.其他基本设施:消毒池(3道)、门卫(包括消毒池、更衣室)及污水处理(水沟等)。
六、粪便及污水处理
建造沼气池,解决污染问题。
七、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土地征用
万头猪场需用地大约为建筑面积的2.5~3倍,考虑一部分办公设施用地共约30~40亩.
八、投资预算
(一) 土建
1、猪舍:总面积为6500平方米,按300元/平方米计算,共计195.0万元.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75.0万元
3、三通一平及基本设施费用:
道路、水、电、围墙、猪场内绿化及污水处理(水沟等)费用。
(二)种猪引进费
1.母猪:(按后备猪引进计)600头×1300元/头=78.0万元
2.公猪:24头×5000元/头=12.0万元
(三)其他配套投资
猪场的配套投资还包括购置运输工具、饲料厂设备、建造沼气池及流动资金等,此处均未做预算。
仅计上述两项总投资3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