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073-2010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84.63 KB
- 文档页数:1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 项目承担单位:1.3 项目建设法人:法人代表:联系电话:1.4 项目主管单位:1.5 项目监管:1.6 项目建设地点:1.7 项目建设规模:扩建圈舍及其配套工程。
其中圈舍建设6000平方米,年饲养生猪能力达6000头;其中母猪舍6幢36间、产房2幢12间、保育舍2幢18间、育成舍2幢12间、育肥舍10幢60间,共22幢138间计60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一座,供养殖场秋冬采暖及工作人员生活需要;改建其它基础配套设施。
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0万元,自筹资金548万元。
圈舍建设总投资费用193万元,扩建生猪圈舍22幢6000平方米,其中中央投资60万元、自筹资金133万元;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5万元,全部使用自筹资金。
1.9 项目建设年限:一年。
1.10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产值840万元,利润180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XX县三元商品瘦肉型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显著提高XX县生猪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养殖效益。
1.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项目投资概算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2.1 项目由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用于支持生猪原种场、扩繁场、资源场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精神,和XX省制定了《关于开展2007年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农经发〔2007〕904号)要求,我们编制了此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1.1选址与布局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猪舍环境指标标准1猪的热环境指标猪作为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热环境下要通过和周围环境的热交换,保障稳定的核心温度。
猪的产热量、产湿量是确定猪舍通风、供暖、降温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
这里要先提到几点概念。
2显热Sensib1eHeat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将水从20。
C升高到80。
C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
3潜热1atentHeat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
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20。
C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就是潜热)β猪产生的热量也分为这两个部分,呼吸蒸发散失的热量是潜热,通过对流、传导、辐射散失的热量是显热。
外界环境温度越高散失的显热越少(环境温度与动物核心温度的温度差变小),潜热越多。
4全热Tota1Heat全热是指显热和潜热的和,猪全热随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每摄氏度约1.2%) 5猪舍场址的选择猪舍选址应远离住宅区,距离村庄应在500米以外,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圈舍坐北向南,分为150头存栏和240头存栏两种设计。
小区饲养或农户散养规模以150头存栏为宜,大规模饲养以240头存栏为宜。
环境控制系统一、环境要求指标1、温度猪舍温度控制范围为24・32。
C之间,要根据猪只体重的大小进行调节。
(1)进猪前舍温:进猪前猪舍45cm高处温度为28-30o C,冬季加温火道地面,第一栏烟道地面温度45℃,第三栏进烟道地面温度35℃。
(2)进猪后舍温:1Okg以下仔猪入舍的温度保持在30℃(±2℃),10kg以上28kg(±2℃),25kg以上24-26o C(±2℃)φ舍内湿度:舍内湿度保持在68・72%。
氨气浓度:以在猪体同高处不刺眼为宜。
猪场建设标准第一篇:猪场建设标准场址既要交通方便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
距铁道和国道不少于2000—3000米,距省道不少于2000米,县乡和村道不少于500-1000米。
于居民点距离不少于1000米,与其它畜禽场的距离不少于3000-5000米。
周围要有便于生产污水进行处理以后(达到排放标准)排放的水系。
2 养猪场的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a)生产建筑:配种猪舍(含种公猪),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斜台;b)辅助生产建筑: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含病猪隔离间),饲料加工间,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仓库,维修间,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及焚烧炉;c)生活管理建筑: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场区厕所,围墙大门等。
3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0平方米计算。
4 养猪场的辅助生产及生活管理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生活用房按劳动定员人数每人4平方米计。
5 场址选择1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2 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5 3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4 场址应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以防止因猪场气味的扩散,废水排放和粪肥堆置而污染周围环境。
5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参数应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2.5-4.0平方米计算。
总体布局 1 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或围墙隔离。
2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和装卸猪斜台。
3 猪舍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30,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 30-60 角。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养殖场选址、布局、饲养工艺、设施设备和建设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猪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他类型猪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26624 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023 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DB11/ 13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89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 1799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选址新建生猪养殖场应选择在干燥向阳,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方,不应建在禁养区。
500 m以内无屠宰场和其它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和省级以上道路。
5 布局5.1 生猪养殖场在总体布局上应将生产区分别与生活管理区、隔离观察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
5.2 按夏季主导风向,生活管理区应置于生产区和饲料加工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隔离观察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猪处理区应置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各区分开。
5.3 生猪养殖场四周应设实体围墙。
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实行分段饲养,批次化生产。
种猪每年的淘汰更新率不低于30%。
6.2 设计生产5.4 猪舍朝向应兼顾通风与采光。
5.5 猪舍间距应按照GB 50016的规定执行。
6 饲养工艺6.1 猪群周转流程指标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指标设计参考值见表1。
ICS65.020.30B 4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1133—2010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1133—2010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省涡阳县畜牧兽医局、安徽省兴安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市同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昌力良种猪繁育基地、合肥宏峰养猪场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重龙、赵瑞莲、殷宗俊、周芬、赵瑞宏、汪丽、纪岭、吴东、潘孝成、吴义景、钱萍、汪乃威、韦秀宏、钱蓉。
IDB34/T 1133—2010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过程中猪场建设、引种与出售、饲养管理、环境控制与保护、病死猪处理、生猪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等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自繁自养模式的集约化规模养猪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l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l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T 1782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 17824.1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 17824.4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 65 猪饲养标准NY/T 122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猪场土建标准重要参数一、公猪舍:要注意的问题:降温、地面防滑、风机风速、干燥。
(一)屋面屋顶:钢架结构,用彩钢、10cm厚的苯板,坡度是30%(二)墙体1、24#实心红砖墙体,墙高2.8m。
2、窗户:塑钢窗户,安装在离屋内地面1.2m高处,窗户高度1.4m,宽1.5m;窗户上面至屋檐的高度20cm。
(三)地面1、限位栏要用全漏缝地板。
采用水泡粪结构的,要注意配备通风换气设备;或者漏缝下面纵向有三列排污沟。
漏缝地板部分没有坡度(水平)。
2、大栏采用水泥地面。
地面坡度4%,一条内排污沟。
地面压光后用木摄打磨面(但是压光时不能撒生水泥),并地面压纹,压纹的深度2mm深(做标准压纹工具压)。
(四)舍内布局1、围栏:用1寸管与6分管国标热镀锌管来焊接栏,栏的高度是1.2m,长度是3m,宽度是2.5m。
栏门的双面都用插销,并且用统一的模具焊制,可实现任意安装。
2、猪舍内布局:双列排列,单栏规格2.5×3m,(部分可采用2.4×0.75m 的限位栏)。
(五)排污沟1、内排污沟:①全漏缝地板:为地坑泡粪式。
②限位栏:纵向三条粪沟,粪沟以0.5~1%的坡度通向外排污沟,沟口上大下小,呈“V”型,上口宽要根据漏缝板的尺寸来决定,下面成圆弧形(用直径250mm的PVC管破开来做),不能成方形。
③常规栏:粪沟以0.5~1%的坡度通向外排污沟,两个高点向一个低点流向。
沟深5~10cm,沟口呈圆弧形。
2、外排污沟:根椐内排污沟设相应的接口井,外排污沟的最低点要低于猪舍的出口,防止返流,与猪舍平行走向,直径是30cm,0.5%坡度,暗管,每距15m有一个沉井,向猪场的主污水的主管道走,坡度必须要标准,并且一根管的接口处与中间要砌砖去支承或用沙子铺沟底。
各个化粪井要有流水弯,并不能低于最低管口,化粪井接进、接出的两个管口高低至少要相差3~5cm。
(六)走道三走道,1.2m宽,要平,有地漏,向地漏坡度2%;地面压光后用木摄打磨面(但是压光时不能撒生水泥)地面压纹(深度2mm边缘要光滑),配套有地下水直接水帘降温。
猪场规模划分标准摘要:一、猪场规模划分标准概述二、猪场规模的分类1.小型猪场2.中型猪场3.大型猪场4.超大型猪场三、各类猪场规模划分依据四、猪场规模与养殖效益的关系五、猪场规模与管理难度的关系六、我国猪场规模发展趋势正文:一、猪场规模划分标准概述猪场规模划分标准是为了规范猪场养殖行为、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猪场规模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四个等级。
这些等级在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二、猪场规模的分类1.小型猪场:以家庭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单,技术水平较低,但便于管理。
2.中型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设施较为完善,采用一定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3.大型猪场:规模较大,设施先进,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管理水平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超大型猪场:拥有较大养殖规模,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采用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各类猪场规模划分依据猪场规模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平。
不同规模的猪场在这些方面有显著差异。
四、猪场规模与养殖效益的关系猪场规模与养殖效益密切相关。
适度的规模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但过大的规模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合理确定猪场规模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五、猪场规模与管理难度的关系猪场规模与管理难度成正比。
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猪场规模时,要充分考虑管理水平,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我国猪场规模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猪场规模逐渐向大型和超大型发展,这是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猪场规模划分的政策支持,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总之,猪场规模划分标准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养殖户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猪场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高效生产和优质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设施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以及商品猪的优质、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824.1—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GB/T 17824.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 16569—1996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T 252—2000 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标准3 定义和术语3.1 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集约化、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2 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全年分娩窝数3.2.1 猪场分娩指数=──────────全年月平均母猪数保育期末(63日龄)幼猪成活数3.2.2 仔猪保育率(%)=─────────────────×100断奶时仔猪数育肥猪出栏数3.2.3 育肥率(%)=──────────×100保育期幼猪数3.3 无害化处理将病死猪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屠体或其病变组织、器官等,经过处理,达到对人、畜无害的要求。
200头商品猪场设计方案一、建设规模:年出栏商品猪400头。
二、设计依据1、《规模猪场建设》(GB/T17824);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三、建设内容(一)房屋主要建设项目表(二)附属工程1、围墙:2、场区道路:铺设运输便道100米。
3、排水系统:安装排水管200米。
4、粪污处理:建沼气池72立方米。
5、大门消毒池:宽4米,长2米。
(三)设备采购四、主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1、猪舍砖钢混结构,人字形或弧形双坡面屋顶,屋檐高3米,屋脊高4米,屋顶采用夹层彩钢瓦,墙体用空心砖砌,屋架用金属材料制作,粪沟与地面用水泥砂浆面层。
基础采用毛石混凝士,主墙体为24厘米墙体,猪栏墙体为8厘米厚混泥土浇筑墙体(高90厘米)。
主墙体内外墙采用100#砂浆粉墙。
猪舍门窗采用金属骨架结合保温材料结构,滑轨式安装,窗子距地面高1.1米,规格1.4米×0.9米,两侧对称,每1米设1道。
猪舍地板由中间过道向两侧排粪孔倾斜,坡度为3%。
大门高2.2米,宽1.2米。
圈门宽60厘米,高90厘米,钢管制作,间隙10厘米。
食槽采用每个能供40头育肥猪的干湿自动饲喂器。
2、饲料仓库、及管理房屋檐高3米,屋脊高4米,屋顶采用夹层彩钢瓦,墙体用空心砖砌,设有通风窗、门。
其中饲料仓库20平方米,管理房21平方米。
3、消毒设备采用超声雾化全空间消毒设备。
4、给水工程用水量:平均日用水量为3吨,最高为5吨设计。
4、排水工程雨水采用明沟就近排出场外;从生产房产生的粪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厌氧发酵沟)进行处理后排放进农田供灌溉用。
5、供电场区用电负荷装机容量为5kW。
6、粪污处理五、投资估算投资估算表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3万元,贷款13万元。
七、饲养管理(一)饲养品种本项目饲养品种由猪苗猪苗提供方决定。
(二)生产技术特点1、全进全出固定供种单位,育肥用猪苗全部由中大养猪场提供,从种源上保证苗猪安全。
2、科学化管理生产全过程由中大养猪场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每头猪的进圈时间、生长状况、饲养周期、饲料使用情况、疫情防治情况都进行详细记录,进行科学化管理。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1. 引言生猪标准化养殖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以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定和操作要求。
本文档旨在对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2. 规范内容2.1 养殖场选址与建设在选择生猪养殖场的选址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生猪市场的需求和消费水平;- 生猪养殖场附近的交通便利性; - 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 - 生猪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源等。
建设生猪养殖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符合当地的建设规划和环保要求; -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消毒设施; - 建设合理的猪舍和饲养设备; -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
2.2 生猪品种选择在进行生猪饲养前,应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猪品种。
选择生猪品种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 生猪品种的适应力和耐病性; - 生猪品种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 生猪品种的繁殖性能和产仔数。
2.3 饲料供应和管理合理的饲料供应是保证生猪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条件。
在进行饲料供应和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配备健康、优质的饲料原料; - 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饲料; - 采用合理的饲喂方法和饲喂时间; - 定期进行饲料质量检测和评估。
2.4 疾病防治和免疫措施生猪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免疫措施是确保生猪群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相关措施: - 定期进行生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检测和治疗; -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 严格防止生猪养殖场的外来病原体侵入; -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2.5 群体管理和环境控制对生猪群体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相关要点: - 对生猪群体进行分类和分群管理; - 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卫生; - 控制猪圈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 保证生猪饮水的质量和供应。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焦作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1.选址与布局1.1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1.2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1.3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1.4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1.5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
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6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
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2.设施与设备2.1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精选五篇)第一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试行)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按每一头能繁母猪年产活仔猪20头建设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按年出栏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存栏量建设育肥猪舍。
猪舍可选择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
下面是双列式猪舍设计和建设尺寸,其它形式可参照。
一、圈舍建设尺寸1、每栋圈舍屋檐距地面高度为不低于2.6米。
2、圈舍长度因各场地形及养殖规模而定,每栋长度不宜超过70.0米,宽度8.0米以上为宜。
3、走道宽不低于1.2米。
4、每栋猪舍大门设消毒池,长度同走道宽,宽度不低于0.7米,深度不低于0.1米。
5、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6.0米。
6、猪舍距围墙不低于2.0米。
二、猪栏尺寸1、公猪栏公猪栏要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头,圈高1.2米以上,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
2、母猪栏空怀和妊娠采用限喂栏或小群饲养,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限喂栏长1.8米~2.2米,宽0.6米~0.7米。
小群饲养的圈栏宽度不低于2.4米。
3、母猪产床母猪分娩可采用母猪产床或在平养圈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母猪产床长2.0米~2.2米,栏宽0.6米~0.7米;仔猪围栏左右宽各0.4米~0.6米。
平养圈舍内设置的仔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5米~0.6米,高0.6米~0.8米。
4、保育栏保育栏长2.1米~2.4米,栏宽1.7米~2.4米;设置1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6米~0.8米,高0.6米~0.8米。
5、育肥猪栏圈长3.0米以上,宽3.2米以上;栏高0.8米~1.1米,圈栏门宽0.6米左右。
三、猪舍间距综合考虑防疫、采光、防火、排污条件要求,猪舍间距为6.0米以上。
四、猪场大门及猪舍门窗1、大门宽4.0米以上、高2.0米以上。
在大门处设置边小门。